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

更新时间:2021-02-23 浏览次数:181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寻史探山)

    活动前,小武收集了一些紫金山的文献资料,帮助大家加深寻访印象。

    ①紫金山有 200 余处人文古迹,是古都南京历史名胜荟萃之地。

    ②这里的灵谷寺、头陀岭、明孝陵、中山陵等景点每年都吸引来无数中外游客。

    ③汉代改称钟山,因古人视山为龙脉,认为是王气所“钟”之处。

    ④紫金山古称金陵山,战国时楚国在此所建的金陵邑即由此山得名。

    ⑤紫金山位于玄武区境内,又称金陵山、钟山、蒋山,被誉为“中华城中人文第一山”。

    ⑥汉末有秣陵尉蒋子文逐盗,死于此,后孙权改山命为蒋山。

    上述这段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⑤③④⑥①② B . ⑤③⑥④①② C . ⑤④③②①⑥ D . ⑤④③⑥①②
二、情景默写
  • 2. 根据语境用诗文原句填空,第8空需填上作者。

    游历中国,时时能感受到自然风光与历史文化的完美交融。漫步常德桃源,可以探寻“芳草鲜美,①”的胜境(陶渊明《桃花源记》);来到颍州西湖,能体会“轻舟短棹西湖好,②”的欢畅(欧阳修《采桑子》);游览古都西安,或会忆起“③,④”的伤时之语(杜甫《春望》);泛舟黄冈赤鼻矶下,亦能生发“⑤,⑥”的历史感叹(杜牧《赤壁》);饱览庐山风光,不免产生“横看成岭侧成峰,⑦”的人生哲思(⑧《题西林壁》)。

三、基础知识综合
  • 3. 元旦期间,班级开展了“南京山水城林文化寻访”活动,请你一起来参加吧。

    山的寻访

    (迎新登山)

    小玄参加了“志凌钟山”主题登山活动,一路欣赏风光,留下一段感言:

    岁初,我和小伙伴们一起登高迎新。走进紫金山,淡黄、深绿、褐黄的山林wǎn(   )如一幅天然的油画。山路yū(   )回,阳光和煦,枝叶婆(   )。我们说说笑笑, 一路登上山顶。远离都市喧(   )的我在这里邂逅了南京最美的风光。

    1.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看拼音写汉字。

      wǎn如  yū回  婆  喧

    2. (2) 用正楷或行楷将下列文字写在横线上。

      志凌钟山   志凌钟山

    3. (3) 提取下面句子的主干。

      远离都市喧嚣的我在这里邂逅了南京最美的风光。

四、综合性学习
  • 4. (守礼护山)

    登山途中,学生会干事小金看到个别同学乱扔垃圾、践踏植被等不文明举动,他有所触动,就向全校同学发出保护紫金山的倡议。

    倡议书

    同学们:

    紫金山是南京的“绿肺”,是我们的骄傲。可是,在登山过程中,个别同学随意丢弃垃圾,损毁花木,涂抹石刻,这些行为很不文明。在此,学生会向同学们发出“文明登山,守护自然”的倡议:

    ①严格遵守紫金山景区的规章条约。

    ②随身携带环保清洁袋,不乱扔垃圾。

         

    ④不攀爬、涂抹、刻划古建筑和石刻。

    ⑤及时制止不文明行为,义务宣传环保理念。

    文明是最美的风景,我们难道不该携起手来,做文明有礼的登山人吗?

    2021月1月5日

    XX学校学生会

    1. (1) 依据倡议书上下文内容,在横线处补写一条倡议。
    2. (2) 倡议书有一处格式不够规范,请写出修改建议。
    3. (3) 倡议书中划线句的语气比较生硬,将其改为祈使句。

      我们难道不该携起手来,做文明有礼的登山人吗?

