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郑州市202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更新时间:2021-03-25 浏览次数:128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
  •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 . /连累  惆怅/风流  高采烈/即物起 B . 样/型  高/引高歌不容发/亲密无 C . /疾  负/枪实弹  心自问/闷不乐 D . 腾/磨  宿/退避三舍  要言不烦/交通
  •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安祥  造型  微时代  千峰竞秀  心惊胆战 B . 潦草  籍贯  跷尾巴  销声匿迹  不记其数 C . 偏袒  丰硕  吊角楼  浮想联翩  巧夺天功 D . 风糜  憔悴  三角洲  融会贯通  曲突徙薪
二、句子默写
  • 3. 古诗文默写。
    1. (1) 箫鼓追随春社近,。 (陆游《游山西村》)
    2. (2) , 童稚携壶浆。(白居易《观刈麦》)
    3. (3) 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作者认为国家灭亡的条件是:
    4. (4) 给生命一个弧度,人生就会赢得更多可以站立起来的机会。“”(龚自珍《己亥杂诗》)一句表达了诗人矢志不渝的一腔热情,体现出真正的生命价值;“”(文天祥《过零丁洋》)一句展现了诗人赤诚如火的凛然气节,勾勒出英雄的伟岸身躯。
三、名著阅读
  • 4. 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
    1. (1) 下面是章回小说《西游记》和《水浒》中的两个情节,请任选一个简要叙述。

      ①云栈洞悟空收八戒(《西游记》第十九回)

      ②青面兽双夺宝珠寺《水浒》第十七回)

    2. (2) 《朗读者》中曾言:“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可能不在于我们的能力,而在于我们的选择。”请从下面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相关情节诠释这句话的内涵。

      ①祥子(《骆驼祥子》) ②简·爱(《简·爱》)

四、语言表达
  • 5.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现在的人,大多数有“名”无“字”,所以当我们说到“名字”的时候,通常指的仅仅是人的名,或姓名。可是在古代,①。在古代,由于特别重视礼仪,所以名、字的称呼上是十分讲究的。在人际交往中,名一般用作谦称、卑称,或上对下、长对少的称呼。平辈之间,只有在很熟悉的情况下才相互称名,在多数情况下,提到对方或别人直呼其名,被认为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平辈之间,相互称字,②

五、综合性学习
  • 6. 根据要求,回答下面问题。

    材料一:参考消息网9月29日报道  中国女排在对阵阿根廷女排的比赛中,凭借稳定的心态和完美的配合,以3:0战胜对手,完成了11 连胜的壮举,成功卫冕。

    本届女排世界杯,中国女排的每一场比赛都有惊喜和亮点。9月14日,中国女排3:0击败韩国队迎来开门红;9月22日中国女排对战巴西女排,在落后的情况下没有自乱阵脚,连扳两局,最终以3:2的比分取得胜利。9月23日,女排姑娘们以3:0的成绩战胜美国队让全国人民沸腾了。本次世界杯上,中国女排一路高歌猛进。最终以11战全胜的骄人战绩,完美结束了日本世界杯之旅。

    材料二:新华社北京9 月30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专门邀请刚刚获得2019年女排世界杯冠军的中国女排队员、教练员代表,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招待会。

    习近平指出,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国女排的喜爱,不仅是因为你们夺得了冠军,更重要的是你们在赛场上展现了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精神面貌。女排精神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精神,喊出了为中华崛起而拼搏的时代最强音。习近平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大力弘扬新时代的女排精神,把体育健身同人民健康结合起来,把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同坚定文化自信结合起来,坚持举国体制和市场机制相结合,不忘初心,持之以恒,努力开创新时代我国体育事业新局面。

    1. (1) 给材料一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20个字)
    2. (2) 大多数消息都有电头,电头是消息的外在标志,请写出材料二的电头,列出其包含的信息,并说说电头的作用。
    3. (3) 热播电影《我和我的祖国》第三集《夺冠》,讲述了1984年中国女排奥运夺冠的故事。从此,“女排精神”感染和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具体解释“女排精神”的内涵。
六、现代文阅读
  • 7.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世界还很年轻

