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自贡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

更新时间:2021-05-31 浏览次数:153 类型:开学考试
一、积累运用
  • 1. 下面各项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    )。
    A . 澈( chéng) 呻( yín  )  恿 ( sǒng )    轻怕重 ( niān ) B . 塌( tān  ) 干( hé  )  缥(  miǎo )   堂大笑 ( hōng ) C . 薄( bǐ   ) 然(  mò  )  跚 (  pán  )   惊慌失( cuò  ) D . 褛( lán  ) 伏( quán )  地 (  shū  )   神采奕奕  (  yì )
  • 2. 下面各项中字书写有误的一项(    )。
    A . 热忱   抽噎  殉职  参差不齐 B . 伫立  掺和  闪烁  麻木不人 C . 虐待   禁锢  消耗  骇人听闻 D . 女娲  丰腴  突兀  杞人忧天
  • 3. 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⑴他仍然觉得,先派一个别的人去看看工作的进展情形比较             。

    ⑵皇帝亲自带着他的一群最         的骑士来了。

    ⑶“这布是        的!精致的!无双的!”每人都随声附和着。

    A . 适当  高雅  美丽 B . 稳当  富有   富丽 C . 妥当  高贵  华丽  D . 得当  尊贵   华美
  •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 莫言写了大约16万字左右的书。 B . 为了防止不再发生安全事故,学校加强了安全保卫工作。 C . 夏天的汉川汈汊湖是一个旅游的好地方。 D . 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学校丰富了“诵经典,闻书香”的活动。
  • 5.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金色花》的作者泰戈尔,法国著名的文学家。 B . 《再塑生命的人》节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者是美国盲聋哑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海伦.凯勒。 C . 《诫子书》的作者是诸葛亮,他是三国时期蜀国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 D . 《秋天的怀念》作者史铁生,这是一篇散文。
  • 6. 古诗文默写。
    1. (1) ,俭以养德。诸葛亮《诫子书》
    2. (2) 河流大野犹嫌束,。谭嗣同《潼关》
    3. (3) ,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 (4) 何当共剪西窗烛 ,。李商隐《夜雨寄北》
    5. (5) ,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二、综合性学习
  • 7. “ 少年正是读书时” ,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爱阅读才能真正铸就过硬的软实力 ,某校七年级举行了“爱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读书现状调查表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每日可供自由阅读的时间

    1.5小时

    1.2小时

    0.5小时

    经典书籍在阅读所占比例

    27.8℅

    35.8℅

    45.6℅

    分析上表,得出的结论是:

  • 8. 用行楷书写下面这个句子。

    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驶向无限广阔的生活海洋。

  • 9. 下面是某同学为“名人读书方法”主题演讲搜集的一组材料,请找出不符合这一主题的一则材料:

    材料一:西汉的匡衡,年轻时非常喜欢读书,但家穷点不起灯烛,见邻家灯烛明亮,便在墙上穿一孔洞,在洞前映着光刻苦学习。

    材料二:宋代文学家苏东坡学识渊博,他认为一本书每读一遍只要理解和消化一个问题就行了,一遍又一遍地读,就能读透全书。

    材料三:数学家华罗庚读书不是从头至尾一字一句读,而是先对着书名思考片刻,然后闭目静思,想完后再打开书,如果作者写的各他的思路一样,他就不再读了。

    不符合主题的材料:

三、阅读
  • 10. 现代文阅读

    老汪栗子

    ①别的炒栗店开张约20天后,老汪的炒栗店才开张。他等得很有耐心,因为没熟透的栗子口感甜脆,宜做成凉拌菜下酒,若炒来吃,既不粉也不糯,是要坏了招牌的。

    ②在老汪的店里,满匾的栗子看上去十分朴素,就像山间老农的脸色,是那种没有反光的棠皮色,不像别的摊上的栗子那么好看,或油光发亮,或肚上横切一刀,露出诱人的暖黄色的栗肉来。老汪的栗子不打蜡,不喷糖水,不开口子,偏是他的店门前排长队。顾客等得急,老汪一点也不急,非要把刚倒出的满匾的热栗子轻抖一遍,在抖动的过程中,老汪眼疾手快地挑出了十几个坏栗子,搁到一边。

    ③这真是神奇,生栗子已经挑拣了一遍,现在挑出来的,外面看没坏,他怎么知道是坏的?

