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7-2018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试卷(二...

更新时间:2017-10-31 浏览次数:1299 类型:期中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
  • 1. 补充句子

    ①山气日夕佳,

    , 风正一帆悬。

    , 独怆然而涕下!

    ④报君黄金台上意,

    ⑤枯藤老树昏鸦,

    ⑥《饮酒》中表达诗人悠然自得、超然物外的思想情趣的句子是:

    ⑦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抒发诗人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⑧《登幽州台歌》中,抒发诗人独立于悠悠天地间,孤独寂寞之情的诗句是:

    ⑨《雁门太守行》中描写敌情紧急,战事迫在眉睫的诗句是:

    ⑩《西厢记》中有:“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天净沙·秋思》中与此意境相似的诗句是:

  • 2.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 (1) 回想此前和此后jié rán不同的生活,我不能不gǎn kǎi万分。

    2. (2) 我的手指cuō niǎn着花叶,fǔ nòng着那些为迎接南方春天而zhàn kāi的花朵。

    3. (3) 当时的我,经过几个星期的愤怒、苦恼,已经pí juàn bù kān了。

    4. (4) 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xiǎo xīn yì yì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心儿怦怦直跳,wéi kǒng发生意外。

  • 3.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这是荒园,人迹罕至。(形容很少有人来) B . 他是本城中极方正 , 质朴,博学的人。(方直,正派) C . 他很高兴;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周密而巧妙的计谋) D . 他是渊博的宿儒 , 决不至于不知道。(书念得很多的老学者)
  •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风风雨雨,她每天都在地坛里寻呀找呀,她用如水柔情唤醒了儿子沉落的心,她用惊人的毅力激发了儿子生存的欲望。 B . 通过母亲的不懈努力,使史铁生认识到不好好地生活是错误的。 C . 母亲患肝癌的主要原因是由劳累过度、精神紧张、饮食不当等诱发的。 D . 为了防止儿子的坏心情,母亲始终没告诉他自己已经病人膏肓。
  • 5. 父母已经养育你十几载,你的一句问候、一个微笑、一杯热水都足以让父母感动,现在请你补充下面的小诗表达你对父母的感恩之心吧。

    亲情如大海,让我领略了它的浩瀚与深邃;

    亲情如阳光,让我沐浴了它的温暖与恩泽;

                                                           

                                                           

二、古诗文赏析
  • 6. 阅读下列古诗,完成小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 (1) 这首诗的作者是;标题中的“乐天”是指诗人

    2. (2) 用“/”划分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每句只划一处)

      巴 山 楚 水 凄 凉 地,二 十 三 年 弃 置 身。

    3. (3) 这首诗的颈联蕴涵了什么哲理?

  • 7. (2015七上·永川期中)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 (1) 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是(        )

      A . 匹夫不可/夺志也? B . 择其/善者/而从之。 C . 学而不思/则罔。 D .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 (2) 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语。

      ①博学而志(        )      ②疏食饮水(        )

      不习乎(        )          ④匹夫不可夺志也(       )

    3. (3)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②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4. (4) 解释从上面几则语录中提炼出来的两个成语。

      ①择善而从:    ②三省吾身:

    5. (5) 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给你以怎样的启示?

三、现代文阅读
  • 8.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她给我的形象和记忆,永远是美的。

           春天,树叶开始闪出黄青,花苞轻轻地在风中摆动,似乎还带着一种冬天的昏黄。可是只要经过一场春雨的洗淋,那种颜色和神态是难以想象的。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这时,整个大地是美丽的。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真的,只有这一场雨,才完全驱走了冬天,才使世界改变了姿容。

           ……

           当田野上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的时候,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妇人,显得端庄而又沉静了。这时候,雨不大出门。田野上几乎总是金黄的太阳。也许,人们都忘记了雨。成熟的庄稼地等待收割,金灿灿的种子需要晒干,甚至红透了的山果也希望最后的晒甜。忽然,在一个夜晚,窗玻璃上发出了响声,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天空是暗的,但雨却闪着光;田野是静的,但雨在倾诉着。顿时,你会产生一脉悠远的情思。也许,在人们劳累了一个春夏,收获已经在大门口的时候,多么需要安静和沉思啊!雨变得更轻,也更深情了,水声在屋檐下,水花在窗玻璃上,会陪伴着你的夜梦。如果你怀着那种快乐感的话,那白天的秋雨也不会使人厌烦。你只会感到更高邈、深远,并让凄冷的雨滴,去纯净你的灵魂,而且一定会遥望到在一场秋雨后将出现一个更净美、开阔的大地。

