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上海市金山区2021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1-03-14 浏览次数:155 类型:中考模拟
一、句子默写
  • 1. 默写
    1. (1) 树木丛生,。(曹操《观沧海》)
    2. (2) 采菊东篱下,。(陶渊明《饮酒(其五)》)
    3. (3) 云横秦岭家何在?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4. (4) ,沉鳞竞跃。(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5. (5) 你的好友热爱文学喜欢创作,但投稿至今未被采用,他沮丧难过,你可以用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的诗句“。”来安慰鼓励他。
二、对比阅读
  • 2. 阅读下面诗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 (1) 请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基础知识积累。

      作品

      文学常识

      词语解释

      句子翻译

      水调歌头

      作者是宋朝的①(人名)

      甲词中“水调歌头”是②

      /

      /

      记承天寺夜游

      月色入户 入:③

      相与步于中庭

      译文:④

    2. (2) 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甲词的小序和乙文的首句,都交代了作者写作的时间和缘由。 B . 甲词以夜已深而人难以入眠,写出了自己对人间生活的厌弃。 C . 乙文巧用比喻写月光清澈透明,点染出疏影摇曳的美妙境界。 D . 甲词和乙文均用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将复杂情感融于景中。
    3. (3) 甲词有作者内心的伤悲、无奈等,乙文中“”二字夹杂着作者自嘲、自解等况味,但两篇作品中都能感受到作者虽身处逆境却仍的情怀。
三、课外阅读
  • 3.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何岳尝夜行,拾得银二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令留金也。次早携至拾处,见一人寻至,问其银数,与封识皆合,遂以之。其人欲分数金谢之,岳曰:“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此数金乎?”其人而去。又尝教书于宦官家,宦官有事入京,寄二箱于岳,中有数百金,曰:“俟他日来取。”去数年,绝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因托以寄去。

    (注)①封识:封存的标记。

    1.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①遂以

      ②其人而去

    2. (2) 对画线句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我为何会顺利得到这些金子呢? B . 这金子能给我带来什么利益呢? C . 我又怎么会贪图这几两银子呢? D . 这几两金子能带来什么利润吗?
    3. (3) 上文记叙了何岳两件事;这两件事都表现出何岳是一个的人。
四、现代文阅读
  • 4.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长五”送“嫦五”,月球去“挖土”

    郭超凯

    ①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中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将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送入地月转移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②作为中国首个实施无人月面采样返回的航天器,嫦娥五号探测器有望实现中国航天史上的五个“首次”。

    ③首次_________。作为此次任务的核心关键之一,月球表面自动采样封装是嫦娥五号任务中引人注目的一个环节,也是前所未有的突破。为此,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的设计师们采用表钻结合、多点采样的方式,精心设计了两种“挖土”模式:钻取和表取。当着陆上升组合体顺利软着陆在月球表面,嫦娥五号将开展为期约2天的月面工作,采集约2千克月球土壤并进行密封封装,经月面起飞、月球轨道交会对接、月地转移和再入回收等过程将月球样品安全送至地球家园。

    ④首次月面起飞上升。当嫦娥五号完成月面工作后,它就要踏上“回娘家”的旅程,这就是涉及到突破中国航天史上另一个首次——月面起飞上升。顺利完成月壤采样封装后,上升器就要准备月面点火起飞,这是一个高难度科目。月球表面环境复杂,着陆器不一定是四平八稳的状态,很有可能落在斜坡上或者凸起、下凹等不同地形。这给起飞带来很大度。此外,探测器还要克服地月环境差异、发动机羽流导流空间受限等难题。月面起飞时必须依靠航天器“自力更生”,实现起飞时自主定位、定姿。

    ⑤首次_________。当着陆器托举上升器实现月面起飞上升后,嫦娥五号一路飞奔而去。但是仅仅依靠上升器是不能返回地球的,它需要飞到月球轨道上,在这里与轨返组合体交会对接,把来集到的月壤转移到返回器。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中国在载人航天领域已经熟练掌握了近地轨道交会对接技术,但是在38万公里外的月球轨道上进行无人交会对接不但在中国尚属首次,而且在人类航天史上也是第一次。

