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重庆市兼善教育集团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二...

更新时间:2017-11-06 浏览次数:1062 类型:月考试卷
一、<b >选择题</b>
  • 1. 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záo)    干(gù)      笑(nì)     花团锦(chù) B . (lán)    粗(kuàng)   狭(yì)     踉跄跄(liàng) C . 志(dǔ)     塌(tān)     收(liǎn)   有介事(shà) D . (chén)   坑(chuō)    斜(jī)     轻怕重(zhān)
  • 2. 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组是(    )
    A . 宿儒     决别     嫉妒     头晕目旋 B . 萧瑟     荫蔽     鄙薄     饥肠辘辘 C . 云宵     草垛     酝酿     翻来复去 D . 莅临     搏学     竦峙     美不甚收
  • 3. 下列划线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像你这样走马观花、不求甚解 , 怎么可能读出文字的曼妙呢? B . 王心达同学已经把《论语》第六则翻来覆去地背了好几遍了,总是不尽如人意。 C . 这一天,重庆图书馆门前人声鼎沸 , 挤满了许多前来参加签售会的读者。 D . 晚上十点的校园,没有了白日里的读书声与欢笑声,成了人迹罕至之所。
  • 4.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是否选择对社会对未来负责的低碳生活方式,是衡量现代人良好文明素质的重要标准。 B . 为了防止酒驾事件不再发生,交通监察部门加大了整治力度。 C . 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不仅要在课堂上学语文,而且要在生活中学语文。 D . 他们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大力发挥了敢拼敢搏,终于夺得了冠军。
  • 5. 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春》一文的作者用诗的笔调,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 抒发了热爱春天、赞美春天的感情。 B . 读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我们读出了母爱的艰辛与伟大,同时也读出了面对生命的残缺遗恨,我们应勇敢镇定地“好好儿活”。 C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先生对三味书屋的陈设,读书生活,院子,老师读书的样子都记忆深刻可以看出他并没有对三味书屋的生活表示厌恶。这也是鲁迅先生值得怀念的童年生活的一部分。 D . 《纪念白求恩》是毛泽东同志为悼念白求恩同志的逝世而写的一篇纪念性文章。全文以抒情为主,兼叙述和议论,是纪念文章的典范之作。
  • 6. 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

    这次经历,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我要不断地告诫自己:面对生活中的机遇,千万不要错过。

    ①抓住了,你就走出了平庸
    ②各种机遇从人们眼前滑过
    ③反之,你就会跌入懊悔的深渊、失败的泥潭
    ④人生就像一条不断流淌的河川

    A . ④①③② B . ④②①③ C . ①③②④ D . ①③④②
二、<b >语言表达</b>
  • 7. 仿写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

    如果你是鱼儿,那么快乐就是一汪清凉的水;如果你是小鸟,那么快乐就是一片湛蓝的天;

三、<b >综合性学习</b>
  • 8. 今年九月,北碚区初一年级开展读书活动:在课堂上或自由阅读,或师生点评,或读后交流,阅读是美妙的精神之旅。
    1. (1) 请为读书活动设计一则宣传标语,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20字)
    2. (2)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儿童研究专家舒华教授公布:很多孩子的学习问题是由阅读问题引起的,很多智力正常的孩子存在不同程度的阅读困难,严重的已经发展成为阅读障碍,阅读困难不仅会使孩子的语文学习产生困难,也会影响到其他学科的学习。

      材料二:随着音响制品的迅速普及,“读图”已逐渐成为未成人获取知识的重要形式。有关媒体调查表明,相当一部分中学生用影视、漫画来代替名著。不少孩子对图像产生依赖心理,逐渐降低乃至失去了对文字阅读的兴趣,对图像的过分摄入,导致了语言表达能力的大幅下降,不少青少年反映说:“很多时候,心理明明知道怎么说,但就是说不出来。”

      ①以上两则材料反映了一个什么现象?

