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长沙市明德教育集团初中联盟2020-2021学年七年级...

更新时间:2021-03-04 浏览次数:238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字词迷宫)下列词语字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人名

    ①岑参(cān)

    ②郑振铎(duó)

    ③袁珂(kē)

    形近字

    ④眼花缭乱

    ⑤潦亮

    ⑥瞭望

    多音字

    ⑦喷薄(bó)而出

    ⑧薄(báo)饼

    ⑨薄(bó)荷

    成语

    ⑩喜出望外

    ⑪惊慌失措

    ⑫劾人听闻

    A . ①④⑧⑩ B . ③⑤⑦⑪ C . ②⑥⑧⑩ D . ③④⑨⑫
  • 2. (词语擂台)下面这段文字中,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门前一树槐,进宝又招财。”槐树不仅是祥瑞的象征,对人类的贡献也是很  ①  的。每逢花期,家乡万亩槐花园里,就弥漫着  ②  的香气,令人陶醉。不同于其他的植物秉持着   ③  的理念,在春季竞相开放,槐花花期总是姗姗来迟。吃货们凝视着枝头鲜嫩的槐花匿笑,翘首等了一年,又可以大饱口福了。在如此   ④  的园子里漫步,仿佛置身于朦胧的梦境,让人流连忘返!

    A . ①慷慨      ②咄咄逼人      ③一年之计在于春      ④美不胜收 B . ①大方      ②咄咄逼人      ③一寸光阴一寸金      ④琳琅满目 C . ①慷慨      ②盛气凌人      ③一年之计在于春      ④美不胜收 D . ①大方      ②盛气凌人      ③一寸光阴一寸金      ④琳琅满目
  • 3. (病句诊所)下面四个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B . 2021年元旦期间,国务院提供的“防控指南”,鼓励企事业单位根据生产、工作情况和职工愿望,灵活安排休假。 C . 随着中国对洋垃圾实施进口禁令,使西方国家陷入集体焦虑。 D . 2021年1月8日,长沙市教育局通知,今起至寒假结束,师生员工不得开展任何出境或跨省。
  • 4. (语段探微)下面一组句子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那么这个过程就是修身。

    ②儒家学说告诉人们,一个人生下来就是一个个体生命,他本身就是善恶并存。

    ③其实说到底,曾国藩一生的基础就是修行。

    ④我们要尽量自己去努力把善的东西激发出来,去弘扬扩大。

    ⑤曾国藩严格的修身自律对我有很大的影响,我从内心深处认同曾国藩的儒家思想。

    ⑥尽量把恶的东西遏制住,最低底线是不能伤害别人危害社会。

    A . ⑤②⑥④①③ B . ②⑤④⑥①③ C . ⑤②④⑥③① D . ⑤②④⑥①③
  • 5.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天净沙·秋思》中“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B . 谦称是表示谦虚的自称,如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令”等谦词。 C . “而立”代称三十岁,“而立之年”指有所成就的年龄;“不惑”代称四十岁,“不惑之年”指遇事能明辨不疑的年龄。 D . 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端午节的风俗主要有赛龙舟、吃粽子等。
二、综合性学习
  • 6. 综合性学习

    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明德集团初一年级某班的同学们准备开展“少年正是读书时”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 (1) 第一小组同学承担宣传任务,请为本次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2. (2) 第二小组同学主持本次活动,请根据提示,再设计两项与此有关的活动。

      活动一:“我爱读书”的演讲比赛。

      活动二:

      活动三:

    3. (3) 本班准备创立班刊,拟定于下周三大课间在本班教室召开一次班刊编辑例会,主要商讨“班刊如何体现班级特色”的问题,准备邀请语文张老师参加这个活动。如果你是第三小组的同学,你会对张老师说:“。”
三、情景默写
  • 7. 古诗文默写
    1. (1)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融情于景,突出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写出贬谪之地偏远的诗句是:
    2. (2) ,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 (3) 在《论语》十二章中,将“思考”和“学习”结合的句子是:
    4. (4) 在《夜雨寄北》这首诗中,作者化实为虚,开拓出一片想象的境界,使时间和空间交汇融合的诗句是:
四、诗歌鉴赏
  • 8.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小题。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注)①兰溪:即婺州(今浙江金华)境内的兰溪江,也称兰江,浙江富春江上游一支流,在今浙江省兰溪市西南。棹(zhào)歌:船家摇橹时唱的歌。

    1. (1) 对这首诗的内容和表现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 这是一首富于民歌风味的船歌,全诗以清新灵妙的笔触,写出了兰溪的山水之美及渔家的欢乐之情。 B . “凉月如眉挂柳湾”写舟行所见岸边景色:一弯如眉的新月,映射着清冷的黑暗,正低挂在水湾的柳梢上。眉月新柳,相映成趣,富于清新之感。 C . “越中山色镜中看”,句内“中”字复迭,既增添了民歌的咏叹风味,又展现出夜间行舟时的景色。 D . 本诗第三、四句是作者眼前所见之景,一连三天的春雨,溪水猛涨,鱼群联翩而来,怎不使人从心底漾起欢乐之情! E . 本诗前两句仰视,后两句俯视。不见一个“人”字,不写一个“情”字,读来却使人感到景中有人,情意盎然。
    2. (2) “越中山色镜中看”极具韵味,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五、对比阅读
  • 9.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此,不若无闻也。

    (《吕氏春秋》)

    (乙)子夏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经,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然则何以慎缘物之情及人之情以为所闻则得之矣。

    (《吕氏春秋》)

    (注)①类:像。②缘:依据,凭借。③情:规律。

    1.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求闻之此    屈伸呼吸 B . 而传之者      之于宋君 C . 国人道之      子夏 D . 时习之        至于晋问之
    2. (2) 下列对(乙)文中画波浪线语段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然则何以/慎缘物之情及人之情/以为所闻则得之矣 B . 然则何以/慎缘物之情及人之/情以为所闻则得之矣 C . 然则何以慎/缘物之情及人之情/以为所闻/则得之矣 D . 然则何以慎/缘物之情及人之情以/为所闻/则得之矣
    3.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②是非之经,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

    4. (4) (甲)(乙)两段故事中,宋君、子夏是如何辨别传言的?请分别谈谈。在生活中,为了获得真知灼见,避免道听途说,你认为应该怎么做呢?
六、现代文阅读
  •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为什么人到中年就发福(节选)

    段洪刚

    ①为什么人到中年,尤其容易“发福”呢?讲真的,还真不是放弃管理身材那么简单。

    ②“发福”都有哪些特征?

    ③ “发福”的判断标准有两个,即BMI和腰围。世界范围内,通常用体重指数(BMI)来衡量人体体重的水平。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BMI≥25.0,即很有可能是“发福”了。

    ④人体通过调节荷尔蒙,影响体内脂肪的分布,多余的油脂更容易堆积在腰部,所以发福的典型特征就是日益突出的肚皮。脂肪在身体内的分布,尤其是腹部脂肪堆积的程度,与肥胖相关性疾病有更强的关联。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0cm,即为“发福”。

    ⑤为什么人到中年就容易“发福”?

    ⑥第一,人体代谢变慢。人到了中年以后,全身的器官都会进入到一个相对放缓的时期,在能量代谢上也是如此,年龄越大,基础代谢率越低。此时,如果在饮食上不加以控制,体内就会堆积大量营养,进而“发福”。

    ⑦第二,内分泌的改变。这种情况在女性群体中更为常见。女性到了中年后,会逐渐出现绝经的情况,随着雌激素水平的下降,其对脂肪的代谢作用减弱,机体更容易堆积脂肪。

    ⑧第三,缺乏运动。中年人常常缺乏运动,特别是久坐不动更容易使脂肪大量堆积。

    ⑨第四,棕色脂肪组织减少。随着年龄增长,人体组成也发生了变化。到了中年,人体内的肌肉减少,而脂肪增多,需要的热量也会变少。如果还是保持年轻时相同的饮食水平而不运动,人就会发胖“发福”。

    ⑩中年“发福”,到底有多危险?

