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202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更新时间:2021-03-13 浏览次数:100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
  •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 托/水  痰/春意然  断壁残/古不变 B . 蔼/解  净/埋头苦  水摸鱼/鱼目 C . 乎/茶  力/自自足  曲求全/虚与 D . 号/风  号/流光彩  风雨无/人为刀
  • 2. 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漂移  沧桑  钉书机  刚愎自用  无则加勉 B . 落第  度假  老两口  郑重其事  蓄意报复 C . 翰林  诀别  一滩血  韬光养晦  运筹帷握 D . 怠慢  贸然  笑眯眯  违犯纪律  度过难关
二、句子默写
  • 3. 古诗文默写。
    1. (1) 晴川历历汉阳树,。(崔颢《黄鹤楼》)
    2. (2) ,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北冥有鱼》)
    3. (3)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一文中,表现桃源里老人和孩子幸福愉快生活的语句是:
    4. (4) 古代描写战争的诗歌,往往借助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描绘战斗场景。如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中“”从听觉和视觉角度渲染了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生动再现了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刻画了冲锋陷阵、杀敌报国的英雄形象。
三、名著阅读
  • 4. 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
    1. (1)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石头在古典文学名著中都占有一席之地,《西游记》、《水浒传》都以一块石头开篇。请从下面选项中任选题,结合相关故事情节,谈谈这块石头的作用。

      ①《西游记》中的仙石  ②《水浒传》中的石碑

    2. (2) 在庆祝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70年来,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取得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伟大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一代代共产党人艰苦卓绝的斗争。无论中国还是外国,坚韧顽强、不怕牺牲都是共产党人的本色。请从下面人物形象中任选一个,结合相关故事情节简要分析。

      ①保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②江姐(《红岩》)

四、语言表达
  • 5.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世上有两个地方最为“神秘,一个是宇宙,。破解宇宙秘密,人类可解开“我们从何而来的”的悬案,破解人脑的秘密,人类可得“我们将向何处去”的清晰展望。破解人脑的功能原理,依其原理制造“人工大脑”,已成为众多科学家追求的目标。人脑极其复杂,仿造人脑各有高招儿。美国授巨资启动的“脑计划”,是想通过“人造神经技术”修复人脑的病态,将因病受损的人脑部件用“人造大脑零件修复起来,以达到治疗阿尔茨海默氏症、癫痫、帕金森症等疾病的目的。美国的“脑计划”看似治脑病,——能修复人脑,等于站在了再造人脑的门坎上了呀。

五、综合性学习
  • 6. 阅读材料,按要求做题。

    (材料一)

    阴阳三合,何本何化?圜则九重,敦营度之?惟兹何功,孰初作之?

    ——屈原《天问》

    译文:阴阳参合而生宇宙,哪是本体哪是演变?天的体制传为九重。有谁曾去环绕量度?这是多么大的工程。是谁开始把它建筑?

    (材料二)

    本报北京4月24日电(记者冯华)今天是第五个“中国航天日”,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任务标识在2020年“中国航天日”启动仅式上公布:中国行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Tianwen)系列”,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一号”,后续行星任务依次编号。据介绍,该名称源于屈原长诗《天问》。

    (材料三)

    中国行星探测工程图形标识一“揽星九天”

    1. (1) 请为材料二的新闻材料拟一个标题。
    2. (2) 结合三则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3. (3) 奶奶看了材料三的标识,不是太理解。请你给奶奶介绍一下构图要素及寓意。(介绍时注意要素齐全,顺序合理,语言简明得体。)
六、现代文阅读
  • 7.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薯叔

