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枣庄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12月月考试卷

更新时间:2021-02-23 浏览次数:227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 1.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 全家二十多口人,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不得不煮一年。 B . 我们没有钱,没有实验室,而且竟然没有人帮助我们把这件既重要而又困难的工作做好。 C .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跑西窜,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 D . 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以及力求上进的精神。
  • 2. (2017·青岛)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中国不仅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倡议者,更是负责任的参与者、有担当的行动者。 B . 通过参加这次活动,使我对中国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C . 《大鱼海棠》在影片质感和人物情节方面突破了一大步的跨越。 D . 防止校园欺凌事件不再发生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多领域齐心协力完成。
  • 3. 下列关于文字、文学和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 《富贵不能淫》选自《孟子》,该书与《论语》《大学》《中庸》合称 “四书”。 B . 《愚公移山》选自《列子》,列子是战国时期思想家,道家思想代表人物之一。 C . 《周亚夫军细柳》选自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史记》,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司马迁。《史记》曾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D . 《饮酒》的作者是东晋诗人陶渊明,他是我国田园诗派的创始人。
二、基础知识综合
  • 4. 阅读节选语段,完成下面问题。

    我八岁那年开始在本地一个小学堂读书,一直读到十三岁。早晚我到地里干活。白天我读孔夫子的《论语》和《四书》。我的国文教员是主张严格对待学生的。他态度粗暴严lì(   ),常常打学生。因为这个缘故,我十岁的时候曾经逃过学。但我又不敢回家,怕挨打,便朝县城的方向走去,以为县城就在一个山谷里。乱跑了三天之后,终于被我家里的人找到了。我这才知道我只是来回了几个圈子,走了那么久,离家才八里路。可是,我回到家里以后,想不到情形有点改善。我父亲比以前稍微体谅一些了,老师态度也比较温和一些。我的抗议行动的效果,给了我深刻的印象。这次“罢课”胜利了。

    1. (1) 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lì    

    2. (2) 指出下列短语类型

      “国文教员”  “逃过学”

    3. (3) 解释词语“罢课”;“胜利了”在文中是指
    4. (4) 本文选自美国作家()的《》。
三、句子默写
  • 5. 古诗文默写。
    1. (1) , 贫贱不能移,,此之谓大丈夫。
    2. (2) 采菊东篱下,。 (陶渊明《饮酒》其五)
    3. (3) ,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
    4. (4)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分析亡国条件的句子是:
    5. (5) 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借用典故,抒发九死不悔的报国之志的诗句是:
四、综合性学习
  • 6.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综合性学习任务。

    (材料一)5月28日到29日,由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发改委、省工信厅等部门组成的专家组来到我市,对国家节水型城市工作进行复查。

    在国家节水型城市复查交流反馈会上,专家组认为,宿迁市真正践行了“节水优先、 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水利工作理念;宿迁河道治理效果显著、工业节水水平高,各项工作均居全省前列。我市最终高分通过本次复查。

    (材料二)宿迁人均水资源占有量424.5立方米,约为全国水平的五分之一,需求量多的时候,市民一半的用水量都是来自南水北调的“长江水”。

    (材料三)2019年世界节水日主题是“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学校组织同学进入社区宣传,发现仍有少数居民不以为然,认为宿迁水资源丰富,无需节水。

    1. (1) 请将材料一改成一句话的新闻。(不超过15个字,标点不占格)

    2. (2) 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请你对我市节水工作现状做出评价。

    3. (3) 为了取得更好的宣传效果,同学们在宣传手册上选用了一幅漫画(见图)。请你简介漫画内容,并写出寓意。

五、诗歌鉴赏
  • 7.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

    1. (1) 词中写到的“遗篇”是指(人名)的组诗《》。
    2. (2) 结合具体词句,简析词的“时空美”。
    3. (3) 这首词上阕写景寄情,下阕怀古抚今,请说说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六、课内阅读
  • 8. 阅读《周亚夫军细柳》,完成下面小题。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呼,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1. (1) 解释下面中加点的词。

      ①天子

      ②将军 , 军中不得驱驰

      ③使人称

      者霸上、棘门军

    2. (2) 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 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B .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 C . 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D . 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3. (3) 文中把文帝在细柳营和霸上、棘门军遇到的不同情况加以对比,刻画了周亚夫的形象,请指出三处对比,并作分析。
    4. (4)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白话文。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5. (5) 最后一段说“群臣皆惊”,一个“惊”字,含义丰富,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七、现代文阅读
  • 9.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雪夜的老人

