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2020年中考语文八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1-03-19 浏览次数:98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
  •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A . /奉            敌/刚有力        息事人/缺毋滥 B . 护/邻            奋/即物起        含茹苦/莘学子 C . 年/限            口/然开朗        锋芒毕/崭头角 D . 弱/潺            笨/咄逼人        文断字/博闻强
  •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 商酌        奋发        关连词        因地制宜    水乳交融 B . 松驰        严峻        莫须有        泾渭分明    贻笑大方 C . 辐射        囊括        顶梁柱        骇人听闻    苦心孤诣 D . 烦躁        崩溃        门外汉        俗不可耐    严惩不怠
二、情景默写
  • 3. 古诗文默写。
    1. (1) 伤心秦汉经行处,。(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2. (2) ,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3. (3) 刘禹锡《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优美的对偶句是:
    4. (4) 乡愁,是我们的民族记忆。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两句表现了戍边将士们思乡心切但又因功业未成而有家难归的矛盾心理;李商隐《夜雨寄北》中“”两句写出了诗人身在异乡时展读家书、夜雨难眠的惆怅。
三、名著阅读
  • 4. 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
    1. (1) 领导力包括四个要素:前瞻力决策力亲和力和毅力。请从下面两个人物中任选一个参考以上至少两个要素结合作品中的具体情节,分析其领导能力的具体表现。

      ①唐僧(《西游记》      ②宋江(《水浒传》)

    2. (2) 战争中有关爱苦难中存温情。请从下面两个选项中任选一个简述体现人物间深厚情感的故事。

      ①保尔·柯察金与丽达(《钢铁是怎样炼成的》)②祥子与老马小马(《骆驼祥子)

四、语言表达
  • 5.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上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洛阳宫灯是一种特色传统工艺品,是元宵佳节常见的装饰品。,它创自东汉,盛于隋唐,久传不衰。相传汉光武帝建都洛阳后,为粉饰太平,于元宵佳节在宫廷里张灯结彩,大摆宴席,盏盏宫灯,各呈艳姿。后来,宫灯的制作技术,逐渐传出宫廷,流向民间。纵观洛阳宫灯发展史,。社会稳定,经济发达,做灯的就多,销售量就大,反之则人少灯少。明末清初,战乱四起,社会动荡不安,老城做灯的人家就少。乾隆末年,国泰民安,宫灯业就兴盛。

五、综合性学习
  • 6. (2020七上·固始期末)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君不见,中秋月圆,我们会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期盼;重阳登高,我们会有“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牵挂;农历新年,又有多少人会汇入春运大军,“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这是亿万游子的心声,这是中国人不变的情怀! 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就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

    (材料二)中华传统节日习俗:大年初三,肥猪拱门。

    1. (1) 请用简要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
    2. (2) 阅读材料二,简要说说漫画主体图案的内容和寓意。
    3. (3) 中国过春节,几乎家家都要贴对联。请根据下面的上联内容,以“燕”开头,写出一句下联。

      (上联)猪是财神登万户;

      (下联)

六、现代文阅读
  • 7.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老柿树

    陈敏

    外爷家的院落前,长着一棵三人合抱粗的老柿树,高十丈余,树身硕大,傲立挺拔,遮住了一片天。没人知道他的年龄,据我外爷说,他记事起,它就那么高,那么大。

    我的童年在外婆家度过,老柿树是我儿时的伙伴,柿树叶子圆润油亮,层层叠叠,像一把巨大的油纸伞,遮住了半个院子。我们坐在树荫下编织草帽、剥土豆,躲在树后吓唬暮归的大人小孩。古树给我们带来无限快乐的同时,也带来过不少的麻烦,于是,我外爷总说它像一个淘气的孩子,让人既爱怜又痛惜。

    单说这爱吧,从夏到秋,柿树便舔欢着每一个行走在树下的人。仅那些从树上落下来的红艳艳的灰包蛋柿子就解了不少人的饥渴。

    老柿树从不歇枝,年年枝繁叶茂。秋季柿子成熟时,外爷就慷慨地唤来左邻右舍,让他们随便摘,随便拿。生活在大树周围的邻家都得了树的恩惠,门前房后挂着一串串红红的柿饼、柿皮、柿轱辘,而我外爷则在最后才收拾残局,将那些碰烂了的没人要的柿子统统压进一口大瓮,开始预备酿制春节的“年酒”。柿子酿出的酒浓郁、醇香,是逢年过节招待贵客的“家宴陈酿”。

