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

更新时间:2021-03-17 浏览次数:131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请选出各题中一个最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每小题2分,共25题,计50分。)
  • 1. 下列文物古迹属于古巴比伦王国的是(    )
    A . 二里头遗址 B . 摩亨佐·达罗遗址 C . 《汉谟拉比法典》石柱 D . 金字塔
  • 2. 阿育王是古印度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国王。按种姓制度划分,阿育王应该属于哪一等级(    )
    A . 吠舍 B . 婆罗门 C . 刹帝利 D . 首陀罗
  • 3. 春秋时期,都城建在浙江的诸侯国是(    )
    A . 吴国 B . 越国 C . 燕国 D . 秦国
  • 4. 习近平曾引用“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强调勤政为民的重要性。他借鉴的思想学派是诸子百家中的(    )
    A . 儒家 B . 法家 C . 道家 D . 墨家
  • 5. 恩格斯曾指出,它“最初是奴隶和被释放的奴隶、穷人和无权者、被罗马征服或驱散的人们的宗教”。由此判断该宗教是( )
    A . 佛教 B . 道教 C . 基督教 D . 伊斯兰教
  • 6. 2020年11月22日,第34届杭州马拉松在武林广场鸣枪开跑。马拉松赛跑最早起源于(    )
    A . 古代中国 B . 古代希腊 C . 古代埃及 D . 古代罗马
  • 7. 下列国家中,曾经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是(    )

    ①罗马帝国②查理曼帝国③亚历山大帝国④阿拉伯帝国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8. 下列关于中世纪西欧城市和农村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西欧封建庄园里生产的产品主要用于和外部进行商品贸易

    ②新兴城市中,伦敦和威尼斯既是政治中心,也是商业中心

    ③城市的兴起促进手工业的发展,手工业者按不同行业组成行会

    ④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过程中,市民阶级形成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9. 他们给中国带来天文学和医学知识,以及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文化。他们在埃及发现了希腊文化,还接触了印度的数学和哲学。他们的脚步所到之处,都出现了学习的热潮。上述材料中的“他们”是指(    )
    A . 阿拉伯人 B . 古巴比伦人 C . 古印度人 D . 古希腊人
  • 10. 英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提到,中国有两项发明对中世纪军事贵族封建主义制度具有促成和摧毁的作用。这两项发明是(    )

    ①青铜器

    ②马镫

    ③火药

    ④指南针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 11. 秦始皇采取下列措施的共同目的是(    )

    A . 加强经济管理 B . 加强文化控制 C . 促进思想解放 D . 巩固国家统一
  • 12. 成语故事是历史文化的智慧凝结。“破釜沉舟”这一成语所 反映的历史故事发生在(    )
    A . 商朝 B . 春秋 C . 秦朝 D . 西晋
  • 13. 汉朝与匈奴有多次和亲:其中公元前200年,汉高祖宗女嫁匈奴冒顿单于:公元前33年,宫女王昭君嫁匈奴呼韩邪单于。关于这两次和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都是汉朝主动与匈奴和亲 B . 都有利于汉朝彻底避免匈奴侵扰 C . 都是汉朝向匈奴屈服的表现 D . 在客观上都有利于促进民族融合
  • 14. 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开始于(    )
    A . 秦朝 B . 西汉 C . 东汉 D . 秦国
  • 15. 他是我国古代著名医学家,著有《伤寒杂病论》,被后世尊称为“医圣”。据此判断,信息中的“他”是(    )
    A . 扁鹊 B . 华佗 C . 张仲景 D . 孙思邈
  • 16. 我们通过《史记》可以查询到的史实有(    )

    ①武王伐纣,发动牧野之战

    ②李悝变法,以求富国强兵

    ③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④社会衰落,外戚王莽夺权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 17.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科学文化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发展阶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人物

    朝代

    成就

    A

    祖冲之

    南朝

    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的第五位

    B

    贾思勰

    北朝

    一生致力于农业研究,著有《齐民要术》

    C

    顾恺之

    西晋

    代表作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D

    王羲之

    东晋

    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楷书美誉”

    A . A B . B C . C D . D
  • 18. 下面表述可以用来概括唐朝基本特征的是(    )
    A . 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 B . 多元文化碰撞与交融 C .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D . 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
  • 19. 下列选项中,标志着唐朝由盛转衰的事件是(    )
    A . 玄武门之变 B . 陈桥兵变 C . 安史之乱 D . 巨鹿之战
  • 20. 宋太宗诏:“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帝王用心,常须谨此。”宋代统治者的这种认识造成了(    )
    A . 重文轻武,积弱不振 B . 内乱频繁,国势衰弱 C . 外戚宦官,横行不法 D . 变法受阻,积弊难除
  • 21. 下列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或现象)按发生时间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②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③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④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A . ②①④③ B . ②③①④ C . ④②①③ D . ④①②③
  • 22. 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以下史实符合该主题的是(    )

    ①玄奘历经艰难到达天竺,学习佛教

    ②黄道婆把黎族棉纺织技术传入松江

    ③马可·波罗从威尼斯出发来到元朝

    ④党项族模仿汉字结构,创造西夏文字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23. 下列图片反映的古代中国科技成就,按出现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A . ①②④③ B . ①④③② C . ④①③② D . ④③②①
  • 24. 历史事件并不是孤立发展的,我们要善于发现不同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下列历史事件(现象)存在因果关系的是(    )

