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

更新时间:2021-02-19 浏览次数:150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请选择一个您认为最恰当的选项,每小题2分,共40分)
  • 1. 某校七年级学生准备开展研学旅行,去实地参观考察我国境内目前已知的最早人类,他们应该去( )
    A . 云南元谋 B . 北京周口店 C . 陕西半坡 D . 浙江河姆渡
  • 2. 北京人的发现对研究古人类的进化史具有重大的意义。由下图“北京人复原头像”可知,北京人( )

    A . 学会磨制石器 B . 最早知道使用火 C . 懂得采集果实 D . 保留猿的某些特征
  • 3. 原始农业的出现,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下列能反映这一进步的是( )
    A . 北京人制作石器 B . 相传炎帝发明纺织 C . 半坡人制作彩陶 D . 河姆渡人种植水稻
  • 4. 比较法是我们学习历史常用的一种方法。下列关于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相似之处是( )

    ①人们过着定居生活    ②进入原始农业时代     
    ③会制造陶器    ④居住在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③④
  • 5. 王亮同学向留学生介绍夏、商、西周的历史。下列各项中与史实不符的是( )
    A .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夏朝 B . 汤起兵灭夏,建立商朝 C . 启建立夏朝,从此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D . 周武王率大军伐纣,灭掉商朝
  • 6. (2019七上·青山月考)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

    A . 夏朝 B . 商朝 C . 西周 D . 秦朝
  • 7. 《尚书》中记载道:“唯殷先人,有典有册。”当时人们使用的文字主要是( )
    A . 甲骨文 B . 金文 C . 小篆 D . 隶书
  • 8. 人们常将山东称为齐鲁大地,将河北称为燕赵大地,这源于西周实施的( )
    A . 郡县制 B . 礼乐制度 C . 分封制 D . 禅让制
  • 9. (2017·德州)

    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下列古代器物中,能印证商朝青铜器生产工艺高超的是(  )

    A . 人面鱼纹盆 B . 司母戊鼎 C . 毛公鼎 D . 兵马俑
  • 10. 下图形象地反映了春秋时期的一种社会现象。对该图解读最准确的是( )

    A . 分封制已彻底瓦解 B . 兼并战争连绵不断 C . 诸侯完全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 D . 周王室衰微,统治力大大降低
  • 11.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人物辈出。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他是( )
    A . 楚庄王 B . 齐桓公 C . 秦穆公 D . 晋文公
  • 12. 某同学考试成绩不理想,老师安慰他说“一次的失败不要紧,说不定,正是因为这次失败,你才发现问题所在,坏事变好事”。这位老师运用了哪一学派的思想来开导学生(     )
    A . 儒家 B . 道家 C . 墨家 D . 法家
  • 13.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     )       
    A . 夏朝 B . 秦国 C . 秦朝 D . 汉朝
  • 14. 成语“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关联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是指(     )
    A . 项羽、刘邦起义 B . 陈胜、吴广起义 C . 绿林、赤眉起义 D . 黄巾起义
  • 15.
    中国银行的行徽(图一)的外观设计灵感来自于中国古代的一种钱币(图二),这种钱币最早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使用是在哪一朝代? ( )

         

    图一            图二

    A . 春秋 B . 战国 C . 秦朝 D . 西汉
  • 16.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
    A . “焚书坑儒” B . 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C . 修筑长城 D . 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
  • 17. 俗话说:“打天下易,治天下难。”假如你是西汉开国皇帝,你该如何治理国家( )
    A . 开疆拓土 B . 轻徭薄赋,休养生息 C . 推行郡县制 D . 征收重税
  • 18. 汉武帝使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以下各项措施中,不包括( )
    A . 派张骞出使西域 B . 颁布“推恩令” C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 . 设置西域都护
  • 19.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其中的秦皇与汉武在巩固政权上的相似之处有( )

