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百色市德保县2020年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1-04-12 浏览次数:101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
  • 1. 加点字的音形都正确的是(   )
    A . (zhì)    驾(yǜ)  (duō)绌逼人 B . (qiáo)首   (rú)养  (hún)为一谈 C . (huì)   (pīnɡ)婷 千(jūn)重负 D . (jué)强    (fú)射   (qiè)而不舍
  • 2. 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获得幸福的不二法门是珍视我所拥有的、遗忘我所没有的。 B . 当代劳动者奋斗在各自领域中,用精益求精的职业品质,彰显“工匠精神”。 C . 在演讲比赛中,王芳的演讲声情并茂、哗众取宠 , 获得大家一致好评。 D . 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专家们殚精竭虑地研究,寻求最好的救治方案。
  •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虽然学习的路途漫长而又崎岖,但是任何一切困难都不应该成为我们前进路上的绊脚石和拦路虎。 B . 作为年轻一代,我们要担负起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 C . 复学的第一天,上语文课时,一位戴着眼镜、额上略带几丝皱纹、约莫四十岁,精神抖擞地走进了教室。 D . 能不能切实提高广大市民的综合素质,是创建文明城市的关键。
  • 4. 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中国书法是将字体、技法和文本内容完美结合,深刻体现出书者对所处时代文化精神的精准把握。                    。那些历代沉淀下来的书法经典,经过历史的冲刷洗礼,更加璀璨耀眼,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书法文本堪称绝伦,一点一划,皆是作者的经历与沉淀。

    ①书法文本是书家精神品格和情感表达最直接的载体

    ②任何艺术作品都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③受到历代书家的高度重视

    ④作为书法,其内容就是书法文本

    A . ①③④② B . ②①④③ C . ②④①③ D . ④③②①
二、现代文阅读
  •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现在不少人感觉到,焦虑、着急和不耐烦仿佛成了一些人的常见病,干什么事都显得急不可耐,总是等不得、坐不住、慢不了和静不下。作家米兰·昆德拉说过,要“慢下来”,因为自在有为的生活是急不得的。“慢下来”首先要有耐心。

    ②耐心就是不急躁、不厌烦,它既是一种性格,也是一种品格,是“高尚的秉性”,能够成就事业,更成就人生。

    ③耐心成就成功之美。在相当意义上说 , 耐心是成功的“通行证”。在人生的征途上,如果没有耐心,则很难看到成功的模样。有位年轻人应聘给一位雕塑大师当助理,与其想象大相径庭的是,这位雕塑大师竟是一个整天孤独地埋头于工作室的老人。年轻人问他:如何能够寻找到一个要素,足以表达自己的一切?这位雕塑大师沉默片刻,然后极其严肃地说:应当工作,专注工作,还要有耐心。在相当意义上说 , 正是耐心成就了雕塑大师。“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很多时候,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有无耐心。

    ④耐心成就过程之美。耐心是一种积极的等待和良好的心态。《道德经》上说“静为躁君”。《大学》里讲:“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丰子恺先生曾在《山中避雨》提到,同友人游山遇雨而仓皇奔走,友人不耐烦,但丰先生竟被“一种寂寥而深沉的趣味”牵引了感兴,“反觉得比晴天游山趣味更好”,遂借了把胡琴,信手而弹,一时把这苦雨荒山衬出了暖色。正是这份对世事的耐心,才能在细粒微毫间,得到人生真趣味。心清才能看到万物的生长,心静才能听到万物的声音,而这份静美唯有耐心才可获得。在人生的旅途上,多一份耐心,就会多一些发现,多一重体验。

    ⑤耐心成就意志之美。耐心考验人的毅力和定力。古往今来,滴水穿石也好、铁杵磨成针也罢,愚公移山也好、精卫填海也罢,难在耐心,贵在耐心,成也在耐心。我们做很多事情,往往要靠绣花功夫、工匠精神,而离开了耐心,这些都无从谈起。好的人生需要文火慢炖、细水长流,这也正是对人的意志品质的锤炼和塑造。

