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辽宁省本溪市明山区本溪十二中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学...

更新时间:2021-04-12 浏览次数:69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 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 B . 浓盐酸露置于空气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C . 浓硫酸置于空气中溶质质量增加 D . 打开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会产生白雾
  • 2. 下列气体中,既能用浓硫酸干燥,也可以用氢氧化钠干燥的是(   )

    A . CO2 B . CO C . SO2 D . NH3
  • 3. 下列常见的三种溶液:①澄清石灰水,②食盐水,③食醋,pH大小关系是(   )
    A . ②>①>③ B . ③>②>① C . ①>②>③ D . ③>①>②
  • 4. (2018·铁岭) 下列选项中物质的俗名、化学式、用途完全对应的是(    )
    A . 纯碱     NaOH    制洗涤剂 B . 熟石灰    CaO    补钙剂 C . 酒精      C2H5OH     作燃料 D . 烧碱    Na2CO3 制炉具清洁剂
  • 5. (2019·泰安) 正确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和人身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测定溶液pH B . 配制溶液 C . 称量固体 D . 稀释浓硫酸
  • 6. (2018·鄂尔多斯) 通过设计实验来鉴别物质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下列四组物质的水溶液仅靠组内物质不可能鉴别出的一组是(   )
    A . Ba(OH)2  Na2SO4  HNO3  FeCl3    B . AgNO3  NaCl  HCl  KNO3 C . Na2SO4  Na2CO3  BaCl2  HCl    D . CuSO4  NaNO3  KOH  HCl
  • 7. 滴有酚酞的Ca(OH)2溶液分别与下列各物质恰好完全反应后,溶液仍显红色的是(  )
    A . K2CO3溶液 B . H2SO4溶液 C . 稀盐酸 D . CO2
  • 8. (2019·营口) 甲、乙两个排污口共排放了H2SO4、KNO3、MgCl2和NaOH四种物质,每个排污口各排放其中的两种不同物质。下列关于污水成分的分析合理的是()
    A . H2SO4和KNO3一定来自同一排污口 B . H2SO4和MgCl2一定来自同一排污口 C . H2SO4和NaOH一定来自同一排污口 D . 将两处污水混合后,溶液一定呈中性
  • 9. (2019·哈尔滨模拟)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 .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氯化铁溶液:无色溶液中产生氢氧化铁白色沉淀 B . 一氧化碳与灼热的氧化铁反应:红棕色粉末逐渐变为黑色粉末 C .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银白色固体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产生黑色固体 D . 研磨氯化铵与熟石灰粉末:白色固体中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 10. (2019·碑林模拟) 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存在关系:甲+乙一丙+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若丙、丁为盐和水,则甲、乙一定为酸和碱 B . 若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则生成物中一定有水 C . 10 g甲、20 g乙反应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总和≤30 g D . 若丙为单质,则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 11. (2017·河南) 甲乙丙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反应物和反应条件略去),下列各组物质按照甲乙丙的顺序不符合要求的是(   )

    A . C、CO2、CO B . H2O2、O2、H2O C . CuO、Cu、Cu(NO32 D . NaOH、NaCl、NaNO3
  • 12. 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 用Ba(OH)2溶液除去NaNO3溶液中的CuSO4 B . 用Na2CO3溶液鉴别NaOH溶液和CaCl2溶液 C . 用稀H2SO4、Fe2O3 , 和NaOH溶液制备Fe(OH)3 D . 用酚酞溶液检验CaO中是否含有Ca(OH)2
  • 13. (2019·潍坊) 实验室有一包白色固体,其中除了碳酸钠以外,还可能含有硝酸钡、硫酸钠、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①取少量白色固体于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足量水并不断搅拌,固体部分溶解;②继续向烧杯中逐滴加入足量稀硝酸并不断搅拌,此时固体质量变化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B段对应的实验现象是固体部分溶解,无气泡冒出 B . B→C段对应溶液pH逐渐变大 C . 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 D . C点对应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硝酸、硝酸钠、碳酸钠、硝酸钡
  • 14. (2019·绥化) 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操作的是(   )
    A . 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钙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 B . 分别向足量的稀盐酸中加等质量的铁和镁 C . 向氯化钙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 D . 向硝酸银和硝酸铜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锌粉
  • 15. (2019·雅安)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试剂和主要操作均正确的是(   )

