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历史与社会八下优化检测系列:第五单元第一课、第二课第二三目

更新时间:2021-03-05 浏览次数:61 类型:复习试卷
一、单选题
  • 1. (2020八下·柯桥期末) 明朝后期至清朝前期,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下列属于清朝在处理民族关系上的成功举措有(    )

    ①雅克萨之战

    ②册封达赖和班禅

    ③设置伊犁将军

    ④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2. (2020八下·奉化期末) 清朝前期,统治者为了加强对边疆的管辖,在西藏实施的举措有(   )

    ①设立驻藏大臣

    ②实行册封制度

    ③金瓶掣签制度

    ④取消土司制度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 3. (2020八下·吴兴期末) 下列历史事件排序正确的是(   )

    ①明末农民起义失败  ②明朝灭亡  ③清军入关    ④清政权建立

    A . ①③②④ B . ①④②③ C . ④②③① D . ④③①②
  • 4. (2020八下·仙居期末) 下列符合明清社会经济繁荣的史实是( )

    ①出现新的工场手工业经营形式    ②棉纺织业重心北移

    ③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的兴起    ④科举考试更加开放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④ D . ③④
  • 5. (2020九上·温州开学考) 雍正帝要求“僧格(驻藏大臣)与达赖等和衷办事,参与西藏日常管理”,其主要作用是(   )
    A . 维护统一名民族国家 B . 强化皇权 C . 加强文化专制 D . 促进民族之间经济交流
  • 6. 奠定现在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疆域版图的朝代是(   )
    A . 秦朝 B . 唐朝 C . 元朝 D . 清朝
  • 7. 元朝设立宣政院,明朝加固增修长城,清朝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这些措施的共同意义在于( )
    A . 加强中央集权 B . 削弱地方权力 C . 抵御外来入侵 D . 维护国家统一
  • 8. 边疆治理一直为历朝历代封建统治者所重视。下列措施与下图书中记载的史实属于同一朝代的是 (   )

    A . 设置西域都护府 B . 设立宣政院 C . 戚继光抗击倭寇 D . 册封达赖、班禅额尔德尼
  • 9. 下列措施与相关人物连线正确的是(   )
    A . 颁布“推恩令”—汉武帝刘邦 B . 实行改土归流 —清朝雍正 C . “杯酒释兵权”—宋太祖赵匡胤 D . 废丞相、创内阁—明成祖朱棣
  • 10. 下列有关明清历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明朝后期,东北地区的女真人崛起 B . 17世纪初,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大金” C . 1636年,皇太极在北京称帝,改国号为清 D . 1644年,清军入关,逐步建立起对全中国的统治
  • 11. 中国古代社会上曾流传着“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的民谣。其中,被百姓称之为“闯王”的人是( )
    A . 张献忠 B . 李自成 C . 高迎祥 D . 努尔哈赤
  • 12. (2020八下·温州开学考) 1683年中秋节,康熙帝欣然赋诗:“岛屿全军入,沧溟一战收。”此后清朝中央政府在该地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 . 设置台湾府 B . 平定准噶尔 C . 设立宣政院 D . 修建喇嘛庙
  • 13. 明军攻占大都,元朝灭亡是在( )
    A . 1351年 B . 1368年 C . 1636年 D . 1644年
  • 14. (2018八下·三门期末) 明清时期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其历史发展的主流是(   )
    A . 经济文化繁荣发展 B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近代前夜的危机 C .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D . 民族仇杀列强侵略导致社会政治动荡不安
  • 15. 明嘉靖时期,江苏巡抚曾时聘在奏疏中说:“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据此回答问题。

    此奏疏描述的是明朝中期江南地区一种新的工场手工业经营形式,这体现出当时(   )

    ①社会经济继续发展②精耕细作水平提高

    ③手工业出现雇佣关系④商品经济更加活跃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③④ D . ②④
  • 16. (2020八下·余姚期末)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在我国迅速蔓延。2009年,甲型H1N1等疫病也在我国快速传播。以下哪部著作可以给我们提供医疗和防治帮助?( )
    A .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B .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C . 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D . 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 17. (2020八下·余姚期末) 它被誉为“百戏之祖”,有着南曲轻柔婉转的特点,北曲慷慨激昂的声腔、将诗词歌赋等糅合一起,与柔美的舞姿相结合,给人以充分的艺术享受、它是( )
    A . 京剧 B . 黄梅戏 C . 昆曲 D . 越剧
  • 18. (2020八下·丽水期末) 日本学者薮内清认为:这是部足可与十八世纪法国启蒙学者狄德罗 主编的《百科全书》相匹敌的巨著。该学者赞赏的是(   )
    A . 《几何原本》 B . 《本草纲目》 C . 《农政全书》 D . 《天工开物》
  • 19. (2020·椒江模拟) 中华文明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唯一始终没有中断、连续发展至今的文明。以下所列的中华文明成就中,正确的是(    )

