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温岭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

更新时间:2021-02-19 浏览次数:144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10小题, 共计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 1. (2020·昆明)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20世纪20年代开始,人们发现了距今约70万—20万年的直立人遗址。它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    )
    A . 云南元谋人遗址 B .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C . 陕西西安半坡遗址 D . 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
  • 2. 老师介绍某处原始文化遗址时出示了下列几幅图片,据此判断,此文化遗址最有可能(   )

          

    A . 元谋人遗址 B . 北京人遗址 C . 河姆渡遗址 D . 半坡遗址
  • 3.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文中“轩辕”指的是(    )
    A . 黄帝 B . 炎帝 C . 大禹 D . 秦始皇
  • 4. 文物是了解历史的重要史料。下列文物有助于了解商朝历史的是( )
    A . 河姆渡猪纹陶钵 B . 殷墟甲骨 C . 商鞅方升 D . 半两钱
  • 5. (2016·泰州)

    阅读小明同学绘制的中国历史朝代(时期)更替示意图(局部),其中空白处应该是(  )

    A . 夏朝 B . 商朝 C . 战国 D . 东汉
  • 6. (2020七上·浑源期末)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与此水利工程相关联的信息是(   )

    ①灵渠   ②秦国   ③漓水   ④都江堰   ⑤李冰

    A . ①②④ B . ②③⑤ C . ①③⑤ D . ②④⑤
  • 7. 下图所示秦始皇时代标准量器的铭文字体属于  (    )                              

    A . 小篆                              B . 楷书 C . 行书                              D . 草书
  • 8. 有四位同学打算各写一篇关于春秋战国思想的论文,他们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其中步骤比较合理、论证比较严谨、史论正确的是 ( )

    选项

    第一步

    第二步

    A

    提出庄子是道家创始人的观点

    找到庄子主张“无为而治”观点作证据

    B

    提出孟子是儒家创始人的观点

    找到孟子主张仁、提出“春秋无义战’观点作论据

    C

    查阅到孔子“因材施教”、“温故知新”、兴办私学、广收门徒等相关史料

    得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的结论

    D

    查阅到孙膑“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等相关史料

    得出孙膑是兵家鼻祖的结论

    A . A B . B C . C D . D
  • 9. 东汉初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为( )
    A . “文景之治” B . “光武中兴” C . “贞观之治” D . “开元盛世”
  • 10. 东汉时期,我国涌现出众多优秀的科学家,他们创造了灿烂辉煌的科学成就,对世界文明产生了重要影响, 以下关联错误的一项是( )
    A . 蔡伦——改进造纸术 B . 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一书 C . 华佗——制成“麻沸散 D . 张衡——写成《九章算术》一书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有3大题,共计40分)
  • 11. 【改革篇】 变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李悝(魏国变法者)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材料二: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

    材料三:

    1. (1) 依据材料一判断,出现“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这番景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 (2) 结合材料二 ,列举使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的改革措施各一例?变法对秦国有哪些影响?
    3. (3) 材料三反映了战国时期思想上的何种局面?列举一位该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 12. 【制度篇】在数千年的文明史中,人类通过各种制度的确立和不断完善,推动了社会进步.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罢兵西归……封诸侯,班赐宗彝……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

    材料二:这位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郡县,每一郡县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材料三:史书记载:汉初在沿用秦地方管理制度外,还分封了一些诸侯王国。诸侯王的权力很大,在封地内可以任免官吏,收取租税,铸造钱币,还拥有兵权。

    材料四:秦朝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迫使农民将2/3的收获物上缴国家。又连年在全国大规模地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公元前207年,威名显赫的秦朝,在农民起义的浪潮中,仅存在十几年就灭亡了。

    材料五:汉初至武帝继位的七十年间,由于国内政治安定,只要不遇水旱之灾,百姓总是人给家足……太仓里的粮食由于陈陈相因,致腐烂而不可食……京师的钱财有千百万,连串钱的绳子都朽断了。……汉武帝统治时期,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

    1. (1) 材料一反映出西周实行什么政治制度?该制度的实行有何重要的作用?
    2. (2) 材料二中的“新皇帝”指的是谁?“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郡县”的举措,在当时有何重要的作用?
    3. (3) 材料三所反映的现象后来对汉朝统治造成什么影响?汉武帝为消除这一影响在政治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4. (4) 从材料四和材料五,谈谈对今天我们国家治理有何启示?
  • 13. 【交流篇 】文明在传播中发展,在交流中融合向前。为了弘扬中华文化,某中学的同学组织了对“丝绸之路”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进来,并完成相关问题的探讨:21·

    材料一:“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材料二:《汉代丝绸之路示意图》

    材料三:(它)以商队运输形式从中国到古罗马,连接了欧亚大陆的两端。(它)流通着大量的、品种多样的手工业品和农产品。商人、传教士和其他一些旅行者,也带着他们的信仰、价值观念和宗教信念来自远方。

    ——杰里.奇格勒《新全球史》

    1. (1) 材料一记录了哪一历史事件?其最初目的是什么?
    2. (2) 左图中所示路线最早开辟于(朝代),图中A地是,B是 
    3. (3) 对于右图中斜线覆盖的区域,西汉政府采取了怎样的措施?这一措施实施有何历史意义?
    4. (4) 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说说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5. (5) 根据材料三,分析“它”对东西方文明的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