    序号

    物质(杂质)

    试剂

    主要操作

    A

    KNO3溶液(K2SO4

    适量BaCl2溶液

    过滤

    B

    NaCl溶液(CaCl2

    过量NaOH溶液

    过滤

    C

    FeCl2溶液(CuCl2

    过量铁粉

    结晶

    D

    O2(H2O)

    浓硫酸

    洗气

    A . A   B . B   C . C   D . D
二、填空题
  • 16. 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重要工具,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 (1) 用于调味和防腐的一种盐
    2. (2) 厨房用的酸性调味品中的酸
    3. (3) 用作食品干燥剂的氧化物 
    4. (4) 2 个铵根离子 
    5. (5) 小苏打:
    6. (6) 亚硝酸钠(NaNO2)有毒,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 17. 回答下列化学知识:
    1. (1) 固体氢氧化钠需要密封保存的原因是
    2. (2) 要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下列试剂无法达到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填选项)。
      A . 稀 HCl B . 酚酞试液 C . CaCl2溶液 D . Ca(OH)2溶液
    3. (3) 我们把 pH 小于 的降雨称为酸雨;
  • 18. 某同学在实验室里向盛有稀盐酸和氯化铁混合溶液的烧杯中逐滴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边滴加边振荡,并将有关实验现象绘制成图所示:

    1. (1) 与O→A对应的实验过程中,可以看做是滴加的氢氧化钠溶液跟原混合溶液中的发生了反应;
    2. (2) 与A→C对应的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明显现象
    3. (3) 与图中B点对应的溶液中的溶质是
    4. (4) 实验结束后过滤,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滤液可以直接排放到下水道

      B 滤液可用于检验某氯化钾溶液中是否含有氯化铵

      C 向混有少量硫酸铜的稀硫酸中加入适量的该滤液后过滤,可除去硫酸铜

      D 通过向该滤液中加入适量氯化镁溶液、过滤、蒸发等操作可制得纯净的氯化钠

三、实验题
  • 19. 为验证“酸的化学通性”,某班同学在实验室进行如下实验。请分析并回答相关问题:

    1. (1) 写出能证明 A 中反应发生的现象
    2. (2) 写出上述实验中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3) 要全面验证酸的化学通性,D 试管中能与酸反应的固体单质是 (写一种即可)。
    4. (4) 实验完成后,将全部废液倒入废液缸内,测得 pH=2,则废液中所含溶质最多有 种(溶质不计指示剂与气体)。
  • 20.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粗盐提纯实验,如图是同学们做粗盐提纯的实验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操作③中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
    2. (2) 操作⑥中的不正确是
    3. (3) 粗盐提纯实验中的操作顺序为(填操作序号),以及称量精盐并计算产率。
    4. (4) 操作④中,当观察到蒸发皿内时,停止加热,让余热蒸干剩余液体。
  • 21. 将CO2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和 NaOH 溶液中,我们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 CO2 和 NaOH 是否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小明和其他同学一起设计了甲、乙两个实验装置来验证,如图所示

    1. (1) 请你帮小明记录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甲、乙中的现象分别是
    2. (2) 小王同学认为上述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
    3. (3) 小余同学提出了质疑,他认为实验还不足以证明 CO2 与 NaOH 确实发生了反应,其理由是

      我思考后,又补充了一个利用甲装置证明氢氧化钠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实验,实验操作是

  • 22. (2019·烟台) 碳酸钠在生产和生活中都有重要的用途。图一、图二是某兴趣小组探究碳酸钠化学性质时所做的两组实验。实验结束后,将两组实验试管中的物质分别全部倒入甲、乙两个洁净的烧杯中,据图回答。