    冬日的一个傍晚,风呼呼吹着,梧桐叶在街面上打着旋。尽管我不停跺脚,但扫过地面的寒风依然从裤筒里灌进来。那天,我去接女儿下课。

    “怕是要落雪!”我回过头,循声望去,一位五十多岁的大叔,双手缩进棉衣的袖口,拉低的毛线帽盖过眉骨,坐在一个街边铺子中,旁边是一个烤红薯的炉子。

    “冷,真冷呢。”我走进铺面,站在他的炉旁,身上仿佛暖了一点。

    烤红薯的炉子不高,烤熟的红薯密密匝匝地放在炉面上,能嗅到一股淡淡的焦香。

    “等人吧?要不要来个烤红薯?”我点点头,更多的是想用红薯暖暖手。

    “红心的,甜着呢。”大叔没有称,直接从炉沿上取下一个热乎乎的红薯递给我,

    “尝尝薯叔的手艺。”

    “薯叔?”见我不解,他爽朗地笑起来,“这条街上都这么喊我。”

    我低头摩擦着红署,感受从手心传来的暖意。不一会儿,接连来了几个主顾,薯叔忙开了。大家离开时,都回头喊一声,“薯叔,天冷,早点回去。”署叔回一句,“路上慢点,回家趁热吃。”

    炉子里的炭越烧越旺,通红的火光映着薯叔消瘦的脸庞,一双戴着跑黑手套的大手,不停地翻动着炉子里的红薯。

    仿佛一见如故,薯叔话多了起来,竹筒倒豆子般给我聊起他的经历。他刚刚过完五十岁生日,从多下进城已经五个年头。之所以干起这个营生,跟一段往事有关。

    薯叔年轻时在外地打工,有一年乘汽车回家过年,买票时却发现,藏在棉衣里的路费不翼而飞。他悻悻地走出站口,碰巧遇见一个卖红薯的外乡人。

    “我也不顾脸面了,就和那位大哥搭话,让他借我一程路费。”薯叔回过头笑着问我,“你猜大哥咋说的?”

    我话还没有出口,薯叔又接了过去。“万万没想到啊,那位大哥看我也是从农村出来卖力气的人,二话没说先招呼我吃个红薯。”薯叔说,“我一下子心里安稳了。”

    接下来,薯叔不仅填饱了肚子,还顺利借到了路费。

    第二年秋天,薯叔扛着一蛇皮袋子红薯到车站找到那住好心大哥。他说,自己不能吃昧心食,得知恩图报不是。“我拿出自家烤的土酒,在大哥家里喝得烂醉呢。”薯叔顿了顿,“打那之后,我也开始烤红薯。”

    半个多小时的讲述里,我知道除了在家种红薯的老伴儿,薯叔还有一双儿女。几年前,儿子考进省城一所重点大学,学费和生活费,大部分都是薯叔烤红薯挣来的。那晚我离开时,他又将一个红薯塞给我女儿。我要付钱给他,他连忙推拒:“自家种的,不值钱,让娃暖暖手吧。”走了老远,回过头,薯叔还在笑着和我招手。

    又见薯叔,是一年之后的年关,我下班后往家里赶,突然听到有人跟我打招呼,“小伙子,过年回老家不?”我扭过头,正是薯叔。

    不长时间的寒暄,我努力帮他打开一个心结。薯叔的儿子大学毕业,在城里找了份不错的工作,还处了称心的对象,想接他和老伴儿去省城过年。“怕给娃子丢脸呢,怕别人知道他有一个烤红薯的爹呢。”薯叔摇摇头,脸上的笑容倏然隐去。我一个劲宽慰薯叔,去吧,过年在一起就图个热闹,年轻人不会嫌弃这个家,更不会嫌弃您。

    年后的春天再见到薯叔,烤炉换作了水果摊,他正拿着保温杯喝白米粥,人瘦了一圈。老伴坐在他身旁,不停地重复着:“慢点喝,慢点喝,别呛着。”

    看见我,薯叔强打起精神招呼。他告诉我,过年去了省城,查出自己胃里长了个东西。我顿时心头一紧。“但是手术很成功。”看我面色凝重,薯叔补充道。拍着他的肩膀,我一时无语。大妈眼圈红了,低着头:“医生让他休息,孩子也让他休息,他就是不听。”“我要给孩子凑月供呢。他们不嫌弃我,说有我这样的爹不丢人。他们前些日子还回来陪我卖水果呢。”说到孩子,薯叔又露出了笑容。