      ②请结合两则材料说说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四、<b >默写</b>
  • 9. 古诗文默写填空。          
    1. (1) 夕阳西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 (2) 海日生残夜,。(王湾《次北固山下》)
    3. (3) ,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4. (4) 夜发清溪向三峡,。(李白《峨眉山月歌》)
    5. (5) ,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6. (6) 自古逢秋悲寂寥,。(刘禹锡《秋词》)
    7. (7) 《夜雨寄北》中设想未来的相逢,相逢之日再诉今日离情的句子是:
    8. (8) 《论语》中阐述了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五、<b >文言文阅读</b>
  • 10.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题。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 (1) 解释下面划线的词语

      ①非学无以广才            ②淫则不能励精

      躁则不能冶性        ④年与时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 (3) 下面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诫子书》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他也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言中,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B . 文章只概括了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C . 文章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如此深切。后人留存有多篇《诫子书》。 D . 《诫子书》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旨是勉励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
    4. (4) 《诫子书》跨越了一千多年的时空,仍给人以强烈的震撼,请就此谈谈你读后的体会?
六、<b >现代文阅读</b>
  • 11.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题目。

    奶奶的星星

        ①世界给我的第一个记忆是:我躺在奶奶怀里,拼命地哭,打着挺儿,也不知道是为了什么,哭得好伤心。窗外的山墙上剥落了一块灰皮,形状象个难看的老头儿。奶奶搂着我,拍着我,“噢——,噢——”地哼着。我倒更觉得委屈起来。“你听!”奶奶忽然说:“你快听,听见了么……?”我愣愣地听,不哭了,听见了一种美妙的声音,飘飘的、缓缓的……。是鸽哨儿?是秋风?是落叶划过屋檐?或者,只是奶奶在轻轻地哼唱?直到现在我还是说不清。“噢噢——,睡觉吧,麻猴来了我打它……”那是奶奶的催眠曲。屋顶上有一片晃动的光影,是水盆里的水反射的阳光。光影也那么飘飘的、缓缓的,变幻成和平的梦境,我在奶奶怀里安稳地睡熟……

        ②我是奶奶带大的。不知有多少人当着我的面对奶奶说过:“奶奶带起来的,长大了也忘不了奶奶。”那时候我懂些事了,趴在奶奶膝头,用小眼睛瞪那些说话的人,心想:瞧你那讨厌样儿吧!翻译成孩子还不能掌握的语言就是:这话用你说么?

        ③奶奶愈紧地把我搂在怀里,笑笑:“等不到那会儿哟!”仿佛已经满足了的样子。

        ④“等不到哪会儿呀?”我问。

        ⑤“等不到你孝敬奶奶一把铁蚕豆。”

        ⑥我笑个没完。我知道她不是真那么想。不过我总想不好,等我挣了钱给她买什么。爸爸、大伯、叔叔给她买什么,她都是说:“用不着花那么多钱买这个。”奶奶最喜欢的是我给她踩腰、踩背。一到晚上,她常常腰疼、背疼,就叫我站到她身上去,来来回回地踩。她趴在床上“哎哟哎哟”的,还一个劲夸我:“小脚丫踩上去,软软乎乎的,真好受。”我可是最不耐烦干这个,她的腰和背可真是够漫长的。“行了吧?”我问。“再踩两趟。”我大跨步地打了个来回:“行了吧?”“唉,行了。”我赶快下地,穿鞋,逃跑……于是我说:“长大了我给您踩腰。”“哟,那还不把我踩死?”过了一会我又问:“您干嘛等不到那会儿呀?”

        ⑦“老了,还不死?”

        ⑧“死了就怎么了?”

        ⑨“那你就再也找不着奶奶了。”

        ⑩我不嚷了,也不问了,老老实实依偎在奶奶怀里。那又是世界给我的第一个恐怖的印象。

        ⑪一个冬天的下午,一觉醒来,不见了奶奶,我扒着窗台喊她,四处都是风和雪。“奶奶出门儿了,去看姨奶奶。”我不信,奶奶去姨奶奶家总是带着我的;我整整哭喊了一个下午,妈妈、爸爸、邻居们谁也哄不住,直到晚上奶奶出我意料地回来。这事大概没人记得住了,也没人知道我那时想到了什么。小时候,奶奶吓唬我的最好办法,就是说:“再不听话,奶奶就死了!”

