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潜江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联考...

更新时间:2017-11-21 浏览次数:1063 类型:月考试卷
一、<b >选择题</b>
  • 1.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 名(nì)     要(sài)     吹(xū)      不可当(dǎng) B . 发(bān)    裁(zhòng)   责(jié)     首低眉(hàn) C . 热(zhì)    首(qiáo)    蓝(zhàn)    屏息声(liǎn) D . 波(lín)    刻(juān)    农(diàn)    无消息(yǎo)
  • 2. 下列词语字形正确的一项是(    )
    A . 轩昂      凌空      凛冽      眼花潦乱 B . 监视      落弟      桅杆      油光可鉴 C . 蒙昧      坠毁      紧绷      惮精竭虑 D . 浩瀚      窒息      慰勉      筋疲力尽
  • 3.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军乐团奏响《检阅进行曲》,万众瞩目的阅兵分列式开始了。 B . 舆论的力量就像排山倒海一般,令人无法抵挡。 C . 电影《大鱼海棠》的预告片中“守望重生”“义无反顾”“爱苦别离”三个章节对抑扬顿挫的故事情节进行了更为细致的刻画。 D . 照片中她身穿深色西服套装,或是正襟危坐 , 或是嘟嘴卖萌,优雅俊美。
  •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骑在“女红军”塑像头上拍照,此类不文明的旅游现象屡禁不止,其原因是缺乏个人修养造成的。 B . 战争的历史与人类的历史一样久远,从远古战争中走来的现代人,依然没有走出战争的阴影。 C . 读者深受喜爱的杨绛先生,不凡的一生中,留下了大量文风质朴、寓意深刻的作品。 D . 能否规范地书写汉字,是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书写的基本要求。
  • 5. 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他父亲是一个受人尊敬的智者。

    ②父子俩在那里度过了整整四个月的旅游生活。

    ③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泰戈尔是一个多才多艺的诗人,文、史、哲、艺等几乎无所不精。

    ④白天他们或步行或骑马,徜徉于自然美景和人文胜景之间。晚上他则坐在星空下,听父亲讲天文知识,欣赏美丽迷人的夜色。

    ⑤泰戈尔12岁那年,父亲就带他去喜马拉雅山旅游。

    ⑥泰戈尔的成长经历启发我们:一个人的茁壮成长不但要“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

    ⑦父亲对他的教育概括起来说就是:潜移默化、身体力行。

    A . ①⑦⑤②④③⑥ B . ①⑦②⑤④③⑥ C . ③①⑦⑤④②⑥ D . ③①⑦④⑤⑥②
  • 6. 下列关于课文内容及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消息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包括标题、导语、背景、主体和结语五部分结构。 B . 《回忆我的母亲》选自《朱德选集》,作者朱德,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 C . 《藤野先生》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文章记述了作者在留学日本仙台时,与他的老师藤野先生的交往过程中的几件事,表达了对老师的尊敬与怀念之情。 D . 《列夫·托尔斯泰》节选自《三作家》,作者是茨威格,他是英国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
二、<b >文言文阅读</b>
  • 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子犹①曰:贫者,士之常也;俭者,人之性也。贫不得不俭,而俭者不必贫,故曰“性也”。然则俭不可乎?曰:吝不可耳。俭而吝,则虽堆金积玉,与乞儿何异?

        郑余庆素吝。一日,忽召亲朋数人会食。众皆怪之。侵晨赴之。日高,余庆方出,呼左右曰:“吩咐厨家蒸烂去毛,莫拗折项!”众相顾,以为必蒸鹅鸭之类。又久之,盘出,酱醋亦极香新。但见每人前粟饭一碗,蒸葫芦一枚,皆匿笑强进。

        王罴性俭率。镇河东日,尝有台使②至,罴为设食,乃裂去薄饼缘。罴曰:“耕种收获,其功已深,舂③爨④造成,用力不少。尔之择选,当是未饥!”命左右撤去之。使者愕然大惭。

    (原文有删改)

    【注释】①子犹:即本文作者冯梦龙。②台使:中央最高行政机构派出的使者。③舂(chōnɡ):用杵捣去谷物的皮壳或捣碎。④爨(cuàn):生火做饭。

    1. (1)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忽召亲朋数人食(聚集在一起)    非木沛(对) B . 众皆之(觉得……奇怪)          子在上(河流) C . 笑强进(偷偷地)              数小舟(划船) D . 乃裂去薄饼(边缘)              野有麦场(看,视)
    2. (2) 下列句子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贫不得不俭,而俭者不必贫

