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2020—2021学期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

更新时间:2021-07-07 浏览次数:133 类型:期末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
  • 1. 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 (yūn)  狭(ài)  酝(liàng)  疲惫不(kān) B . (mì)   石(jié)  憔(cuì)   人迹至(hǎn) C . 仿(sàn)  桑(shèng)  啬(nìn)  怪不经(dàn) D . 莅临(wèi)  笑(nì)   萏(hán)  轻怕重(1ián) 
  • 2. 下列各组中字词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 . 瘫痪  斑蝥  鄙搏  翻来复去 B . 分歧  遮敝  感概  皂荚树 C . 潦亮  废虚  怂恿  各得其所 D . 窠巢  竦峙  淡雅  咄咄逼人
  •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 听了解说,不少小朋友恍然大悟 , 原来这“魔术”利用的是人类的视错觉原理。 B . 我们漫步在静谧的森林公园,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愉悦之情油然而生 C . 《成语词典》那么厚,叫人惨不忍睹 , 一看见它就头量。 D . 哪怕是孩子的任何一点点进步,父母都看在眼里,都让他们喜出望外
  •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珍视杨绛先生留下的宝贵精神遗产,就是对她最真挚的怀念。 B . 老师耐心地纠正并指出了我这次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C . 是否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 D .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我们周围出现了大量的“低头族”。
  • 5.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         ……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

    A . 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 B . 密了的树枝上的嫩芽儿;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 C . 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冬水也在田里咕咕地起着水泡儿 D . 密了的树枝上的嫩芽儿;水泡儿也从冬水田里咕咕地冒出来
  • 6.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
    A . 孔子,名丘,字仲尼,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B . 《皇帝的新装》作者是安徒生,他的代表作有童话《海的女儿》《丑小鸭》等 。 C . 《再塑生命的人》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者是海伦凯勒。 D . 蒲松龄,元代文学家,著有小说集《聊斋志异》,世称他为“志异先生”
  • 7. 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B . 程老师身材苗条,头发剪得短短的,皮肤白皙,看起来好像很年轻。 C . 故乡是什么?故乡是沃土,故乡是老根。 D . 他头昏眼花,腰酸背痛,两腿千斤重。
  • 8. 下列对画线词语分类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不知有多少个春天的①早晨 , ②这样清脆而③嘹亮的鸟声把我从梦境④唤醒

    A . ①名词  ②代词  ③动词  ④形容词 B . ①代词  ②名词  ③动词  ④形容词 C . ①代词  ②代词  ③形容词  ④动词 D . ①名词  ②代词  ③形容词  ④动词
  • 9. 古诗文默写填空。
    1. (1) 树木丛生,。(曹操《观沧海》)
    2. (2) ,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 (3) 学而不思则罔,。《论语十二章》
    4. (4) ,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5. (5) 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中表达作者渴望团聚及美好愿望的句子是
    6. (6)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中由现实转入梦境,抒发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是诗句是
  • 10. 名著阅读。

    孙大圣执着扇子,行近山边,尽气力挥了一扇,那火焰山平平熄焰,寂寂除光;行者喜喜欢欢,又扇一扇,只闻得习习潇潇,清风微动;第三扇,满天云漠漠,细雨落霏霏。

    这段文字出自(作家名)写的名著《》。

  • 11. 综合实践

    为了达到读好书的目的,请你向他人推荐一部中外文学名著,并说明推荐理由。我推荐《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与赏析
  • 12. 阅读下面的诗歌,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天上的街市

    郭沫若

    远远的街灯亮了,              我想那缥缈的星空,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天上的明星现了,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是不甚宽广。              定然在天街闲游。
      那隔河的牛郎织女,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1. (1) 对本诗中心思想的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
      A . 通过描绘天街美好的生活,表达作者热爱生活的感情。 B . 通过描绘天街美好的生活,表达作者对自由幸福生活的追求。 C . 通过描绘天街美好的生活,表达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激发人们为实现理想而奋斗。 D . 通过描绘天街美好的生活,表达作者郁闷的感情。 
  • 13. 文言文阅读

    杞人忧天

    《列子》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无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

    之,曰:“天,积气耳,无处无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

    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无处无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1.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因往      ②其人然大喜

    2. (2) 翻译下列句子

      ①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
      ②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3. (3) 对“终日在地上行止”这个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 终日/在地上行止 B . 终/日在地上行止 C . 终日在/地上行止 D . 终日在地上行/止
    4. (4) 谈谈“杞人”与“晓之者”分别是什么样的人?
    5. (5) 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 14.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各题。