        ⑫夏夜,满天星斗。奶奶讲的故事与众不同,她不是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熄灭了一颗星星,而是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又多了一个星星。

        ⑬“怎么呢?”

        ⑭“人死了,就变成一个星星。”

        ⑮“干嘛变成星星呀?”

        ⑯“给走夜道儿的人照个亮儿……”

        ⑰我们坐在庭院里,草茉莉都开了,各种颜色的小喇叭,掐一朵放在嘴上吹,有时候能吹响。奶奶用大芭蕉扇给我轰蚊子。凉凉的风,蓝蓝的天,闪闪的星星。这感受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

        ⑱那时候我还不懂得问,是不是每个人死了都可以变成星星,都能给活着的人把路照亮。

        ⑲奶奶已经死了好多年。她带大的孙子忘不了她。尽管我现在想起她讲的故事,知道那是神话,但到夏天的晚上,我却时常还像孩子那样,仰着脸,揣摸哪一颗星星是奶奶的……我慢慢去想奶奶讲的那个神话,我慢慢相信,每一个活过的人,都能给后人的路途上添些光亮,也许是一颗巨星,也许是一把火炬,也许只是一支含泪的烛光……

    (选自《史铁生小说选》有删改)

    1. (1) 文中写了我和奶奶的哪四件生活琐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 (2) 联系文章语境,谈谈你对下列划线词语的理解。

      ①四处都是风和雪

      ②她的腰和背可真是够漫长的。

    3. (3) 联系上下文,结合括号中的提示,简要分析下列句子表达上的妙处。

      ①于是我说:“长大了我给您踩腰。”“哟,那还不把我踩死?”(从语言描写的角度)

      ②也许是一颗巨星,也许是一把火炬,也许只是一支含泪的烛光……(从比喻的角度)

    4. (4) 请说说第⒄段景物描写对烘托人物心理有什么作用?
    5. (5) 文章题目能否改为“奶奶”?请说说你的理由。
  • 1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开镰

        ①夏天刚走,秋色就悄悄点染了山村万物。

        ②高梁红了,瓜果熟了,岩坎上的野山菊摇荡着粉黄的花朵,远远地就闻到了她的清香。

        ③最按捺不住激动的是满垄沉甸甸的稻穗,在和风拂动下,身姿摇曳,泛起一层层金色的波浪。忽然,又齐刷刷地勾下头,宛若待嫁的村姑,一副羞答答的可人样。

        ④这时候,父亲最忙,一天几次往田边跑。晨曦里,看几回;夕阳下,又看几回。他走上田埂,弯腰捋一束稻穗,摊开手掌吹吹,然后瞪大眼睛默默地数着饱满澄黄的谷粒:一、二、三……一抹落日洒在他脸上,那眼神,就像自己的孩子即将呱呱落地一样陶醉。

        ⑤稻香氤氲的夜晚,月亮似乎格外圆润。月光里,我又看见父亲蹲在老屋的墙根磨刀。他轻轻给镰刀溅上水,弯弯的刀叶开始在磨刀石上有节奏地滑动,随着父亲的双臂一屈一伸,锈迹渐渐褪去。月色下,锃亮的刀口银光闪烁。

        ⑥“老倌子,喝口水。”母亲递上一杯凉茶。

        ⑦“等一等”,父亲摆摆头,“明天开镰啦,还有好几把呢!”

        ⑧听得出,“开镰”二字是从父亲的心底迸出来的,他喜凝眉梢,满脸惬意。

        ⑨父亲一年到头晴耕雨作,指望的就是新谷满仓。还是在大雪纷飞的除夕夜,父亲抬眼望望窗外,喃喃自语:好啊,瑞雪兆丰年。紧接着焚香秉烛,祭拜天地神灵,祈祷来年五谷丰登。早春的日子,濛濛细雨像筛糠似的下。父亲头戴斗篷,身披蓑衣,胸前挂只盛满了种子的小萝筐,伸手从筐里抓一把刚刚生出娇黄嫩芽的种谷,在秧田的上空抛出一条条弧线,播下一年的丰收梦。六月天,烈日当空,田里的禾苗被炙烤得无力地垂下了颀长的叶片。他跳上水车,拼命蹬动车轱辘,流水和着他的汗水,哗哗地灌满了新月形的梯田。日子一天天过去,田垄里青了又黄,父亲倚门远眺,满垄的稻香仿佛披到了他的鼻尖上。

