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南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疫情后开学联...

更新时间:2022-01-18 浏览次数:35 类型:开学考试
一、单选题
  • 1. 秦汉时期有“种麦得时,无不善”“桑葚赤,可种大豆”。这说明秦汉时期(    )
    A . 统治者重视小麦的生产 B . 铁犁牛耕提高了小麦产量 C . 农民积累了丰富农耕经验 D . 经济作物的品种较为丰富
  • 2. 下面这首词描写的中国古代瓷器是 (    )

    A . 白瓷 B . 青花瓷 C . 粉彩瓷 D . 珐琅彩
  • 3.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冲写道:“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下列属于宋朝“商业革命”表现的是 (    )
    A . 长安城设东西两市 B . 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 C . “市”突破时空限制 D . 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 4. 汉代桑弘羊说某一手工业的经营状况是财用饶,器用备”“吏明其教,工致其事”“刚柔和,器用便”。这一手工业的经营特点是 (    )
    A . 产品全部销往海外 B . 占据市场大部分份额 C . 产品质量普遍不高 D . 主要满足官府的需要
  • 5. 明代著名画家、文学家唐寅在《阅门即事诗》中对苏州这样描述:“世间乐土是吴中,中有门又擅雄,翠袖三千楼上下,黄金百万水西东。五更市贾何曾绝,四远方言总不同。”唐寅在此强调当时苏州 (    )
    A . 商业十分繁荣 B . 行业竞争非常激烈 C . 城市人口众多 D . 成为国家经济重心
  • 6. 15、16世纪之交,这一事件加速了人类文明的交流,被称为世界走向联系的起点。这一事件是 ( )
    A .   丝绸之路的开通 B . 新航路的开辟 C . 商业革命的开展 D . 早期殖民扩张
  • 7. 17世纪时,在对外殖民扩张过程中与海外贸易紧密联系,组建大型商业公司是其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手段。关于该时期这一国家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 .   通过战争实现殖民霸权地位 B . 建立英国东印度公司 C . 拥有一支庞大的“无敌舰队” D . 被称为“海上马车夫”
  • 8. 18世纪80年代,生产力确实有了惊人的进展。或者,如现在的经济学家所认为的,生产力有了“一个进入自驱动发展的起飞”阶段。推动这一时期生产力进步的动力根源是 ( )
    A .   珍妮机 B . 蒸汽机 C . 内燃机 D . 电动机
  • 9. 下面是工业革命前后,英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据此推知,工业革命 ( )

    A . 推动英国的城市化进程 B . 改善了城镇居民的居住环境 C . 缩小了英国的城乡差距 D . 造成农业生产效率持续下降
  • 10. 这一时期,电力、电器、化学、石油等新兴工业部门出现,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一时期 ( )
    A . 西欧封建制度加速解体 B . 荷兰开始成为欧洲资本主义国家 C . 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工场 D . 资本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狂潮
  • 11. 中国早期出口的传统商品为茶、丝两项。茶的出口在1840年后曾逐年递增,丝的出口亦有逐步扩大过程。这说明晚清 ( )
    A . 传统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B . 列强的军事侵略加深 C . 海外贸易成顺差的趋势 D . 农产品的商品化提高
  • 12. 有学者指出,洋务派引进西方技术时,正值国内农民起义的高潮,清朝封建统治岌岌可危他们看到西方船坚炮利、于是才決定采用西方技术兴办近代军事工业。由此可见,清政府开展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    )
    A . 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B . 实现清政府的富国强兵 C . 维护晚清封建统治 D . 推动中国军事的近代化
  • 13. 下图两家中国近代企业的主要区别是 (    )

    A . 使用机器生产还是手工劳动 B . 产品是否与市场发生直接联系 C . 工资的高低是否由技术决定 D . 对外国资金是否有很强依赖性
  • 14. 一战前全国面粉厂只有四十多家,到1921年增至一百二十多家。此外,火柴、造纸、卷烟、水泥、榨油、制糖等轻工业都有较大的发展。重工业中的采煤、钢铁、锑钨等业也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促使这一时期工业发展的客观条件分析正确的是 ( )
    A . 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兴起的推动 B . 中国自身拥有丰富的工业原材料 C . 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D . 中国企业家有丰富商业经营经验
  • 15. 有学者说:“日益入侵的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由于其发展水平高,起到了瓦解自然经济的作用…随着对华侵入的越来越深、越来越广,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阻碍作用也越来越大。”这主要表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侵略 ( )
    A . 始终压抑着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B . 对中国近代化起双重作用 C . 对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起示范作用 D . 使中国实现了经济近代化
  • 16. 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获得了显著的发展,无论是行业与总量的增加,还是在它发展的特点上,都比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来得更加震荡人心。这主要是由于 (    )
    A . 国民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B . 外商企业已经退出中国市场 C . 官僚资本获得迅速发展 D . 政府加紧对民族工业的控制
  • 17. 在抗日战争中,中国有四条生命线(如下表)。这四条生命线的开辟说明 ( )