    纪念白求恩

    毛泽东

    【一】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五十多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职。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列宁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要拥护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无产阶级要拥护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世界革命才能胜利。白求恩同志是实践了这一条列宁主义路线的。我们中国共产党员也要实践这一条路线。我们要和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要和日本的、英国的、美国的、德国的、意大利的以及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才能打倒帝国主义,解放我们的民族和人民,解放世界的民族和人民。这就是我们的国际主义,这就是我们用以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和狭隘爱国主义的国际主义。
      【二】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②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③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④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⑤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⑥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⑦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⑧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⑩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三】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四】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1. (1) 下列对【二】段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 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B . 本段共分三个层次,正确的划分: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C . 本段用到了双重否定句,其作用是:强调白求恩的精神感人至深。 D . 在叙述白求恩的情况时,有正面介绍,也有侧面介绍。
    2. (2) 下列对【四】段中相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段先叙述往事并表达悲痛之情,然后阐述学习白求恩同志的重大意义。 B . 从“只见过一面”到“仅回过他一封信”可以看出作者无限惋惜、遗憾的心情。 C . 文末的一组排比句铿锵有力,句式整齐中有变化,有节奏感,有号召力。 D . 运用对比手法是本段的重要写作特点,使白求恩同志的高贵品质更加突出。
    3. (3) 对选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 选文采用了夹叙夹议的写法。 B . 选文是议论文,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 C . 选文不仅仅是纪念白求恩,更重要的是号召大家学习他高贵的精神品质。 D . 选文第二段和第三段都谈到了白求恩同志的工作,所以这两段的内容重复了。
    4. (4) 选文中用了“白求恩”、“白求恩同志”和“白求恩医生”三种称呼,如果改用同一种称呼好不好?下列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好。可以使行文简洁、明了。 B . 好。称呼只不过人的代号,大家明白就行。 C . 不好。同一种称呼显得呆板。 D . 不好。因为选文从不同角度介绍了白求恩,所以用词自然讲究变化。
  • 1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爸爸叫我读中国诗程怡

    程怡

    ①十个月的时候,我得了一场可怕的脑膜炎,到了一岁半还不会说话,父母非常担心。一天,爸爸看报,我坐在他的膝上,指着某一个标题中的“上”字,爸爸说:“上?”我对他表示满意,赶紧从他的膝上爬下来,拽着他走到书箱前,得意洋洋地指着书箱外“函上”的“上”字,表明我认识这个字,这件事对父母而言,真是“上上大吉”!他们不再担心我有智力障碍了。之后,爸爸开始教我读诗。

    ②爸爸常教我念两个人的诗:一个是杜甫,一个是陆游。

    ③依稀记得,孩提时的一个夏夜,我困极了,趴在爸爸的膝上,爸爸摇着大蒲扇,满天的星斗朦朦胧胧的。“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突然,爸爸那江西乡音很重的诵读声使我睁开了眼睛,我不知道那奇特的吟啸中有什么,但我一下子记住了这首诗。

    ④上学前我已经会背那首《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爸爸问我懂不懂最后那句,我很得意地嚷嚷说:“那意思就是烧香磕头的时候别忘了告诉你爸爸!”当时,爸爸高兴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⑤1959年秋,我上小学。那年冬天,爸妈因故很长时间不能住在家。姐姐是长女,照顾我和弟弟。一天晚上,爸爸出乎意料地出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欢天喜地,难以入眠。躺在床上跟爸爸念杜甫的诗:“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爸爸问我懂不懂这诗句,我说:“我懂的,不过,爸爸想念我们的时候,我们也想念爸爸的。”爸爸不再说话,只是听我继续背他教我的诗。

    ⑥爸爸生命的最后几年,完全卧床不起。每当德沃夏克的大提琴协奏曲悲鸣的旋律在蕉影婆娑的窗边响起的时候,爸爸就会喃喃吟诵杜甫的诗。他告诉我,那一刻让他想起了故乡老宅,想起了祖母和母亲。

    ⑦那时我已在大学教中国古代文学,我理解父亲:人生无非家国之情,

    杜甫、陆游,我父亲他们这一代的知识分子,对家国,都有一种深情。

    父亲吟诗的声音,永远留在了我心底。

    ⑧很多年后,我看见报上某篇文章引了一首绝句,感觉就像遇到了一个老熟人。我没有念过那首诗,但我熟悉那种风格。回来一查,果然是陆游的诗,“征车已驾晨窗白,残烛依然伴客愁。”我当时的感受真是难以名状。爸爸在我童年时便种在我生命里的东西,突然宣告了它的无可移易的存在!

    1. (1) 文中围绕爸爸教我读中国诗,记叙了三件事,请概括。

      ①孩提时,爸爸以自己奇特的吟啸教我记住了陆游的诗;

    2. (2) 第④段爸爸高兴得流泪,其原因是:
    3. (3) 谈谈你对第⑧段画线句的理解。
    4. (4) 根据全文内容概括爸爸的形象。
三、写作
  • 16. 以“这天,我回家晚了”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有自己的经历、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

    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人名;

    ④卷面整洁,字迹清楚,不少于6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