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北省保定市2019年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1-03-17 浏览次数:86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本大題共1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1. 下列气体中既能导致空气污染,又能形成酸雨并且属于氧化物的是(   )
    A . 二氧化碳 B . 一氧化碳 C . 二氧化氮 D . 稀有气体
  • 2. 如图所示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 证明CO2密度比空气大 B . 量取35mL液体 C . 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D . 收集密度大于空气的气体
  • 3. 下面是某学生对课本中图表资料的使用情况,其中错误的是(   )
    A . 根据元素周期表可以判断元素在自然界的含量 B .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金属能否置换出稀硫酸中的氢 C . 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判断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 D . 根据酸、碱、盐的溶解性表,判断某些复分解反应能否进行
  • 4. 如图是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粒子结构示意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锶的氧化物化学式为SrO2 B . 锶离子的符号为Sr2+ C . 金属锶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D . 锶原子的质子数比电子数多两个
  • 5. 工业上用甲和乙反应制备燃料丙。根据微观示意图(如图)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 丙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3 B . 丙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水 C . 甲、乙、丙都是有机物 D . 甲、乙、丙中的氢原子核内都是1个质子
  • 6. 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的“目的→操作→现象→结论”的描述都正确的是(   )

    选项

    目的

    操作

    现象

    结论

    A

    比较铝和铜的金属活动性

    将砂纸打磨过的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

    铝丝表面有铜析出

    铝比铜活泼

    B

    检验露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钾溶液是否变质

    取少量氢氧化钾溶液,滴入澄清石灰水

    有白色沉淀生成

    氢氧化钾溶液已变质

    C

    探究物质溶解于水的热量变化

    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硝酸铵晶体,充分搅拌

    溶液温度下降

    盐类物质溶于水都能使溶液温度下降

    D

    检验集气瓶中是否收集满二氧化碳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木条火焰熄灭

    集气瓶已集满二氧化碳

    A . A B . B C . C D . D
  • 7. 下列实验对应的图象(如图)正确的是(   )
    A . 将等质量的镁和铝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 B . 向pH=2的盐酸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C . 向盐酸和氯化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D . 向100g水中加入50g食盐
  • 8.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吸入后会进入血液对人体造成危害。以下措施中会使空气中PM2.5污染增大的是(   )
    A . 控制汽车尾气的排放 B . 提倡使用太阳能设备 C . 发展核电代替部分煤发电 D . 露天焚烧秸秆和垃圾
  • 9. 日常生活中见到下列现象,其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 冬天的早晨,玻璃窗上出现美丽的雪花 B . 自行车轮胎在烈日下爆裂 C . 食物腐败 D . 用电热壶烧开水
  • 10. 下列科学家与他的贡献对应错误的是(   )
    A . 张青莲﹣﹣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B . 波义耳﹣﹣从紫罗兰花变色的现象中发现了酸碱指示剂 C . 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天体,以确凿的证据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D . 法拉第﹣﹣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并据此发明了电动机
  • 11. 下列各组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A . 煤、石油、天然气、核燃料都是不可再生能源 B . 镊子、船桨、自行车手闸都是省力杠杆 C . 一氧化碳、乙醇和聚乙烯都是有机物 D . 氮气、海水和五氧化二磷都是纯净物
  • 12. 下列突发事故的处理措施错误的是(   )
    A . 实验桌上酒精着火,可用湿布盖灭 B . 正在使用的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C . 扑灭森林火灾时,迅速打出一条隔离带 D . 厨房燃气泄漏时,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 13. 在探究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关系时,采用“保持受力面积不变,研究压强和压力的关系”的研究方法,以下探究不是利用该方法的是(   )
    A . 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的实验 B .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C . 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实验 D .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 14. 小刚设计了下列四个实验(如图),其中能够成功的实验是(   )
    A . 稀释浓硫酸 B . 探究燃烧的三个条件 C . 可以说明升力产生的原因与空气流速有关系 D . 小孩从滑梯上滑下是动能转化为势能
二、填空及简答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空1分,共17分)
  • 15. 如图所示,小强在一节自主实验课上,准备了下列实验物品:两只新鲜鸡蛋、两个玻璃杯,食盐、稀盐酸,然后进行下列操作:
    1. (1) 将一只鸡蛋放入盛水的玻璃杯中,鸡蛋下沉到杯底,当向玻璃杯中逐渐加入食盐粉末,搅拌,直至溶液饱和,发现鸡蛋开始上升,其原因是
    2. (2) 将另一只鸡蛋放入另一盛有稀盐酸的玻璃杯中,鸡蛋开始下沉到杯底,过一会儿发现鸡蛋壳上有产生,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6.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 (1) 二氧化碳、二氧化氮、PM2.5三种物质中,不属于大气污染物的是
    2. (2) 钢铁是用途最广泛的金属材料,它属于(填“纯净物”或“混合物”),每年世界上钢铁的产量很高,钢铁的锈蚀也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铁在空气中锈蚀的原因是
    3. (3) 天然水中含有许多杂质,将天然水转变成纯水的方法是。检验净水后水的硬度是否降低的方法是
  • 17. 如图是初中化学的一些基本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1. (1) A实验热水中的白磷并不燃烧,原因是
    2. (2) B实验中证明酸碱恰好中和的现象是
    3. (3) C实验中澄清的石灰水刚开始没有变浑浊,一段时间后开始变浑浊,原因是。(答一点即可)
    4. (4) D实验过程中,除待测的两瓶气体体积相同外,还需控制相同,所观察到的现象是
  • 18. A~J分别为大家熟悉的不同纯净物,它们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已知A为铁锈的主要成分,E在常温下为无色液体,H的溶液呈蓝色,常温下B、D、F、J均为无色气体,J的溶液呈碱性。(反应②、④的个别生成物已略去)

    1. (1) I的化学式为,W常用作
    2. (2) 反应④条件中的“通电”指的是(选填“直流电”或“交流电”)。
    3. (3) 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1个小题,每空1分,共7分)
  • 19. 很多水龙头是铜质镀铬的,为了了解铬与常见金属铝、铜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相对位置关系,同学们进行如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铬(Cr)是银白色有光泽的金属,在空气中表面能生成抗腐蚀性的致密氧化膜。铬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蓝色的硫酸亚铬(CrSO4)溶液…

    铝是银白色有光泽的金属,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无色的硫酸铝溶液…

    【预测】三种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相对位置关系:

    ①Cr  Al  Cu        ②Al  Cr  Cu    ③Al  Cu  Cr

    1. (1) 【实验过程】取大小相同的三种金属薄片,用砂纸打磨光亮。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

      方案

      实验

      现象

      铬片表面产生气泡缓慢,溶液变蓝色。

      铝片表面产生气泡较快。

      结论

      铬能和稀硫酸发生反应,反应速率较慢。

      铜不与稀硫酸反应

      三种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相对位置关系是

    2. (2) 【回答问题】用砂纸打磨金属片的目的是
    3. (3) 实验一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 (4) 小东提出用硫酸铜溶液代替上述实验中的稀硫酸也能得出三种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相对位置关系,小燕认为不可行,理由是
    5. (5) 小清认为只要选用三种药品进行实验就可以得出三种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相对位置关系,这三种药品可以是
    6. (6) 【归纳】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有

四、计算应用题(共1小题,满分5分)
  • 20. 小明用石灰石(杂质不与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然后再用废液测定一瓶未知浓度的Na2C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他将废液过滤,然后向废液中慢慢滴加Na2CO3溶液,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1. (1) 横坐标上0~5这一段所表示的意义是
    2. (2) 计算Na2C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