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杭二白马湖中学2020-2021学年七年级...

更新时间:2021-07-27 浏览次数:195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本部分共有20道题,共60分)
  • 1. 进行实验探究时,若要使已获得的探究结论更具有说服力,下列做法通常无效的是(    )
    A . 增加自变量的数量 B . 同一实验者重复实验 C . 增加实验样本的数量 D . 不同实验者重复实验
  • 2. 在教室里正在认真思考的小杜突然感觉身体不适全身发冷,身边的康康同学觉得小杜发烧了用手背测了测他的额头感觉很热,于是取来体温计进行测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用手背测了测属于定量测量 B . 体温计利用了煤油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C . 测量后不能将体温计拿出读数 D . 在测量过程中体温计的示数还在上升此时显示的温度是体温计中液体的温度
  • 3. 观察和实验是学好科学的重要途径,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 试管作反应容器 B . 广口瓶存放液体 C . 滴加试剂 D . 闻药品气味
  • 4. 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空气被严重污染,有害物质含量严重超标,其中PM2.5是天气阴霾的主要原因,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单个PM2.5隐藏在空气的浮尘中,容易被吸入人的肺部造成危害,下列关于PM2.5颗粒物直径的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A . 2.5μm=2.5μm×10-6m B . 2.5μm=2.5×10-5dm C . 2.5μm=2.5×10-6cm D . 2.5μm= 2.5×10-9m
  • 5. 利用量筒和水测量体积约为40cm3的实心小金属块。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量筒内的水不能太少,是指量筒内的水的体积应大于小金属块的体积 B . 量筒内的水不能太多,是指小金属块浸没在量筒中时,水不会溢出量筒 C . 用这种方法测小金属块的体积,选用量程为50cm3的量筒比较适合 D . 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 6. 下列所描述的生命现象与其实例不符的是(    )
    A . 生物的生命活动需要营养---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B .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朵朵葵花向太阳 C . 生物能排出体内的代谢废物---蜻蜓点水 D . 生物能生长繁殖---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 7. 用显微镜观察经染色的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与原因分析不吻合的一项(    )

    选项

    实验现象

    可能的原因

    A

    视野中没有细胞

    未在口腔内壁刮取细胞

    B

    视野中无光斑

    物镜未对准通光孔

    C

    视野中有许多黑色圆圈

    细胞数量太多

    D

    视野中的细胞往左移动

    观察者将装片往右移动

    A . A B . B C . C D . D
  • 8. (2020·温州) 小明用左眼朝目镜内注视,要将镜筒从最低处开始上升,首先应调节(    )

    A . 粗准焦螺旋 B . 细准焦螺旋 C . 物镜转换器 D . 载玻片
  • 9. 洋葱表皮细胞与草履虫的显著区别是前者具有(    )
    A . 细胞壁与液泡 B . 细胞核与细胞膜 C . 细胞壁与细胞质 D . 细胞壁与叶绿体
  • 10. 如图所示为某藻类细胞中叶绿体移动路线示意图,视野中的叶绿体位于液泡的下方,并绕液泡按图示箭头方向移动。实际上,该细胞中叶绿体的位置和移动的方向分别为(    )

    A . 位于液泡的上方、逆时针 B . 位于液泡的下方、逆时针 C . 位于液泡的上方、顺时针 D . 位于液泡的下方、顺时针
  • 11. 草原上,一只老鼠发觉老鹰在上空盘旋,便紧张而迅速地钻进附近的巢穴内。老鼠的这种行为体现了生物的哪种特征(    )
    A . 具有遗传变异的特性 B . 具有生长和繁殖的特性 C . 能适应环境并影响环境 D . 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 12. 如图是某生物细胞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的过程示意图,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 ①过程中发生了遗传物质的复制和平分 B . 该生物的所有细胞都能进行①过程 C . A,B,C细胞的基本结构相同 D . B细胞和C细胞中含有相同的遗传物质
  • 13. 在对动物进行分类时,最重要的是先确定分类的依据。如果有人将猫头鹰、蝙蝠、啄木鸟归为一类,将蛇、鲨鱼、海豚归于另一类。你认为他的分类依据是(    )
    A . 陆生或水生 B . 食草或食肉 C . 有鳞片或无鳞片 D . 会飞或不会飞
  • 14. 如图所示为草履虫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草履虫属于原生植物 B . 草展虫需要从外界摄取有机物 C . 草履虫通过神经系统对环境变化产生反应 D . 草履虫属于高等生物,它的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
  • 15. 如右图表示某些生物概念之间的关系,下列不属于图中所示关系的是(    )