    但它同时又是一棵烦恼树。老树除了招来各种鸟儿在上面筑巢外,也招来了猫头鹰。猫头鹰向来被视为“凶鸟”,只要它一叫,村里定有人驾鹤西归。这几乎很灵验,为此,我外爷经常在冬夜里,披衣下床,扛着竹竿出门,驱赶停留在树枝间叫声沉闷恐怖的猫头鹰。老柿树因此也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外衣。说谁在夜间从树下过,朝树根浇了一泡尿,结果闹了一夜肚子;谁将坠落在树下的鸟窝捡回家煨了炕,没过几天房子便着了火。更为不幸的是有一回,一个男孩上树摘柿子,惹怒了隐藏在枝叶间的一个马蜂窝,被蜂蛰得坠下了树,摔得不轻。他刁蛮的爹带着人马,锯子、刀斧恶狠狠赶来伐树。一村人都来看热闹,我外爷搂着树身说:要砍就把我也砍了吧!记忆中,那些大人因树吵吵嚷嚷了一个下午,我外爷外婆给那个小孩送了半年的饭。

    不过,也有不少美好的传说:情窦初开的男女碰巧在树下相遇,他们的爱情便能生根发芽,修成正果;花开时节,从树下经过的准妈妈被柿花击中了头,定会生出个漂亮的女娃娃,被落下的柿子击中,一定能生个男娃……

    这些传说让人们对老树更多了几分敬畏。

    树木不老,人易老,人亦变。家乡在外爷外婆去世后一夜巨变。村里有劳动能力的人全都外出或打工或安家,只有为数不多的老人留了下来和古树一起见证着世间的沧桑。老树上的柿子也不再为人稀罕,一到秋天,成熟的柿子随着落叶铺满泥泞的小路,树下一片狼藉。

    外爷的家也换了主人。新主人是我的一个远房舅舅,他对老树还一无所知,一搬进去就扬言是要砍掉遮住了院子阳光的老树。他给树列出了五大罪状,消息传到我耳朵,我的心犹如针锥。我在哀伤的同时又默默地在心里给为树祈祷了一番。

    半年后,出差路过家门,忐 忑地将头伸出车外,将目光落在老树的地方,心突突地跳,想偷偷看一眼那棵长在我心中的古树是否还尚在人世。

    大树依然昂首挺立在那里。我顿时乐坏了。哪路神仙保佑啊,我儿时的伙伴没有被砍。它还在。我像拥抱久别的亲人一样,冲出车门,奔向树,紧紧搂抱,隐约瞥见舅舅一步步向我走来。

    我用诺诺的声音询问老树没有被伐的原因,听到的却是舅舅做的一个梦。

    老树被砍伐的前一天晚上,舅舅做了一个梦。在梦中,他看见黑色的天空闪出一道光,顿时狂风大作,树干和树枝摇摇欲坠,仿佛在与风暴对话,他听不懂它们的对话。

    突然,一声巨响,古树倒向一边,强风吹来,异常剧烈,整幢房子摇摇欲坠。

    他在里面吓坏了。天哪,如果大树倒向他的房子,家毁人亡就在眼前。

    他赤身裸体奔出门,向大树喊:别倒下去,挺住,你会挺住的,你不会倒的。他伸出双臂将其抱住,设法将它立稳……树枝在风中摇摆,呜呜咽咽的,像在哭泣。突然,树干剧烈摇晃,脚下的大地在抖动。此时,梦醒了。

    以为是地震,舅舅从床上爬起,直奔窗户,推窗望去,外面风平浪静,老树依然安静地站在晨光中,他的心才缓缓放了下来。

    舅舅说,他砍树的念头在梦醒之后就断了。

    说话间,一个小小的东西落下来,轻轻地掉在我肩头,凉凉的,带着一丝甜意。侧眼细看,是一朵柿子花。

    (选自《小说月刊》2016年第7期,有改动)

    1. (1) 阅读全文,根据文意填空。

      段落

      内容

      ①-⑤

      ⑥-⑦

      老柿树留下美好传说,让人心生敬畏

      ⑧-⑩

      ⑾-⒆

      老柿树依然挺立,“我” 喜出望外

    2. (2) 文章⒀-⒃自然段详写舅舅的梦境,其用意是什么?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
    3. (3) 结合语境,根据要求赏析下面语句。

