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百色市德保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试...

更新时间:2021-04-23 浏览次数:84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2018·河南) 1949年9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与会代表认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这里的“工作”是指(    )
    A . 创建新中国 B . 实现祖国统一 C . 进行土地改革 D . 恢复国民经济
  • 2. 五星红旗胜利飘扬在雪域高原,西藏获得和平解放在(    )
    A . 1949年 B . 1950年 C . 1951年 D . 1952年
  • 3. “那是一个现在看来很久远的年代。有一天,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年轻的人们拿起枪奔赴战场,只为能有宁静的生活。无情的战争让他们倒下了……今天,我们在互联网上再现那场战争,只是为了纪念那一群可爱的年轻人。”诗中所纪念的那一群年轻人是(   )
    A . 工农红军 B . 八路军、新四军 C . 人民解放军 D . 中国人民志愿军
  • 4. 某历史兴趣小组开设了一个有关抗美援朝时期人物的专题网站,收录的历史人物不包括(    )
    A . 邱少云 B . 黄继光 C . 董存瑞 D . 彭德怀
  • 5. 1951 年全国粮食产量比 1949 年增长 26.9%;1952 年全国粮食产量比 1949 年增长 42.8%, 超过历史最高年 9%。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主要是(    )
    A .   解放战争 B . 抗美援朝 C . 土地改革运动 D . 三大改造
  • 6. (2018八下·东台期中) 记者袁水拍在《六亿人民心花开》一文中写道:“代表们走进了会场,坐在最高权力机关的席位。”“人民有了各项权利,这是中国开天辟地的第一次。这些“代表们”参加的会议是(     )
    A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 B . 中共七大 C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D .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 7. (2018·潍坊) “恒源样”创始人沈莱舟曾对子女说:“现在我把厂都交给了国家,由国家去经营管理,我坐在家里不用花一点心思收股息,这又有什么不好?”这反映的是(    )
    A . 土地改革运动 B . 全行业公私合营 C . 手工业合作化 D . 人民公社化运动
  • 8. 对联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对联中,反映了我国“一五”计划成就的是(   )
    A . 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B . 改革开放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展蓝图 C . 一桥架长江南北畅通,三路通雪域汉藏同乐 D . 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 9. 毛泽东说“事情总是发展的。一九一一年的革命,即辛亥革命,到今年,不过四十五年,中国的面目完全变了。”以下不能支持这一论断的有(    )
    A . 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B . 生产资料公有制占主导地位 C . 我国已经成为工业强国 D . 我国基本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 10. 史料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素材。一手史料是当事人、亲历者直接记录或留下的资料和遗物、遗迹等。如果我们要研究邓稼先为两弹研制作出的贡献,以下可作为一手史料使用的是(    )

    A . 电影作品《邓稼先》 B . 邓稼先遗留手稿和日记 C . 《中外科学家故事一一邓稼先》 D . 某同学课堂笔记提纲
  • 11. “铁人”王进喜克服重重困难打出大庆第一口油井,焦裕禄为改变兰考面貌献出生命,邓稼先完成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设计方案,他们的事迹出现在(    )

    A . 新中国成立时期 B .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 C . “文化大革命”时期 D .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 12. 作家莫言获诺贝尔奖的小说《蛙》有以下描写:“1962年秋季,高密东北三万亩地瓜获得了空前的大丰收。跟我们闹了三年别扭、几乎是颗粒无收的土地,又恢复了它宽厚仁慈、慷慨奉献的本性。那年的地瓜,平均亩产超过了万斤。”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   )

    A . 土地改革使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B .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 . 大跃进运动使粮食产量极大提高  D . 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
  • 13. “打倒一切”“造反有理”“停产闹革命”这类口号出现在(   )
    A . 新中国成立初期 B .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 . “文化大革命”时期 D .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 14.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国民经济虽然遭到了巨大损失,但仍取得了一些科技成就。下列不属于这一时期科技成果的是(    )
    A . 大庆油田建成 B . 第一颗氢弹成功爆炸 C .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 D . 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 15. (2020八下·南宁月考) 安徽小岗村里,矗立着“大包干”纪念馆,记录着“包干到户”带给农民的好处。“包 干到户”能带给农民好处,是因为它(   )
    A . 提高了农业的科技水平 B . 满足了农民对土地的要求 C . 保障了农民的生产自主权 D . 克服了阻碍农村生产力发展的一切障碍
  • 16.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政策进行了四次重大调整。其中,从根本上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的是(    )
    A . 土地改革 B .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 .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17. 1985年,邓小平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其本质含义是(  )