五、对比阅读 <p align=left >水的寻访 </p>
  • 5. 同学们从紫金山下来后,来到玄武湖,开展文寻访活动。

    材料一

    湖名玄武,即晋之北湖,刘宋元嘉末,有黑龙见,故改今称。齐武理水军于此,号曰昆明池。今在太平门外,周回四十里。湖中有洲洲上置库以贮图籍禁不得游惟长堤障水,一望荷荠灿烂,香风远来,夹堤高树,坐荫纵观,不能舍去。

    湖开玄武贮烟波,千丈长堤接涧阿。倒浸山光涵翠霭,深藏册府渺银河。渔舟厉禁闲鲂鲤,锦浪铺张灿芰荷。高树摇风香掩冉 , 提壶终日藉青莎

    (选自《金陵四十景图像诗咏》,明代朱之蕃编著,陆寿柏绘图,南京出版社,2012年版)

    材料二

    玄,黑色也,北方之色也。武,龟蛇鳞甲之象也,取其能御侮也,未闻有所谓神也。

    (节选自《宋濂全集・玄武石记》,浙江古籍出版社 2014年版)

    (注释)①芰(jì):菱角。②鲂(fáng):一种淡水鱼。③掩冉:萦绕的样子。④提壶:鸟名,即鹈鹕。⑤青莎:一种草本植物。

    1. (1) (玄武湖的名・有意蕴)

      解释加点词语。

      ①齐武理水军

      ②未有所谓神也

    2. (2) 给下列句子断句(用“/”划两处)。

      湖 中 有 洲 洲 上 置 库 以 贮 图 籍 禁 不 得 游

    3. (3) 结合材料一、二,说说对“玄武湖”名称的理解。
    4. (4) (玄武湖的景・有诗意)

      对材料一中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中写玄武湖可“贮烟波”,湖上长堤环列,于秀丽中更显大气。 B . 颔联的“浸”“涵”两字既写出湖水清澈,也写出湖水的平静开阔。 C . 尾联中虽然有怡人景色,但草中鹈鹕的终日鸣叫让人顿生悲愤之感。 D . 本诗为七言律诗,遣词造句清新自然,画面感极强,充满诗情画意。
    5. (5) 根据材料一的图文内容,下列与图内容最匹配的一项是(   )
      A . 渔舟唱晚 B . 册府遗辉 C . 残荷听雨 D . 湖光堤柳
    6. (6) (玄武湖的水・有情味)

      柳宗元在小石潭边“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是因为①;而朱之蕃却在玄武湖边“坐荫纵观,不能舍去”,是因为②。(两空都用自己的话来回答)

六、现代文阅读 <p align=left > 林的寻访 </p>
  • 6. 大家在玄武湖畔,边走边访,不知不觉来到梁洲“虫子书店”,开始了新的探究。

    (材料一)

    玄武湖梁洲,古木参天,老藤缠绕。在梁洲东北角,坐落着一个二层四角攒尖式楼台览胜楼,楼内就是虫子书店。

    书店的入口处是一条狭长的甬道,甬道墙上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孔洞,就好像是被虫子一口一口噬咬而成。拐出甬道,视野一下开阔起来,印入眼帘的是书店正中央的圆弧形展示空间(如下图)。这里仿照虫巢设计,来客可以想象自己就是生活在巢穴里的虫子。

    展示空间里摆放着造型独特的虫型书柜,陈列着 200 多个品种、7000 多册的图书,每一本都与虫子相关,从简笔画到专业书籍一应俱全,大家熟悉的《昆虫记》也在其中。

    游览者还会惊喜地发现藏在角落的“小东西”。书本旁的昆虫雕塑、天花板上的蝴蝶模型,只只形象逼真;静心聆听,还能听到从角落传来的阵阵虫鸣,让人在看书的同时,耳边还萦绕着“大自然的奏鸣曲”。

    二楼是动态视频播放空间,主要播放有关虫子的视频。游览者在这里既可以赏湖望山又可以读书观虫。

    书店内部,装饰富有现代感,崇尚自然自在;书店外边,古木与楼台巧妙融合,尽显古典庄重。

    (材料二)