    ①都加强了中央集权  ②都重视儒学  ③都派兵北击匈奴  ④都铸造统一的货币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20. 丝绸之路是中外联系的纽带、沟通东西的桥梁,被称为流动的“文化运河”。以下不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
    A . 西汉的开渠、凿井、铸铁技术传到西域   B . 中国的丝织品转运到欧洲 C . 西域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原   D . 西汉在乌垒城设置西域都护府
二、非选择题(5大题,共60分)
  • 21. 我们的朋友遍天下。一个友好国家的文化考察团要到中国实地考察,请你当一名小导游,向我们的客人介绍我们祖国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吧!
    1. (1) 第一站是北京,在周口店的一处原始人类遗址,外国友人看到了骨针装饰品,请你解说该原始人类的名称是什么?他们已有了什么意识?
    2. (2) 第二站是陕西西安,在西安的历史博物馆里,他们欣赏了许多从当地原始居民遗址中出土的石器和彩陶。你知道这个原始居民遗址的名称吗?还看到了一些骨针、纺轮,说明该原始居民已经学会什么生活技能?
    3. (3) 第三站是陕西黄陵县,在这里,他们集体祭奠和敬拜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你知道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是谁吗?传说中他们对中华文明的贡献有哪些?
  • 22.
    春秋战国是一个割据征战的时期,也是我国一次历史大变革的重要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材料二  春秋时期,山东诸小国为齐所并,河北、山西诸小国为晋所并,江淮、汉水诸小国为楚所并,西北诸小国为秦所并,使春秋初年百十个国家,缩减成几个大国。周边的蛮、夷、戎、狄不断袭扰中原;中原霸主也以“攘夷”相号召,与之进行斗争……华夏族与其他少数民族彼此犬牙交错,杂居共处。

    材料三

    图三

    1. (1) 依据材料一中的图片,说明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
    2. (2) 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怎样评价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
    3. (3) 材料三是《战国七雄示意图》,回答字母所代表的诸侯国。

      A:    B:    C:    D:

  • 23.
    某校七年级学生开展“先秦诸子百家”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图说历史】

    【理解学习】

    ——摘自蔡志云《孔子说,仁者的叮咛》

    1. (1) 图中以这几个人物为代表的诸子百家在中国古代思想界掀起了一次风潮,它是什么?
    2. (2) 对号入座,将图片人物写在相应位置上。

      ①“兼爱”“非攻”:  ②以法治国: 

      ③“民贵君轻”:       ④顺应自然与民心:

    3. (3) 该漫画反映了孔子的治国思想是什么?
    4. (4)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 2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是一个具有宗教徒般笃诚和热情的理想主义者。商鞅之法……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         ——毛泽东

    材料二  商鞅变法前,秦国各地度量衡不统一。为了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商鞅制造了标准的度量衡器商鞅方升……此外商鞅还规范了进位制度,统一了斗、桶、权、衡、丈、尺,规定六尺为一步,二百四十步为一亩,五十亩为一畦。           ——维基百科

    材料三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

    ——《战国策·秦策一》

    材料四  孝公治国有心计,商鞅变法最有力,战国后期秦最强,商鞅变法了不起。

    材料五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秦惠王车裂商君以殉,曰“莫如商君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1. (1) 材料一认为“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2. (2) 材料二反映了商鞅变法的一项重要措施,请根据材料二的内容概括这项措施的名称。
    3. (3) 根据材料三,简要分析商鞅变法的特点。
    4. (4)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的影响。
    5. (5) 根据材料五分析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是什么?
  • 25.
    两汉时期,我国的科技文化事业取得了许多突出的成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图三

    材料二  他任长沙太守时,每月初一、十五,打开衙门,贴出告示,让民众进来看病,他坐在大堂上逐一问诊。后来,人们将坐在药店给人看病的医生通称为“坐堂医生”。

    材料三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1. (1) 图一邮票中的历史人物,其最大的贡献是什么?
    2. (2) 图二这套体操的名称是什么?这套体操的创造者是谁?他还发明了一种药剂,可以让人失去知觉,然后实施外科手术,这种药剂是什么?
    3. (3) 材料二中的他是谁?他结合前人经验与自己的临床实践,写成的医学著作是什么?后世怎样尊称他?
    4. (4) 图三史书的体例是什么?作者是谁?
    5. (5) 综合上述材料,我们中学生能为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做什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