    (A)春天过后,我没有再见到薯叔;秋凉了,路过那条街,也没有看见薯叔。冬天时,我再来到薯叔的铺子,关着门,依旧没有看到那个熟悉的身影。

    我有薯叔的手机号码。想打过去,但手又缩了回来。

    冬天最冷的时候,我感冒了,在诊所打点滴,百般无聊,就发了朋友圈。突然一声手机提示音,薯叔的微信头像跳动一下。“小伙子,我是薯叔,你咋感冒了,天冷多穿点。我又开始烤红薯了。你有空过来,吃几个烤红薯,暖暖身.....

    我知道,那个热情的薯叔又回来了。我告诉护士,把我的点滴调快一点儿,我要去

    见一个老朋友,他在等着我!

    (吴昌勇《人民日报》2019年12月9日有删改)

    1. (1) 以关心为线索,从“我”的角度说说“我”与薯叔的交往。
    2. (2) 文章开头是如何描写天气的寒冷的?
    3. (3) 标A的段落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4. (4) 请对比下面两个语段在表达上的异同。

      本文语段:

      春天过后,我没有再见到薯叔:秋凉了,路过那条衡,也没有看见薯叔。冬天时,我再来到薯叔的铺子。关着门,依田没有看到那个熟悉的身影。

      《孔乙己》语段:

      自此以后,又长久没有看见孔乙己。到了年关,掌柜取下粉板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第二年的端午,又说“孔乙己还文十九个钱呢!”到中秋可是没有说,再到年关也没有看见他。

  • 8.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5月10日,郑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对复学后的中小学体育教学给出建议:学生在校进行室外运动时,在保持安全距离的前提下,学校根据常态化疫情形势和体育运动强度及天气情况综合研判,可不戴口罩。

    课前应提前布置场地等待学生到场并规划行进路线引导学生有序到达上课区域。做好运动前的热身活动;课中应合理把控运动强度和练习密度,要特别留意特殊学生的身体情绪状况。密切关注学练动向,运动场所通风条件良好,有1.5来以上的空间间隔,做好必要个体防护措施;课后应及时提醒运动后的注意事项、整理个人卫生和消杀场地器材,组织学生有序返回教室。学生在校进行室外运动时,在保持安全距离的前提下,学校根据常态化疫情形势和体育运动强度及天气情况综合研判,可不戴口罩。

    材料二

    常见口罩有哪些?

    首先是KN95口罩。根据国家标准GB2626-2006《呼吸防护用品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的分类,口罩按照过滤元件的效率水平,分为KN和KP两类。KP类适用于过滤油性颗粒物,KN类适用于过滤非油性颗粒物。其中KN95口罩在用氯化钠颗粒物检测的情形下,其过滤效率应大于等于95%,即对于0.075微米以上的非油性颗粒物过滤效率大于等于95%。

    N95口罩是NIOSH(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认证的9种颗粒物防护口罩之一。“N”表示不耐油(notresistanttooil)。“95”表示暴露在规定数量的专用试验粒子下,口罩内的粒子浓度要比口罩外粒子浓度低95%。

    然后是医用外科口罩。根据YY0469-2011《医用外科口革技术要求》的定义,医用外科口罩为“临床医务人员在有创操作环境中所佩带的,为接受处理的患者及实施有创操作的医务人员提供防护,阻止血液、体液和飞溅物传播的医用外科口罩为医护人员工作时所佩戴的口罩”。这类口罩用于医疗门诊、实验室、手术室等医疗环境,从外到内分为防水层、过滤层、舒适层。

    科学选择口罩

    专家表示,口罩佩带除了提供有效防护外,还必须考虑到佩载者的舒适性,不能带来生物危害等负面影响。一般来讲,口罩防护性能越高,对舒适性能的影响越大。人们佩戴口罩在吸气时,口罩对空气流动具有一定阻力作用。当吸气阻力过大时,有的人会感到头晕、胸闷等不适状况。

