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1年初中科学一轮复习专题04: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

更新时间:2021-02-26 浏览次数:301 类型:一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2020九上·萧山开学考) 若某植株的一叶片的主叶脉被切断(如甲叶),另一叶片上贴上锡箔(如乙叶);经过暗处理后,在阳光下照射4小时,经脱色并用碘液处理,A部位呈棕褐色,B部位呈蓝色,锡箔C的位置不呈蓝色,以上实验能够证明光合作用需要(   )

    A . 水和光 B . 叶绿体和光  C . 水和二氧化碳 D . 水和叶绿体
  • 2. 农科所技术员研究温度对某蔬菜新品种产量的影响后,将实验结果绘制成如下曲线。据此提出以下结论,你认为合理的是(   )

    A . 光合作用酶的最适温度高于呼吸作用酶的最适温度 B . 阴影部分表示5℃~35℃时蔬菜的净光合速率小于零 C . 光照越强,该蔬菜新品种的产量越高 D . 温室栽培该蔬菜时温度最好控制在25℃~30℃
  • 3. 如图为存放水果时,空气中的氧气浓度(x)与水果释放的二氧化碳相对量(y)之间的关系曲线。贮存水果应选择的最佳氧气浓度是( )

    A . a B . b C . c D . d
  • 4. 先将一密闭透明的实验装置(图甲)于晴天的晚上22时置于室外,并进行24小时的气体分析测定,得出气体含量变化曲线(图乙),该气体是( )

    A . 氧气 B . 二氧化碳 C . 水蒸气 D . 氮气
  • 5. 如图所示,图甲、乙为种子呼吸作用及植物光合作用实验装置图,图丙的曲线表示种子呼吸作用(实线)及植物光合作用(虚线)强度变化过程。如图甲和乙,由漏斗向装种子的瓶内加入少量水后(图中a点),图丙的曲线发生了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种子吸水萌发,呼吸作用加强,所以图丙中曲线ab上升 B . 图甲装置中种子萌发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图乙装置,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增加 C . 曲线bd不变化,是因为种子不再进行呼吸作用和植物不再进行光合作用导致的 D . 当二氧化碳浓度提高到一定程度时,光合作用的强度不再随二氧化碳含量的提高而增强
  • 6. 新疆产的水果又大又甜,以甜瓜为例,新疆与某地的光照条件和栽培措施基本相同,但温度条件却差别较大(见表),致使新疆产的同品种甜瓜更甜。以下是对这种现象的解释,其推理过程应该是( )

    平均温度/℃

    新疆

    某地

    白   天

    33

    33

    夜   晚

    12

    22

    ①新疆夜间的温度低,甜瓜呼吸作用弱,分解的有机物少,某地夜间的温度高,甜瓜呼吸作用强,分解的有机物多;

    ②新疆产的甜瓜含糖量高,因此更甜;

    ③光合作用只能在白天进行,呼吸作用在白天和夜晚都能进行;