           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但这时候,雨已经化了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但在南国,雨仍然偶而造访大地,但它变得更吝啬了。它既不倾盆瓢泼,又不绵绵如丝,或淅淅沥沥,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在冬日灰蒙蒙的天空中,雨变得透明,甚至有些干巴,几乎没有春、夏、秋那样富有色彩。但是,在人们受够了冷冽的风的刺激,讨厌那干涩而苦的气息,当雨在头顶上飘落的时候,似乎又降临了一种特殊的温暖,仿佛从那湿润中又漾出花和树叶的气息。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咄逼人。远远地望过去,收割过的田野变得很亮,没有叶的枝干、淋着雨的草垛,对着瓷色的天空,像一幅干净利落的木刻。而近处池畦里的油菜,经这冬雨一洗,甚至忘记了严冬。忽然到了晚间,水银柱降下来,黎明提前敲着窗户,你睁眼一看,屋顶,树枝,街道,都已经盖上柔软的雪被,地上的光亮比天上还亮。这雨的精灵,雨的公主,给南国城市和田野带来异常的蜜情,是它送给人们一年中最后的一份礼物。

           啊,雨,我爱恋的雨啊,你一年四季常在我的眼前流动,你给我的生命带来活跃,你给我的感情带来滋润,你给我的思想带来流动。只有在雨中,我才真正感到这世界是活的,是有欢乐和泪水的。但在北方干燥的城市,我们的相逢是多么稀少!只希望日益增多的绿色,能把你请回我们的生活之中。

           啊,总是美丽而使人爱恋的雨啊!

    1. (1) 下列对划线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忍俊不(忍住) B . (遥远) C . 察言观(颜色,色彩) D . 卧龙(传说中有角的小龙)
    2. (2) 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①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

      ②但这时候,雨已经化了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

    3. (3) 体会下列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①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

      ②远远地望过去,收割过的田野变得很亮,没有叶的枝干、淋着雨的草垛,对着瓷色的天空,像一幅干净利落的木刻。

    4. (4) 文章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 9.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千年古城梅州——走进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

        ①香格里拉,一个充满传奇和异域色彩的名字,一个永恒、和平、宁静的象征,一个美得令人惊艳的旷古秘境,一个远离尘嚣宁静安逸的人间净土,一个世人魂牵梦绕的世外桃源。

        ②在客家人心里,梅州就像旷古秘境——香格里拉,是他们魂牵梦绕的世外桃源。这里,天地澄明,山幽水碧,风光圣洁,犹若方外之境;这里,汉风唐韵穿越千年的悠悠岁月悠扬萦绕,幻化为闪烁着先民遗风的处处风物,未经世俗污染,淳朴如初。

        ③梅州的山,葱茏清幽,自成风韵。“粤东群山之祖”阴那山,集雄奇与秀丽于一体,引无数文人墨客为之折腰。登临山巅,山风阵阵徐徐吹来,云雾自眼前飘过,聚了又散,仿佛置身云端仙境。

        ④梅州的山,或大或小,或险或秀,无不用青翠欲滴的绿意阐释对人间的厚爱,令人心旷神怡,忘乎天上人间。郁郁青山,不仅诉不尽梅州无限风光,而且孕育了清冽的山泉和清新的空气。

        ⑤梅州的水,空灵如诗,悠扬如歌。散布在梅州青山之间的万千清泉,配合着山势的起伏,敲打出一曲曲抑扬顿挫的曲调,细细品味,竟像夭籁般的客家山歌一样流淌,令人沉醉。

        ⑥巍巍群山,孕育了梅州人的母亲河——梅江。梅江悠悠,一水护城,清明如镜,光可鉴人。远眺江水,波光粼粼,摇曳生姿,楚楚动人。梅江两岸,翠耸的青山,婆娑的垂杨柳,森森的凤尾竹与斑驳的古墙,与天光云影相互缠绵着,在水中交互出一幅恬静淡雅的山水画卷,常常令人流连忘返。偶尔有渔夫撑着竹筏自江面悠然而过,此情此景,丝毫不逊色于桂林。

