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湘西州凤凰县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

更新时间:2021-02-23 浏览次数:140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45分)
  • 1. (2016·临沂模拟) 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下列著名诗句中只含有物理变化的是(  )

    A .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 .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C .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D .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2. 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 . 颜色 B . 密度 C . 溶解性 D . 可燃性
  • 3.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    冰水 B . 液化石油气 C . 洁净的空气 D . 牛肉粉
  • 4. (2017九上·邵阳期中) 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都非常重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点燃酒精灯     B . 滴加液体     C . 加热液体     D . 读取液体体积
  • 5. (2016九上·蕉城期中) 下列方法能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3瓶气体的是(   )
    A . 闻气味 B . 将集气瓶倒扣在水中 C . 观察颜色 D .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 6. (2015九上·黑龙江期中) 关于原子、分子叙述错误的是(   )
    A . 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B . 分子和原子都在不停运动 C . 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都能够再分 D . 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 7. 取用药品进行实验时,正确的做法是(   )
    A . 若取用的药品实验后有剩余,应倒回原试剂瓶 B . 取用无腐蚀性的固体药品,可用手直接拿取 C . 倾倒液体时,可以快速往试管里倒 D . 每取一种药品后,都应立即盖好试剂瓶塞,标签朝外,放回原处
  • 8.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不显电性 B . 碳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2g C . “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 D . 钠的原子序数是11,元素符号是Na
  • 9.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 P+O2 =P2O5 B . 4Fe+3O2 2Fe2O3 C . 2CO+O2 2CO2 D . 2Mg + O2 2MgO
  • 10. 分析HCl、X、HClO、ClO2 、KClO3、KClO4的排布规律,X代表的是(   )
    A . NaCl B . KClO C . Cl2               D . ClO2
  • 11. (2016·宜阳模拟) “清新指数”是空气清洁度的一种标准.下列做法对“清新指数”会产生不利影响的是(   )
    A . 提倡使用新能源 B . 开展植树造林 C . 工厂废气经处理达标后排放 D . 大力发展燃煤发电
  • 12.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期间,新型冠状病毒可以进行气溶胶传播的传言,让很多人不再满足于佩戴口罩和使用消毒水进行拖地来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而是试图把二氧化氯加入加湿器中对空气进行消毒,但专家并不认可这种做法。下列是制取二氧化氯的方法:2NaClO3+4HCl(浓)=2NaCl +X ↑ +2ClO2↑ +2H2O,X的化学式为(   )
    A . NaCl B . Cl2                     C . H2 D . HClO
  • 13. (2016八下·沂源期末) 成语“釜底抽薪”的本意包含着灭火的原理,下列灭火方法也依据这个原理的是(   )
    A . 砍掉树木形成隔离带 B . 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C . 用锅盖盖灭着火的油锅 D . 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
  • 14. 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 . HCl + NaOH = NaCl + H2O B . Fe + 2HCl = FeCl2 + H2 C . CaO + H2O = Ca(OH)2 D . MgCl2   Mg + Cl2
  • 15. 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见下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物质

    反应前物质质量/g

    8

    32

    5

    4

    反应后物质质量/g

    16

    4

    x

    24

    A . 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B . 乙、丁两种物质反应的质量比为7:5  C . 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D . 甲、乙两种物质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1:4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6分)
  • 16. 用化学符号表示:
    1. (1) 5个铵根离子
    2. (2) +3价铁元素
    3. (3) 引起煤气中毒的气体
  • 17. 如图所示是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1. (1) x=
    2. (2) 该元素属于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
    3. (3) 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 18.             
    1. (1) 常用的净水方法有静置、吸附、过滤、蒸馏等,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2. (2) 防毒面具中通常会使用活性炭,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性;
    3. (3) 用于鉴别硬水和软水的是 。
  • 19. 能源与环境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2014年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是“向污染宣战”,倡导全社会共同行动,打一场治理污染的攻坚战。
    1. (1) 煤燃烧会产生很多污染性气体,这些气体中,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的是
    2. (2) 氢化镁(MgH2)固体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可为氢动力汽车提供能源.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3) “低碳经济”是以较小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产出的新经济发展模式。下列做法符合“低碳经济”理念的是       (填序号)。
      A . 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B . 改造或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产业 C . 优化建筑设计,增强室内自然采光,减少照明用电
  • 20. 对比、分析、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1. (1) 已知H2、CO、C是初中化学常见的还原剂,请分析下列反应:

         H2 + CuO Cu + H2O   3CO + Fe2O3 2Fe + 3CO2      C + O2 CO2

      得出的结论是:物质(如H2、CO、C)作还原剂时,所含元素中,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后(选填“升高”或“降低”或“不变”)。

    2. (2) 依据上述结论,则在反应SO2 + 2H2S = 3S + 2H2O中作为还原剂的物质是
    3. (3) 已知甲烷、乙烷、丙烷、丁烷的化学式分别为CH4、C2H6、C3H8、C4H10 , 从中发现这类碳氢化合物的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结合有一定规律,若1个分子中的碳原子个数为n,则其化学式为
  • 21. 已知A、B为两种黑色粉末,A为单质,B为金属氧化物,D为红色单质。A、B、C、D、E五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

    1. (1) B的化学式为
    2. (2) C的化学式为
    3. (3) 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三、实验探究题(共14分,每空1分,化学方程式2分)
  • 22.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进行气体制取和性质的探究,请回答有关问题:

          

    1. (1) 请写出图中标有字母a的仪器名称
    2. (2)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时,应选用的发生及收集装置是(填写装置的字母代号),其中二氧化锰起作用;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3)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时,选择D为收集装置的原因是。请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 23. 乙炔(C2H2)气体和氧气反应能产生高温火焰,工人师傅常用乙炔焰切割或焊接金属。乙炔由碳化钙(块状固体,化学式为CaC2)与水反应生成,同时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提出问题】白色固体是什么物质?

    1. (1) 【做出猜想】小明经过思考认为有以下几种可能:

       猜想一:CaO;  猜想二:;  猜想三:Ca(OH)2

    2. (2) 【交流反思】经过同学们交流讨论,认为猜想一不成立。否定猜想一的理由是:
    3. (3) 【进行实验】(一)取少量白色固体放入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没有观察到,证明猜想二不成立。
    4. (4) (二)取少量白色固体加入到水中,取上层清液,,有白色沉淀出现,证明猜想三成立。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结论:白色固体是Ca(OH)2

四、计算题(共5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K-39,Cl-35.5,O-16)
  • 24. 某兴趣小组用KClO3和MnO2的混合物制取氧气,试管中固体的质量随时间变化的数据见下表。

    加热时间/min

    0

    t1

    t2

    t3

    固体质量/g

    28.0

    23.2

    18.4

    18.4

    1. (1) 共制得氧气g。
    2. (2) 计算完全反应后生成氯化钾的质量。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