    叶骑

    ①雪花平平仄仄落下来,散在我的脸上,像针,刺入肌肤。这痛告诉我,自己还在这个城市活着。

    寒冷。这是这个城市,在这个夜晚,留给我唯一真实的印记。

    ③三年了,一千多个日夜,我三次告别父母,远走他乡,在这个城市开始自己的事业。但最终,三次创业换来的结局,是最初的壮志雄心成了今晚口袋里仅剩的十五块钱。我淡淡发笑,索性把这十五块钱,再换成三罐啤酒,一无所有,大概,不过如此吧。

    ④我拿出手机,突然有倾诉的欲望。但打给谁呢?爸妈?万万不能。朋友?能说真心话的又有几人。不如,就跟眼前的夜相对无言吧,何必倾诉,谁愿倾听?我坐在公园的长椅上,看着这个城市的灯火,突然忘了,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东西,你捂住嘴巴,它们就会从眼睛里跑出来。

    ⑤夜越来越深,气温几乎跌至冰点,整个公园除了自己这个失意人,已经找不到其他行人。

    ⑥我独自对着这茫茫夜色,雪花漫天飞舞。不知道什么时候,对面的长椅上来了一个老人。

    ⑦老实说,一开始,我并没有注意到老人的到来。兴许,他恰巧从这里路过,或是心里也藏着一点儿心事;而我,一个年轻人在这里坐着,他干脆也坐上片刻,这么冷的天,他不会待得太久。

    ⑧我沉浸在三年创业的岁月里,分不清哪是雪,哪是泪。老人一直在我对面坐着,偶尔用目光打量一下我,像问候,像关怀,似乎也没有离开的意思。

    ⑨我渐渐对这个老人有些好奇,不知道他这样跟我面对面坐着,是巧合,还是另有用意。

    ⑩我前几天看报纸,说这附近的一个社区成立了一个老年服务队,专门给需要帮助的陌生人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莫非,他是这个服务队的成员,怕我一时想不开,做出什么傻事?

    ⑪或者,是我长得像他的孩子,而他也曾在深夜里,看见自己的子女在生活面前声泪俱下、遍体鳞伤,眼前的这一幕勾起了他内心深处的回忆?

    ⑫抑或,他是自己一个远方未曾谋面的亲人,我不认得他,而他记得我,这个孤独的夜晚,是他无声的陪伴?

    ⑬我黑色幽默般地放飞想象,希望求得一丝慰藉。但最终,悲伤如雪花般向我袭来,生活的痛楚,再次将我包围。

    ⑭终于,夜色已深,是离开的时候了。眼前这个老人到底是谁,又何必在意。

    ⑮我站起身,朝自己的出租房走去。

    ⑯没走几步,我隐隐察觉到,身后的老人也站起了身子。

    ⑰我转过头,恍惚中,看见老人步履蹒跚地走到长椅旁,弯腰,捡起地上的三个空啤酒罐,微微向我致意,然后,安静地离开了公园。

    ⑱我怔怔地站在原地,突然明白过来,却怎么也不敢相信——

    ⑲这是一个拾荒老人,他用雪地一晚的守候,换来了三个易拉罐。

    ⑳我望着老人远去的方向,蓦地记起他坐在公园长椅上,任由雪花飘落的那份倔强。或许,在他的一生中,还经历过无数个这样的夜晚,雪花可以落在他的头上,可以刺进他的肌肤,但大雪,从未将他掩埋。

    ㉑风雪愈紧了。

    ㉒我拨通母亲的电话,告诉她,今年生意没做好,但自己所在的城市下了一场大雪,老人们常说,瑞雪兆丰年,明年一定会是一个好年成。

    (选自《2018年中国微型小说精选》,有删改)

    1. (1) 根据小说内容,请将表格补充完整。

      情节内容

      情感变化

      创业失败,雪夜独自喝酒

      疑惑

      起身离开,老人检走拉罐

      释然

    2. (2) 请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句子含义。

      ①寒冷。这是这个城市,在这个夜晚,留给我唯一真实的印记

      ②雪花可以落在他的头上,可以刺进他的肌肤,但大雪,从未将他掩埋。

    3. (3) 请联系上下文,阅读第④段画线句中,具体分析人物的心理。

      但打给谁呢?爸妈?万万不能。朋友?能说真心话的又有几人。不如,就跟眼前的夜相对无言吧,何必倾诉,谁愿倾听?

    4. (4) 误会是小说在情节设置中常用的手法。请找出文中设置的误会,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5. (5) 研读第㉒段中“我”打给母亲的电话内容,请说出其中揭示了哪些人生道理。
八、作文
  • 10.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三种令我充满感激的记忆:一个装满书籍的家,一个在外省乡村度过的童年,一位可以倾诉衷肠的导师。

        ——选自英国著名诗人奥登《染匠之手》

    亲爱的同学,毕业在即,回眸往事,令你充满感激的记忆又是什么呢?请用你的生花妙笔,书写出来吧。

    请以“令我充满感激的记忆”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

    1. (1) 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