    ④两地白天温度、光照和栽培条件基本相同,甜瓜制造的有机物基本相同。

    A . ③④②① B . ③①②④ C . ③④①② D . ②①④③
  • 7. 如图是绿色植物叶肉细胞的生理活动示意图,其中分析错误的是( )
    A . a表示的是二氧化碳,b表示的是有机物 B . ①表示的是叶绿体,②表示的是活细胞 C . 1过程只在白天进行,2过程只在晚上进行 D . 2过程的实质是有机物的分解,释放能量
  • 8. 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B . 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C . 水分和无机盐向上运输的动力来自呼吸作用 D . 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呼吸作用的场所是线粒体
  • 9. 有一种溶液BTB(溴麝香草酚蓝)呈蓝色,它遇到二氧化碳后变绿再变成黄色。在A、B两支试管中加入同样多的金鱼藻,再分别加入等量黄色的BTB溶液,并在试管口加塞。把A试管放在适宜的光照下,B试管用黑纸包住放在暗处,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已知阳光不会使BTB溶液变色。一段时间后,观察两支试管内溶液的颜色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A试管内的溶液呈黄色 B . B试管内的溶液呈蓝色 C . 这一实验说明绿色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会释放出氧气 D . 这一实验说明绿色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需要吸收二氧化碳作原料
  • 10. 农业上对农作物进行合理密植主要是为了( )
    A . 提高农作物对水分的吸收 B . 提高农作物对土壤肥料的利用率 C . 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 D . 便于田间管理
  • 11. 关于用天竺葵验证“绿叶在光照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遮光处理之前要将天竺葵暗处理一昼夜 B . 实验中的变量是光,需要在常温下进行 C . 实验结果应该是叶片遮光部分呈蓝色 D . 本实验能证明光合作用产生淀粉和需要光照
  • 12. 17世纪荷兰的科学家海尔蒙特将一株2.3kg重的柳树苗栽种在木桶里,桶内装有90kg的干土,在培育的过程中只用纯净的雨水浇灌树苗。五年后,经过称重,柳树苗重达76.8kg,而土壤只减少了0.057kg。这个事实说明( )
    A .   柳树的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物质只来源于水 B . 柳树的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物质有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 C . 柳树的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物质只来源于雨水和土壤中的无机盐 D . “柳树的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物质完全来源于土壤”的结论是不科学的
  • 13. (2020八下·温州期末) 为研究温度对某植物生命活动的影响,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获得实验结果如图,曲线A表示该植物在充足光照条件下单位时间氧气释放量与温度的关系(氧气释放量=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一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量),曲线B表示该植物在黑暗条件下单位时间氧气吸收量与温度的关系。则在25℃,充足光照条件下,该植物体通过光合作用每小时产生的氧气量约为(    )

    A . 0.5毫克 B . 25毫克 C . 3.0毫克 D . 55毫克
  • 14. (2020·温州) 植物光合作用在叶中合成有机物时,下列示意图能正确表示物质进出叶片的是( )
    A . B . C . D .
  • 15. (2020八下·秀洲月考) 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将天竺葵的绿色叶片放在暗处12小时后,再将此部分叶片用锡箔遮住,经过一段时间光照后,用碘蒸汽处理叶片,发现叶片的曝光部分显蓝色,遮光部分显棕色(如图)。该实验可以证明(    )

    ①光合作用需要水

    ②光合作用需要光

    ③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④光合作用能产生淀粉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③④ D . ②③
二、填空题
  • 16. (2020八上·浙江期末) 如图甲,植物能将太阳能贮存在有机物中,所需的水是通常由(填器官名称)从土壤中吸收的。图乙为中国科学家首创的低碳生活新技术,在室温光照下,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同时释放氧气,类似于自然界中植物的作用。

  • 17. (2020·衢州) 雷竹笋是一种常见的食材,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却不宜多食。

    1. (1) 雷竹笋常带有苦味是因为含有氰苷。氰苷在酶的催化下会产生有毒的氢氰酸(HCN),HCN沸点为26℃。为避免食用雷竹笋时因HCN引起中毒,烹饪时应
    2. (2) 当雷竹笋从地下钻出土壤,笋尖被阳光照射后会转为绿色,俗称“出青”。出青后的笋含有更多的氰苷。为避免雷竹笋在出土后继续生长的过程中出青,农民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3. (3) 如图为竹子与竹笋的生长示意图,箭头表示糖类的运输方向。下列关于糖类的来源及其运输结构叙述正确的是        
      A . 蒸腾作用   导管 B . 光合作用   导管 C . 呼吸作用   筛管 D . 光合作用   筛管
  • 18. (2020·金华·丽水) 到19世纪末,经几代科学家对光合作用的不断探索,得到结论:光合作用反应物是H2O和CO2 , 产物是O2和有机物。为了探究产物O2中的O元素来源,科学兴趣小组从元素守恒的角度进行了猜想。猜想一:O2全部来源于CO2;猜想二:O2全部来源于H2O;猜想三:O2同时来源于两者。为了求证,他们查阅资料如下:

    资料1 19世纪末,科学家普遍认为气体之间更容易转化,认为CO2在光的作用下被分解成CO和O2 , 所以O2来自于同为气体的CO2

    资料2 1937年,英国化学家希尔通过实验发现:离体叶绿体在光照条件下使水分解,释放出O2 , 并还原电子受体。

    资料3 1939年,已经发现了氧的同位素。美国科学家鲁宾、卡门利用18O标记的H218O和C18O2分别培养小球藻,光照相同时间后,检测甲、乙两试管中产生的氧气是否含18O,如图所示。

    根据所学知识,结合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 (1) 资料2的实验结论(填“支持”或“不支持”)资料1的观点;
    2. (2) 根据资料3的实验结果,分析可得猜想成立。
  • 19. (2020·定海模拟) 某绿色植物一天中吸收、释放二氧化碳的情况如图所示,图中d点的出现与叶片中的(填结构名称)有关,该植物一天中体内有机物积累最多出现在(填字母)点。

  • 20. (2020·金东模拟) 某研究小组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以验证“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必需的原料”(如图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1. (1) “暗处理一昼夜”,是利用了绿色植物进行的作用。
    2. (2) 实验过程中,步骤④中叶片的颜色不变色,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21. (2020·杭州模拟) 小金将一盆绿色植物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置于室外进行培养,用CO2浓度传感仪测得了该玻璃罩内CO2浓度的变化情况,并绘成如图曲线。请据此回答:

    1. (1) 造成BC段较AB段CO2浓度增加较慢的主要原因是
    2. (2) EF段CO2浓度下降不明显,是因为使叶片对CO2的吸收减少。
    3. (3) 若要使该植物体内累积更多的有机物,可以采用的办法有
    4. (4) 人们总是习惯在清晨6点左右去公园等绿色植物较多的地方进行户外锻炼、跑步等有氧运动。请你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分析该时段进行户外运动是否合适? 。
三、实验探究题
  • 22. (2020九上·长兴开学考) 小金为研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做了如下实验:

    1. (1) 该实验的目的是
    2. (2) 将锥形瓶中的水煮沸并立即加塞,其目的是
    3. (3) ①②试管中的金鱼藻在加入前要经过24小时暗处理,若暗处理后立即脱色并滴加碘液,能否观察到金鱼藻叶片变蓝色? (选填“能”或“不能”)。
    4. (4) ②试管中金鱼藻在光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气泡,这些气泡中的气体主要是 。
  • 23. 晚上,将金鱼藻放在盛有清水的试管中,将试管先后放在离白炽灯不同距离处,观察并记录试管中产生的气泡数目,得到下表,并将表中数据转换成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试管与灯泡的距离/cm

    4

    7

    10

    20

    30

    40

    气泡数目/(个/分)

    60

    60

    60

    25

    10

    5

    1. (1) 气泡中的气体是金鱼藻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
    2. (2) 实际上,在本实验中的工作条件下,金鱼藻在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还进行了H作用,即(选填“蒸腾”或“呼吸”)作用。但由于H作用的强度比光合作用的强度要(选填“强”或“弱”),所以此时只检测到植物的光合作用。
    3. (3) 当H作用的强度与光合作用的强度相等时,金鱼藻的生理状况对应曲线图的(选填“E点”“F点”或“G点”)状态。
    4. (4) 从表中实验数据可知,若要提高大棚作物的产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是适当提高
  • 24. 某初中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用银边天竺葵(银边部分的叶肉细胞不含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探究性实验。

    实验步骤:

    ①将银边天竺葵先放置在黑暗处48小时,再用两片2cm×2cm不透光的黑色纸片夹在叶片绿色部分的C处;

    ②把银边天竺葵放在阳光下照射4~6小时再剪下该叶片,用打孔器在叶片A、B、C三处打下三个圆片,如图所示;

    ③把叶圆片都分别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经温水浴脱色;

    ④用清水漂洗经过脱色的叶圆片,再把叶圆片放到培养皿里,向叶圆片滴加碘液;