    虫子书店里最特别的一本书,是书店设计师朱赢椿创作的《虫子书》。全书无一个汉字,通篇是虫子们自己“创作”的神奇作品。朱赢椿开半亩田,种五年菜,养百种虫,扫描纪录下虫子留下的爬行痕迹。在朱赢椿眼中,这些痕迹仿若一幅幅书法或是山水画:浅蝇的行书、蚯蚓的大篆、蜡蝉的工笔、瓢虫的焦墨、蜗牛的写意、马蜂的狂草……

    朱赢椿在采访中表示:“我做《虫子书》不是游戏,而是用了十足的敬畏心。我希望通过弱小来呈现伟大,表达一种精神。每一种虫子有自己不同的生活状态和本领,丰富和高超往往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材料三)

    我持之以恒的观察有了初步满意的结果是在六月的第一个星期。我突然发现母蟋蟀一动不动,输卵管垂直地插入土层里。它并不在意我这个冒失的观察者,久久地待在那同一个点上。最后,它拔出输卵管,漫不经心地把那小孔洞的痕迹给抹掉,歇息片刻,溜达了一会,随即便在其花盆内它的地界儿里继续产卵。它像白额螽斯一样重复干着,但动作要慢得多。二十四小时之后,产卵似乎结束了。为了保险起见,我又继续观察了两天。

    于是,我翻动花盆的土。卵呈淡黄色,两端圆圆的,长约三毫米。卵一个一个地垂直排列于土里,每次产卵的数目不等,有多有少,相互靠紧在一起。我在整个花盆的两厘米深的土里都发现有卵。我用放大镜勉为其难地尽量数清土里的卵,我估计一只母蟋蟀一次产卵有五六百个。这么多的卵肯定不久就会被大大地淘汰的。

    (节选自《昆虫记・田野地头的蟋蟀》,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

    1. (1) 小玄、小武向他人介绍虫子书店的结构与特色,根据(材料一)补全对话。

      小玄:我认为先介绍虫子书店内部的主要构成,依次为一楼入口处的①、正中央的②以及二楼的③

      小武:我认为还可以介绍一些细节特色,如甬道墙壁孔洞、书本边的昆虫雕塑、天花板上的蝴蝶模型以及④

      小玄:这样我们就把虫子书店的巧妙设计介绍清楚了。

    2. (2) 店里有款书签(如下图),请用生动的说明性文字向大家介绍,至少使用一种说明方法,80字左右。

    3. (3) 阅读材料二、三,参考示例,给法布尔的《昆虫记》和朱赢椿的《虫子书》两部作品拟个荐读专题(12个字以内),并阐述理由。

      示例:《西游记》《骆驼祥子》

      专题:成长的磨难

      理由:《西游记》中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受苦五百年,后护送唐僧西天取经,历经八十一难,斩妖除魔,最终取经成功,被封为斗战胜佛。《骆驼祥子》中祥子力图通过个人奋斗来改变命运,但是经历三起三落后,他渐渐失去了生活的信心和勇气,最后沦为行尸走肉。这两部作品的主人公在成长历程中都经受了重重磨难。

      专题

      理由

  • 7. 最后,大家来到樱洲书房,共赏苏童的文章,共话寻访的心得。

    错把异乡当故乡

    苏童

    十八岁以前,我所去过的最远的一个城市就是南京。那是一次特别的旅行,不是为了游览和探亲,当时有全省的数百名中学生聚集南京,参加一个大规模的中学生作文竞赛,那次竞赛我名落孙山。

    记得在返回苏州之前,我们一大群人停留在火车站前的广场上,忽然发现玄武湖就在眼前,不知是谁第一个跑到了湖边,我们纷纷尾随过去,也不知是谁第一个在湖边开始洗手,一大群中学生沿着湖岸一字排开,大家都把手伸进湖水里,很认真地洗了一回手。我至今仍然记得那群蹲在湖边洗手的少男少女的样子与笑声。二十年过去了,所有人手上的玄武湖水已经了无印痕,而我却在无意之中把那捧湖水融进了我的未来。