        ⑦梅州的山还孕育了水平如镜的绿潭,如素有“岭南日月潭”之称的蕉岭长潭、五华益塘等,湖水碧绿,依山赋形,似极仙女遗落人间的镜子。这些湖水或驰骋或游弋,山青水碧,水天一色,烟波浩渺,令人陶醉。若遇月夜,波光潋滟,美不胜收,宛若梦幻。一年四季,江面烟雾迷茫,尤以冬日为甚,蒸腾的水汽与两岸的山岚遥相呼应,将周遭点染得仿若人间仙境。

        ⑧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山水灵气必定孕育梅州不凡的千年历史和文化。“筚路桃贩辗转迁,南来远过一千年,方言足证中原韵,礼俗犹留三代前。”黄遵宪用一首凝练的七绝,诗意地描绘了一幅客家先民南迁的历史画卷。历史上,客家先民历经了五次大迁徙,每一次辗转,都是一次寻觅梦里桃源之旅,穿过千年的风雨,客家人崇尚诗礼的传统使原生态的中原文化在梅州这片土地上得以保留。

        ⑨梅州人一言语、一举手、一投足,细细品味,都散发着古之遗风雅韵,被誉为中原文化的活化石。客家方言至今仍保存着中原古汉语“唐音”,这种未被同化污染的方言,是客家人流徙中的精神故乡,它神奇地托起了整个民系千年不灭的命运。一路南下的梅州客家人还保留着舞龙舞狮等丰富多彩的客家风情,这种舞龙舞狮,舞动的不正是中原龙图腾的飞扬吗,传递的又何尝不是原生态的中原文化?

        ⑩梅州,一座处处散发着中原汉唐雄风的千年古邑。在这里,您不仅可以饱览原生态的美景,品味原汁原味的中原文化,而且可以流连于山间田野之中,逛山冈,吹山风,听山歌,慢慢的您会放慢您的脚步,放松您的心情,放飞您的梦想。在饱览青山绿水间淡忘红尘,在仰望文化高山时涤荡心灵,走进它,您就走进了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梅州。

    (选自《羊城晚报》,内容有删改)

    1. (1) 请仔细阅读全文,找出本文的中心句,并说说文章从哪些方面体现“梅州是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
    2. (2) 请你赏析第⑤段画线的句子。
    3. (3) 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首段对香格里拉的解说,为引出对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梅州的描写起到铺垫作用。 B . “湖水碧绿,依山赋形,似极仙女遗落人间的镜子”,此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把长潭水平如镜的美展现出来。 C . 第⑧段引用黄遵宪的七绝是为了说明客家不凡的千年历史和文化,同时増加了文学色彩。 D . 最后一段总结全文,呼应开头,照应题目,表达了对梅州美景和文化的赞美之情。
四、综合性学习
  • 10. 金秋十月,学校开展“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 (1) 古代诗歌中,“月”是常见的意象,下面与“月”有关的诗句中,哪两句写到了传统节日?(    )
      A .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B .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C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D .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2. (2) 同学们收集了一些唐代诗人在传统节日记事抒怀的作品,《九日齐山登高》是其中的一首,请你认真阅读,回答问题。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你注意到这首诗中描写的节日习俗了吗?请写出你学过的,同样描写这个节日习俗的两句诗。

    3. (3) 对联的基本要求:

      ①必须是两句,而且这两句字数一样多。

      ②头一句与第二句所用短语的结构与词性应当相同或相似,也就是说必须形成对偶的修辞格。如: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这两句就可以称作对联:“国家富强”是主谓短语,“人民幸福”也是主谓短语;“国家”与“人民”都是名词,“富强”与“幸福”都是形容词。

      ③两句的内容必须有必然的联系,如果内容没有联系,即使符合前两点要求,也不能叫作对联。

      ④上联最后一个字应为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应为平声。

      请根据对联要求,解答下面的问题。

      你认为下面三个选项中,哪一个选项的内容不可以作为对联?请具体说出两个理由。

      A .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B . 百花迎春满地香,幸福临门多喜气。 C . 东风化雨山山翠,政策归心处处春。
五、名著导读
六、写作题
  •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生活在世界上,总会有邻居,人与人、人与动物、国家与国家之间都可能成为邻居。邻居家的人或事,一定会引起你更多的关注,给你留下更深的印象;邻里之间有的还曾演绎出许多故事,结下深厚的情缘。中国文化中有很多词语描述邻居间的关系,如:“德不孤,必有邻”“远亲不如近邻”“以邻为伴”“以邻为壑”等。

    请以“邻居”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文体特征鲜明;③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和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