    ⑥首次带月壤高速再入返回地球。当返回器带着月壤,从38万公里远的月球风驰电掣般向地球飞来,它的飞行速度是接近每秒11公里的速度。一旦速度过猛,返回器将一头撞向地球,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必须让返回器减速飞行。科研人员创新提出了半弹道跳跃式再入返回技术方案,就像在太空打水漂一样,让返回器先是高速进入大气层,再借助大气层提供的升力跃出大气层,然后以第一宇宙速度扎入大气层,返回地面。整个过程环环相扣,确保嫦娥五号能安全顺利地降落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场。

    ⑦首次自取月球样品的存储、分析和研究。嫦娥五号探测器随身携带各种“神器”,采集约2千克月壤并进行密封封装并安全送回地球。科研人员将首次对中国自取月球样品进行存储、分析和研究。

    ⑧自古以来,月亮始终吸引着人们的眼球,探月梦想由来已久。中国探月工程于2004年立项实施,确定了“绕、落、回”三步走战略规划。从嫦娥一号实现中国千年奔月梦想,到嫦娥二号首次实现中国对小行星的飞越探测、嫦娥三号成功实现落月、嫦娥四号实现人类历史上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再到如今嫦娥五号在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托举下,五度奔月,实现中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后续,中国探索月球的步伐依旧稳健:嫦娥六号、嫦娥七号、嫦娥八号等探测器还将实施第二次采样返回、月球极区资源详查以及一些关键技术的月面试验和技术利用。

    ⑨九天揽月星河阔,十六春秋绕落回。浩瀚宇宙,人类探索的脚步永不停歇。

    (来源:中国新闻社有改动)

    1. (1) 联系文本内容,第③段和第⑤段的段首处应填的内容是:

      第③段:首次

      第⑤段:首次

    2. (2) 第③段加点词“最”能否删去,为什么?
    3. (3) 阅读第④段,下列不属于造成嫦娥五号“月面起飞上升”难度的原因是(   )
      A . 月球表面环境复杂,着陆器不一定处在四平八稳的状态 B . 月面点火起飞危险,上升器因为地月距离遥远无法自救 C . 地月环境差异颇大,探测器发动机羽流导流空间受限制 D . 月面起飞无人操控,航天器必须要依靠自主定位、定姿
    4. (4) 第⑥段画线句运用了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5. (5) 有人说,第⑧段内容似乎显得多余,可以删去,你同意吗?请简述理由。
  • 5.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笔墨历史(节选)

    余秋雨

    ①在山水xiāo  sè、岁月荒寒的家乡,我度过了非常美丽的童年。千般美丽中,有一半,竟与笔墨有关。

    ②那个冬天太冷了,河结了冰,湖结了冰,连家里的水缸也结了冰。就在这样的日子,小学要进行期末考试了。破旧的教室里,每个孩子都在用心磨墨。磨得快的,已经把毛笔在砚石上舔来舔去,准备答卷。那年月,铅笔、钢笔都还没有传到这个僻远的山村。

    ③磨墨要水,教室门口有一个小水桶,孩子们平日上课时要天天取用。但今天,那水桶也结了冰,刚刚还是用半块碎砖砸开了冰,才抖抖索索舀到砚台上的。孩子们都在担心,考试到一半,如果砚台结冰了,怎么办?

    ④这时,一位乐呵呵的男老师走进了教室。他从棉衣襟下取出一瓶白酒,给每个孩子的砚台上都倒几滴,说:“这就不会结冰了,放心写吧!”

    ⑤于是,教室里酒香阵阵,答卷上也酒香阵阵。我们的毛笔字,从一开始就有了李白余韵。其实岂止是李白。长大后才知道,就在我们小学的西面,比李白早四百年,一群人已经在蘸酒写字了,领头那个人叫王羲之,写出的答卷叫《兰亭序》。

    ⑥我上小学时只有四岁,自然成了老师们的重点保护对象。上课时都用毛笔记录,我太小了,弄得两手都是墨,又沾到了脸上。因此,每次下课,老师就会快速抱起我,冲到校门口的小河边,把我的脸和手都洗干净,然后,再快速抱着我回到座位,让下一节课的老师看着舒服一点。但是,下一节课的老师又会重复做这样的事。于是,那些奔跑的脚步,那些抱持的手臂,那些清亮的河水,加在一起,成了我最隆重的书法入门课。如果我写不好毛笔字,天理不容。

