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南通市八一中学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

更新时间:2021-02-21 浏览次数:97 类型:月考试卷
一、基础知识综合
  • 1.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个人与国家的命运是息息相关的。每个人对自己国家的热爱,都是近乎本能的。关心祖国的命运,为之奋斗为之牺牲;赞美祖国的山河,为之描画为之gē yǒng ;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历史文化,为之沉醉为之感动A这些都是爱国情怀的表现。在中华文明 yōu jiǔ的历史中,爱国主义精神一直是中华民族得以níng jù生存和发展的强大动力。我们青少年要发扬和继承这种精神,不断地激励和鞭策自己,把爱国之情转化为爱国之行,做坚定的爱国者。

    1. (1) 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

    2. (2) A处应填的标点符号是
    3. (3) 文段中画线句有一处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二、名著阅读
  • 2. 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题目。

    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拉到个僻静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就是那不尽合自己的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谅了,因为已经是自己的车了。把车看得似于暂时可以休息会儿了,他坐在了水簸箕的新脚垫儿上,看着车把上的发亮的黄铜喇叭。他忽然想起来,今年是二十二岁。因为父母死得早,他忘了生日是在哪一天。自从到城里来,他没过一次生日。好吧,今天买上了新车,就算是生日吧,人的也是车的,好记,而且车既是自己的心血,简直没什么不可以把人与车算在一块的地方。

    1. (1) 选段中祥子“几乎要哭出来”的原因是什么?
    2. (2) 选段的作者曾在书中写道:“人把自己从野鲁中提拔出来,可是到现在人还把自己的同类驱逐到野兽里去。祥子还在那文化之城,可是变成了走兽。一点也不是他自己的过错。”请举出使祥子“变成了走兽”但“不是他自己的过错”的一个具体事例。
三、综合性学习
  • 3. 江海初中拟举行“爱国在行动”主题系列活动,请你参加。
    1. (1) 活动一:为了营造活动的氛围,请你围绕活动主题,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2. (2) 活动二:你们班参加歌颂祖国比赛的曲目是《歌唱祖国》,请根据歌词内容说说选择这首歌曲的理由(至少两点)。

      歌词: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越过高山,越过平原,跨过奔腾的黄河长江,宽广美丽的土地,是我们亲爱的家乡,英雄的人民,站起来了!我们团结友爱坚强如钢……

四、情景默写
  • 4. 用课文原句填空。
    1. (1) ,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2. (2) 杨花榆荚无才思,。(韩愈《晚春》)
    3. (3) 王维《竹里馆》写夜深人寂、明月相伴的诗句是
    4. (4)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形容笛声悠扬、深远、飘忽不定情状的诗句是
    5. (5) 岑参《逢入京使》一诗中,写诗人由于行色匆匆,只好用捎口信方式表达怀亲之情的两句是
    6. (6) 《木兰诗》中描写木兰万里迢迢,奔赴战场的诗句是
五、诗歌鉴赏
  • 5. (2020七下·南通月考) 阅读诗歌,完成各题。

    春日晚望

    宋   左纬

    屋角风微烟雾霏,柳丝无力杏花肥。

    朦胧数点斜阳里,应是呢喃燕子归。

    1. (1) 诗中哪个词点明诗题中的“晚”?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2. (2) 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柳丝无力杏花肥”。
六、对比阅读
  • 6. 文言文对比阅读

    (一)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二)蒲留仙写书

    蒲留仙①居乡里,落拓②无偶,性尤怪僻,为村中童子师以自给,不求于人。其作《聊斋志异》时,每临晨,携一大瓷罂③,中贮苦茗④,又具淡巴菰⑤一包,置行人大道旁,下陈芦衬,坐于上,烟茗置身畔。见行道者过必强执与语搜奇说异随人所知。渴则饮以茗,或奉以烟,必令畅谈乃已。偶闻一事,归而润色之。如是二十余年,此书方告成。故笔法超绝。

    (选自《新世说》)

    【注释】①蒲留仙: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②落拓:落泊,穷困失意。③瓷罂:小口大腹的盛酒器。④茗:茶。⑤淡巴菰:烟草的旧音译名。

    1. (1) 解释下面划横线词的意思。

      ①但当涉猎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③下芦衬,坐于上(

      如是二十余年(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②为村中童子师以自给,不求于人。

    3. (3) 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断三处)。

      见行道者过必强执与语搜奇说异随人所知

    4. (4) 从这两段文字,我们可以得到怎样的启示?(请分别作答)
七、现代文阅读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提着手风琴箱的老人