      ①老树上的柿子也不再为人稀罕,一到秋天,成熟的柿子随着叶子铺满泥泞的小路,树下一片狼籍。(从描写方法的角度)

      ②说话间,一个小小的东西落下来,轻轻地掉在我肩头,凉凉的 , 带着一丝甜意。侧眼细看,是一朵柿子花。(品味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4. (4) 本文内涵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 8.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学习是最好的养老

    ①近期,各地老年大学陆续开学,“一座难求”的火爆情况,让人深切感受到老年人高涨的学习热情。在合肥,为了进入老年大学,有老人凌晨4点就在校门口排队等待;在济南,一所老年学校半天时间迎来近300名想要插班的银发学生;在武汉,某老年大学的热门课程名额一两个小时内就被一抢而空……当下,学习正成为老年人们时尚的生活方式。

    ②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老年是人生的重要阶段,是仍然可以有作为、有进步、有快乐的人生时期。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逐渐充盈,老年人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水涨船高。不少老年人抱着“活到老,学到老”的态度,带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精气神,或走进老年大学,或参加兴趣小组,学舞蹈、声乐、摄影,练英语、书法、瑜伽……老年教育成为终身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丰富老年人生活的主要方式。

    ③衰老固然是不可逆的,而让自己的生活充实起来,才是对自己负责。的确,对不少老年人来说,接受老年教育,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老年人因为生理机能逐步衰退、交际圈子有限,生活本就相对单调;再加上不少老人与子女分居两地,面对“通讯录里的儿女”,老年人也更易因缺少陪伴而产生孤独感。如今,一些老年人患上“手机依赖症”,各种养生骗局、传销骗局频频盯上老年人,某种程度上和老年人精神生活空虚有关。通过老年教育,以课会友,学习技能,不仅可以满足被陪伴的需要,也能再次挖掘自己的价值。

    ④“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尤其是在今天,社会生活日新月异,知识更新迭代越来越快,互联网蔓延到每一个角落,老年人如果不通过学习与社会接轨,就会慢慢“掉队”。时代阔步向前,不可避免会让老年人陷入一些难以适应的生活场景。对此,全社会都应承担起“文化反哺”的责任,帮助老年人在价值观念、生活态度、行为模式以及器物使用等方面跟上时代脚步,让他们也能在时代发展中体会到更多获得感。

    ⑤面对加速到来的老龄社会,我们应该做好更充分的准备。从物质层面的老有所养,到精神层面的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毫无疑问,学习,是让他们活得更有价值、更有意义的秘诀,是为人生增添晚晴的最好养老。

    1. (1) 本文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如何提出来的?
    2. (2) 请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
    3. (3) 如果用以下材料作为本文论据,你认为放在哪一段最合适?请简述理由。

      前段时间,黑龙江鸡西一位老人因不会使用微信支付而与超市发生争执,其中最有误会,但“羞辱我老头不会用微信啊”的质问,依然引人深思。面对这种情况,学习能让老年人更好地适应时代。新冠疫情短肆虐之际,全国各地教学工作都转为线上。很多老教师紧急学习网上教学技能,适应工作模式,为抗击疫情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七、对比阅读
  • 9.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小题。

    (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子瞻于齐安,庐于江上。……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节选自苏辙《武昌九曲亭记》)

    【注释】①子瞻,苏轼的字。②迁,贬谪。③褰裳,提起衣裳。④适意,合乎自己的心意。⑤寓,寄托。

    1.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现是( )
      A . 发:野芳发而幽香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B . 绝:往来而不绝者 绝巘多生怪柏 C . 之: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辍耕之垄上 D . 从: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战则请从
    2. (2) 把语段(甲)(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②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3. (3) 语段(甲)中作者始终以“太守”自称,结尾才点出太守的姓名,请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4. (4) 语段(甲)(乙)中“太守之乐”与“子瞻之乐”有何异同?请简要概括。
八、诗歌鉴赏
  • 10.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木兰诗(节选)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1. (1) 诗中描写的“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2. (2) “可汗问所欲”时,木兰表达了什么心愿?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九、作文
  • 11. (1)题目:追梦路上,有你        ▲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 12. (2)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然后作文。

    ①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管子·乘马》)

    释义:事情都置生于思虑、谋划,成功于努力和实干,失败于傲慢、轻视。

    ②业精于勤,荒于嬉。(《进学解》)

    释义:学业由于勤奋而精通,由于玩乐而荒废。

    读了上面两则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