    ⑥耐心是一种修养,需要修炼养成。耐心不够,或因心里想法太多、欲望太强,或因沉不住气、性子太急。少一点功利,多一份淡泊;少一点焦虑,多一份淡定;少一点杂念,多一份纯净;少一点喧嚣,多一份宁静。如此,方可保持一颗耐心,成就人生之美。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1月9目,作者徐文秀,有删改)

    1. (1) 通读全文,你认为下列所拟写的标题能作为中心论点的一项是(   )
      A . 耐心成就人生之美 B . 论耐心 C . 耐心的内涵 D . 如何修炼养成耐心
    2. (2)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①②段列举生活现象引出论题,阐释“耐心”的内涵和影响。 B . 第③段中两次写到“在相当意义上说”,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谨。 C . 第③④段的论证思路相同,都是先进行举例论证,然后再进行道理论证。 D . 最后一段给出了修炼耐心的方法,是对前面论述的进一步深化。
    3. (3) 耐心是一种性格,也是一种品格,是一种修养。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在人生的征途上,如果有了耐心,就容易看到成功的模样。 B . 在人生的旅途上,多一份耐心,就会多一些发现,多一重体验。 C . 耐心是对人的意志品质的锤炼和塑造。 D . 一个人耐心不够,皆因心里想法太多、欲望太强,沉不住气、性子太急。
  • 6.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9年全国两会第一天,一份民进中央提交的《关于进一步促进家庭教育发展的提案》备受关注。

    数据显示,68%的家长对孩子教育感到“比较焦虑”“非常焦虑”。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解读说,九成以上班主任认为家校沟通存在问题,家长参与沟通积极性不高,家校教育理念存在差异,家长缺乏家庭教育知识,普遍存在焦虑情绪等,需要多方合力支持家庭教育。

    材料二:

    三大教育支柱对不同学段学生的影响

    教育类别

    学段

    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

    社会教育

    幼儿园阶段

    80%

    15%

    5%

    小学阶段

    70%

    20%

    10%

    中学阶段

    40%

    30%

    30%

    大学阶段

    10%

    30%

    60%

    材料三:

    “教育焦虑是社会焦虑在教育过程中的反映。心理失衡导致了焦虑,导致了家庭教育的动作变形。”郑州高新区艾瑞德国际学校校长李建华说。

    “教育焦虑已然成为一种社会焦虑,是社会转型期无法回避的社会心理问题。社会竞争所形成的压力无可避免地流向教育,直接或间接地传导给了家长和孩子。”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发展与改革研究所所长吴霓认为,家长的各种教育焦虑,一方面是源自教育发展水平的不充分、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另一方面也与公众因优质教育资源竞争而产生的社会情绪相关。

    中国人口多、就业压力大的特殊国情加剧了家长的教育焦虑,但这是一个阶段性问题,解决它不能完全靠学校,不能完全靠教育行政部门,也不能完全靠立法,而是需要方方面面的统筹,才能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圈。

    1. (1) 阅读材料二,从中提炼出关于家庭教育影响力的结论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家庭教育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主导性教育力量。 B . 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力会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不断增强。 C . 在基础教育阶段,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都无法取代的。 D . 家庭教育应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结合,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作用。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中画线的句子的谓语是“提交”。 B . 材料二运用了画图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通过数据说明三大教育支柱对不同学段学生的影响。 C . 材料三中画线的句子是并列复句,“一方面……另一方面……”是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 D . 材料一中如果删去加点的词语“以上”,就改变了原来所表达的意思。
    3. (3) 请你就如何缓解家长教育焦虑情绪问题提出三条合理性的建议。

      建议一: 建议二: 建议三: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春到上王家

    王培国

    ①春天,也许是世间最美的遇见。

    ②几年前我在上王家村住过一阵子。记得初次踏进这个村子时,一场铺天盖地的茫茫春雪在前夜悄然降临。翌日雪霁,银装素裹的山野、村庄,在明媚的晨曦中缓缓苏醒,一轮红日冉冉升起,一缕缕青蓝的炊烟在覆盖着白雪的屋顶上袅袅浮动,仿佛整座村庄也在晨曦中上升。群山如波浪起伏,白茫茫的雪地五彩斑斓,光芒四射,炫得人睁不开眼睛——心里不由得惊叹:好一座白雪山庄。