      A . 相委而去(《陈太丘与友期行》) B .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 C .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卖油翁》) D . 学而时习之(《论语》)
    3. (3)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一天,郑余庆请亲朋好友去吃饭,大家一早就去赴宴,结果直到日头高照,郑余庆才出来。 B . 郑余庆让左右侍从叮嘱厨子“蒸烂去毛,不要折断它的颈项”,大家以为他要请吃蒸鹅蒸鸭之类。 C . 王罴对使者浪费粮食的做法甚为不满,命令侍从撤去食物。由此可见他节俭直率的特点。 D . 子犹认为,节俭是一种品性,与生活贫穷毫无关系。他提倡节俭,但是反对过于吝啬。
    4. (4)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孙权劝学》

      ②俭而吝,则虽堆金积玉,与乞儿何异?

三、<b >诗歌鉴赏</b>
  • 8.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 (1) 全诗是围绕着“”字来写的。
    2. (2)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明了诗人什么决心?
四、<b >默写</b>
  • 9.   补写句子
    1. (1) ,志在千里。,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2. (2) 风声一何盛,!(刘桢《赠从弟〈其二〉》)
    3. (3) 柴门何萧条,。(曹植《梁甫行》)
    4. (4) 庭中有奇树,。(《庭中有奇树》)
    5. (5) 《〈论语〉十二章》中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五、<b >现代文阅读</b>
  • 10.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借你一个微笑

        ①李俊是个性格内向的学生,阅完的试卷一发下,我发现他眉头又锁到一起了,他只得了58分。

        ②一个从来不及格的学生,自信心有多差就不用说了。

        ③我合上教案而无表情地走出了教室,李俊跟了上来,他喉头动了一下,然后眼泪就要掉下来了。我站住,等他说话。同学们也围了上来,他的脸涨得通红。我静静地站着,希望他能开口,但他的嘴唇好像紧紧锁住了似的。

        ④他递过一张纸条:老师,我的物理太差,您能不能每天放学后为我补一个小时的课?

        ⑤我可以马上答应他,但面对这样的一个学生我决定“迂回”一下。我牵着他的子到僻静处说:“老师答应你的要求,可这两天我太忙,你等等好不好?”他有些失望,但还是点点头。我知道他中计了,接着说,你必须先借一样东西给我!他着急起来,可还是说不出一句话。

        ⑥“你每天借给我一个微笑,好不好?”

        ⑦这个要求太出乎他的意料,他很困惑地看着我。我耐心地等待着,他终于眼噙泪花艰难地咧开嘴笑了,尽管有些情不由衷。

        ⑧第二天上课,我注意到李俊抬头注视我,我微笑着,但他把脸避开了,显然他还不习惯对我回应。我让全班一起朗读例题,然后再让他重读一遍。他没有感觉我为难他,大大方方地站起来读了。也许想起了昨天对我的承诺,读完后,很困难地对我笑了笑。见他这样,我心生一计,又给他设置了一道障碍。我说,你复述一下题目的要求,这回他为难得快要哭了。不少同学对他的无能表现得很不耐烦,七嘴八舌地争着说起来,我制止住了大家。他终于张口了,语无伦次。我笑着让他坐下。

        ⑨他开始和同学来往了,一起上厕所,回教室……这样过了好长一段时间,我都没提为他补习的事。一天下课车俊又拦住我,我知道他要干什么,很幽默地向他摊开手。他一愣,老师您要什么?我说,你写给我的条子呀。他笑了:我不写条子了,您给我补补课吧。我面带笑容:“功课你不必着急,到时我会主动找你的,但我向你借的你还没给够我。”

        ⑩“好的,我一定给足您。”等他高高兴兴又蹦又跳地走出好一段路后,我才像想起来什么似的把他叫回来,递给他一张纸条,那里有我为他准备的一道题。我告诉他,一天之内把它做出来,可以和同学讨论也可以独立完成。我知道,他宁可“独吞”,也决不会和同学讨论的。这正是性格内向学生的最大弱点。下午他说还没做出来,我有点不高兴,说晚自习你还没做好,我可要收回承诺了。自习时我见他站在一个男生边上,忸忸怩怩很不自然的样子,我得意地笑了。就这样我先后为他写了4张纸条,题目一次比一次难。后来,纸条一到手他就迫不及待地和同学们争论开来。

        ⑪期末考试李俊成绩尚可,科科及格——看来我为他补的都差不多了。新学期刚开学,李俊休学了,因为他爸遇车祸瘫痪了,而他自小就被妈妈遗弃了——这也是他忧郁的一个原因。我有些担心,一个连话都不大愿说的少年,能担负起养护父亲的责任吗?

