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

更新时间:2021-07-12 浏览次数:177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 1. 读某校学生应急疏散线路图,完成下题。

    1. (1) 教学楼学生的疏散方向是( )
      A . 自东向西 B . 自西向东 C . 自西南向东北 D . 自东南向西北
    2. (2) 实验楼到操场入口的实际距离约为( )
      A . 80米 B . 160米 C . 240米 D . 600米
  • 2. 下列四个图例中,正确的是( )
    A . 高铁 B . 运河 C . 长城 D . 河流、湖泊
  • 3.   2020年12月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尼泊尔总统班达里互致信函,共同宣布珠穆朗玛峰最新高程8848.86米。读图回答下题。

    1. (1) 关于珠穆朗玛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位于中国和尼泊尔边界 B . 处于中纬度 C . 南坡位于中国境内 D . 比青藏高原高出8848.86米
    2. (2) 下面对尼泊尔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 海陆兼备 B . 南面与印度接壤 C . 地势北低南高 D . 发达国家
  • 4. 小睿同学参加的地理探究社团要进行野外考察活动,出发前拿到一张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1. (1) 图中C表示的山体部位为( )
      A . 山谷 B . 鞍部 C . 山脊 D . 峭壁
    2. (2) 社员们对该图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 . A处比G处坡度更陡 B . D、F两地高度相差约600米 C . G处容易形成河流 D . 从E处登山比较省力
  • 5. 读下列图表,回答下题。
     

    气候要素

    1月

    4月

    7月

    10月

    全年

    气温(℃)

    17.0

    25.7

    34.7

    28.9

    32

    降水(毫米)

    13.2

    8.7

    0.0

    1.1

    75.2

    气温(℃)

    -3.4

    11.8

    24.6

    14.3

    11.8

    降水(毫米)

    21.6

    77.0

    327.9

    49.3

    1344

    气温(℃)

    3.5

    14

    28

    18

    15.7

    降水(毫米)

    44

    106

    134

    50.1

    1123

    气温(℃)

    13.3

    21.9

    28.5

    24

    21.8

    降水(毫米)

    43

    182

    228

    79

    1683

    1. (1) 表中四个城市的气候类型与右图相一致的是( )
      A . B . C . D .
    2. (2) 城市②的气候特征是( )
      A .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B .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C . 冬冷夏热,全年降水稀少 D . 终年高温,明显旱雨两季
  • 6. 读下侧经纬网图,判读正确的是( )

    A . M地处于北温带 B . O地处于西半球 C . P地比M地要早2个多小时 D . Q地的坐标是0°S、120°E
  • 7. 北京人是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下列关于其说法正确的是( )
    A . 距今约170万年 B . 裴文中第一个发现北京人遗址 C . 已经学会使用火 D . 已经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
  • 8. 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考古发现中,可以用于研究河姆渡居民生产生活状况的是( )
    A . 打制石器 B . 猪纹陶钵 C . 人面鱼纹彩陶盆 D . 司母戊鼎
  • 9. 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神农教民种粟、黄帝“蒸谷为饭”的传说。下列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A . 开始掌握制造铁锅技术 B . 开始掌握青铜冶炼技术 C . 没有任何历史研究价值 D . 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已经出现原始农业
  • 10. 读下列反映中国古代某项制度的示意图,该制度创立于( )

    A . 夏朝 B . 商朝 C . 西周 D . 秦朝
  • 11. 下列有关甲骨文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体现多种造字方法 B . 具备汉字的基本结构 C . 主要记载夏朝的历史 D . 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
  • 12. 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崛起,竞相称霸,图中第一个霸主位于( )

    A . B . C . D .
  • 13. 在战国变法中,秦国商鞅变法成效最大,其经济举措包括( )
    A . 确立县制 B . 统一度量衡 C . 鼓励发展工商业 D . 废除井田制,禁止土地买卖
  • 14. 读下表,其中人物和主张对应正确的是( )

    序号

    人物

    主张

    老子

    对立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孔子

    民为贵,君为轻

    墨子

    “兼爱”“非攻”