    ⑪中年“发福”并非真的是“福”,而是巨大的健康隐患。研究发现,成年阶段轻度的体重增加,也与慢性疾病发病率提高有显著关联。例如,中青年体重每增加10斤,中老年时罹患糖尿病的风险就会增加30%、高血压病的风险增加14%、心血管病的风险增加8%、肥胖相关的癌症风险增加6%。

    ⑫中年人应该如何管理身材?

    ⑬首先,合理搭配饮食。要优化主食结构,增加粗粮的摄入,如玉米、燕麦、杂豆类等。粗粮既能增加饱腹感,减少热量的摄入,也可以补充粗粮种皮中富含的B族维生素以及纤维素,进而增加营养素密度。还要多吃蔬菜。蔬菜的热量比较低,并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

    ⑭其次,适当运动。肌肉活动对人体能量代谢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任何轻微的运动都可以提高代谢率。人体持续运动或劳动时的耗氧量可以达到安静时的10到20倍。所以中年群体要加强运动锻炼,以便更好地把身体内的脂肪“清理”出去,同时也能增强身体的代谢能力。可以选择快步走、慢跑、游泳、羽毛球以及乒乓球等运动方式。

    (选自:“学习强国”)

    1. (1) 下列说法与原文的意思相符合的两项是(   )
      A . 小明的妈妈发“福”了,因为她的腰围是76cm, 体重指数BMI为23.0,比以前胖多了。 B . 人体通过调节荷尔蒙,影响体内脂肪的分布,多余的油脂全部堆积在腰部,所以发福的典型特征就是日益突出的肚皮。 C . 年龄越大,基础代谢率越低,人到了中年以后,能量代谢变慢是发福的原因之一。 D . 中年人和年轻时保持相同的饮食水平而不运动,也会发福。 E . 中年“发福”并非真的是“福”,而是巨大的健康隐患,成年阶段的体重增加,必定会带来慢性疾病。
    2. (2) 小明的爸爸体重超标了,小明希望他加强身材管理,结合原文,小明可以给他爸爸提供怎么样的建议呢?
  •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五岁的蚊帐大使

    郝广才

    ①天真,是会做傻事呢?还是会让你看不见困难,傻傻去做,熔化所有的铁石,创造奇迹呢?或许,人们认为天大的奇迹,在小孩来说是那么理所当然,因为他们天真的翅膀,还没有退化。

    ②2006年4月6日,凯瑟琳看到美国公共电视播的非洲纪录片,片中说非洲平均每三十秒,就有一个小孩因为疟疾而死亡。才五岁大的她,蜷缩在沙发上扳着手指数数,一、二、三……三十,当她数到三十时,一脸惊恐地说:“妈妈,一个非洲小孩死掉了,我们一定要做点什么!”

    ③妈妈上网查数据,告诉凯瑟琳:“疟疾很可怕,小孩得了疟疾很容易没命。”

    ④“那小孩为什么会得疟疾?”

    ⑤“疟疾是靠蚊子传播的,非洲蚊子太多。”

    ⑥“那怎么办?”

    ⑦“现在有一种泡过杀虫剂的蚊帐,有它就可以保护人不被蚊子咬。”

    ⑧“那他们为什么不用蚊帐?”

    ⑨“因为这种蚊帐对他们来说太贵了,他们买不起。”

    ⑩“不行,我们必须要做点什么!”

    ⑪几天后,妈妈接到幼儿园老师的电话,老师说凯瑟琳没有交点心费。

    ⑫妈妈问她钱呢?凯瑟琳说:“妈妈,如果我在学校不吃点心,平时不吃零食,也不再买芭比娃娃,这样够不够买一顶蚊帐呢?”