        ⑫星期天,我和几位朋友到茶室聊天。刚坐下就被一群小孩子围上了,硬要为我们擦皮鞋。只有一个小孩没冲进来,在外面吆喝着:擦皮鞋擦皮鞋!……离开茶室,我从那个小孩子面前走过时,发现那孩子竟是李俊!

        ⑬“老师,让我为您擦一次皮鞋吧。”他说,脸上没有腼腆也没有沮丧。我答应了,伸过鞋子让他很用心地擦着。他一边擦一边说,他虽然不缠人,生意也不错。顾客告诉他,他的笑容很好看。

        ⑭我说是吗?他又笑着告诉我,不久他还会复学的。他学会了笑,他的笑让他挣半天钱也能养活他和爸爸了。

        ⑮我也高兴起来,我说我一定等你回来。可转过身,我的泪水就出来了。李俊大声地在后面喊,老师您要笑呀,您不要哭!我点点头,反而呜咽有声了。

        ⑯我终于没有给他补课,是他为我补了一堂人生课。

    1. (1) 通读这篇文章,简述题目“借你一个微笑”的深层含义。
    2. (2) 第⑦自然段写李俊听说“我”要向他每天借一个微笑后,始而“很困惑地看着我”,终而“眼噙泪花艰难地咧开嘴笑了,尽管有些情不由衷”。由于受叙事方式的限制,这当中作者没有写李俊复杂的心理活动,假如你是当时的李俊,请将你的心理活动描写出来。(不超过80字)
    3. (3) 在这篇文章中,为了让李俊每天能够借给“我”一个微笑,作为老师的“我”具体做了哪几件事?请概括作答。
    4. (4) 作者在第⑩自然段写道:“期末考试李俊成绩尚可,科科及格——看来我为他补的都差不多了”,而在文章结尾却又说“我终于没有给他补课”,这是否矛盾?为什么?请简要作答。
    5. (5) 在文章结尾,作者饱含深情地写道:“是他(李俊)为我补了一堂人生课”,请简要说说李俊为“我”补的这堂人生课的主要内容。
  • 1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守候一株水仙

    朱钟洋

        那年春天,我把母亲从乡下接进城来同住。一进门,母亲便看到了窗台上的花,满心欢喜。窗台上,葱兰、芦荟、吊兰、茉莉……在暖暖的春风里,长得郁郁葱葱,娇艳欲滴的叶子沐浴在阳光里。

        忽然,母亲看着窗台一角的花说:“这盆花都蔫了,真可惜。”母亲久居乡下,不识得那盆花。那是年前妻在县城一家花店,特意买的水仙,就因它能赶在过年前开花,能给我们的新年增添一抹淡香,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富贵和灿烂。如今,已经是阳春三月了,水仙花期早过,它的枝叶散了,耷拉着,渐渐腐朽、干枯。水仙已经走过了生命里最美的时光,赖以生存的根须已被掏空了养分。

        我安慰母亲说:“这是水仙,花开花谢之后就变成这样了。因为我们这里的气候土壤不适合水仙生长,它以后再也不会开花了。您看到的那些开花的水仙都是从外地买过来的。”说完,我用手轻轻一提,水仙便从沙土里提出来了,一粒粒细沙稀稀落落地粘在水仙的根须上。

        我刚要把水仙扔掉,母亲慌忙制止我:“好歹也是生命,怎能随手扔掉呢?”母亲抢过水仙,像宝贝似的把它种在一个闲置的大花盆里,还用黑泥把它的根须盖好,压实。

        看着母亲执著的样子,我没有再说什么,只能任由母亲去折腾。

        母亲把水仙摆在窗台最靠近阳光的地方,日复一日地浇水、施肥、松土、除草。可尽管母亲费尽心思,它还是渐渐蔫下去,直到落尽最后一片叶子。

        我以为,只要水仙落尽了叶子,母亲便会不再搭理它,可母亲仍旧日复一日地呵护它。在母亲心里,只要水仙一息尚存,就还有希望。

        夏天过去了,秋天也接近了尾声,母亲告诉我说:“你知道吗,水仙又冒出绿芽了。”