    宗家拙

    ①家乡市中心旁边有一个开阔的广场,由于地处商业街区,总有不少乞讨者行乞,有些年轻人手里举着一块纸板或者塑料板,上面书写着自己的凄惨故事,真伪不辨。路人像看戏一般,偶尔发发善心,扔下一些零钱。

    ②那是初秋的一个下午,行人和大街一如往常般平淡无奇,而广场上早已有年轻人举好牌子,跪好并低下头,开始了他们的“表演”。这时,走过来一个与众不同的、颤巍巍的身影——那是一位老人。阳光很刺眼,毫不留情地射在他的身上,照得他整洁的旧中山装有些发白。他的左手提着一个大大的硬质黑皮箱子,与他有些瘦削的身形不太成比例。老人有些跛脚,提着箱子一瘸一拐地慢慢走着,一小步一小步蹭到了年轻的乞讨者中间。

    ③在我胡思乱想间,老人已经慢慢躬身放下箱子。这个箱子更仿佛魔盒般,勾起了过路的“潘多拉”们的心。他会以怎样的方式乞讨呢?开始有人窃窃私语,不时有“家人的照片”“自己的残疾证明”这样的言语传出。老人离人群不远,十有八九是听得到这些揣测的,但他不辩解,而是自顾自地打开了箱子。

    ④箱子里竟是一把手风琴。这把手风琴有些年头了,即便在阳光的照耀下,红色的琴身也看得出有些黯淡了,甚至有几处掉了漆,露出黑黢黢的琴身,原本质地不错的背带也脱落了几块皮。白色的塑料琴键更是泛着旧旧的黄,有点像家乡冬天角落里被人遗忘的积雪的颜色。人群的窃窃私语声大了起来。老人背好手风琴调音时,更是传来一声尖锐的口哨声。老人并不恼,而是默默低头调音。琴的音色有些沙哑,这是年老的铜制簧片们的叙旧声。歌曲进入主旋律时,老人缓缓开口,我听出他唱的是《白桦林》。他的声音并不老迈沙哑,反倒有些低沉,仿佛一列老旧而汽笛轰鸣的蒸汽火车,从中东铁路上缓缓驶过,驶入西伯利亚的方向,只抖落下厚厚一地煤渣。

    ⑤我听过很多版本的《白桦林》,温柔的、炫技的、飞扬恣意的、故作深沉的……唯独这次的声音,似乎是戈壁上隽永的沙海在说话,歌声不高,却泛着黄、携着尘,渐渐压下了人群躁乱的私语。人群越聚越多,老人从未抬头看过一眼,仿佛在思考什么,又像在回忆什么,唯独在唱那句“年轻的人们消失在白桦林”时破了音。他抬了抬眼皮,似乎有泪花在闪动。

    ⑥一曲完毕,不知是谁开始轻轻鼓起了掌,渐渐地四周都响起了低低的拍手声。老人听到了掌声,终于抬了抬头,向人群微微笑了笑。然后,他又低下头,摆弄起琴键,开始表演他的第二首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箱子里的钱越来越多,我周围的听众换了又换,可天地之间,仿佛只剩下一个广场、一位老人和一段亘长而低沉的歌声,歌声里夹杂着无数个欲言又止的故事。

    ⑦不知过了多久,老人蹲下身子,如枯木一样的手指缓缓拂过琴身,仿佛在安抚一位多年的老友。然后,他收起钱,将手风琴放回箱子,跛着脚走出安静了好久的广场,又跛着脚走入喧嚣的人群。

    ⑧这条平淡无奇的大街上,我见过无数个年轻力壮却跪地祈求的乞讨者,却只见过一位这样的老人。他逆着光,一路蹒跚而行,不曾躬身片刻,任凭夕阳将他手中本就不小的箱子拉出长长的剪影,硕大沉重得如同命运。

    1. (1) 文章开头写那些年轻的行乞者有何用意?
    2. (2) 路人对一般的“行乞者”和“提着手风琴箱的老人”持怎样的态度?请结合文意分析。
    3. (3) 从修辞的角度品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他的声音并不老迈沙哑,反倒有些低沉,仿佛一列老旧而汽笛轰鸣的蒸汽火车,从中东铁路上缓缓驶过,驶入西伯利亚的方向,只抖落下厚厚一地煤渣。