    A . 1脊椎动物、2爬行动物、3哺乳动物、4蜥蜴 B . 1孢子植物、2藻类植物、3蕨类植物、4卷柏 C . 1种子植物,2裸子植物、3被子植物、4水杉 D . 1无脊椎动物、2扁形动物、3节肢动物、4涡虫
  • 16. “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等诗句中湖水、江水泛起绿色,是因为(    )
    A . 春天气温升高,岸边苔藓植物生长旺盛,有些苔癣植物流到湖水、江水中 B . 春天降水增多,空气中含水量升高,因而出现发霉现象 C . 春天气温升高,藻类植物大量繁殖,这些绿色的小生命漂浮在江水、湖水中 D . 春天的天空格外明媚,岸边树木花草也长出了绿叶;江水、湖水格外绿
  • 17. 青霉素过敏是一种药物过敏反应。对青霉素过敏的患者一旦注射了青霉素,轻者出现皮疹、瘙痒等皮肤过敏症状,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而危及生命,造成严重的后果。所以,为了预防青霉素过敏,在使用青霉素前必须做皮试。“皮试”是将药物注射到皮肤的哪个层次(    )
    A . 表皮 B . 真皮 C . 生发层 D . 皮下组织
  • 18. (2020·杭州) 小金在野外观察到4株植物PQR和S,并设计如图所示的二歧分类检索表来分辨这些植物。若上述4株植物中有一株植物是桃树,则它是( )

    A . P B . Q C . R D . S
  • 19. 如右图所示伽利略温度计(烧瓶内有空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若气温升高,液体膨胀,烧瓶外液体上升 B . 若气温升高,气体膨胀,烧瓶内液体上升 C . 若气温下降,气体缩小,烧瓶内液体下降 D . A和B两点的值,B点的温度值要小点
  • 20. 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B . 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使用价值远远小于直接使用价值 C . 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 D . 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途径,其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二、填空(本部分共有5道题,共33分)
  • 21. 认真读图,填上合适的数据:

    1. (1) 如图3所示物体的长度为厘米;
    2. (2) 如图4所示量筒内装水,石块体积是
    3. (3) 图5中温度计的读数是;读作
  • 22. 小明从市场里买回来几个番茄,并认真进行分析研究:
    1. (1) 他切开一个番茄,有许多汁液流出。这些汁液是番茄的,它来自细胞结构中的
    2. (2) 取另外一个番茄,用开水烫过后撕下一层薄薄的表皮。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细胞排列紧密,这层表皮属于(填“保护组织”“输导组织”“营养组织”或“分生组织”,下同)。表皮以内的部分是果肉细胞,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其细胞壁比较薄,且排列分散,属于
    3. (3) 切开果肉,发现里面有一些白色的“筋络”,取一根“筋络”,洗去果肉细胞,制成临时装片,然后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其中的细胞一个个上下连接,且中间的细胞壁上有许多小孔,可以运输营养物质,你估计这部分结构可能是(填“保护”“输导”“营养”或“分生”)组织。
    4. (4) 小明得出结论:番茄是一个由多种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构成的
  • 23. 如图表示消化系统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内填数字)

