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博兴县八校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联考试...

更新时间:2021-04-10 浏览次数:101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 1. (2019·江西) 《礼记·礼运》认为,在“天下为公”的“大同”之世之后,社会进入“天下为家”的“小康”之世。“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中国最早具备以上“小康”之世特征的王朝是(    )
    A . 夏朝 B . 商朝 C . 周朝 D . 秦朝
  • 2. (2018·济宁) 年代尺有助于我们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白诗中的秦王扫六合应该出现在下面年代尺的(    )

    A . A       B . B      C . C      D . D
  • 3.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加大了反腐力度,经监察机关“拍苍蝇,打老虎”发挥了重要作用,查处许多大案要案,人民无不拍手称快。历史上汉武帝时期实施的此类措施是(    )
    A . 设御史大夫 B . 设丞相 C . 实行推恩令 D . 设刺史制度
  • 4. (2020九下·淮滨月考) 归纳法是非常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下列对隋唐时期阶段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B . 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C . 繁荣与开放 D .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 5. 作为一个新建王朝,明朝需要威望,而威望的实现则是需要外国访客带着货物到中国,然后中国人把它们作为象征性的“贡品”接收下来。在中国人的观念中,尽管认为自己是天朝上国,但他们还是在追求一种外交上的认可。与此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
    A . 张骞通西域 B . 玄奘西游 C . 鉴真东渡 D . 郑和下西洋
  • 6. 乾隆时期,闽浙总督杨庭璋在奏折中写道:“近来闽粤贸易,看船甚觉减少,即内地贩洋商船亦多停驾不开者。在外番因能置买丝斤,运来之货日少,而内地所需洋货,价值亦日见增昂……中外均无裨益。”他的奏折说明了(    )
    A . 清朝的官僚体制日益腐败 B . 文字狱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C . 闭关锁国政策的危害颇多 D . 西方殖民势力已开始侵入
  • 7. 1924~1927年间,国民大革命轰轰烈烈的爆发。如果你生活在那个年代,你有可能遇到的事情是(    )
    A .   参加五四运动,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 B . 在报纸上看到国民党“一大”召开的新闻,了解国共开始合作 C . 从新闻媒体得知毛泽东与朱德在井冈山会师 D . 从东北来的客人带来消息:沈阳的日军进攻中国东北军
  • 8. (2019·镇江) “中国的文武制度,事事远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不能及。”持这种观点的派别是(   )
    A . 顽固派 B . 洋务派 C . 维新派 D . 革命派
  • 9. (2020·安徽模拟) 1929年出版的《高中本国史》写道:“自此约定后,法美等国亦均援英例订约,于是满清之统驭权失坠,中国门户洞开。”材料中的英例(   )
    A . 是中国签订的第一个对外条约 B . 加速了英国殖民帝国的建立 C . 促使清政府开始了近代化探索 D . 客观上使中国卷入全球化浪潮
  • 10. (2019·镇江) “失败后的中国没有就此沉沦,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奋起,坦然承认失败,毫不犹像转身向东,向打败自己的敌人学习。”引文评价的是中国在哪次战争失败后的反应(   )
    A . 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中日甲午战争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11. (2019·镇江) 毛泽东指出: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一百年前的这场运动中,“不曾有的姿态”主要是指(   )
    A . 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精神 B . 农民阶级成为运动的先锋 C . 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D . 反对一切外来的西方文化
  • 12. (2019·镇江) 《盛京时报》报道:“……晚间,北大营一部分官兵炸毁柳条湖附近之南满铁路,因而引起中日两军之大冲突。”该亲日报刊扭曲了以下哪一事件的真相(   )
    A . 九一八事变 B . 七七事变 C . 华北事变 D . 八一三事变
  • 13. 毛泽东曾说:“我们闹革命,光是跑来跑去是不行的,一定要有一个家,……我们以家为依托,不断向外发展,把我们四周的敌人一点点地吃掉、赶走,我们的日子慢慢地就好过了。”为此毛泽东的实践是( )
    A . 领导秋收起义 B . 开辟陕甘宁抗日根据地 C . 开辟大别山根据地 D . 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 14. “这是一个伟大的日子,上午10时半到车站欢迎苏联代表团,下午2时半到天安门城楼,一望之下,是一片红旗的海。这一场面,是先烈们用鲜红的血换取来的。3时15分毛主席宣告政府成立,朗诵公告,阅兵。”材料描述的是( )
    A . 南京解放 B . 开国大典 C . 西藏和平解放 D . 抗美援朝胜利
  • 15. 下侧饼状图可以说明,我国(   )

