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内蒙古包头市固阳县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

更新时间:2021-05-27 浏览次数:114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唐太宗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说明唐太宗(    )
    A . 认识到舟与水是因果关系 B . 认识总结前代灭亡的教训 C . 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 D . 看到人民力量的伟大
  • 2. (2017九上·湛江月考) 如果把“大运河的开通”“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遣唐使和鉴真东渡”整合为一个学习单元,符合这一单元内容的主题是(    )
    A . 国家的产生和统一 B .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C .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 . 近代前夜与盛世危机
  • 3. (2020七下·蜀山期末) 图示法是一种直观形象的学习方法。用图示法描绘隋朝大运河大致走向,较贴切的是(    )
    A . B . C . D .
  • 4. (2017七下·西宁月考) 我国的科举考试始于隋朝,到明朝时发生了巨大变化。明朝科举考试最突出的特点是(    )

    A . “八股取士” B . 以诗词歌赋为主要内容 C . 试题类型繁多 D . 鼓励考生发表个人见解
  • 5. (2019·玉林模拟) 南宋诗人陆游说:“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这反映的经济现象是(    )
    A . 南宋都城临安是南方的政治中心 B . 宋代手工业进步 C . 宋代商业繁荣,出现了“会子” D . 南方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 6. 《东京梦华录》记载“瓦中多有货药、卖卦……饮食,剃剪、纸画,伶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这一材料反映了宋代(    )
    A . 社会分工完成 B . 市民生活丰富 C . 民间艺术精湛 D . 边境贸易繁荣
  • 7. (2020七下·海口月考) “15世纪初,一位航海家七次远洋航海,留下千古佳话……这件开拓事业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它依靠的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这段话中的航海家是( )
    A . 鉴真 B . 戚继光 C . 玄奘 D . 郑和
  • 8. 我国历史重视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依据下图中“设府归属福建省”中的“府”指的是(    )

    A . 台湾省 B . 台湾府 C . 台湾办事大臣 D . 台湾县
  • 9. 清朝为加强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所采取的措施是(    )
    A . 设置安西都护府 B . 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C . 设置驻藏大臣 D . 设置伊犁将军
  • 10. 清代的小说创作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其中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是(    )
    A . 曹雪芹的《红楼梦》 B . 吴承恩的《西游记》 C .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D . 施耐庵的《水浒传》
二、综合题
  • 11. 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规定广州是允许外商来华贸易的唯一口岸,而且即使在广州也百般限制中国人与外商接触。政府特许的“十三行”不仅垄断了与外商的经济往来,还代表政府出面办理交涉事宜。

    材料二:乾隆皇帝在给英王乔治二世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丝帛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须之物,是以加思体恤。”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二反映的实际上是清朝的什么政策?清朝实行这一政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 (2) 回想唐宋元明时期,我们积极加强与海外的合作与交流,在中外交流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但清代统治者却颁布“海禁”令,闭关自守,这一政策的推行造成了哪些严重后果?
    3. (3)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一带一路”构想,已经成为当下中国外交战略和中国国家战略。联系两汉和宋元“丝绸之路”,再对比清代的闭关锁国政策,谈谈你对“一带一路”的认识。
  • 1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

    ——南宋谚语

    材料二:丝织业经过唐末五代及北宋一个长时期的发展,大大改变了唐中叶以前的面貌……北宋时,丝织业的产地逐渐形成江浙和四川两个中心……整个沿海地带都比较发达。

    ——摘编自《简明宋史》

    材料三:宋元时期,在工商业发达的基础上,海上贸易有所发展,由于当时西夏、辽、金、蒙古与宋对峙,宋军费支出浩大,不能不谋求广开财源,注目于发展海外贸易。南宁偏安江南之后,中西陆路交通几乎断绝,海外交通空前发达。

    ——摘自《中外文化交通史》

    1. (1) 材料一反映了宋代经济哪方面的发展?这句谚语说明了什么?
    2. (2) 材料二指的是宋代哪个部门的繁荣发展,除此之外,南方还有哪些手工业部门也比较发达?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宋元时期海外贸易和海外交通发展的原因。
    4. (4) 归纳以上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主题。
  • 13. 唐朝的对外交往

    材料一:

    材料二: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材料三: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

    ——川教版七年级下册

    材料四:

    1. (1) 分别写出材料一中图一、图二所示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我们应该学习他们怎样的精神?
    2. (2) 根据材料二、三、四,归纳唐朝对外交往兴盛的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