    刘丽丽

    ①初中毕业,我考到县城读书,母亲做了个相当前卫的决定:垦荒种棉花,来年用自家的棉絮给女儿做一床新铺盖。在这个精彩纷呈的世界上,彰显母爱的事每天都会发生,没有什么稀奇,唯一不同的就是我感觉她的这个决定又笨又没有必要。

    ②那时环绕在村子四周的都是水田,没有现成的棉花地,就算种出了棉花,变成新被褥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再者,种棉花几乎要天天喷药,否则虫子猖獗,到秋后留不下几个棉桃。但是在成堆的困难面前,母亲大手一挥,她很坚决,她的理由也很简单:女儿考到县城就必须配好的被褥,公家发的她信不过。

    ③开学后我就忙碌自己的学业,母亲也忙,忙秋收,忙着打听种棉花的事。那时候村里没有电话,她又不会骑自行车,种棉花的亲戚离我们村十几里地,她都是一步步走着去的,从没有喊过累。她选中的棉田依傍着沟渠,是一块撂荒地,长满了白茅和芦苇。土地解冻之后,母亲就扛着铁锹去垦荒。[A]茅草根和小芦苇的根,把那块地包裹得又密又厚,像一条错综的毯子。这样的地块,掘起来很费劲。往常一锹下去就能翻上来的土,这里得多费几倍的力气。一个春天下来,母亲的脸变得又黑又瘦,以致我回家看到她的模样,吓了一跳。母亲黑了瘦了,但是那块荒地却变得有边有角,平头正脸。种子已经播到地里,盖了白生生的薄膜芜杂的世界在春天中呈现出新的秩序。

    ④学校的功课紧张,她每天如何辛劳我是不知道的。后来听邻居说起,每天下地回来,她就钻进厨房先忙活出一家人的饭食,然后趁着薄暮时分的天光,再钻进棉花趟子里,掐杈子,打花心,捉虫子。干这些活都是零打碎敲的工夫,牺牲的却是她的休息时间。[B]有一回可能是太累了,母亲竟然歪在棉花地旁边的草沟里睡着了

    ⑤那段时间我的成绩并不稳定,心情晴朗的时候少,阴天的时候多。功课紧张,偏偏班主任又指定让我参加学校的演讲赛。虽说我普通话比较标准,但是以我内向的性格,让我在人前侃侃而谈,甚至连比划带拍桌子的演讲,把观众感动到掉眼泪,我实在觉得为难。当我站在棉花地头跟母亲大吐苦水的时候,就是怀着这样一种抗拒的心情,我想打退堂鼓。

    ⑥那是秋天的清晨,草籽在秋风中陆续成熟,草叶上闪烁着晶莹的光亮。母亲正在棉田里忙碌着,她的腰间系了一块塑料布,防止露打湿衣服,但是裤脚上却已经变得湿漉漉的。她一边掐去疯长的权子,一边仔细翻检棉花嫩蕾上的虫子。在一棵棵棉苗前,母亲的急性子和坏脾气都消失了,她变成了一个极其耐心的人,就像面对着十分宠爱的孩子。是啊,从春天到秋天,田里的无数棵棉花,就是这样一遍遍翻检过去,又抚摸过来的,每一棵棉花上都留下了她的指纹和温度。母亲的情意没有白费,棉花们都很争气,叶子深绿,极力展开的枝权间已经见到累累的棉桃。听完我的诉苦,母亲说:“老师让咱讲是看得起咱,那你就好好地讲。”回头揪下一个被雨水捂烂的桃子,惋惜叹了一口气,继续说,“一遍讲不好,你就多讲几遍。好东西都是熬出来的。

