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

更新时间:2021-02-20 浏览次数:207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 1. “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修身课)。在操场的树荫下,在宿舍里,她们常常聚在一起,争得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这则材料反映的实质是( )
    A . 维新思想开始传播 B .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 . 洋务运动兴办新式学校 D . 民主科学思想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 2. 李大钊称赞它是一场爱国运动;历史学家把它视为分水岭,将“旧民主”时期和“新民主”时期分开。材料中“它”指的是( )
    A . 五四运动 B . 中共诞生 C . 国民革命 D . 北伐战争
  • 3. “这是一声砸向旧世界的锤头撞击,和着十月革命的惊天霹雳。从上海望志路到南湖的红船发力,锻造出一个民族驶向复兴彼岸的航迹。”与材料描述有关的会议是( )
    A . 中共“一大” B . 中共“二大” C . 遵义会议 D . 中共七大
  • 4. 作为“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光辉的斗争实践,生动诠释了中国的红色政权能够存在的原因。井冈山光辉的斗争实践有( )

    ①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②进行了北伐战争

    ③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④发动了南昌起义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①④
  • 5. 某中学计划暑期组织学生游学,计划之一是“重走长征路”,请你为学校选择最合适的游学路线( )
    A . 上海—遵义—西安—吴起镇 B . 上海—瑞金—武汉—吴起镇 C . 瑞金—武汉—西安—会宁 D . 瑞金—遵义—吴起镇—会宁
  • 6. 图表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载体。根据右图可知,人民军队兵力总数占据优势始于( )

    A . 全面内战爆发时 B . 战略反攻开始前 C . 三大战役进行中 D . 渡江战役结束后
  • 7. 周恩来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人之一和核心领导成员。请你选出他曾经参与的历史活动( )

    ①出席中共“一大” ②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 ③领导南昌起义

    ④参与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⑤指挥百团大战

    A . ①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③④⑤ D . ②④⑤
  • 8. 1941 年罗斯福宣布“美国决心在可能的范围之内,全力援助苏联”。同年 9 月 29 日至 10月 1 日,苏美英三国代表团在莫斯科签订了在短期内向苏联提供援助的议定书。上述情况出现的背景是( )
    A . 苏德战争爆发 B . 太平洋战争爆发 C .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 D . 雅尔塔会议召开
  • 9. 下列图片反映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史实,其共同主题是( )

    A . 德国逞凶——战争全面爆发 B . 日本偷袭——太平洋战争爆发 C . 同盟反攻——战争出现转机 D . 德日投降——战争的最终胜利
  • 10. 2020 年新冠病毒肆虐全球,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呼吁各国团结应对疫情。回顾二战,为抗击共同敌人,各国相互合作,协同作战开始于( )
    A . 《慕尼黑协定》的签订 B . 开罗会议的召开 C . 《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D . 《波茨坦公告》的发布
二、非选择题
  • 1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历史时期

    代表人物(群体)

    重大事件

    ①   

    张之洞

    建立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

    辛亥革命

    革命党人

    北伐战争

    攻占汀泗桥、贺胜桥、武昌

    抗日战争

    中国军队

    武汉会战

    材料二 “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剪

    发兴,辫子灭;天足兴,纤足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

    ——摘编自《新陈代谢》(1912 年 3 月 5 日的《时报》)

    材料三 1919 年 10 月 10 日,在纪念武昌起义 8 周年之际,面对国内军阀割据的现实,

    孙中山不无哀痛地说:“革命军起矣,民国由之立矣,但革命之事业尚未成功也,革命之目

    的尚未达到也。”……

    ——摘编自张晨怡《教科书里没有的民国史》

    1. (1) 材料一为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以“武汉近代史”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成果。请你

      在表格①②③处填上相应的内容,帮助他们完成学习成果。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辛亥革命的积极影响。(不得摘抄原文)
    3. (3) 根据材料三,说明孙中山是如何评价辛亥革命的。综合材料二、三,谈谈你应该如何

      正确评价历史事件。

  • 1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我虽一时不能回家, 我牺牲了我的一切幸福,为我的事业来奋斗,请相信这一道是光明的、伟大的……卢沟桥事件后,迄今已两个多月了……我们将以游击运动战的姿势,出动于敌人之前后左右各个方面,配合友军粉碎日敌的进攻……

    ——1937 年左权写给叔父的家书

    材料三:太平洋战争的结束开创了东亚的一个新时代。中国通过长期的反侵略斗争,取代了日本的主导国家地位,从战前的半殖民地状态一跃而为五大国之一及联合国的创始国,拥有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和一票否决权。在其近代历史上,中国的国际威望从严没有像此刻那样崇高。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 中国的奋斗》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两幅图片与中国抗日战争的关系。
    2. (2) 列举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配合友军粉碎日敌进攻”的一例战役。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从战前的半殖民地状态一跃而为五大国之一及联合国的创始国”的理由。
  • 13. 标语口号往往是时代的产物,印记着我们曾走过的岁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典型标语口号(1921〜1949 年)。

    历史时期

    典型标语口号

    建党初期和大革命时期

    从前是牛马,现在要做人;打倒军阀,打倒列强……

    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工农武装割据……

    抗日战争时期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兵民是胜利之本……

    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建国初期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资料来源:《老标语——中国墙壁上的历史》《百年中国口号解说》《标语口号文化透视》

    等。

    材料二 1943 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这首歌曲唱出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使“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成为当时的典型标语。1950 年,毛泽东同志认为,“没有共产党的时候,中国早就有了”,建议在“中国”二字前面加一个“新”字。一字之加,更准确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立新中国的伟大历程和历史功绩。

    ——曹显钰《安徽日报》

    材料一中的相关标语口号论证这一观点。(史论结合,逻辑严密、层次清晰)

    1931 年 9 月 19 日晨,日军进攻沈 七七事变时在防御工事内的中国士兵

    1. (1) 根据典型标语口号判断①②两处的历史时期。
    2. (2) 列举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所作出的努力。
    3. (3)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一句歌词,也是一句标语,更是一部史诗。请任选 2条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