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濮阳市2020年6月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更新时间:2021-03-17 浏览次数:93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
  •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 . 涡/风    朝/为人知    一而散/堂大笑 B . /狂    奋/引高歌    坚韧不/挑离间 C . /煦    边/顿开茅    味同蜡/耐人咀 D . 刻/诉    盘/不足为    不修边/名其实
  •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烦躁  琢磨  赤裸裸  张冠李戴  混为一谈 B . 张皇  怯懦  马前卒  无精打彩  忧心忡忡 C . 取缔  荫蔽  湿漉漉  追根求缘  格物致知 D . 竹蔑  隔膜  荧光屏  自圆其说  不攻自破
  • 3. 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谦辞是表示谦虚的言辞,一般对己。如:家君、在下、愚见、寒舍。 B . 《我的叔叔于勒》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的代表作之一。莫泊桑与俄国的契诃夫和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C . 近体诗又称为格律诗,一般指绝句和律诗。如:《赤壁》《泊秦淮》是绝句,《游山西村》《钱塘湖春行》是律诗。 D . 传统的对联张贴时,上联居右,下联居左。上联末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尾字用平声。
二、句子默写
  • 4. 古诗文默写
    1. (1) ,系向牛头充炭直。(白居易《卖炭翁》)
    2. (2) 庭下如积水空明,,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3. (3) 陶弘景在《答谢中书书》中,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的句子是:“。”
    4. (4) 飞鸟本无意,却引情致起。陶渊明采菊东篱,见“”(《饮酒》),悠然自失;杜甫于山河破碎之际,却有“”(《春望》)的慨叹。惊鸟本无情,有情的是写诗的他和读诗的你。
三、名著阅读
  • 5. 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
    1. (1) “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鲁迅)《西游记》刻画的众多神魔精魅都具有人的情感。请举一例,具体说明这一特点。
    2. (2)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读书时说:“读书不仅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恒心,还需注重效率和质量,要掌握读书的方法和技巧,在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中提高思想水平,解决实际问题,实现自我超越。”从下列名著中选择一本,结合书中内容,联系学习或生活,谈谈你通过阅读解决了怎样的实际问题。(100字左右)

      《傅雷家书》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四、综合性学习
  • 6.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①人生有一首诗,_________,________;而当我们能读懂它的时候,它却早已远去。②这首诗的名字叫青春。

    ③雨果曾经说:谁虚度了青春,青春就将褪色。④是的,青春是用来奋斗的,不是用来挥霍的。⑤尽管这样,当有一天我们回首来时路,和那个站在最绚烂的骄阳下曾经青春的自己告别的时候,我们才可能说,谢谢你,再见。

    1. (1) 在上面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2. (2) 材料中第⑤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 7.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

    和,相应也,从口,禾声。

    (《说文解字》)

    材料二:

    “和”是个通俗字体,本来应是清末名人翁同龢的那个“龢”字。这个字极妙:左边是一间屋子,里面悬有三口编钟——古来“三”即代表多也,所以那是一组编钟“象形”而不是“三张嘴”,因为下面是一个排箫:这分明表示是音乐合奏——合奏第一原则就是“和”音,此古圣人之妙思也。

    (周汝昌《和谐之思》)

    1. (1) 揭秘“和”文化:根据以上材料可推测“和”字的本义是:
    2. (2) 溯源“和”文化:请你根据积累列举一则与“和”文化有关的古代名句。
    3. (3) 践行“和”文化:在食堂排队买饭后,刘晖不小心和一位同学撞到了一起,饭菜洒了那位同学一身。那位同学气得满脸通红,说:“没长眼呀你!你怎么不看着点儿!”本着“和为贵”的处世原则,刘晖会说:“”。
五、现代文阅读
  • 8.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教你看病

    毕淑敏

    ①儿子比我高了。

    ②一天,我看他打蔫,就习惯地摸摸他的头。他猛地一偏脑袋,表示不喜欢被爱抚。但我已在这一瞬的触摸中,知道他在发烧。

    ③“你病了。”我说。“噢,我还以为是睡觉少了呢。妈妈,我该吃点什么药?”他问。

    ④孩子一向很少患病,居然连得病的滋味都忘了。我刚想到家里专储柜里找体温表,突然怔住。因为我当过许多年的医生,孩子有病,一般都是自己在家就治了。他几乎没有去过医院。