    A . 中国工业基础薄弱,需国际力量支持 B . 国际社会积极支持国共抗战路线的建立 C . 中国内迁工业不支持中国的抗战需求 D . 国际合作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快速发展
  • 18. 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过程中,棉纺织业方面,新式织布厂少于纱厂,印染能力低于织布能力;1921年的江苏集中了全国绝大部分纱锭・而陕西的产棉量占到全国的大部分,却没有一枝机器纱锭。这表明 ( )
    A . 中国传统生产方式已出现分化 B . 沿海地区工业发展水平比内地高 C . 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已经瓦解 D . 近代中国工业结构呈不平衡状态
  • 19. 鸦片战争以后至新中国成立前,先进的中国人为了实现富国之梦兴办实业,试图以经济振兴实现民族独立,结果都失败了。这主要是因为 ( )
    A .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B . 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先天不足 C . 晚清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近代化 D . 中国根深蒂固自然经济的阻碍
  • 20.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宏伟蓝图,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建设热情,到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指标都大幅度超额完成。以下属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就的是 ( )
    A . 开平煤矿 B . 沈阳第一机床厂 C . 青藏铁路 D . 天津机器制造局
  • 21. 1955年下半年至1956年底,初级社、高级社竟相发展,已经参加初级社的农户占比总农户的96.3%。这是因为新中国实行 ( )
    A .   农业合作化 B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C . 人民公社化 D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22.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有:总结历史经验,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材料表明中国实行对外开放 (    )
    A . 只能从沿海地区开始 B . 是吸取了历史教训 C . 受国际国内形势所迫 D . 已经取得巨大成就
  • 23. 1979年邓小平就指出:“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我们是计划经济为主,也结合市场经济,但这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是在 (    )
    A .   中共七大 B . 十一届三中全会 C . 中共十四大 D . 十四届三中全会
  • 24. 下图中标注的地区既是我国近代被迫开放的第一批口岸又是新时期中国主动开放的经济特区的是 (    )

    A . ①处 B . ②处 C . ③处 D . ①处
  • 25. 1978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四川省委、省政府选择了不同行业有代表性的重庆钢铁公司、成都无缝钢管厂等地方国营工业企业率先进行“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改革。国家对国有企业“放权让利”改革的主要目的是 (    )
    A .   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B . 增强企业活力 C . 扩大对外开放程度 D . 国有企业改革
二、材料分析题
  •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代谚语有云:“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妇不织或受之寒。”唐代田园诗人孟郊在《织妇词》中说:“夫是田中郎,安是田中女。当年嫁得君,为君乘机杼。”田夫蚕妾,牛郎织女,日出而作,自给自足。

    ——摘编自《古代小农经济模式资料选编》

    材料二:在漫长的历史中,山西帮以山西富有的盐、铁、麦、棉、皮、毛、木材、旱烟等特产,进行长途贩运,设号销售,套換江南的丝、绸、茶、米,又转销西北、蒙、俄等地,其贩运销售活动遍及全国范围,形成了成为能与南方徽帮相抗衡的最有经营实カ的北方晋帮集团。

    ——摘编自余秋雨《文化苦旅并不苦:抱愧山西》

    材料三:16世纪上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正是中国的明清时代,与资本主义经济的世界扩张不同,中国经济出现了内向化的演进趋势。

    一一摘编自樊卫国《论明淸经济演进的内向化倾向》

    1. (1) 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与其相对应的基本土地制度。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中国经济内向化倾向出现的政策因素,并分析这些政策带来的影啊。
  •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科学文化上它推动了地理学革命;在美洲等地发现了大批新的物种,推动了生物学的发展;打破传统商路,实现贸易中心的转移;外交上,殖民扩张开始成为欧洲的历史潮流。

    ——摘编自百度文库《新航路开辟的地区分析》

    材料二:英国是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到19世纪中叶,它已经发展成为“世界工厂”,它的工业产品在世界大多数国家畅销无阻…可以说,这时期已经形成了以英国为核心的世界市场。

    ——摘编自吴于座、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下册)》

    材料三: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贸易以资本输出为主,主要形式为组建跨国公司来取得更多的利益,主要表现为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生产全球化、经济管理制度的国际化。

    ——摘编自张梅《中国对俄罗斯直接投资与贸易关系研究》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贸易中心实现怎样的转移?并说明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产生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扩展方式的变化。
    3. (3)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洋务运动始于“练兵”“制器”,随着军用工业的发展,洋务派认识到经济力量是军事力量的基础,又提出了¨“寓强于富”的口号,于是洋务派在继续举办军事工业同时大力兴办民用工业。洋务企业的兴办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促进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清政府压抑工商业的传统政策被打开了一个缺口,推动了一些地主、买办、官僚与旧式商人把资金投入到近代工矿企业中。

    一一摘编自付朝《浅析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化》

    材料二:1928~1936年是中国现代工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1936年,中国工业发展达到近代时期的顶峰。在几个重要行业里,机械化程度有较大提高,1936年,在棉纺、棉织、煤、铁矿、铁五大部门中,机械生产所占比重分别为39%、83%、84.7%、87%、82.7%。从全国范围看抗战全面爆发前,全国登记注册的工厂3935家,其中,长江三角洲占61.91%,山东、湖北、青島分别占6%、5.2%、3.8%,而黔、桂地区或二三家,或四五家。

    ——摘编自赵德馨《中国经济近现代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各举一例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并分析清廷创办这些企业所起作用。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28~1937年全面抗战前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 2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毛泽东在20世纪50年代的规划和设想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步骤上,分两步走,第一步,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建成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强国。在所需时间上,毛泽东最初设想,十五年打下基础,五十年实现现代化。经过“大跃进”的挫折和三年因难时期,他对这一问题的考虑变得更加符合实际,认为中国人口多、底子薄,经济落后,要把中国变成富强的国家,五十年不行,会要一百年,或者更多的时间。

    ——摘编自陈晋《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和理论贡献》

    材料二:中共十ー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进行了新的概括和发展。他指出:“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1985年,他又指出:“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生产力。我们过去一直搞计划经济,但多年的实践证明,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縛生产力的发展。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就更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

    ——摘编自钟瑛《邓小平理论对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的创新发展》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在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上所做出的贡献。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邓小平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主张。
    3. (3)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