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2020年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1-03-13 浏览次数:88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
  •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 永/雅    白/缈    名钓誉/陋寡闻 B . 于/敌    匀/意    体裁衣/力而行 C . 悍/升    蔽/翳    私舞弊/以身 D . /教    /然    气冲牛/战天
  •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妖娆        大拇指        恪尽职守    挺而走险 B . 惘然        渡假村        黎民百姓    面面相觑 C . 睿智        黄梁梦        物是人非    再接再励 D . 狡黠        里程碑        无与伦比    断章取义
  • 3. 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老师转身面向大家,他决定这一课,                       

    ①他们才能理解并接纳这份爱,懂得感恩,懂得回报,也才能写出诚挚感人的作文

    ②不是具体地教孩子们怎样去写作文,也不是单纯地教他们怎样写自己的母亲

    ③他觉得唯有让孩子们理解了父母无私的付出

    ④而是启发孩子们,体会到父母为他们所做的一切,那背后的良苦用心和炽热的爱

    A . ②④③① B . ③②①④ C . ③④①② D . ②④①③
二、句子默写
  • 4. 古诗文默写。
    1. (1) ,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2. (2) ,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 (3) 阅读古诗文能启迪人生。《论语》中“”启迪我们正确看待富贵;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启迪我们乐观面对挫折。
    4. (4) 杨绛先生曾说:“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面对这种“淡定与从容”需要有“”的豁达胸襟。(范仲淹《岳阳楼记》)
三、名著阅读
  • 5. 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

    (1)

    (甲)A连忙叫道:“师兄,不可下手!我有话说。”智深听得,收住禅杖。两个公人呆了半晌,动弹不得。A道:“非干他两个事,尽是高太尉使陆虞候分付他两个公人,要害我性命。他两个怎么不依他。你若打杀他两个,也是冤屈。”

    (乙)A骂道:“奸贼,我与你自幼相交,今日倒来害我,怎不干你事!且吃我一刀”……

    将三个人头发结做一处,提入庙里来,都摆在山神面前供桌上。

    (选自《水浒传》,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版

    1. (1) a.选文中A是。(填人名)

      b.甲文中的“两个公人”和乙文中的“三个人”都是受人指使要来谋害A性命的人,请分析A对这两拨人的不同态度及原因。

    2. (2) 《骆驼祥子》中,在曹先生家拉包月的那段生活,祥子是得到人格尊重的。他得到了哪些尊重?
四、综合性学习
  • 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择校就是在教育资源不够均衡的情况下,选择上一所好的学校。这种现象在小学升初中显得尤其突出。由于教育水平的差异,很多家长不愿意让孩子在本学区内上初中,都希望孩子能享受优质的教育。这样就造成了教育水平比较高的初中成为择校的热门。

    材料二

    一些家长不惜拼钱、拼人脉进行择校。为了在好学校“抢”得“一席之位”,大量孩子就会为升入优质初中而报班补课、考试拿证,一些课外培训因此甚嚣尘上,一些孩子也因此身心俱疲、厌学。“择校”使一些学校“人满为患”,一些学校“少人问津”,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而“钱择校”“权择校”更带来了“教育不公”“教育府败”等问题。

    材料三

    在13亿人口的中国,没有哪件事像义务教育一样牵动每个家庭的心,人民群众希望接受更公平、更高质量的义务教育。如何破解“择校”难题?“就近入学”是一直强调的举措。今年年初,教育部就印发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如今又聚焦19个“义务教育招生入学问题”更受关注的大城市,明确要求制定完善的、规范的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的方案。

    1. (1) 阅读上述三则材料,简要概括“破解‘择校’,就近入学”的三点好处。
    2. (2) 根据材料三续写下句,破解“择校”难题。(要求:句式相同,字数相等)

      上句:倾财力择学校家长无奈

      下句:

五、现代文阅读
  • 7.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洞茶

    毕淑敏

    ①16岁时,我在海拔5000米的藏北高原上当兵。司务长分发营养品,从一大块黑糊糊的粗糙物件上百掰下一块给我,说,这是砖茶。

    ②拿东西时砖茶一不小心掉到雪地上,我没有捡,弯腰太费体力。一旁的老医生心疼地说:关键时刻砖茶能救你命呢。我不以为意。老医生告诉我,它叫青砖茶,用茶树的老叶子压制而成,发酵后颜色黢黑,茶碱含量很高,茶碱可以兴奋呼吸系统,如果出现强烈的高原反应,喝一杯砖茶,可缓解症状。它是高原之宝。

    ③没到过藏北高原的人,难以想象砖茶对于边防军的意义。高原上的水,不到70℃就开锅了,无法泡出茶中的有效成分。我们只有把茶饼掰碎,放在搪瓷缸里,灌上用雪化成的水,煨在炉火边久久地熬煮。渐渐地,一抹米白色的蒸汽袅袅升起,缸子中的水慢慢红了,又慢慢黑了……平原青翠植物的精魂,在这冰冷的高原,以另外一种形式复活了。

    ④慢慢喝茶上瘾,便很计较每月发放砖茶的数量。有一次领完营养品,我端详着分到手的砖茶,委屈地说:“司务长,有人抠走了我的茶,你看,还留下两道深痕。”司务长说:“哈!应该是三道痕。那不是被人抠走的,是厂子用机器压下的商标,这茶叫 ‘川’字牌。”我追问:“这茶是哪儿出的啊?”司务长说:“‘川’字牌,当然是四川的。”

    ⑤从此,我与这砖茶朝夕相伴,它温暖了我的胃,安慰了我的心,清醒了我的脑,成为我无声的知己。

    ⑥11年后,我离开高原回到北京,寻遍北京的茶庄,却再也找不到我那有三道痕标记的朋友。失望之余,觉得它好像变成了我在高原缺氧时的一个幻影,与我悄然永诀。

    ⑦此后三十余年,我品过各种各样的天下名茶,用过林林总总的精美茶具,见过繁复古雅的饮茶仪礼,却总充满迷惘困惑。茶不能大口喝吗?茶不能放在铁皮缸子里煮吗?茶不能放盐巴吗?茶不能仰天长啸后一饮而尽吗?

    ⑧一次出差到了四川,我满怀希望地买了一块砖茶,以为将要和老友重逢,喝下却全无当年的韵味。我绝望了——舌头老了,甘凛的砖茶味道和那段难忘的岁月搅缠在一起,永远留在了藏北高原重重的冰雪之下。

    ⑨今年,我在湖北赤壁终于见到了老朋友。赤壁有个老镇遍植茶树,因地名叫羊楼洞,所产砖茶被称为“洞茶”。那里有三条清澈的天然泉水,三水合一,即为一个“川”字,成了砖茶的商标。

    ⑩有了上次的教训,我不敢贸然相认。洞茶沏好,我轻浅地抿了一口。

    晴天霹雳,地动山摇!所有的味蕾,像听到了军号,怦然怒放!

    ⑫天啊,离散了几十年啊,我终于再次和你相逢!你甘暖依然啊,你温润如旧!

    ⑬一时间,熟悉的感觉如烟霞般升腾,那青春年华的神采风貌,如老式照片在水盆中逐渐显影,越发清晰。

    ⑭那些冰雪漫天的日子,呷一口洞茶徐徐咽下,强大而涩香的热流注满口颊,旋即携带奔涌的力量滑入将士的肺腑,让戍边的人忆起遥远的平原、缤纷的花草,还有挚爱的亲人。他们疲惫的腰杆重新挺直,成为国境线上笔直的界桩;他们疲乏的双脚重新矫健,巡逻在千万里庄严的国土之上。

    ⑮青山绿水中的赤壁茶林啊,你可知道你曾传递给边防战士多少温暖。你曾给予边防战士多少力量!你可知道你对我有着怎样的意义

    ⑯我用当年方法熬煮洞茶水,把它洒向大地,对天而祭。司务长和老医生都因高原病早逝,他们在天堂一定闻得到这质朴的香气,沉吟片刻后会说,是这个味道,好茶!