    A . 改变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 B . 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C .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 . 改革不适应经济发展的管理体制
  • 18. 邓小平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由此反映出的邓小平思想是(   )

    A .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 . 提出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 . 倡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 19. 小历同学搜集了“政企分开”“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等资料,由此判断他研究的主题是(    )
    A . 国有企业改革 B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 民主与法制建设 D . 土地改革
  • 20. (2016八下·工业园期中) “南海吹来改革风,九天降下开放雨”,这是一幅广为流传的对联。它反映的史实不包括(  )

    A . 当时中共中央的主要领导人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 B . 我国在沿海地区设立经济特区 C . 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D . 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
  • 21. (2020八下·凤翔期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以下各项正确的是(    )
    A . 沿海开放城市一经济特区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 B . 经济特区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内地 C . 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 D . 沿海经济开放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经济特区一内地
  • 22. (2020八下·德惠月考) 原苏联总理雷日科夫在评价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时说:“中国的经济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中国正沿着一条正确的道路稳步前进。”这条正确的道路是()
    A . 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B .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C . 照搬斯大林模式的道路 D .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道路
  • 23. 中国在2001年加入了被誉为“经济的联合国”的国际组织,它是( )
    A . 世界银行 B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 . 亚太经合组织 D . 世界贸易组织
  • 24. 梦不同,圆梦的道路亦不同。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两个一百年”是指(    )
    A . 五四运动爆发100周年和改革开放 B .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改革开放 C . 中共成立100周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 D . 五四运动爆发100周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
  • 25. 某八年级历史兴趣小组准备举办一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果展览。下列哪幅图片展示了“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的光辉形象的是(    )
    A . B . C . D .
二、综合题
  • 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年10月1日下午,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首都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他亲自按动按钮,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

    材料二 198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代表大会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材料三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1. (1) 结合材料一,说一说为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 (2) 材料二中,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
    3. (3) 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四个全面”具体指什么?
  • 27.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经济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1957年和1960年农业生产情况对比表

    项 目 1957年 1960年 下降(%)
    粮食(亿公斤) 1950.5 1435 26.4
    棉花(万担) 3280 2126 35.2
    油料(万担) 7542 3405 54.9
    生猪存栏数(万头) 14590 8227 43.6

    材料四 安徽凤阳花鼓唱词:“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文革”时) “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富,集体富,国家还要盖仓库。”(1979年)  

    1. (1) 根据材料一,通过什么运动农民获得了土地?这次运动主要改变了什么?
    2. (2) 材料二图片共同反映了什么运动?这一运动的完成有何标志性意义?
    3. (3) 导致1960年农业生产下降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4. (4) 两段唱词反映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给农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随后进行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什么?纵观新中国经济发展历程,我们得到什么启示?
  • 28. 一个全面改革开放的中国正在一步步走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改革开放胆予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每年领导层都会总结经验,对的就坚持,不对的就赶快改正,新问题出来抓紧解决。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材料二  1982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邓小平明确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努力。

    ——选自习近平《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1. (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南方谈话对改革开放的影响?我国1992年“大胆地闯”时提出建立什么经济体制?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走自己的道路”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什么理论?该理论在哪次会议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十九大上什么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的指导思想?
    4. (4) 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当下的中国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之路?
  • 29. 我国是农业大国,自古以来,农业就是国家发展的根本,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更加重视农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953年12月,中央作出《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指明引导个体农民经过具有社会主义萌芽的互助组,到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社(土地入股,统一经营),再到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社(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合作化的发展道路。

    材料二  新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开始的,俗话说的好:“我国农业发展靠两平:一是邓小平,二是袁隆平。”

    材料三  2004年,我国免征了除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2005年12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决定废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从2006年1月1日起,我国全面取消农业税。从此,中国农民告别绵延了2600年的“皇粮国税”与1999年比较,全国取消农业税以后,全国农村每年减轻农民负担1250亿元,平均减负率达80%。

    1. (1) 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最后一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 (2) “一是邓小平,二是袁隆平”反映了我国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分别是什么?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国全面取消农业税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
    4. (4)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要阐述农村改革必须坚持的原则。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