    1. (1) 试管①中能够观察到的现象是
    2. (2) 试管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 (3) 兴趣小组的同学完成上述实验后,为继续探究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又对甲、乙烧杯内的反应混合物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通过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①根据上述实验分析推断,图一中试管②完全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②小组同学把沉淀M、N混合后置于烧杯丙中,向其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把烧杯丙中反应后的混合物与滤液C全部倒入废液缸中,反应结束后废液缸内上层溶液中,除酚酞外一定还含有的溶质是

四、流程题
  • 23. 粗盐中含有少量不溶性杂质(泥沙),还含有少量可溶性杂质(Na2SO4、CaCl2、MgCl2)。现以粗盐为原料制取精盐,生产过程如图。

    1. (1) 写出 I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2) 加入过量 Na2CO3溶液的目的是
    3. (3) 操作 a 的名称是 ,该操作和蒸发结晶都需要用到的仪器为
    4. (4) 加入适量稀盐酸的作用是除去滤液中的 。(填化学式)
    5. (5) 提纯的上述操作中共发生 个复分解反应。
五、推断题
  • 24. 某实验废液中可能含有 Cl、CO 、SO 、Na+、Mg2+、Fe3+六种离子中的几种。为确定废液中存在的离子,进行了下面实验:

    ①取少量废液,向废液中滴加 NaOH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②再取少量废液,向其中滴加 BaCl2 溶液,无明显现象;

    ③再取少量废液,滴加 AgNO3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加稀硝酸后沉淀不溶解。

    请分析实验后回答:

    1. (1) 废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 ,可能含有的离子是
    2. (2) 有同学认为实验③可以省略,你认为是否正确 。(填“正确”或“不正确”)
  • 25. (2020九下·凌河开学考) A~E为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其中A是通常状况下密度最小的气体,C广泛应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相邻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两种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图中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

    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C的化学式是
    2. (2) D的一种用途是
    3. (3) A→E的化学方程式是
    4. (4) B和D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26. 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由硫酸钠、氢氧化钠、碳酸钙、氯化钡、氯化镁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探究该样品的组成,某小组取适量样品按下列流程进行试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查阅资料)CO2 不能直接与 BaCl2 和 MgCl2 发生反应。

    1. (1) 过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
    2. (2) 滤渣 a 的成分是;白色沉淀 b 的成分是
    3. (3) 滤渣 a 中加入足量稀盐酸的目的:
    4. (4) 若现象①“滤渣全部溶解”变为“滤渣部分溶解”,其他现象不变,则原样品一定存在的物质是
六、科学探究题
  • 27.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NaOH 溶液与稀盐酸是否恰好完全反应”进行探究。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活动,并回答有关问题。已知:氯化钠溶液显中性。

    (实验探究)

    1. (1) 方案一:某同学先向试管中加入约 2mL NaOH 溶液,再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 然后慢慢滴入稀盐酸,边滴边振荡,直至看到时,证明 NaOH 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①从微观的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

      ②在滴入稀盐酸的过程中,若观察到曾有少量气泡出现,请分析产生气泡的原因可能是

    2. (2) 方案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取2mLNaOH溶液于试管中,滴入一定量的稀盐酸,振荡后加入镁条。

      稀盐酸过量

      若没有明显现象

      NaOH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3. (3) (实验反思)

      有同学提出方案二不能证明 NaOH 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其原因是

    4. (4) 除以上方案外,下列哪些物质单独使用也能完成该实验? ________(填序号)。
      A . pH 试纸 B . C . 碳酸钠 D . 硫酸铜
七、计算题
  • 28. (2019·鞍山) 小明同学欲测定某纯碱样品(含少量氯化钠)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取26.5g该纯碱样品加入到100g水中,使其完全溶解,再加入169.3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287g不饱和溶液。请计算:
    1. (1) 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2. (2) 反应后得到的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