    ⑦最后的这句话突然击中。了我的心。看着黑瘦的母亲,我突然一阵心酸,同时一股莫名的力量在心底泛起。为了我的新铺盖,母亲在“熬”;为了演讲赛的好成绩,我也要“熬”。她虽然讲不出深刻的道理给我听,但她倔强地认定,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最终会变成洁白的棉絮,去温暖女儿,让她在白天繁重的课业之后,夜有一个轻盈幸福的梦。为了这份信念,她不喊苦不叫屈,硬生生将一块荒地变成了棉田。那时候,她既要照顾半身不遂的祖父,又要处理一大摊子家务。在焦头烂额里,信念如同一盏孤灯,在黑暗中亮起。循着这光亮,她看到了丰收在望的棉花,她的女儿也读出了一番人生的隽语。

    ⑧多年之后回望,我还记得整日里那个劳碌的身影,记得她的不服输和坚持。这些年来,每当我疲倦偷懒,我便习惯性地向着故乡的方向张望一会儿,然后俯下身子继续我的工作

    ⑨世界在窗外,未来在远方,亲爱的同学,你准备好出发了吗?希望你的心头也有一盏灯照拂,希望你坚定而努力。正如茨维塔耶娃在诗中写的那样:

    ⑩世界还很年轻,一切都将发生,为了你能到来。

    (选自《中学生阅读》2018年第7期)

    1. (1) 第①段结尾说“我感觉她的这个决定又笨又没有必要”。作者认为“这个决定又笨又没有必要”的原因是什么?
    2. (2) 结合语境,赏析画线[A][B]句。

      [A]茅草根和小芦苇的根,把那块地包襄得又密又厚,像一条错综的毯子。

      [B]有一回可能是太累了,母亲竟然歪在棉花地旁边的草沟里睡着了。

    3. (3) 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母亲形象。
    4. (4) 文章用“世界还很年轻”做标题,有何作用?
  • 8.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豫剧戏服知多少

    ①豫剧的角色行当由“生旦净丑”组成,分为四生、四旦、四花脸。戏班组织也是按照“四生四旦四花脸,四兵四将四丫环;八个场面两箱官,外加四个杂役”;“四生”即老生、大红脸(红生)、二红脸(武生)、小生;“四旦"即正旦(青衣)、旦(花旦、闺门旦)、老旦、帅旦。每种人物都有固定的扮相。穿什么衣服,都是根据人物的年龄、身份、性格、地位、文武官职而定的,演员应遵守“宁穿破,不穿错”的艺诀。

    ②豫剧服饰形成于宋朝,北宋古都的汴京(今河南开封)是当时的经济文化中心,这一时期兴起的宋杂剧无疑给豫剧服饰的发展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有关宋杂剧演员的服装,南宋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女童皆妙龄翘楚,结束如男子,短顶头巾,各着杂色锦绣捻金丝番缎窄袄,红绿吊敦,束带。”豫剧服饰色彩鲜艳引人注目,服饰的色彩使豫剧服饰更具个性,服饰的样式,色彩。花纹以及面料交织在一起,共同塑造豫剧人物形象,在服饰上运用象征、夸张、变形等艺术手法,表现出不同的角色人物,不同的人物地位,不同的角色人物年龄。清代末年,京剧独领剧团风骚,豫剧服饰的发展逐渐融入京剧服饰。发展到今天,除在服饰上留有汉装的一些款式外,其他基本上与京刷戏剧服饰相似。

    ③戏服为豫剧名家们的演出增光添彩,在他们成名的路上功不可没,因此他们演出时所穿戏服弥足珍贵,成为珍贵的戏曲历史资料,见证了豫剧成长发展的历史,被文物保护单位定级收藏。唐喜成的演出服就被博物院收藏,其中有一件枯黄蟒袍,为皇帝上朝时穿用,枯黄色,身上有绣花、小盘龙,龙为五爪,下摆有潮水,腰系玉带。圆领、大襟、大袖、长及足,满身纹绣;上为云龙,下为海水,为传统戏曲中帝王将相的公服,腰围玉带,十分珍贵。