    韩非

    以法治国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5. 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中,奠定了境内各民族共同的文化生活基础的是(    )
    A . 设置基层社会组织 B . 确立儒家学说为正统思想 C . 开拓经营边疆地区 D . 颁行统一通用文字小篆
  • 16. 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历史文学作品来了解史实。“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和秦朝的哪一暴政直接有关(    )
    A . 赋税沉重 B . 徭役繁重 C . 刑法残酷 D . 焚书坑儒
  • 17. 汉文帝即位时,有人献千里马,他拒绝接受还下令说:“朕不受献,其令四方勿来献。”当汉文帝这一做法,表明(    )
    A . 注重农业生产,以农为本 B . 减轻赋税和徭役 C . 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D . 提倡勤俭,反对奢侈
  • 18. 新疆占中国国土总面积六分之一,其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开始于(    )
    A . 张骞出使西域 B . 西汉设置西域都护 C . 班超出使西域 D . 甘英出使大秦
  • 19. 汉朝开辟了多条海上航线,其中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这条航线(    )
    A . 张骞通西域基础上形成 B . 从山东沿岸出发 C . 最远到达印度半岛、锡兰 D . 大量中国瓷器经此转运欧洲
  • 20.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东汉初期,促成“光武中兴”局面出现的民生方面措施是(    )
    A . 改革内政,惩处贪官 B . 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 C . 合并郡县,裁减官员 D . 以德化民,废除严刑峻法
  • 21. 中医中药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同疾病作斗争的伟大成就,是中华民族和世界文化的宝贵遗产。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名医扁鹊发明“麻沸散”,实施外科手术 B . 《黄帝内经》提出望闻问切四种中医诊断疾病的方法,沿用至今 C . “医圣”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提出“治未病”理论 D . 名医华佗提出辩证诊断,对症下药
  • 22. 中国古代发生过许多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体现卓越的指挥艺术,留下许多寓意深目的成语:典故。下列战役与成语搭配正确的是(    )
    A . 巨鹿之战——声东击西 B . 官渡之战一一破釜沉舟 C . 赤壁之战——闻鸡起舞 D . 淝水之战一一风声鹤唳
  • 23. 读下边一则书影,可以从该书中查阅的史事有(    )

    ①禹建立夏朝    ②武王伐纣    ③楚汉之争    ④八王之乱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24. 区分历史史实和历史结论是学生学习能力之一。下列表述中属于历史史实的是(    )
    A . 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 B . 佛教的传入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C . 南北朝科学家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 D . 北朝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突显以民生为本的务实精神
  • 25. 中国书法、绘画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下列相关表述错误的是(    )
    A . 锺繇独创楷书书法,后人称他的楷书为绝世之作 B . 西晋的王羲之被后人誉为“书圣” C . 北魏流传下来的碑刻书体, 苍劲厚重,粗犷雄浑 D . 东晋顾恺之擅长人物画,作品有《洛神赋图》等
  • 26. 北魏孝文帝为革除落后的胡风国俗,接受先进的汉文化采取的措施有(    )

    ①迁都长安    ②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
    ③改鲜卑姓为汉姓    ④以汉服代替鲜卑服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其中第31题14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4分,共40分)
  • 27. 仔细阅读“世界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A是洲,意为“阳光灼热的大陆”:它有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河,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赤道附近的山,山峰上的雪帽,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
    2. (2) 运河是海洋运输中的重要通道,有些也是两大洲的分界线。①处是运河,以北有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一湖,以南有世界上最大的平原叫平原。
    3. (3) 海峡往往是海上的交通要道,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②处是海峡,③处是海峡。
    4. (4) ④处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岛,居民主要是人种。⑤处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半岛,这里生活的大部分人信奉教。
    5. (5) 人类尽管生活在陆地上,却与海洋息息相关。⑥处是四大洋中面积最小的,试从位置、资源等方面来分析近年来西方大国在此展开激烈角逐的原因。
  • 28. 秦汉是中国统一多 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自秦朝起,中国形成了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大国……他和他的统治机构,显然比前一时代的封建国家起着较多的作用。——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三:武帝雄才大略,即位之初,卓然罢黜百家,今后学者有所统一。始分藩国,而子弟毕侯矣。更钱造币以赡用。征匈奴四十馀,匈奴远遁,日以削弱。——《古代历史史料汇》

    1. (1) 指出材料一中图1到图2反映出的历史发展趋势。
    2. (2) 材料二中的“他”是谁?简要指出他在地方行政制度上的创新及其意义?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主要措施并简要指出其效果。
  • 29. 水利工程的兴修,技术工具的革新,有力促进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某项著名工程示意图和人物石像

    材料二:秦汉时期,北方和南方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到了东晋后期,《晋书·食货志》记载的南方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据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改编

    1. (1) 写出图示工程名称、主持修建人。结合所学简述工程修建的历史意义?
    2. (2) 结合所学,简要说明材料二中秦汉时期南北方的“不平衡”。依据材料指出东晋后期南方经济的变化并简要分析其原因。
    3. (3) 综合上述材料,从中你能得出什么历史启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