    选择南京作居留地是某种人的居住理想。这种人所要的城市不大不小,不要繁华喧闹也不要沉闷闭塞,不要住在父母的怀抱里但也不要离他们太远,这种人无须拥有自己的花园却希望他居住的城市风景如画,这种人希望自己智商超群精明强干却希望别人纯朴憨厚关心他人。我大概就是这种人,我自愿成为一个南京人,至今已经做了十几年,越做越有滋味。

    除了冬夏两季的气候遭到了普遍的埋怨,南京几乎是一个人见人爱的地方。南京街道上的华盖似的梧桐无与伦比(南京人溺爱这些树,春天你可以看见许多骑自行车的人在头上、身上拍打那些树上飘下的茸毛,表情却无怨无恨)。

    南京的中山陵是一种王尊地位。当你登临中山陵最高处极目四眺,方圆数里之内一片林海,你会发现这个城市之美不同凡响,紫金山与长江使南京永远受到了山水的孕育。东郊的林海则是一只巨大的绿色的枕头,每天夜里它对着太平门耳语一声,睡吧,南京,南京就睡了;每天早它对着中山门说,醒来吧,南京,南京就醒来了。

    着急不是南京人的性格,虽然南京人说话听上去显得很着急。这几年人人都想发财,南京人也想得慌,但是他们因为不着急,许多事就比别的地方慢半拍。当南京人去外地淘金发现别人生产假货劣货大发其财时,他们伤心地意识到作为一个南京人是发不了那种大财的,他们于是就想发小财。他们想还是回家做盐水鸭,反正南京人吃盐水鸭吃不够,即使卖不掉也没关系,反正自己也吃不够。

    南京人也符合我对人群的理想,所以我在南京一直生活得自得其乐。今年夏天的某一天,忽然游兴大发,想到在南京这么多年,许多朋友嘴里的幽美之地还没去过,就携妻子女儿往东郊而去。因为不是假日,游人寥寥,一家人从藏书阁小径进入百年树荫,一路探幽至灵谷寺,途中不闻人声但闻鸟语流泉,心中便有一种奇异的甜蜜感觉,好像这个地方是自己家的,好像是自己向自己炫耀了一件宝物,结果自己很满足,也很幸福。

    也许这很自然,一个人如果喜欢自己的居住地,他便会在一草一木之间看见他的幸福。多少人现在生活在别处,在一个远离他生命起源的地方生活着,生活得没有乡愁,没有哀怨,生活得如此满足,古人所谓“错把异乡当故乡”的词句大概也就源于此处吧。

    (选自苏童散文集《活着,不着急》,2019年中信出版社,有删减)

    1. (1) 下列关于南京人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南京人纯朴憨厚,能够关心他人。 B . 南京人说话着急,人也精明能干。 C . 南京人喜欢梧桐,也能宽容梧桐。 D . 南京人善良实在,不喜弄虚作假。
    2. (2) 散文叙事常在传达独特情感体验的同时抒发深刻的人生感悟,小武觉得作者叙述湖边洗手这段经历意味深长,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解。
    3. (3) 品读(甲)(乙)两句中的逗号,完成批注栏里的问题。

      逗号使用

      批注

      (甲)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 很好吃。

      (汪曾祺《昆明的雨》)

      连用四个逗号,有何表达效果?

      (乙)东郊的林海则是一只巨大的绿色的枕头,每天夜里它对着太平门耳语一声,睡吧, 南京,南京就睡了;每天早晨它对着中山门说,醒来吧,南京,南京就醒来了。

      把方框里的逗号换成叹号,可以吗?

    4. (4) 散文标题往往富含情味。小玄认为“错把异乡当故乡”中“错”为“犯错”,作者是“错”中有悔;小武则认为这“错”应理解为“错觉”,作者是“错”中有乐。你赞同谁的理解,说说理由。
七、作文
  • 8. 按要求完成作文。

    “访”有“调查”“寻求”“访问”“探望”等意思。这不,一路“南京山水城林文化寻访”下来,定触发了你对身边这座城市中的文化积淀、市井人情、民俗风物等的“寻访” 回忆,那一帧帧画面与“寻访”细节,又会引发你怎样的联想与情思呢?

    请以“访”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字数600字左右。

    3)不得套作、抄袭;

    4)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