    ④蟒袍是戏曲舞台上扮演帝王、官员等角色使用量最多的一种戏服,扮演文臣武将的老生、小生、武生都可使用,一般文职官员有规定应穿“团龙”蟒,武将官员应穿“行龙”蟒,有“文团武行”之说,除了身坐龙位的皇帝应穿五爪蟒袍外,其他人物只能穿四爪蟒袍。

    ⑤在戏曲舞台上,也常用蟒袍的色彩来区别剧中人的身份、地位与年龄。蟒袍大体分为红、明黄、杏黄、白、蓝、绿、紫、粉红、淡湖、浅米、古铜、豆沙、香色等。原箱蟒袍分为上、下五色。上五色是红、绿、黄、白、黑色;下五色是蓝、紫、粉红、淡青和香色。明黄与杏黄是扮演皇帝、番王、王子以及齐天大圣(孙悟空)的蟒袍专用色,其它角色不得使用。一般说来,皇帝穿黄色蟒袍;臣僚所穿,以红蟒为贵重;性格粗豪者服黑蟒、蓝蟒;年轻俊雅者服白蟒、粉色蟒;年长者服古铜色或香色蟒。无论穿男端、女蟒,都要腰围玉带。

    ⑥蟒袍的图案由龙、“蟒水”(海水江牙)、日、山、流云、“八宝”、“八吉样”等组成。在封建社会中,龙是尊贵的象征,它符合帝王将相的高贵身份。龙的具体形状,有团龙、行龙、大龙等三种,有的端庄严谨,有的昂扬矫健,有的气势宏大。不同的龙形,在服装上各具特定的象征意义,分别适用于各种不同类型的人物。“蟒水”的具体形状,有弯立水、直立水、立卧三江水、立卧五江水、全卧水五种。蟒水的规范性也很强,使用何种蟒水,根据人物的类型而定。蟒袍在绣工上也非常讲究,大体分为彩绣、墨绣、平金漏地绣、满金绣、半金半彩绣、裹金绣(一金线、一彩线混合绣)等。绣法各异,色彩纷呈。不同的绣工处理,使得蟒袍造型庄重、文雅、气派,为戏曲演员的演出锦上添花。

    (作者:邢薇薇。有删改)

    1. (1) 文章第①段为什么要介绍豫剧的角色行当?
    2. (2) 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 (3)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当时”能否删去,为什么?

      豫剧服饰形成于宋朝,北宋古都的汴京(今河南开封)是当时的经济文化中心,这一时期兴起的宋杂剧无疑给豫剧服饰的发展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4. (4)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豫剧戏服中的蟒袍有什么作用。
七、对比阅读
  • 9.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 , 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一尺矣。

    (节选自《宋史·杨时传》)

    【注释】①程颢与程颐都是宋代著名学者。②翕然:一致的样子。翕,也可以讲聚集。③杨时:宋代著名文学家。④南:方位词作动词,意思是向南。⑤瞑坐:闭着眼睛坐着。

    1.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笔录            三峡七百里中(《三峡》) B . 既加                朝服衣(《邹忌讽齐王纳谏》) C . 俯身倾耳以        战则从(《曹刿论战》) D . 容臭            前人之述矣(《岳阳楼记》)
    2. (2) 把语段[甲]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3. (3) [甲]文叙述了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结合全文,说说作者宋濂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有哪些?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4. (4) [甲][乙]两篇文章都描写了天气的寒冷,其写作目的是否相同?为什么?
八、诗歌鉴赏
  • 10. (2020·镇平模拟)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 (1) 诗中“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 (2) 请从炼字或修辞的角度赏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诗句的妙处?
九、作文
  • 11. 题目:那年春意浓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 12. 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材料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一孔子

    材料二:君子养心,莫善于诚。 一-荀子

    材料三: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一-曾子

    材料四:巧诈不如拙诚。 一-韩非子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