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川教版 /八年级上册 /第一学习主题  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第4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川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1.4八国联军侵华同步检测

更新时间:2016-12-19 浏览次数:338 类型:同步测试
一、<b >选择题</b>
  • 1. 《辛丑条约》对中国的影响是 ( )

    ①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

    ②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③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④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A . ①②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③④
  • 2. 下列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中,列强曾攻占过北京的是(     )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③④ D . ②③
  • 3.

    《时局图》是中国近代时事漫画的杰作。它把19世纪末(某次战争后)中国面临的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豆剖的严重危机,及时地、 深刻地、形象地展示在人们面前,起到了警世钟的作用。图中熊代表沙皇俄国,犬代表英国,青蛙代表法国,鹰(即鶧)代表美国,太阳代表日本,肠代表德国。某次战争是指( )

    A . 鸦片战争 B .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C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 . 甲午战争
  • 4. 李大钊在《圆明园故址》中写道:“圆明两度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忍归。一曲悲笳吹不尽,残灰犹共晚烟飞。”这里的“两度劫”分别发生在( )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①④
  • 5. 设计表格,归纳知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李明同学设计了如下表格,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重大事件

    相关史实

    八国联军

    侵华战争

    a.为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八国联军向北京进犯

    b.八国联军在廊坊遭到义和团和清军奋勇抵抗

    c.八国联军占领北京,火烧圆明园

    d.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A . a B . b C . c D . d
  • 6. “(故宫)那些太和殿前永存的铜缸记录着中国人在20世纪第一年所遭受的国耻,一缕缕刀痕割出千百晚同胞的血泪,牢牢刻在中华民族的记忆深处。”《复兴之路》这段解说词中的“国耻“指的是( )

    A . 《南京条约》的签订 B .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 . 《马关条约》的签订 D . 八国联军侵占北京
  • 7. 下列哪一社会现象,在当时的中国是不可能出现的(     )

    A . 1895年,老赵神秘的告诉老王有关兴中会的情况 B . 1903年,一位中国商人在北京东交民巷建造住宅 C . 1913年的南京街头,一对久别重逢的老朋友热烈握手 D . 1919年6月,《申报》报道了上海工人罢工的情况
  • 8. 距今115年前,帝国主义国家联合侵略中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又一不平等条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 .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D . 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 9. 《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    )

    A .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 面临被瓜分的民族危机 C . 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 D . 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的殖民地
  • 10. 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华民族的抗争史和探索史,又是苦难史和屈辱史。中国首都先后三次遭到沦陷和劫掠。其中第二次沦陷导致的后果是( )

    A .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C . 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D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 11. 1894年,外国资本在中国经营的近代工业的投资总额约2800万元。到1914年,外国在华工业投资总额约11060万美元,较1894年前工业投资扩张了近8倍。各国纷纷扩大在华资本的所谓“法律”依据是( )

    A . 《辛丑条约》 B . 《马关条约》 C . 《南京条约》 D . 《二十一条》
  • 12. 有关20世纪初的四位中国公民工作、生活情况的表述,不符历史事实的是( )

    A . 李立在重庆的外国人的工厂上班 B . 小伍亲眼目睹外国军队驻扎山海关 C . 田刚大哥因加入义和团惨死街头 D . 老钱居住在北京东交民巷
  • 13. 下列各项最能说明清政府已经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的是( )

    A . 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 B . 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 C . 允许帝国主义西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D .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 14. 下列侵华战争中,侵略者都攻占过北京的有(   )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②④
  • 15. 中国近代的一本启蒙读物中写道:“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最能体现作者描述状况的是某不平等条约中的哪项规定( )

    A . 允许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B . 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C . 划定使馆界,不准中国人居住 D . 割占领土60多万平方千米
  • 16. 张明在图书馆查阅中国近代史资料时看到了一段介绍“西方人送来了一份令人不堪忍受的礼物来祝贺中国进入20世纪……”这里的“礼物”是指( )

    A .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B . 《南京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
  • 17. 中国古代以干支纪年,其中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西、戌、亥”,千支纪年方法一直延续到现在,如1894年是甲午年,1898年是戊戌年,由此推算,1901年应该是( )