    ⑤“你都这么大了,你得学会生病以后怎么办。”我说。

    ⑥“我早就知道生病以后怎么办。找你。”他成竹在胸。“假如我不在呢?”“那我就……就找我爸。”

    ⑦也许这样逼问一个生病的孩子是一种残忍。但我知道总有一天他必须独立面对疾病。既然我是母亲,就应该及早教会他生病以后该怎么办。

    ⑧“假如你最终也找不到你爸呢?”“那我就忍着。你们早晚会回家。”儿子说。“有些病是不能忍的,早一分钟是一分钟。得了病以后最应该做的事是上医院。”“妈妈,你的意思是让我今天独自去医院看病?”他说。在病中,孩子依然聪敏。“正是。”我咬着牙说,生怕自己会改变主意。“那好吧……”他扶着脑门说,不知是虚弱还是思考。“你到外面去‘打的’。然后到××医院。先挂号,记住,要买一个本……”我说。“什么本?”他不解。“就是病历本。然后到内科,先到分号台,护士让你到几号诊室你就到几号,坐在门口等。查体温的时候不要把人家的体温表打碎……”我喋喋不休地指教着。“妈妈,你不要说了。”儿子沙哑着嗓子说。

    ⑨我的心立刻软了。是啊,孩子毕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我拉起他滚烫的手说:“妈妈这就领着你上医院。”他挣开来,说:“我不是那个意思,我是说我要去找一支笔,把你说的这个过程记下来,我好照着办。”

    ⑩儿子摇摇晃晃地走了。从他刚出门的那一分钟起,我就开始后悔。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有病的时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我就是想锻炼他,也该领着他一道去,一路上指指点点,让他先有个印象,以后再按图索骥。虽说很可能留不下记忆的痕迹,但来日方长,又何必在意这病中的分分秒秒。

    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两个小时过去了,儿子还没有回来,我虽然知道医院是一个缓慢的地方,心还是疼痛地收缩成一团。

    ⑫虽然我几乎可以毫无疑义地判定儿子患的只是普通的感冒,如果寻找什么适宜做看病锻炼的病种,这是最好的选择,但我还是深深地谴责自己。假如事情重来一遍,我再也不会教他独自去看病。万一他以后遇到独自生病的时候,一切再说吧。我只要这一刻他在我身边!

    ⑬终于,走廊上响起了熟悉的脚步,只是较平日有些拖沓。我开了门,倚在门上。

    ⑭“我已经学会了看病。打了退烧针,现在我已经好多了。这真是件挺麻烦的事。不过,也没有什么。”儿子骄傲地宣布。又补充说:“你让我记的那张纸,有的地方顺序不对。”

    ⑮我看着他,勇气又渐渐回到心里。我知道自己将要不断地磨炼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炼自己。

    ⑯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时的冷漠。总有一天,你要离我远去,独自面对包括生病在内的许多苦难。我预先能帮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张“路线图”。它也许不那么准确,但聊胜于无。

    1. (1) 请用简洁的词语概括“儿子”独自去医院看病过程中“我”的心理变化。

      ——忐忑——自责——

    2. (2) 结合上下文,任选一处,赏析文中画横线句子。

      ①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有病的时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

      ②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

    3. (3) 第⑮段,为什么说“我”在“不断地磨炼他”的同时,也是“磨炼自己”?
    4. (4) 如何理解第⑯段中画波浪线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我预先能帮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张“路线图”。它也许不那么准确,但聊胜于无。

  • 9.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垃圾分类是一种新时尚

    垃圾分类,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已经不是一个新鲜词。在党和国家的日益重视、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之下,垃圾分类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新时尚。各地都在想方设法围绕这个老问题、新课题,谋划新招、出台新策,努力破解“垃圾围城”之困。

    在现代科技的催化和带动下,人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垃圾并不应该和废品废物划等号,它其实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垃圾混置是垃圾,垃圾分类就是资源。能够把垃圾资源化,实现变废为宝,这本身就是一门化腐朽为神奇的艺术。

    2017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部署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完善城市管理和服务,推动创造优良的人居环境。此后,各地在垃圾处理问题上,也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和成功的实践。北京通过刚性措施推进,试点“大小桶”实行干湿分离,设置“回收小屋”,完善积分奖励政策;南京推行“尧化模式”,通过“垃圾换物”,引导居民正确分类;杭州推广低价值物回收利用,深化生鲜垃圾源头减量;上海推行“绿色账户”,深化市民参与机制,推进单位强制分类覆盖。此次,上海又将迎来史上最严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这无疑是在一步步将垃圾分类工作做专、做实、做精。