    ⑤用清水清洗掉碘液,观察叶圆片的颜色。

    实验结果:叶圆片A和C不变蓝,叶圆片B变蓝。

    回答下列问题:

    1. (1) 对叶圆片B和C这组对照实验,应作出的假设是
    2. (2) 根据叶圆片A和B这组对照实验的实验结果,可获得的实验结论是
    3. (3) 叶圆片A和B以及叶圆片B和C这两组对照实验,其实验变量依次是
  • 25. 某校初二学生选取生长正常的某种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实验,进行了如图所示处理。将此装置经黑暗处理一昼夜后,移至光下数小时,将甲、乙两片叶取下,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用清水漂洗后放入培养皿中,分别滴加碘液,观察叶片变色情况,来检验是否生成有机物(淀粉)。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 (1) 将此装置放入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
    2. (2) 若实验成功,则用清水漂洗叶片、滴加碘液后,可以看到甲、乙叶片的①②③④四个部分变蓝的是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①④
    3. (3) 比较叶片甲①②部分的颜色变化,可以说明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叶片乙(选填“③”或“④”)处不变蓝的原因是切断主叶脉,导致光合作用因为缺少原料 (填物质名称)而无法进行。
    4. (4) 除了上述装置验证的光合作用条件之外,植物的光合作用还需要(填物质名称),所以光合作用对维持空气的碳-氧平衡意义重大。
  • 26. (2020·衢州) 科学家探索光合作用过程和本质经历了漫长的历程。我们知道绿色植物利用太阳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释放氧气。H2O和CO2均含有O,那么O2中的O是来源于什么物质呢?

    资料一:19世纪末,科学家普遍认为:CO2在光的作用下被分解为CO和(O2。资料二:范?尼尔通过实验得出紫硫细菌合成有机物的反应式,与高等植物光合作用的反应式进行比较研究后,建立了猜想。

    紫硫细菌:CO2+2H2S (CH2O)(糖类)+2S+H2O

    高等植物:CO2+2H2O (CH2O)(糖类)+O2+H2O

    资料三:英国化学家希尔在一个密闭的装置中加入含叶绿体的悬浮液和高铁盐(作氧化剂,不产生氧气),并除去装置内的CO2 , 在光照下发现密闭装置中产生了O2

    资料四:美国科学家鲁宾、卡门给三组小球藻提供含有一定比例18O的水和碳酸氢盐(释放二氧化碳,其他条件均相同),光照相同时间后,分别检测小球藻释放氧气中18O的比例,实验结果如表所示。(18O是表示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可作为示踪原子)

    组别

    水中18O的比例(%)

    碳酸氢盐中18O的比例(%)

    释放的氧气中18O的比例(%)

    1

    0.85

    0.41

    0.84

    2

    0.85

    0.55

    0.85

    3

    0.85

    0.61

    0.85

    1. (1) 通过资料二中的比较分析,可以作出的猜想是
    2. (2) 希尔实验能否证明光合作用产生的O2全部来源于H2O?请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3. (3) 分析鲁宾、卡门的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及相应的依据分别是
四、解答题
  • 27. (2020八下·新昌期末) 冬天,许多菜农利用温室栽培蔬菜。某温室从16点开始持续密封48小时,测得温室内CO2体积分数的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

    1. (1) 植物体进行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发生在细胞结构的     中(选填字母)。
      A . 细胞壁 B . 细胞膜 C . 叶绿体 D . 液泡
    2. (2) 曲线b~c大幅度下降的原因是光合作用消耗的二氧化碳(选填“多于”、“少于”或“等于”)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
    3. (3) 经过48小时,大棚内植物有机物的含量会  (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a、b、c三点中蔬菜积累有机物较多的是点。
    4. (4) 菜农常常对温室内的土栽蔬菜施用有机肥,提高蔬菜的产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选填字母)。
      A . 土壤微生物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能促进光合作用 B . 腐殖质分解产生无机盐,为植物生长提供营养 C . 有机物为土壤动物提供食物,促进土壤动物繁殖,改善土壤结构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