    A . 庚子年 B . 己亥年 C . 辛丑年 D . 辛亥年
  • 18. 抓住关键词是一种有效的记忆方法。有位同学用“赔款、划定、拆毁、严禁、允许”这十个词来帮助记忆某条约的内容。该条约是(    )

    A . 《南京条约》 B . 《北京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
二、<b >填空题</b>
三、<b >综合题</b>
  • 20. 近代史上,西方列强多次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饱受欺凌的中华民族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 (1) 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初,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过哪些主要的侵略战争?指出它们对中国近代社会造成的主要影响。

    2. (2) 在侵略者的炮口震撼下,清王朝被迫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最能体现中国领土主权开始遭受破坏是哪一条约?最终使清政府变成“洋人的朝廷”的是《辛丑条约》中的哪一条款?

    3. (3) 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华民族进行了英勇抗争,请试举两例中华民族抗击侵略的史实,并说说近代中国人民抗争的历史作用。

  • 2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代史上,西方列强多次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饱受欺凌的中华民族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据此,回答问题:

    1. (1) 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初,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过哪些主要的侵略战争?指出它们对中国近代社会造成的主要影响。

    2. (2) 在侵略者的炮口震撼下,清王朝被迫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其中,最能体现中国领土主权开始遭受破坏、更有利于帝国主义对中国资本输出、最终使清政府变成“洋人的朝廷”的分别是哪一条约的哪一条款?

    3. (3) 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华民族进行了英勇抗争,请各写一例中国军民抗击侵略的史实,并说说近代中国人民抗争的历史作用。为了牢记历史的教训,我们必须深入了解近代史上中国战败的原因。你认为除了教材以外,还可以查阅哪些历史资料来分析这一问题?(要求答出两种以上)

  • 22.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十九世纪末,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中国人民斗争的矛头开始指向帝国主义……“保护中原,驱逐洋寇”“扶清灭洋,替天行道,出力于国家而安于社稜,佑民于农夫而护村坊”但这一斗争最后在凊政府和八国联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了。随后,清政府被迫同英、法、美、俄、德、日、意、奥等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这一条约的内容是: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折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道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请回答:

    1. (1) “驱逐洋寇”、“扶清灭洋”指的是中国人民抗击外国侵略的哪一次斗争?

    2. (2) 材料所指“不平等条约”的名称是什么?

    3. (3) “赔款白银4.5亿两”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危害?

    4. (4) “清政府禁止人民参加反帝活动”,对中国有什么危害?

    5. (5) 这一不平等条约对清政府及中国社会性质产生了什么影响?

  • 2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他向清朝当朝皇帝上书,并沉痛地指出:“如果不赶快禁烟,几十年后,恐怕没有能作战的士兵,也没有充作军饷的白银了。”

    材料二:法国雨果说: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一炬。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然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

    材料三:联军统帅瓦德西给德皇的报告中供认:“联军占领北京后,曾经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日,其后更继以私人抢劫。中国此次所受损毁及抢劫之损失,其祥数将永远不能查出。”

    请回答:

    1. (1) 材一中的“他”是谁?他向清朝的哪位皇帝上书?

    2. (2) 你怎样评价材料一中的“他”?我们应该学习“他”的什么精神?

    3. (3) 材料二中的“夏宫”指的是什么地方?“ 付诸一炬”指的是什么事件?发生在哪一年?“两个强盗”分别指哪个国家?

    4. (4) 材料三中所说的事件发生在哪次战争?参与这次战争的国家有哪些?

  • 2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吕秀莲就更无耻了。l995年4月吕秀莲前往日本马关的青帆楼,发表媚日演说为日本侵略者叫好。吕秀莲说:‘中国割让台湾是不幸中的万幸,把台湾割让给日本是台湾人的幸福……’”。

    材料二:现在,到东交民巷还能看到一座碉堡的部分残存,还能看到“赫德路”路牌,还能看到部分界墙残段,还能看到残存的英国兵营马厩内的拴马铁环,还能看到德国兵营内的地下牢房……这些打着半殖民地印记的建筑遗存,就像是一部打开的近代史教科书,警示我们牢记过去、奋发图强。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吕秀莲所说的“中国割让台湾”出自哪个条约?此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 (2) 材料二中提到的在东交民巷能够看到的历史遗迹最早在什么事件之后?当时关于东交民巷的归属是如何规定的?

    3. (3) 与材料一、二内容有关的事件对于中国的危害分别是什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