    不同人的行业不同、体质各异,因此对于口罩的密封性、防护性、舒适性、适应性等指标要求也不同。一些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患有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人来说,要谨慎挑选口罩类型,在确保安全防护的前提下,避免长时间佩带出现缺氧头晕等意外情况。

    最后,提示大家不管什么类型的口革,在用过后都要安善处理,以免成为新的传染源。平时多备几只口罩,及时更换,筑牢健康防护的第一道防线。

    材料三

    口罩使用注意事项

    (一)呼吸防护用品包括口罩和面具,佩戴前、脱除后应洗手。

    (二)佩戴口罩时注意正反和上下,口罩应遮盖口鼻,调整鼻夹至贴合面部。

    (三)佩戴过程中避免用手触摸口罩内外侧,应通过摘取两端线绳脱去口罩。

    (四)佩戴多个口罩不能有效增加防护效果,反而增加呼吸阻力,并可能破坏密合性。

    (五)各种对口罩的清洗、消毒等措施均无证据证明其有效性。

    (六)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和医用外科口罩均为限次使用,累计使用不超过8小时,职业暴露人员使用口罩不超过4小时,不可重复使用。

    ——《关于印发公众科学戴口罩指引的通知》

    1. (1) 下列对文章内容表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给出建议:学生在校进行运动时,在保持安全距离的前提下,学校根据常态化疫情形势和体育运动强度及天气情况综合研判,可不戴口罩。 B . 材料二中在介绍KN95口罩时使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说明此类口罩有过滤油性颗粒物和过滤非油性颗粒物两种类型。 C . 材料二加点的“一般来讲”是指通常情况下,不排除特殊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D . 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和医用外科口罩均为限次使用,同时还有时间限制,超出时间就需要更换。
    2. (2) 材料二《常见口罩有哪些?》运用了怎样的逻辑顺序?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3. (3) 结合相关材料内容,谈谈郑州市教育局宣布体育课摘下口罩的科学原理是什么。
    4. (4) 新冠疫情发生后,大家的防护意识都很高。为了节约,家里的奶奶总是不肯更换口罩,认为是一种浪费。请你根据材料提供的相关知识,劝解老人及时更换口罩。
七、对比阅读
  • 9.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一)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善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榔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潮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二)河间有游僧 , 卖药于市。先以一铜佛置案上,而盘贮药丸,佛作引手取物状。有买者,先祷于佛,而捧盘近之。病可治者,则丸跃入佛手;其难治者,则丸不跃。举国信之。后有人于所寓寺内,见其闭户研铁屑,乃悟其盘中之丸,必丰有铁屑,半无铁屑;其佛手必磁石为之,而装金于外。验之信然,其术乃败。

    (选自《阅微草堂笔记》)

    【注释】①河间:地名。②游僧:云游四方的和尚。③研:研磨。

    1. (1) 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临  沧州南一寺河干/执策而之(《马说》) B . 耳  渐沉渐深/闻寡人之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C . 再  如是啮/而衰(《曹刿论战》) D . 已  转转不/是亦不可以乎(《鱼我所欲也》)
    2. (2) 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

      转转不已,遂反潮流逆上矣。

    3. (3) 在语段(一)中老河兵“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的论断是综合分析了哪些因素得出的?从其“老河兵”的身份看,他能作出正确推断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 (4) 结合文章内容谈谈纪昀对他笔下的讲学家和游僧分别持什么态度。
八、诗歌鉴赏
  • 10.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 (1) 有人认为作为英雄人物的文天祥,在诗中感慨“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显得消极悲观,你是否同意?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 (2)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影响深远。请说说你的理解。
九、作文
  • 11. (1)题目:走近        ▲          , 我才明白

    要求:①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 12. 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2020年的寒假不同以往,经历了与新冠病毒斗争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你一定有非同寻常的“成长”。

    请以“成长”为主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①根据材料提示,选好角度,自拟题目。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