    ⑬妈妈带她去超市,花十美元买了一顶大蚊帐,可以给四个小孩用。然后打电话问在非洲做慈善的组织,看看如何把蚊帐送过去。

    ⑭巧的是,她找到一个“只要蚊帐”的组织,他们专门送蚊帐给非洲的孩子。凯瑟琳亲手把蚊帐寄过去,一个星期后,她收到“只要蚊帐”协会的感谢信,信里说她是年纪最小的捐赠人,还告诉她如果捐十顶蚊帐,可以获得奖状。

    ⑮凯瑟琳请妈妈和她去跳蚤市场摆摊,把她的旧书、旧玩具、旧衣服拿来卖,卖了钱好捐蚊帐。

    ⑯可是卖了一天,生意不好。凯瑟琳想:我捐钱买蚊帐,“只要蚊帐”协会就给我奖状。那别人买我东西,给我钱,他们也应该得到奖状才对啊!

    ⑰于是,她开始自己做奖状,妈妈帮她买材料,爸爸帮她整理工作间,弟弟帮她画爱心。每张奖状都有凯瑟琳亲笔写的“以你的名义,我们买下一顶蚊帐,送到非洲”,当然还有她的亲笔签名认证。只要你捐十美元,买一顶蚊帐,就可以得到一张奖状。邻居看到她的奖状,觉得又天真又感动,奖状很快就卖掉十张。凯瑟琳把钱寄出,收到“只要蚊帐”协会寄来为她特制的荣誉证书,封她为“蚊帐大使”。

    ⑱协会的人还告诉凯瑟琳,她捐的蚊帐是送到加纳一个叫斯蒂卡的村子,那里有五百五十户人家。天啊,只有十顶蚊帐,怎么够用?

    ⑲凯瑟琳的邻居不只跟她买蚊帐,他们的小孩也都加入,帮凯瑟琳做奖状,成为“凯瑟琳的队员”。小区的牧师也请她去教堂演讲,她只讲了短短三分钟,就收到八百美元的捐款。这下她士气大振,开始到别的教堂去演讲,当她满六岁时,已经集了六千三百一十六美元。

    ⑳“只要蚊帐”协会把凯瑟琳的事迹贴在网上引起许多人回响。有一天,凯瑟琳看见电视上播出英国足球明星贝克汉姆替“只要蚊帐”协会做的公益广告。她立刻写了一封信给贝克汉姆,感谢他,当然也发给他一张奖状。贝克汉姆把奖状贴上个人网站,事情就像雪球一样传开。

    ㉑2007年6月8日,凯瑟琳收到一封来自斯蒂卡村的信,村里的孩子写道:“谢谢你给我们的蚊帐,我们看了你的照片,大家都感觉很美!”凯瑟琳受此鼓励,非常开心,激起她更大的动力。她和队员动手做了一百张奖状,给《福布斯》杂志富豪排行榜上的大亨,每个人寄一张。其中一张写着:

    ㉒“亲爱的比尔·盖茨先生,没有蚊帐,非洲的小孩会因为疟疾而死掉。他们需要钱,可是听说钱都在您那里。”

    ㉓2007年11月5日,比尔·盖茨基金会宣布,捐三百万美元给“只要蚊帐”协会。比尔·盖茨说他收到一张奖状和一封信,信上说为非洲小孩买蚊帐的钱都在他那里。看来他不把钱拿出来是不行的。

    ㉔2008年,比尔·盖基金会出钱拍了一部《孩子救孩子》的公益纪录片,凯瑟琳因此踏上非洲大地。她看到当地的孩子用笔在蚊帐上写着“凯瑟琳”,他们都把这个救命的蚊帐叫作“凯瑟琳蚊帐”。这个爱心蚊帐,会好好守护他们的每一晚。斯蒂卡村现在叫“凯瑟琳蚊帐村”。