    ⑦后来,学校里有了一个图书馆。由于书很少,老师规定,用一页小楷,借一本书。不久又加码,提高为两页小楷借一本书。就在那时,我初次听到老师把毛笔字说成“书法”,因此立即产生误会,以为“书法”就是“借书的方法”。这个误会,倒是不错。

    ⑧学校外面,识字的人很少。但毕竟是王阳明、黄宗羲的家乡,民间有一个规矩,路上见到一片写过字的纸,哪怕只是小小一角,哪怕已经污损,也万不可踩踏。过路的农夫见了,都必须弯下腰去,恭恭敬敬捡起来,用手掌捧着,向吴山庙走去。庙门边上,有一个石炉,上刻四个字:“敬惜字纸。”石炉里还有余烬,把字纸放下去,有时有一朵小火,有时没有火,只见字纸慢慢焦黄,熔入灰烬。

    ⑨家乡近海,有不少渔民。哪一季节,如果发心要到远海打鱼,船主一定会步行几里地,找到一个读书人,用一篮鸡蛋、一捆鱼干,换得一叠字纸。他们相信,天下最重的,是这些黑森森的毛笔字。只有把一叠字纸压在船舱中间底部,才敢破浪远航。

    ⑩那些在路上捡字纸的农夫,以及把字纸压在船舱的渔民,都不识字。

    ⑪不识字的人尊重文字,就像我们崇拜从未谋面的神明,是为世间之礼、天地之敬。

    ⑫这是我的起点。

     (选自余秋雨《中国文脉》,有删改)

    (链接材料)

    余秋雨,1946年8月23日出生于浙江省余姚县,中国著名文化学者,理论家、文化史学家、散文家。余秋雨以擅写历史文化散文著称,他的散文集《文化苦旅》在出版后广受欢迎。此外,他还著有《中国文脉》《山河之书》《千年一叹》等散文作品。

    1. (1) 看拼音正确书写汉字:xiāo  sè
    2. (2) 阅读全文,请简要概括作者童年在学校读书时与笔墨有关的主要事件。

      ②因为岁数太小,每到下课总有老师抱“我”去洗墨。

    3. (3) 第⑥段画线句颇有些语言表现力,请简要分析。
    4. (4) 对于作者写乡人敬惜字纸的意图,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凸显了家乡所有人对字纸文化的尊重。 B . 强调了家乡农夫渔民都苦于不认识字。 C . 表现了作者家乡具有浓厚的文化氛围。 D . 给予了作者喜爱读书写作的启蒙熏陶。
    5. (5) 联系文后的链接材料,请谈谈对文章结尾“这是我的起点”这句话的理解。
五、综合性学习
  • 6.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小题。

    材料一:

    “非遗”,全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它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材料二:

    上海国际手造博览会被称为“一个可以玩的博览会”,是非遗传统工艺的展示和传播窗口,“非遗”板块就是这个博览会最有特色的部分。2020年11月27日至29日,第六届上海国际手造博览会在上海世博展览馆4号馆举行,金山非遗首次亮相手造博览会。

    作为金山学子,文文和彬彬相约于11月28日一起去了本次博览会的金山展区。

    1. (1) 走进世博展览馆4号馆,他们远远就看见了“_____________________”几个大字,顺利找到了金山展区。以下最合适金山展区的一句宣传语是(   )
      A . 上海手造,非遗传统新工艺 B . 乡村古镇,农民精心画长卷 C . 吃喝玩购,金山产品带回家 D . 金山如画,跟着非遗去旅行
    2. (2) 金山展区现场,人头攒动,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文文和彬彬迫不及待加入到了人群中一起参与。结合相关内容,在表格内横线上填入恰当的短语。

      活动内容

      体会感受

      :白龙糕、糯米饭糍、“闻万泰”酱菜、枫泾丁蹄

      非遗美食,让人大饱口福

      看一看:农民画文创产品、土布包包、钩针编织

      非遗文创,让人②

      试一试:亲手制作农民画、米糕、土布贴画

      ,让人流连忘返

    3. (3) 在现场积极参与活动的文文和彬彬引起了《金山报》冯记者的注意,于是有了以下的采访——

      ①冯记者:请问两位同学,金山非遗首次亮相于第六届上海国际手造博览会,你们觉得最大的意义是什么?

      文文想了想,回答道:

      ②冯记者:为了让更多人了解金山、了解金山非遗,你们觉得还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进行宣传?

      一番小声讨论后,彬彬说:

六、作文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