        我点点头,看着母亲高兴的样子,笑了。我知道,即便水仙长出了绿叶,也是一株野草,不会再开花了。

        果然,一切如我所料,一年又一年过去了,水仙只管冬日里长出茂密的叶子,然后春日里悄然落尽。尽管水仙从未放弃过生命,但它丝毫也没有开花的迹象。

        又是一年春草绿,当我忙完了一天的工作回到家的时候,母亲惊喜地告诉我:“水仙开花了!”我走近窗台,凝望着那株水仙,我惊呆了——就在一丛水仙叶子的中间,单单一朵水仙花恣意地绽放着,如从天而降的仙女,超凡脱俗。

        在我们这里种植的水仙不是不能开花吗?这株水仙是怎么开花的?我惊讶得张大了嘴巴,连呼吸都屏住了。我的眼睛一眨也不敢眨地看着水仙花,生怕转眼之间这位落入凡间的仙女就要离我而去。

        一株被带离故土的水仙,花开花谢之后,在快成一株干草的时候,被一位疼爱它的人拾起,小心浇灌,倍加怜惜。想不到,身处他乡的水仙,在主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守候中竟然也能绽放出最美的花朵,以独有的姿态展现自己的价值。

        守候一株水仙,它是不会让人失望的;守候一株水仙,就是守候一个顽强的生命,就是守候一颗执著开花的心。我们的身边是不是也有一个疼爱自己的人在守候?我们的生命是不是也能像一株水仙?少一些抱怨,多一些坦然;少一些嫉恨,多一些珍爱;少一些冷漠,多一些感动;珍惜生命里所有的好,让生命极致绽放,一次,又一次,再一次……

    1. (1) 选文作者将三个对象交织着写构建了全篇。请感知全文,从所给词语中选用最合适的三个填空。

      放弃  惊叹  折腾  随便  呵护  不懈 

      母亲:执著守候——(①)生命

      水仙:(②)生长——绽放生命

      “我”:难信事实——(③)生命

    2. (2) 选文运用对比,更加鲜明地表现了文章主题。请问全文作了哪些对比(至少列出两条)?
    3. (3) 选文语言清新质朴,含义丰富。请结合语境按要求品味下列语句。

      ①就在一丛水仙叶子的中间,单单一朵水仙花恣意地绽放着,如从天而降的仙女,超凡脱俗。(品味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②在主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守候中竟然也能绽放出最美的花朵,以独有的姿态展现自己的价值。(品味划线词语的表达作用)

    4. (4) 选文最后由物及人,谈到了怎样对待生命和人生,其中最能引起你共鸣的是哪个观点?为什么?
六、<b >名著导读</b>
  • 12.   名著阅读。
    1. (1) 《红星照耀中国》又名《》是国著名记者的不朽名著,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先后被译为二十多种文字,几乎传遍了全世界。
    2. (2) 简述《红星照耀中国》畅销的原因?
七、<b >综合性学习</b>
  • 13. (2017八上·民勤期中) 学校准备开展以“人无信不立”为主题的综合性活动。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 (1) 班级准备出一期小报,要求每人从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中搜集有关“诚信”方面的名言警句,请写出一句你搜集到的名言。
    2. (2) 下边是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的2017年消费维权年主题的宣传海报,请简要介绍海报的内容和含义。

    3. (3) 阅读下面的故事。说说你的感想。

      “曾子杀猪”的故事流传千古。曾子的妻子准备去赶集,儿子在一旁哭闹着也要一起去。妻子说:“你在家待着,我回来了杀猪烧肉给你吃。”妻子从集市上回来后看见曾子正在磨刀准备杀猪。妻子马上制止他说:“我只不过是哄哄小孩玩的。”曾子说:“孩子是不能欺骗的。孩子年龄小,不懂世事,处处学习父母的样子。今天你欺骗他,是教他说谎话、欺骗别人。”妻子听了很后悔,于是和曾子一起杀猪烧肉给孩子吃。

八、<b >命题作文</b>
  • 14. 俗话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只有经历炼狱的劫难,才能磨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淌过鲜血的手指,才能弹奏出享誉世界的绝唱;只有不懈努力,才能拨开云雾,见到彩虹;只有经过挑战,才能磨炼意志,实现梦想。

    请以《挑战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先在横线上把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上可填“自我、困难、权威、权限”等;(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3) 不得暴露考生真实姓名和校名(可用化名代替);不得抄袭。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