    ㉕七岁的凯瑟琳,已经用她的“天真”救了超过百万个非洲小孩的生命。

    1. (1) 为了帮助非洲患疟疾的孩子,凯瑟琳做了很多在成人看来“天真”的事,请你依据文章内容填空。

      凯瑟琳的“天真”

      结果和影响

      事情进行中得到的帮助

      收到“只要蚊帐”协会的感谢信,成为年纪最小的捐赠人。

      卖奖状筹集买蚊帐的钱。

      朋友、邻居们的帮助。

      贝克汉姆把奖状贴上个人网站,事情就像雪球一样传开。

      社会的关注,社会名人的帮助。

      给《福布斯》杂志富豪排行榜上的大亨寄奖状。

      比尔·盖茨基金会宣布,捐三百万美元给“只要蚊帐”协会。

    2. (2) ①有人认为本文的标题可以改为“天真”,你认为哪个更好?请说说你的理由。

      ②有人说凯瑟琳也是一个“植树的牧羊人”,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请结合文章内容和链接材料,说说你的探究结果。

      (链接)

      《植树的牧羊人》讲述了“一战”至“二战”时期,一位50多岁丧亲的牧羊人,去阿尔卑斯山高地牧羊,将内心对家人的思念转化为对大自然的关爱,将余生倾注在阿尔卑斯山上荒原的植树工作,37年如一日的在那里种树,用自己的双手和坚忍的毅力将荒芜之地变成富裕的村庄的故事。他通过亲身经历证实了孤独者“找到了过得美满幸福的好办法——爱让生活多份阳光,爱是人生之源”。

七、名著阅读
  • 12. 阅读从《西游记》中节选的片段,完成下列题目。

    A双手侮着眼,正自揉搓流涕,只听得炉头声响,猛睁睛看见光明,他就忍不住将身一纵,跳出丹炉,唿喇一声,蹬倒八卦炉,往外就走。慌得那架火看炉与丁甲一班人来扯,被他一个个都放倒,好似癫痫的白额虎,风狂的独角龙。

    1. (1) 下面有关名著阅读的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
      A . 《西游记》是明代吴承恩所著的中国古代第一部现实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该作品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会阶级的昏庸残暴,寄托了作者关于社会与人生的理想。 B . 唐僧在猎人刘伯钦的保护下来到五行山,揭下山顶的金字压帖,救出了齐天大圣,收为徒弟,并给他起名孙悟空。 C . 唐僧等人来到鹰愁涧遇到一个妖怪。该妖本是天上的卷帘大将,因在蟠桃会上打碎了琉璃盏,才被贬到这里靠吃人度日,最后唐僧正式收他作为徒弟,又取了个别名“沙和尚”。 D . 《西游记》中的唐僧是一个带有浓厚封建士人气质的人物。他恪守宗教信条,乃至迂腐顽固,但信仰坚定,在取经路上,几乎没有动摇过。 E . 《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中的“尸魔”就是“白骨夫人”。她首先变成一个花容月貌的女子,来山上送饭还愿,最后变成一个老公公前来寻看女儿和妻子。
    2. (2) 选段中A指的是,经此一役,他练就了的本领。
    3. (3) 学校将组建一个阅读社团,《西游记》中的猪八戒想要参加,假如你是负责人,请结合小说中的情节,说说录取或淘汰他的理由。
八、作文
  • 13. 大作文

    “在我生命中有很多时刻,面对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或者一个令人畏惧的情境,当我感到惊慌失措时,我都能够轻松应对——因为我回想起了很久以前悬崖上的那一课。”这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在《走一步,再走一步》文末中的感慨。生活其实就是大课堂,我们经历的种种,或地铁上的遇见,或舞台上的表演,或餐桌前的对话……无不教会我们成长。

    请以《生活中的一课》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不得抄袭,不要套作。③文中不得出现自己的真实姓名、校名等相关信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