    A .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B . 社会保障体系在不断健全 C . 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增强 D . 经济在长时期内稳定增长
  • 16. (2018·聊城) 1979年6月,北京前门大栅栏街道办事处干部尹盛喜,在政策支持下辞职,创办了北京大碗茶青年茶社。这一史实最有助于研究我国的(    )
    A . 社会生活变迁 B . 家庭联产承包 C . 现代企业制度 D . 经济体制改革
  • 17. 下图是九年级历史组教师集体备课时教师甲准备的一张反映雅典民主政治的图片,教师乙很快认为这幅图不符合雅典民主政治的实际,下列原因正确的是(    )

    A . 主持人应站立发言 B . 窗口有人偷窥 C . 开会人员都应摘下头巾 D . 与会人员不应有妇女
  • 18. (2019·镇江) 《全球通史》在评价某一社会思潮时指出:它“关心的是今生而不是来世,强调人和人所能取得的成就,认为人是自身命运的塑造者”。这一社会思潮是(   )
    A . 人文主义 B . 社会主义 C . 理性主义 D . 自由主义
  • 19. (2019·镇江) 观察下列图表,导致这一时期英国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的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海外殖民战争 B . 资产阶级革命 C . 工业化及城市化 D . 第一次世界大战
  • 20. (2019·镇江) 它是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其核心是人权与法治,是改造封建社会,引导法国走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指针。这部纲领性文件是(   )
    A . 《权利法案》 B . 《人权宣言》 C . 《独立宣言》 D . 《人民宪章》
  • 21. 王毅在《论日本大化改新的成败》中说:“为数不多的铁制农具仅仅被当时的氏姓贵族所垄断。他们凭借这一优越的生产条件,大肆开垦、兼并土地,大大加速了自身的成长„„并且很快在政治上崛起,造成了七世纪日本社会的动乱。”材料主要论述大化改新的(   )
    A . 历史背景 B . 改革措施 C . 成败得失 D . 历史影响
  • 22. 新航路开辟后,中国引进的美洲玉米、马铃薯、甘薯等高产作物,在不适宜种植水稻、小麦等传统农作物的地方大量栽培,粮食产量迅速提高。1700年,清朝人口1亿,到1800年已经超过了3亿。以上变化说明(   )
    A . 中国历史发展离不开世界 B . 新航路开辟打开中国大门 C . 新航路开辟有利于世界交流 D . 中国开始进入世界强国之列
  • 23. 托马斯·潘恩在1776年发表的《常识》中写道:“不列颠对这个大陆的统治,是一个迟早要结束的政权形式。”该书与同一时期发表的一份文件相互呼应,构成了磅礴的舆论氛围。此文件是(   )
    A . 《权利法案》 B . 《独立宣言》 C . 《共产党宣言》 D . 《人权宣言》
  • 24. (2018·宜宾) “18世纪的英国恰好是煤炭价格低廉而人力成本昂贵的国家。在逐利的工厂主看来,推广机器生产可以利用廉价的煤炭替代昂贵的劳动力,从而产生更大的利润。”据此可知工厂主推广机器生产的原因是(    )
    A . 煤炭资源缺乏 B . 劳动力较丰富 C . 海外市场广阔 D . 追逐更大利润
  • 25. 二战后世界经济的一个软肋是依靠全球生产,但缺乏全球消费。所有工业国的1/3出口商品向第三世界国家,第三世界国家却无力购买。第三世界国家进口额的减少,造成第一世界国家的失业人数迅速增加。根据以上材料可以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
    A . 经济全球化需要更加彻底的合作 B . 经济全球化加剧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 C . 经济全球化需要良性的世界贸易规则 D . 第一世界国家遭受经济全球化的打击最严重
二、综合题
  • 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自汉代起,中国对外贸易的规模已相当大,但是到了唐朝,尤其是宋朝,对外贸易量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候,当然,对外贸易迅速发展的基础,是中国前所未有的经济生产率……宋朝时的中国正朝着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

    ——《全球通史》

    材料三:(明朝)下西洋船队捐往海外数量惊人的物品中采自民间的比例加大,对民间手工业的兴起有着重要意义,而大量国内手工业产品销往海外,又不可能不刺激国内商品经济的发展及市场的繁荣。