    1. (1) 消化系统包括两部分。
    2. (2) 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分,可初步消化蛋白质的场所是[]。
    3. (3) 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是[]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经吸收后进入循环系统。
    4. (4) [⑧]是,它所分泌的胆汁能促进脂肪的消化。
  • 24.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方法。科学观察需要工具,显微镜就是其中一种工具。
    1. (1) 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如果光线过强,应选择

      ①大光圈; ②平面镜; ③小光圈; ④凹面镜

    2. (2) 有一位同学在用低倍镜观察一临时装片时,在视野内看到一黑点。当他移动装片时,黑点不动;当他换用高倍镜观察后,黑点还在原处,这一现象最可能的解释是__________
      A . 装片上有一小黑点 B . 物镜需要清洁 C . 目镜需要清洁 D . 反光镜上有黑点
    3. (3) 改进操作后,在显微镜下看到了图(2)甲所示的物像,为了更清晰地观察a细胞,得到图乙所示的物像,则主要操作步骤是__________。

      ①将玻片向左上方移动使a移至视野中央;②将玻片向左下方移动使a移至视野中央;

      ③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④转动转换器,把高倍物镜换成低倍物镜;

      ⑤调节细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⑥调节粗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⑤, C . ②→④→⑤, D . ②→③→⑥
    4. (4) 如右图所示,在一个视野中看一行细胞,此时显微镜镜头的示数是10×和10×,如果此时将镜头换成10×和40×,那么在这个视野中可以看到的细胞数目是个。

    5. (5) 细胞是一个立体结构,但在显微镜下所观察到的则是该细胞的某个平面图。甲、乙同学在显微镜下分别观察两张同种动物组织细胞装片(细胞形态结构相同),结果甲同学看到装片中的组织细胞呈圆形,乙同学看到装片中的组织细胞呈长方形。请你推测该种动物组织细胞的立体形状最可能是
  • 25. 下列图示中,图甲内①、②、③表示某同学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三个操作步骤;图乙为该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临时装片时看到的一个视野,请回答问题:

    1. (1) 图甲中,①步骤往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是,其目的是
    2. (2) 图甲中,②步骤往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是,其目的是
    3. (3) 图甲中①、②、③三个操作步骤,在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中的正确排列顺序应该是(填序号)。
    4. (4) 图乙中,出现a的原因是图甲中的(填序号)步骤操作不当引起的。
    5. (5) 图乙中,b于视野的右上方,现要把它移到视野的正中央,玻片标本应向移动。
三、解答题(本部分共有8道题,共57分)
  • 26. 如右图所示,树在风中发生的弯曲程度跟树本身有什么关系?

    1. (1) 请你提出2个猜测。

      猜测①

      猜测②

    2. (2) 科学家在探究自然界奥秘时,第一步一般是:
    3. (3) 为了检验你的猜测是否正确,必须来检验,要注意实验组与对照组除可控因素,其他条件必须
  • 27. (2020·温州) 医学上,头发密度是指头发覆盖区域内单位面积头发的数量。某科研人员为研究头发密度,选择76位不同年龄和性别的健康志愿者,将头发覆盖区划分为顶部、枕部和左右两侧四个等面积的区域,分别在四个区域内随机取相同面积进行测量。实验相关数据记录如表。

    表一:不同年龄头发密度

    年龄段(岁)

    人数(人)

    头发密度(根/厘米2

    18~29

    24

    142~150

    30~39

    18

    136~145

    40~49

    17

    129~137

    50~60

    17

    125~132

    表二:不同部位头发密度

    部位

    头发密度(根/厘米²)

    顶部

    167

    枕部

    156

    左侧

    119

    右侧

    118

    1. (1) 测量头发密度时,把志愿者的头发剪短,然后用皮肤镜轻压测量部位,再拍照取样,并用电脑打开照片,如图所示。推测皮肤镜在该实验中的作用是 。
    2. (2) 分析表一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3. (3) 表二是某位志愿者不同部位的头发密度,分析该志愿者可能处于哪个年龄段?并说明你的分析过程。
  • 28. 中国女排北仑主场的吉祥物“圆圆”,其原型是宁波市独有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镇海棘螈。目前它的数量只有350多尾,比大熊猫还稀少,已濒临灭绝。