        ⑩终于开镰了。

        ⑪黄澄澄的田畴上,“嚓嚓嚓嚓”的割禾声由近而远,仿佛在频频传递泥土的回报。父亲弯腰挑起刚打下的第一担新谷,试试,觉得很沉,朗朗地笑了。一担担带着泥土香味的谷子,伴随父亲吱吱呀呀晃动的扁担,渐渐堆满了老屋前面的晒谷坪。

        ⑫秋阳如虎,偏西的日头还是那样炽热灼人,父亲浑身没剩一根干纱。许是太累,他抓起搭在肩上的罗布手巾抹抹汗,蹲在树荫下,巴嗒巴嗒抽起了自卷的“喇叭筒”。目光却一直定定地盯着晒谷坪里山尖似的谷堆,黝黑的脸庞上溢满了自信。

        ⑬我知道,此刻在父亲心里,他收割的不只是耕云播雨的回报,也是来年的踏实与祥和。

        ⑭父亲躬身捧起一把谷子凑到鼻尖闻了闻,沉思片刻,又慢慢张开五指,任由谷粒从指缝间簌簌地洒落下来。也许他又在盘算播撒明年的一片新绿了。

        ⑮突然,父亲掐灭烟蒂,霍地走起来,把我叫到他身边问:

        ⑯“看见了吗?”

        ⑰“看见什么?”我一脸茫然。

        ⑱“你看坪里大堆小堆的谷,这就叫堆金积玉。”父亲读过私塾,常常搬出旧书上的这类句子教育我。

        ⑲我笑了笑,不以为然。他的脸霎时一沉:“你呀,懵懵懂懂,只怨种田没出息,”瞟了我一眼,又说,“其实,你想想喽,泥巴一尺深,翻过来有黄金呢!”

        ⑳一阵清风掠过,驱散了周身的燥热。我呆呆地站立,半晌无语,抬眼望望对面那片绿了又黄、黄了又绿的梯田,一种感觉倏忽而生:父亲没有传奇,一生的精彩长在地里。

    1. (1) 阅读文章,理清“开镰”前后的内容,根据提示填空

      ①沉甸甸的稻穗摇曳身姿时,父亲一天几次往田边跑。

      ③收割后,父亲挑起第一担新谷,看着山尖似的谷堆,父亲充满自信。

      ④父亲和我的交谈,改变了“我”瞧不起父亲种田的心理,表达了

    2. (2) 品味语言,回答问题。

      ①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⑭段画线句。

      父亲躬身捧起一把谷子凑到鼻尖闻了闻,沉思片刻,又慢慢张开五指,任由谷粒从指缝间簌簌地洒落下来。也许他又在盘算播撒明年的一片新绿了。

      ②结合语境,赏析第⑩段中划线词语。

      终于开镰了。

    3. (3) 文中第⑨段的回忆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4. (4) 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第⑲节中“其实,你想想喽,泥巴一尺深,翻过来有黄金呢!”这句话的含义及其对“我”的影响。
    5. (5) 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结尾“父亲没有传奇,一生的精彩长在地里”这句话的理解。
七、<b >话题作文</b>
  • 13. 下面两题,选做一题。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字数在600字左右;④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

    (一)命题作文

    “我觉得这个世界美好无比。晴时满树花开,雨时一湖涟漪,阳光席卷城市,微风穿越指间,入夜每个电台播放的情歌,沿途每条山路铺开的影子,全部是你不经意写的一字一句,留我年复一年朗读。”——张嘉佳《从你的全世界路过》

    请以“那个美好的瞬间”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二)跨入初中的门槛,追求远大的理想,走进美丽的校园,触摸科学与时尚。生活是幸福的,但也是痛苦;生活是愉快的,但也有伤心……生活是酸甜苦辣的,是丰富多彩的!

    请以“我从来没有这样                              ”为题,写一篇文章。写作时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按要求作文。(温馨提示:横线上可以填“幸福”“愉快”“自信”“懊悔”“生气”……)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