    ①发明活字印刷术——促进文化的传播

    ②实行分封制——确立了周王的权威

    ③隋炀帝的暴政——陈胜吴广揭竿而起

    ④官渡之战——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②④
  • 25. 读下图,对中国相关朝代(政权)的内容描述正确的是(    )

    A . 甲朝和北魏进行淝水之战并大败北魏,使江南地区免遭摧残 B . 乙政权与北宋澶渊之盟后,出现了100多年相对和平的局面 C . 丙政权对南宋称臣、割地、缴纳岁币等,双方形成对峙局面 D . 丁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鲜卑族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二、非选择题:(共4个大题,50分)
  • 26. 文明具有多样性,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交流、融合,汇成了人类文明的长河。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文明的摇篮]

    材料一:

     [文明的交流]

    材料二:……以商队运输形式从中国到古罗马,连接了亚欧大陆的两端。这条路上流通着大量的、品种多样的手工业品和农产品。商人、传教士和其他一些旅行者,也带着他们的信仰,价值观念和宗教信念来自遥远的西方。

    ——《新全球史》

     [文明的评价]

    材料三:如今有个趋势, 人们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

    ——英国历史学家约翰索利

    1. (1) 根据所学知识结合上图,完成下面的表格。

      古代文明名称

      发源的河流或海洋名称

      早期文字

      A

      古中国

      黄河、长江

      B

      古印度

      象形文字

      C

      古西亚

      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

      D

      尼罗河

      象形文字

      E

      克里特文明

      字母文字

    2. (2) “这条路上流通着大量的、品种多样的手工业品和农产品。”根据材料写出“这条路”的名称并分析它的作用。
    3. (3) 材料中的“她”指的是哪个国家?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这一民主制。
  • 27. 改革、创新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毛泽东曾这样评价商鞅变法:商鞅之法,良法也。变法之令出,其法惩奸宄(违法作乱)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

    材料二:北朝的强盛来自体制的力量……变替的“胡化”和“汉化”……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政治、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

    ——《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注:门阀士族指在社会上具有特殊地位、由官僚士大夫组成的政治集团)

    材料三:

    1. (1) 商鞅变法在经济方面的措施是什么?这次变法对秦国的发展有什么重大影响?
    2. (2) “北朝的强盛来自体制的力量”与哪一事件有关?结合所学分析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
    3. (3) 图2是日本在一 次改革中效仿图1建立的制度,写出这次改革的名称,并简要说说这一制度的优点及所起的作用。
  • 28.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王朝,每一个王朝,远远望去,似乎都有一种专属的美感。在网络发达的今天,产生了“朝代粉(各朝代粉丝的统称)”这样一个群体,如汉粉、唐粉、宋粉、元粉等。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朝粉群的唇枪舌战

    汉粉

    都说秦皇汉武厉害,但秦未免也太短命了吧?所以我说,最厉害的是我大汉朝。在雄才大略的汉武帝的带领下,我朝大一统走向全盛。

    唐粉

    @汉粉,你说的没错,汉强盛,但唐也是强盛的。汉以后有唐,而唐以后却再也没有像汉唐这样有声色超级厉害的朝代了。

    A粉

    你们都别吵了,我朝才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我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想当初“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1. (1) 汉粉说“在雄才大略的汉武帝的带领下,我朝大一统走向全盛。”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思想两个角度分析汉武帝是如何让汉朝大一统走向全盛的。
    2. (2) 唐粉说“汉强盛,但唐也是强盛的”。请你各举一个汉唐盛世的名称来证实这一观点,并分析汉唐出现盛世局面的共同原因。
    3. (3) 头像A处应该填上(朝代名)粉。该朝为了加强对辽阔疆域的治理,根据各地区的情况,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列举该朝在西藏和台湾设置的行政机构名称。
  • 29. 杭州历史悠久,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让我们跟随《杭州历史沿革》一文去看看历史上的杭州。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汉时 期杭州称钱塘,这是古都杭州的孕育期。秦王赢政二十五年(前222年),秦定荆、江南地,降越君,于故吴越地置会稽郡。翌年,秦王统一全国,先后于今钱唐江以南设立山阴、诸暨、句章等10余县。

    ——《杭州历史沿革》

    材料二:魏晋南北朝时, 江南暂时的相对安定和中原士人的大批南迁,为杭州城开发创造了条件。南朝时始筑海塘,沿海浅滩变为良田,杭州城由此而产生……精炀帝即位以后,为了营建东京(洛阳),开始开凿以洛阳为中心的运河网。从此,杭州与洛阳之间有了直达的水运,杭州成为交通枢纽,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到了唐代后期,杭州已是一副“骈檣二十里,开肆三万室”的兴旺景象。《杭州历史沿革》

    材料三:南宋乾道年间( 1165-1173)临安城有10.4万户、14.58万人,至咸淳(1265-1274)增加到18.63万户、43.2万人。一百年间人口增长将近两倍。《梦粱录》记述,“城南西东北各数十里,人烟生聚,民物阜蕃,市井坊陌,铺席骈盛,数日经行不尽,各可比外路一州郡,足见杭城繁盛矣。”这是杭州历史上的全盛期。

    ——《杭州历史沿革》(行政区划网)

    1. (1) 根据材料写出秦朝实行的一项行政制度,并分析实行该制度的作用。
    2. (2) 写出材料二中“以洛阳为中心的运河网”南北两个端点(古地名)及经过杭州的运河段名称,分析“到了唐代后期,杭州已是一副“骈檣二十里,开肆三万室”的兴旺景象”的原因。
    3. (3) 根据材料写出当时“足见杭城繁盛矣”的主要表现?此时我国的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