    (有删改)

    1. (1) 阅读全文,请参照所给语句,完成表格。(每空用4个字回答)

      情节梳理

      初见砖茶

      误买砖茶

      重逢砖茶

      情感态度

      温暖安慰

    2. (2)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晴天霹雳,地动山摇!所有的味蕾,像听到了军号,怦然怒放!
    3. (3)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两项是(   )(   )
      A . 本文以作者与砖茶的交集为线索,写出了作者与洞茶几十年一波三折的情缘,洞茶更是作者边防生活的见证。 B . 第⑦段运用排比,强调“我”对于茶的繁文缛节、高贵和价格的昂贵的讨厌,体现了“我的迷惘困惑,又用排比将四个反问句联系在一起,从侧面表达自己对砖茶的思念之情。 C . 第⑧段“我绝望了——舌头老了,甘凛的砖茶味道和那段难忘的岁月搅缠在一起,永远留在了藏北高原重重的冰雪之下”,作者慨叹岁月在变,人的味觉也发生了变化,连同往日的岁月一并忘却。 D . 第⑫段“离散了几十年啊、在此狭路相见相拥相抱!你甘暖依然啊,你温润如旧”直抒胸臆,运用拟人和第二人称的写作手法,从味觉方面描写出再次与砖茶重逢时的真切感受。 E . 这篇文章浸透着作者深挚的情感,富有感染力。全文主要运用描写和议论,表达了对司务长和老医生因高原病早逝的哀伤。
    4. (4) 阅读第⑮段画线句,联系全文,说说“洞茶”对于“我”有哪些意义。结合链接材料谈谈这篇文章带给你的感悟。

      (链接材料)

      用返朴归真的方式,重新调动起生命的激情。——毕淑敏

      最艰辛的岁月往往会成为人生最美好的回忆。——毕淑敏

  • 8.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让崇尚英雄成为时代风尚

    余荣华

    ①“谁是英雄?今天,我们一起寻找”,5月21日开始,由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和众多网络媒体共同发起的“崇尚英雄  精忠报国”大型网络互动活动,引发互联网上的传播热潮。与此同时,全国中小学也正在同步开展“崇尚英雄  精忠报国”主题活动。“崇尚英雄”并不是要让孩子去做“力所不能及”的事,而是教导他们从小拥有远大志向、宝贵勇气和拼搏精神。相信,“怎样的人称得上英雄”“用什么方式去报国”会成为孩子们之间热切讨论的话题。

    ②国家也在回应着人民的情感与心声。为了捍卫英烈,《英雄烈士保护法》上月底全票表决通过,并于5月1日起施行。该法庄严宣告:“国家和人民永远尊崇、铭记英雄烈士为国家、人民和民族作出的牺牲和贡献”。

    ③在一个和平的年代,英雄情怀更显珍贵。“崇尚英雄  精忠报国”活动中,有一句话被网友反复点赞:“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军人、警察、维和战士、消防官兵……他们在这些高风险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不少人为了国家和人民、和平与发展壮烈牺牲。

    ④寻找英雄、崇尚英雄,更要努力成为英雄。新时代的中国,同样需要英雄精神。默默钻研数十载的科技人员、坚守脱贫攻坚第一线的基层干部、累倒在手术台旁的医生、对每个孩子都关怀备至的教师……英雄精神不仅体现在刹那间的生死抉择,而且体现在经年累月的执着坚守。在日常工作中恪尽职守,在普通岗位上埋头苦干,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英雄”。

    ⑤“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无论哪一个时代,英雄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社会前行的强大力量。期盼“崇尚英雄”成为风尚,荣光永远传承,英雄永不独行。