    ——《中国融入世界的步履》

    材料四: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当时西方的殖民者正向东方扩展势力,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侵犯,又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于是限制对外贸易。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 (1) 材料一所示文物出土于唐朝墓葬,这些文物共同反映了什么?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宋朝对外贸易迅速发展的基础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还有哪些因素促进了宋朝对外贸易的发展?
    3. (3) 材料三中“下西洋船队”指的是什么事件?根据材料三,指出其影响。
    4. (4) 材料四反映了清政府制定了什么对外政策?
    5. (5) 综合上述材料和探究,你能获得什么启示?
  • 27.   2019年,中美建交40周年。历史上,两国都曾遭受外来侵略,最终都赢得独立并发展壮大,成为举足轻重的大国,两国的关系也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反抗侵略)

    材料一  革命给了美利坚人一个机会,一个将自己的政治理想变为现实的机会,美国革命不仅是与英国殖民统治的分离,而且是与整个旧世界专制主义的分离。

    ——赵晓兰《美国的诞生》

    材料二  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中国人民……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抵御外侮的伟大篇章。……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招待会上的讲话

    (发展壮大)

    材料三  1861年4月,美国爆发南北战争。到1865年,战争以北方的胜利宣告结束。这场战争废除了黑人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统一,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

    材料四 

     

    (合则共赢)

    材料五  1941年12月,中美关系发生了转折性变化。美国开始正视中国战场对于抗击日本的巨大作用,迫切需要中国战场牵制与消耗日本的战斗力。

    ——张殿清《抗日战争时期的中美关系及启示》

    (战则两伤)

    材料六  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两年多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共毙、伤、俘敌71万余人,自身作战减员36万多人。美国开支战费400多亿美元,消耗作战物资7300多万吨。中国开支战费62.5亿元人民币,消耗作战物资560多万吨。

    ——北师大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面向未来)

    材料七  冷战结束后,美国政府多次公开提及建立“世界新秩序”的设想,并认为维护美国的领导地位是“建立新秩序”的“首要原则”。

    ——摘自刘金质《冷战史》

    材料八  习近平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行动。……这一思想承载着中国对建设美好世界的崇高理想和不懈追求,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和平公正新秩序的美好期待。

    —冯颜利《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深刻内涵与时代价值》

    1. (1) “与旧世界专制主义分离”后的美国走上了什么样的道路?
    2. (2) 依据材料二,归纳中国赢得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并指出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3. (3) 根据所学,答出这场战争中为提高黑人积极性所颁布的法令。
    4. (4) 上图分别是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徽。这两个地区已于1997年和1999年回归祖国,这是哪一创造性构想的成功实践?提出这一构想的出发点是什么?
    5. (5) 促使当时中美关系发生“转折性变化”的事件是什么?这一事件推动中、美等26国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宣言的签署有何标志性意义?
    6. (6)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明知要付出巨大代价,中国人民为什么还要进行抗美援朝?
    7. (7) 根据材料七、八回答,中美两国构建国际秩序的方案分别是什么?中国方案体现了怎样的中国理念?
  • 28. 某校九年级的同学们以“历史大变局”为主题展开研究性学习。请你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任务一 知识重建——“历史大变局”的演进)

    (任务二 时空对比——“历史大变局”的缩影)

    1649年(英国)发生的这件事,对于刚刚入关五年的中国清王朝几乎没有任何影响,但是对于欧洲大陆则完全不同。欧洲大大小小的宫廷都被震惊了,当时这些宫廷不是处于君主专制统治之下,就是正在渴望实行君主专制。隔海相望的岛国英国的做法,超越了那个时代普遍的政治观念。

    ——《大国崛起》解说词

    (任务三 探究分析——“历史大变局”的延伸)

    (任务四 感悟历史——“历史大变局”的机遇)

    1. (1) 世界历史大变局往往还包括国际力量的对比,由此引发国际格局大洗牌、国际秩序大调整。根据年代尺中的信息,将空白处国际格局的演变填写完整。

    2. (2) 研究“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国际格局时,某同学查找出下面的解说词。这段话反映了哪些历史现象?近两百年后中国清王朝受到英国怎样的影响?
    3. (3) 当世界历史大变局处于上述年代尺中的④阶段时,中国社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请你结合史实说明,当时世界历史大变局对中国革命道路的形成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 (4) 有学者认为当今全球力量的天平正在从西方向东方转移。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抓住这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机遇?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