    ④老汪说,气味不对。他打了个比方:比如一个在车站或码头当了20年便衣警察的人,在万千人中扫视,只要他拦下的人,多半是网上通缉的嫌疑犯,他都不需要与那人对视,只要从他身边过,就感觉“气味不对”。

    ⑤栗子要有香甜粉糯的口感,七分在栗种,三分在炒制的功夫。老汪不肯给栗子开口子,是因为硬开口子的栗子,水分都在炒制的过程中跑光了,热吃噎人,凉吃更是口感铁硬。但没开口的栗子很容易在炒制的过程中炸锅,要是有一小部分栗子像控制不住的火药一样迸壳而出,就会溅得一炉栗子都斑斑点点。所以,控制炒栗炉的火力非常重要。每一炉栗子下锅前,老汪都要细验单颗栗子的分量,以及皮壳的厚度,他炒好的栗子,顶端会 有自然的放射状裂纹,手轻轻一挤,栗壳就开了。老汪得意地搓搓手:“这锅栗子的‘梅花裂’炒成了。”“梅花裂”指的是栗子顶端的裂口是五道,“丁香裂”是四道,这样的雅名也只有老汪这样的戏迷才会想出来。

    ⑥每过十几天,栗子店会关门一天。老汪自己在门楣上手书致歉条一张,毛笔字写得很端庄:“名角来了,听戏一天。”或者是:“去大别山收栗一天,新鲜炒野栗,明日赶早。”老汪信不过批发市场的栗子,定要自己开车去大别山收栗子。那里除了家栗外,还出产一种口感细腻粉甜的野栗子,有一股奇特的果香,比莲子大不了多少,呈尖锥形,是当地的留守儿童和老人去大山的荆棘丛中打来的。打栗人要穿粗布衣裤,把衣袖裤脚都扎紧,趟过与野栗树混生的 荆棘,仰面用小木棍去抽打那些长满刺的栗苞;回来后要把栗苞装在小麻袋里摔打,使之裂开;再戴上粗线手套把野栗剥出,十分辛苦。老汪说:“每  个交栗子的人手上都裂着口子。”那是山区老人和学童一笔很重要的零花钱,是家中没有栗园的人也有的得意小收入,老汪说:“既然这样,为啥不帮帮他们?”

    ⑦山里人也纯朴,  11月,第一场雪落下来,野栗子就没人打了,因为老辈人说,天寒地冻,野鸟们少吃食,那些留在树上的野栗子,是它们一冬的口粮呢。

    ⑧老汪每年收栗子时,都要在山区帮扶两三个刚考上大学的孩子,栗子收到哪里,他就帮扶到哪里,没有一定。老汪在与老乡的闲聊中知道那孩子的情况,到人家家里看一看,讨碗水喝,吃上一两个山里人待客的水柿子,临走前,帮扶的钱就被悄悄压在装柿子的竹簸箕底下。

    (选自《扬子晚报》2015年1月24日)

    1. (1) 请通读全文,在下列横线上填上适当的短语,概括文章讲述的老汪的几个动人故事。

      晚开店→ →  →收野栗→

    2. (2) 文章第②段中画横线的 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3. (3) 文章结尾说“临走前,帮扶的钱就被悄悄压在装柿子的竹簸箕底下”。此句中的“悄悄”有什么表达效果?
    4. (4) 文中的老汪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作简要概括。
  • 11. 文言文阅读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 (1) 下列加点的字意思有误的一项是(     )
      A . 有剩骨   同“只”,仅 B . 恐前后受其敌    攻击 C . 一狼去   径直 D . 屠自后断其    屁股
    2. (2) 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
      A . 屠/乃奔倚/其下 B . 其一犬/坐于前 C . 屠/自后/断其股 D .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3. (3) 对本篇文言文的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
      A . “屠大窘”的原因是因为屠户心里太恐惧,太胆小了。 B . 本文的情节可以概括为: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C . 这篇文章意在告诉我们遇到恶人恶事不要心存幻想,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D . 文章结尾告诉我们,狼再怎么狡猾,也不是人的对手。
    4. (4)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 12. 古诗词赏析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 (1) 对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风雨大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首联集中在一个“思”字上,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希望报效祖国的爱国之情。 B . 颔联集中在一个“梦”字上,幻化出的是诗人魂牵梦绕的情境。 C . 全诗格调积极向上,具有强烈地感染力。 D . “僵卧”道出了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真切地写出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凄凉情景。
    2. (2) 请对本诗后两句进行赏析
四、名著阅读
  • 13.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行者辞了灵吉,驾筋斗云,径返翠云山,顷刻而至。

    使铁棒打着洞门叫道:“开门!开门!老孙来借扇子使使哩!”

    慌得那门里女童即忙来报:“奶奶,借扇子的又来了!”

    罗刹闻言,心中悚惧道:“这泼猴真有本事!我的宝贝,扇着人,要去八万四千里,方能停止;他怎么才去就回来也?这番等我一连扇他两三扇,教他找不着归路!”

    1. (1) 上述文字出自(作家)的小说《》。
    2. (2) 文中的他是 (人物),号称
    3. (3) 结合原文,谈谈你对选文中行者的评价
五、作文
  • 14. 题目1:那是一张慈祥的脸,让我感受了生活的温暖;那是一张疲惫的脸,让我明白了生活的艰辛;那是一张陌生的脸,让我看到了生活的美好;那是一张阳光灿烂的脸……生活中,我们见过无数张脸。

    请以“难忘那张    ▲    的脸”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诗歌除外,文体自选。②文章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题目2:爱,是非常珍贵而又奇妙的东西。在我们的人生中充满着爱,它伴随着我们成长,使人感动,让人勇敢,令人自信,促人前进……丰富着我们的人生。

    请以“爱,让我     ▲       ”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