    ③日日在山间小路上行走,走村穿巷,与这里的村民日渐熟络,被东家拉着手,叫去喝茶;西家拽着衣袖,请去吃一顿家常饭。有一日傍晚,我无意间走进一户人家,这家只有一位老人守着简陋破败的老屋独居。老人年纪将近七十,儿子出门一去不返,失去了联系。我进门见他木木地坐于屋檐下。听到我的脚步声,他抬眼望了半天忽认出了我,赶忙从一只小木墩上起身,喊一声:王干事。双手有些抖抖索索,显然我的突然出现令他感到意外,不知所措。村人对老人的议论我耳闻不少,说老人性格古怪,与村里许多人合不来。老人请我进屋,我环顾左右,他的泥坯房子昏暗逼仄,一扇木格窗户,糊着窗纸,烟熏火燎,犹如涂了沥青,已难透进半缕光线了。屋内只有一张木桌,一盘土炕,一支长条凳上堆码着几只麻袋,四壁漆黑,俨然是一个黑不溜秋的窑洞。回头再环视屋外的院子,去冬的残枝败叶还在院墙根下凌乱地堆积,破败的屋檐下一张簸箕大的蛛网在风中颤抖。我忽觉心里难过,后背发凉,仿佛这个小小的院落成了上王家的一处“孤岛”,这里仿佛堆积着整个春天都无法消融的寒冷。

    ④今年的春天,冰雪经不住几日暖阳,转眼便融化为一股股春水,冰冻的每一寸泥土变得松软、湿润。地气渐热,冬眠的草根醒了,种子们发芽,张开了翅膀,上王家的每一处山野转眼就绿了。

    ⑤老人找到我在乡政府的办公室,我起身给他沏了一杯热茶。他问我这里有没有过期的报纸,村里要给他粉刷墙壁,他自己得准备点什么。“有啊,多着哩!”我从椅子上弹跳起来,兴冲冲地将办公桌抽屉的报纸,一股脑儿搜罗出来。我想起自己明日正好要到村上办事儿,便让老人回家等我明天把报纸送上门。老人一听,连连点头,说好好好……

    ⑥次日上午,我如约而至,几个小伙子已经在老人的小院里忙活着。阳光满满地铺在廊檐下的脚地,小院之前的狼藉景象不见了。我也加入了他们,一边干着活儿,一边随意地拉着家常。不知不觉太阳已移出窗子,可是,屋子里并没有因此昏暗下来,而是一点点地变得亮堂起来。明亮的光线映亮了老人的脸膛,他的神情像乌云密布的天空终于透出一缕缕明媚的阳光。他欢喜地扶墙瞅视着,或许,好久,好久都没有这样开心过了。

    ⑦不知何时老人悄悄地拾掇柴火续旺了火炉子,屋内渐渐暖了起来。他在炉盘上烤了几个洋芋,不多时,便散发出浓浓的焦香味儿,弥漫了小屋。我们津津有味地享用这顿洋芋美餐时,红红的火光摇曳着,老人脸上绽开了笑纹说:“这火真好。”他与我聊了许多,说精准扶贫后,比起过去,现在的生活好得多哩……

    ⑧老人忽然记起了什么,起身走出屋门,不一会儿,只听啁啁啾啾一片,小鸡儿满院子撒欢儿疯跑。老人站在小院中央,手里抛撒着谷粒……小院里欢腾起来。老人沐浴在明晃晃的阳光里像一棵枯树忽然抽出了满身的绿色枝丫,我觉得属于老人的春天终于来了……

    ⑨走出老人的家门,一株杏树在不远处哗然绽放,千万朵杏花嫣然笑语,清芬随风流荡……

    (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的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我”是文章的线索人物,用“我”的见闻串连起文章的人物和事件。 B . 第②段描写村庄的环境,营造了美的意境,为故事情节的展开做铺垫。 C . 文中老人不愿主动与人交流,导致他性格古怪,境况凄惨,精神颓废。 D . 本文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语言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
    2. (2) 根据选文内容,将下表①~⑤空格填写完整。

      时间

      老人的家

      老人的神情

      “我”的心情

      几年前

      昏暗寒冷

      今年春天

    3. (3)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国上下都在努力奋斗。假设班里建档立卡贫困生小丽同学因遇到学习上的困难而产生辍学的念头,你会用哪些方法帮助她呢?
三、名著阅读
  • 8.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回答问题。