    ①《伤寒杂病论》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学基础,是西汉医学家华佗所著

    ②《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为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所书

    ③唐朝末年,火药被广泛应用于战争

    ④19世纪中期,以徽、汉两个剧种为基础,融合形成了京剧这一新剧种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③④ D . ①③
  • 20. (2020八下·长兴期中) 大胆批判了君权神授的神秘色彩,公开宜称“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的学者是(    )
    A . 黄宗羲 B . 顾炎武 C . 王羲之 D . 朱熹
  • 21. 2011年5月,中国中医科学院藏金陵本《本草纲目》入选联合国世界记忆遗产名录。你认为《本草纲目》入选的理由最有可能是( )
    A . 该书内容丰富,考订详细,附有大量插图,是珍贵的医学参考书目 B . 该书当时没有受到朝廷重视,刊发后广为流传 C . 它的作者是明代卓越的医药学家李时珍 D . 这部书约190万字
  • 22.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说:“如果以为选择原理是近代发现,那就未免和事实相差太远了……早在1300年前,在一部古代的中国(农业)百科全书中已经有关于选择原理的明确记述。”这部百科全书是(    )
    A . 《墨子》 B . 《齐民要术》 C . 《天工开物》 D . 《农政全书》
  • 23. (2019八下·余杭期末) 下列作品中,深刻地描写封建社会末世社会生活,揭示其必然走向崩溃的历史命运的是(    )
    A . 《三国演义》 B . 《红楼梦》 C . 《西游记》 D . 《水浒传》
  • 24.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上网收集了以下几幅图,准备进行探究性学习,他们可能探究的主题是(    )

    A . 昌盛的秦汉文化 B . 辉煌的隋唐文化 C . 灿烂的宋元文化 D .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化
  • 25. 《苏州府风俗考》中记载:“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无主者黎明立桥头以待。……若机房工减,此辈衣食无所矣。”此则材料反映了明代苏州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做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
    A . 使用机器生产 B . 手工业生产规模扩大 C . 行业分工精细,生产有序 D . 存在着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二、材料分析题
  • 26. (2020八下·温州开学考) 文献资料、实物资料等都是历史发展的见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文献材料

    文献资料

    文献资料反映的措施或制度

    措施或者制度开始实行的朝代

    行中书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                                --《元史》

    行省制度

    王朝以所谓从民之意,革除土官世袭,改为流官。总之,……立刻抓紧改流。              --《壮族通史》

                

                

    材料二:实物资料

               

    图1 达赖五世金印           图2 驻藏大臣令牌(局部)                图3 金瓶

    1. (1) 阅读材料一,根据示例完成表格。
    2. (2) 材料二反映了清朝采取哪些措施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理?
    3. (3) 概括上述措施或制度的共同作用。
  • 27. 材料一:景德镇属浮梁之兴西乡,土宜于陶。宋景德年,始置镇,奉御董造(奉皇帝之命督造),因改名景德镇。 瓷器生产过程紧密有序,“共计一环工力,过手七十一,方克成器”。

    材料二:景德……业制陶器,利济天下。四方远近,挟其技能以食力者,莫不趋之如鹜。明万历年间,“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工”。

    ——选自《景德镇陶录》《明清经济及中外关系》

    1. (1) 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景德镇制瓷业发展的原因。
    2. (2) 除了上述材料外,明清时期农耕文明的繁盛还体现在哪些方面?
  • 2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求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叫大小都欢悦。”

    ——引自《明季北略》

    材料二:“吃他娘,穿他娘,吃穿不尽有闯王,不当差,不纳粮。”

    ——引自《绥寇纪略》

    材料三“金江山,银江山,闯王江山不纳绢。”

    ——引自《明史》

    1. (1) 上述材料反映了哪个世纪的中国社会怎样的背景?
    2. (2) 材料中的“闯王”是谁?他为什么受到人民的爱戴?
    3. (3) 你认为“闯王”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导致“闯王”走向失败、清军入关的主要战役是什么?
  • 2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其(君主)既得之(天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明夷待访录》

    1. (1) 上述材料出自明末清初哪位思想家的作品?

    2. (2) 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言论分别体现了什么思想?

    3. (3) 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上述思想产生的社会根源。

  • 3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长篇神话小说《西游记》成书于明朝中期,这部书通过塑造各种神话人物,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当时统治者的腐朽罪恶。


    1. (1) 这部书的作者是谁?明朝还有哪两部奇书?

    2. (2) 《西游记》所描写的孙悟空反抗天庭的斗争实际上反映了什么?《西游记》有什么消极思想?

    3. (3) 这部书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