    解决垃圾问题,表面看解决的是居民生活中的小细节,实则是件利国利民的大事。一方面,垃圾问题是城市建设和治理的大问题,也是推动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重要内容。垃圾问题的有效解决,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有助于美化城市形象,让人们生活在一个干净、优美、整洁的城市环境中,也有助于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另一方面,垃圾问题解决的好与坏,从另一侧面也体现了市民素质的高与低。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以各种方式消耗着大量的资源,也同时在制造产生着大量的垃圾。因此,解决垃圾问题绝不是一个人、一个社区、一个单位的事,无论垃圾减量、垃圾分类,还是垃圾无害化、垃圾再利用,都需要全体市民共同出力、共同参与,这就考验着一个城市市民的文明素养和文明意识。所以,可以说垃圾问题解决好了,也是对市民文明素养的一种教育和提升。

    垃圾分类作为一种行为方式、一种生活理念,是值得被大众推崇和赞美的。作为城市的主人,我们每个人都不能做“旁观者”,而是应当一起行动起来,共同打响“城市环境保卫战”。

    链接一:

    生活垃圾分类,是指按照生活垃圾的组成、利用价值以及环境影响程度等因素,并根据不同处理方式的要求,实施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置的行为。垃圾分类基本原则:能卖拿去卖、有害单独放、干湿要分开。生活垃圾分成可回收物、餐厨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类。

    链接二:

    据保守估计,我国城市每年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价值在300亿元左右。但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一直难以有效推进,相关调查显示,约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垃圾分类效果不明显或完全没有效果。

    链接三:

    2020年新年伊始,××中学以“垃圾分类进校园,践行文明我代言”为主题,开展了垃圾分类环保宣传活动。在现场主席台上,放置的蓝、绿、红、黄四种颜色的垃圾箱,分别用来回收四类生活垃圾: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它垃圾。主席台前方,摆放了一列宣传牌,用以说明四类垃圾的分类标准以及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和进行垃圾分类重大意义。此次活动对全校师生提出了新的要求:每个人都要做垃圾分类的参与者、实施者、宣传者、示范者,进一步提高思想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将垃圾分类落实到学习生活的每个角落。

    1. (1) 阅读选文和链接材料,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垃圾问题是城市建设和治理的大问题,而把垃圾进行分类就是把垃圾资源化,实现变废为宝的一种方式。 B . 所谓的垃圾就是我们平时所丢弃的废品废物。比如废塑料、剩菜剩饭、废灯管等。 C . 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与实践有助于垃圾分类的实施效果,我们要增强居民对垃圾进行分类的意识。 D . ××中学开展了以“垃圾分类进校园,践行文明我代言”为主题的垃圾分类环保宣传活动。
    2. (2) 文中画线处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因此,解决垃圾问题不是一个人、一个社区、一个单位的事,无论垃圾减量、垃圾分类,还是垃圾无害化、垃圾再利用,需要全体市民共同出力、共同参与,这就考验着一个城市市民的文明素养和文明意识。

    4. (4) 结合链接二与链接三的内容,说说怎样才能让生活垃圾分类深入人心?
六、对比阅读
  • 10.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一)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二)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注释】①坳堂:指厅堂地面上的坑凹处。②培风:乘风。③夭瘀:阻拦、阻塞。④图南:这里指向南飞翔。

    1.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怪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

    2. (2)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②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3. (3) 请谈谈“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这句话所蕴含的道理。
    4. (4) 两个文段同出于《庄子·逍遥游》中的第一篇。在第二个文段中,庄子特意又讲“水的深度”与“风的厚度”。结合两个文段推测一下,庄子心中的理想境界是怎样的?
七、诗歌鉴赏
  • 11.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 (1) 李贺写诗,总是借助想象给事物涂上各种新奇浓重的色彩。试以这首诗为例分析本诗在色彩运用方面的特点。
    2. (2) 请从用典角度赏析“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八、作文
  • 12. 题目:     的味道

    要求:

    ①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 13. 读材料然后作文

    离中考只剩一个月。放学回到家,你拖着疲惫的双腿来到书桌前,发现了一张纸条。这是妈妈送给你的一段话,你看完后顿觉斗志昂扬……

    请你根据此景,发挥想象,给妈妈写一封回信。

    要求:

    ①内容积极向上。

    ②注意书信格式,600字左右。

    ③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