    1. (1) 镇海棘螈在陆上产卵,卵孵化后,幼体再进入水中继续进行个体发育,成体则在陆上生活。它和大鲵同属于类动物,受精的产所是
    2. (2) 镇海棘螈数量稀少、濒临灭绝是否与其产卵习性有关?中科院的科学家设计了如下实验:将收集到的60颗镇海棘螈受精卵平均分成6组,在适宜温度下,分别将它们放在陆地上、池水下深1cm、5cm、10cm、15cm、20cm处,一段时间后,比较它们的孵化率。科学家设计的实验可以研究两个问题:

      ①受精卵在陆上与水中的孵化率是否有差异?

      ②受精卵在水中的孵化率与是否有关?

    3. (3) 镇海棘螈数量稀少、濒临灭绝的原因除了可能与陆上产卵习性有关外,还可能与其生存环境的变化有关,如:气候异常、等。
  • 29. 为了研究种子萌发所需的条件,某同学设计了如下三个实验(A、B、C),并把它们置于阳光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要证明种子萌发需要水,应比较两个装置;
    2. (2) 装置C中水的表面加上一层油膜的目的是
    3. (3) 据你所知,种子的萌发除了水分之外,还需要的条件是
  • 30. 通过生物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苔藓植物的根是假根,同学们想通过实验的方法验证一下苔藓植物的根是否具有吸水的能力。请你帮忙完成实验。

    ⑴提出问题:苔藓植物的根能吸收水分吗?

    ⑵做出假设:

    ⑶设计实验方案

    ①取一烧杯清水,向里面滴一滴红墨水。

    ②准备两个培养皿,分别倒入少量稀释过的红墨水,编号为A和B。

    ③选取生长状况良好的苔藓植物,分为两份,一份放入A培养皿,让根与液面接触,而不要让叶片 

    与液面接触;一份放入B培养皿让根不与液面接触,而叶片与液面接触。

    ④观察现象并记录。

    实验中设置B培养皿的作用:

    ⑷预期的实验结果是

    ⑸结论:

  • 31. 龟卵的孵化往往受环境温度的影响。为探究温度对某种龟卵孵化时间、孵化成活率及孵出性别的影响,研究者将数目相同的五组龟卵分别置于不同温度下孵化,结果如图所示。

    1. (1) 龟卵较大,卵内含有水分,卵外有坚韧的保护,发育摆脱了对水的依赖,这是龟适应陆地生活的重要原因之一。
    2. (2) 据图甲判断,龟卵孵化的最佳温度范围为29℃~31℃,原因是当温度低于29℃时,龟卵的孵化时间相对较,当温度高于31℃时,孵化成活率
    3. (3) 据图乙分析,该种龟在温度25-33℃范围内,性别分化的规律是
  • 32. 有一支刻度不准确但刻度线均匀的温度计甲,把它与一支标准的温度计对比后发现,当乙的示数为20℃时,甲的示数为15℃;当乙的示数为80℃时,甲的示数为78℃。问:当甲的示数为-6℃时,乙的示数为多少?是否存在这样一个温度,使甲与乙的示数正好相同?如果存在,那么该温度是多少?
  • 33. 请你根据已有知识和下列信息设计二歧分类检索表的文字形式来辨别下列植物:水杉、珙桐、苏铁、黄瓜、桫椤、地钱。

    信息1:珙桐多年生,黄瓜一年生。

    信息2:水杉种子扁平,周围具窄翅。苏铁种子卵圆形,微扁,熟时红色。

    信息3:桫椤,别名蛇木,是桫椤科、桫椤属蕨类植物,有“蕨类植物之王”赞誉。

    信息4:地钱叶状体暗绿色,假根平滑或带花纹,雌雄异株。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