    1. (1) 文章①②两段,从哪三个方面表明“崇尚英雄”正在成为风尚?请简要概括。
    2. (2) 第③段中“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为什么会“被网友反复点赞”?
    3. (3) 简析第④段画线句运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4. (4) 联系文章和下面材料,谈谈你对“英雄”的认识。(80-100字)

      材料

      5月14日,航船空客A319在飞经成都上方时驾驶舱右前挡风玻璃突然破裂,面对瞬间释放的驾驶舱压力、每秒250米的直面风、零下40℃的低温和大部分设备失灵的困境,机组人员沉着应对,凭借技术和经验成功迫降。机长刘传见被人们称为“英雄机长”。

六、对比阅读
  • 9. 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刘备)率诸将自江南缘山截岭,军于夷道猇亭。吴将皆欲迎击之。陆逊曰:“备举军东下,锐气始盛;且乘高守险,难可卒攻。攻之纵下,犹难尽克,若有不利,损我大势,非小故也。今但且奖励将士,广施方略,以观其变。若此闲则是平原广野,当恐有焱音标沛交驰之忧。今缘山行军,势不得展,自当罢于木石之间,徐制其弊耳。”诸将不解,以为逊畏之,各怀愤恨。

    ……

    闰月,逊将进攻汉军,诸将并曰:“攻备当在初,今乃令入五六百里,相守经七八月,其诸要害已固守,击之必无利矣。”逊曰:“备是猾虏 , 更尝事多,其军始集,思虑精专,未可干也。今住已久,不得我便 , 兵疲意沮,计不复生,犄角此寇,正在今日。”乃攻一营,不利。逊曰:“吾已晓破之之术。”乃敕各持一把茅,以火攻拔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夷道猇(xiāo)亭:地名,在今湖北省宜都市西北。②纵:即使、纵然③罢:同“疲”,疲乏④制:掌握⑤猾虏:狡猾的家伙。⑥尝:经历⑦干:做⑧便:便利⑨犄(jī)角:分兵牵制或夹击敌人。⑩敕:命令。

    1. (1) 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只标一处)

      吴将皆欲迎击之。

    2. (2)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公将之(  )

      彼竭我(  )

      犹难尽(  )

      诸将曰(  )

    3. (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②夫战,勇气也。

      ③其诸要害已固守。

    4. (4) 请简要分析(甲)文为什么略写齐鲁两军战斗的经过。
    5. (5) 曹刿与陆逊都战胜了强大的敌人,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他们采取的方法有哪些共同之处。
七、诗歌鉴赏
  • 10.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 (1) “杨花落尽子规啼”中的“尽”和“啼”都用得很精彩,请任选一个字简要赏析。
    2. (2)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八、作文
  • 11. 人生就是一场旅行。我们走过山川田野,领略自然风光;走过街市阡陌,感受世俗万象;走过任性自我,磨砺青春锋芒;走过困惑迷惘,把握前进方向……

    请以“走过,才明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 12. (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很久以前,有一个被称为“千镜屋”的地方。

    一只快乐的小狗听说了这个地方,于是决定前去参观。当它来到房门口时,它高高地坚起耳朵,欢快地摇着尾巴,从门口往里张望。使它大为惊讶的是,它发现有1000只欢乐的小狗也在像它一样快速地摇着尾巴。它灿烂地微笑着,回报它的是1000张热情、友好的灿烂笑脸。离开房屋时它心想:“这真是一个奇妙的地方,以后我一定要经常来参观。”

    另一只小狗,它也想参观“千镜屋”。它可远不及第一只小狗那么快活,所以,它慢吞吞地爬上台阶,然后耷拉着脑袋往里看,一看到有1000只小狗不友好地盯着它,它便冲它们狂吠。镜中的1000只小狗也冲着它狂吠,这把它给吓坏了。离开时它心想:“这真是个恐怖的地方,我再也不会来了。”

    品读这段材料,你产生了哪些联想或感悟呢?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根据材料内容,自选角度,自拟题目;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