    4. (4) 读完全文,你觉得“提着手风琴箱的老人”是“行乞者”吗?说说你的看法。
  • 8. (2018七下·海安期中) 阅读散文《那条河流》,完成下列小题。

        ①我怀念那条河。

        ②远远地看,它就像一根孤独的琴弦绷在原野上,任风雨和岁月弹拨。

        ③我是生长在它旁边的一双耳朵。当时我不觉得幸运,以为这音乐,这波涛的诉说、这不尽激情的灌注,都是理所当然的。以为这柳荫是理所当然的,洋槐洁白芬香的花絮是理所当然的,竹林里布谷鸟、黄鹂鸟的啼鸣两岸是理所当然的,两岸湿润的炊烟和歌谣是理所当然的。当时幼稚的心里,却有一个与生俱来的念头:这河流以及与它有关的一切,理所当然属于我们。

        ④我在河里学会了游泳。我把蝴蝶的姿势、青蛙的姿势展示给水中的鱼;我仰躺在水床上,看天,在天蓝和水蓝之间,我是漂浮的梦。我捉螃蟹,石缝里小小的反抗弄疼了我的手,而它并没有多余的恶,小小的身体上全是武器,一生都在战争的恐惧里度过,最大的成功仅仅是防止过分的伤害。在横渡河湾的时候,我遭遇过一条水蛇,小小的头昂着,更小的眼睛圆睁着打量陌生的天空,它也在不测的水里横渡它的命运。

        ⑤我在竹林里制作了第一管竹笛,摹仿北斗的指法(它也是七个音孔),我在静夜里向身后村庄和远方的岁月吹奏。

        ⑥当时,我不觉得这一切都是奇迹,真不觉得我内心的水域,有一多半来自这河流的灌溉。我那浮浅、单纯、蒙昧的心里,以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我没有想过,这河流会有断流的时候。我没有想过,它似乎源远流长的水,是来自哪里,它的温柔碧波和浩然激流,是怎样一点一滴汇成的。

        ⑦带着它的涛声和波光,我湿淋淋地走了。我走到哪里,就把它带到哪里,我是它站起来行走的一部分,我的记忆里流淌着它的乳汁。

        ⑧我仍然觉得它理所当然存在于那里,理所当然属于我,属于我们,而且永远。

        ⑨年前回家,我愕然了。我再也看不到那条河流。横卧在面前的,是它干涸的遗体,横七竖八的石头,无言诉说着沧桑;岸上的柳林、竹林、槐林、芦苇荡都已消失,荒滩上,有人在埋头挖坑淘金;三五个小孩,在放一只风筝,几双眼睛一齐向上,望着空荡荡的天空和那只摇摇晃晃的风筝。

        ⑩我已找不到当年游泳地方,那让我感到河水深度、照过我少年倒影、用蓝色的旋涡激起我最初诗意想象的地方,已被高大的垃圾堆覆盖。

        ⑪我多想,我多想找到死去的源头,去大哭一场,让泪水复活这条梦中的河流。

        ⑫这时候,我才痛彻心扉地明白:天地间没有理所当然永远属于我们的事物。

        ⑬理所当然,理所当然地去珍惜——这才是唯一属于我们的理所当然。

        ⑭我们不过也是游荡于河流中的另一种鱼。我们不愿成为干鱼,但我们很可能要把自己折腾成干鱼。许多河流枯竭了,污染了。爱,枯竭了;我们内心的河床,不再是碧波倒影,而是注满了污水,堆满了垃圾。

        ⑮我,该怎样打开内心的纯洁水源,复活那死去的河流?

    1. (1) 联系全文,说说标题“那条河流”的含义。
    2. (2) 文中“我”的感情随河流的变化而变化,请根据提示,在下面的横线上写出“我”的感情的变化过程。

      认为理所当然→→明白→→怀念(反思)

    3. (3) 请分析短文⑨⑩在文中的作用。
    4. (4) 请从修辞手法运用的角度,给第③段划线句写一段批注语。
八、作文
  • 9.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作文。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对“回味”一词作如下解释:(回味)huiwèi①名:食物吃过后的余味:~无穷。②动:从回忆里体会:我一直在~他说的话。

    回味的过程是再次感受的过程,是深入理解的过程,也是重新认识的过程。

    在生活和学习中,许多时候,一盘菜、一句话、一首诗,乃至一片云、一件事、一份情……都会令你回味无穷。

    请以“回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