    那人趁着机会,滚下山崖,伏在那里又变,变一座土地庙儿。大张着口,似个庙门,牙齿变作门扇,舌头变做菩萨,眼睛变做窗棂。只有尾巴不好收拾,竖在后面,变做一根旗竿。真君赶到崖下,不见打倒的鸨鸟,只有一间小庙,急睁凤眼,仔细看之,见旗竿立在后面,笑道:“是这猢狲了!他今又在那里哄我。”

    1. (1) 以上文字出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 》,作者是吴承恩。
    2. (2) 唐僧师徒取经路上战胜无数妖怪,历经重重磨难,终于到达西天,取回真经。唐僧师徒四人,你最喜欢谁呢?为什么?
四、对比阅读
  • 9. 阅读下列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苏轼文集》)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盘曲,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节选自元结《右溪记》)

    【注释】①欹:倾斜。②嵌:这里形容岩石像张着口的样子。③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出它的形状。④洄:水流的回旋。⑤悬:水从高处流下来。

    1.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遂至承天寺张怀民          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B .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无他,手熟尔 C . 之曰右溪                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D . 怅然                    莲出淤泥而不染
    2. (2) 下列对选文相关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甲文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和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B . 乙文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为“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 C . 甲文中“元丰”是宋神宗的年号;乙文中的“州”是古时的行政区域。 D . 甲文的“解衣欲睡”与乙文的“徘徊溪上”这两个句子均省略主语“我”。
    3. (3)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甲文以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语言凝练而又意味深长。 B . 乙文写溪流,突出水波冲击岩石的迂回激荡,使溪水富有动态美。 C . 甲文第四句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描写了庭院里月光如水;乙文第一段从正面描写水清石怪境幽,为下文做铺垫。 D . 甲乙两文写景极富特色,特别是写水时,都能突出水的清,水的美。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五、诗歌鉴赏
  • 10. 阅读下列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句点明“离愁”。用“浩荡”来形容“离愁”的广大无边,用“白日斜”来点明“离愁”产生的背景。 B . 次句是说自己一离京城,从此便如远隔天涯。“吟鞭”指诗人的马鞭。“东指”指东方故里。 C . 诗的前两句叙事抒情,既有离别的忧愁,又有回归的喜悦,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 D . 这首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恩怨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说明有机结合,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2. (2)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两句诗采用了哪种抒情方式?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六、情景默写
  • 11. 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1. (1) ,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2. (2) 海内存知己,。(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 (3) 王绩《野望》中“”两句运用对偶手法,呈现出一幅萧瑟唯美的秋色图。
    4. (4) 文天祥《过零丁洋》中巧借地名,写出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孤苦的诗句是:
    5. (5) 诸葛亮《诫子书》中阐述“学、才、志”三者关系的句子是:
七、综合性学习
  • 12. 综合性学习

    班级开展“不负韶华,闪耀青春”主题系列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 (1) 拟写你的青春誓言,要求至少用上一种修辞手法。

      我的青春誓言:

    2. (2) 班主任计划组织青春励志会,拟分别围绕“奋斗”“奉献”“无悔”开展三项活动。他已经设计好第一项,请你帮他设计后两项。

      活动一:讲“奋斗的青春”故事

      活动二:

      活动三:

    3. (3) 如果你是“讲‘奋斗的青春’故事”活动的主持人,你将有怎样的开场白?请写下来让大家分享。

      开场白:

八、作文
  • 13. 按要求作文。

    忘不了春花夏雨秋林冬雪四季美景,忘不了师长以及亲朋好友的鼓励与关爱,忘不了挑灯攻读、刻苦拼博的幸福过往,忘不了那一抹微笑,那一个坚强的背影,忘不了那刻骨的感动,也忘不了遭遇的挫折,失败的泪光……

    成长路上,我们拥有太多“忘不了”,这些“忘不了”是我们奋勇拼搏、勇往直前的动力,是我们明辨方向、不再迷茫的指南针……

    请以“忘不了       ▲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补全文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2)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感情真挚,不得抄袭。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4)书写工整。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