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重庆市巴南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更新时间:2021-02-23 浏览次数:139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下列加点字词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 zǎo  塌dān  抽yē  咄逼人duō B . shuò  然 chàng  职 chèng  人迹至hǎn C . 蓄zhù  伏quán  怪chēn  人听闻hài D . 落zháo  草duò  晕xuàn  怪不经dàn
  • 2. 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莅临  决别  兴高采烈  不求甚解 B . 分歧  烂漫  刨根问底  拈轻怕重 C . 云霄  帐蓬  油然而生  花枝招展 D . 狭隘  祷告  惊慌失措  翻来复去
  • 3. 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 入冬以来,全国多个省份发现新冠疫情,重庆虽不在其中,但很多人戴上口罩绝非杞人忧天 B . 学习遇到疑难问题时,我们要及时向老师请教,做到不耻下问 C . 西部产业发展能够见异思迁 , 从纺织品、化工、食品等传统产业,转向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再生能源利用、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 D . 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地表示赞成。
  •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能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衡量课堂教学成功的标志之一。 B . 曹文轩获“国际安徒生奖”,实现了中国作家在该奖项上零的突破。 C . 随着部分地区高大树木的减少,使某珍稀鸟类只能选择在高压电塔上筑巢。 D . 在巡检排查过程中,我市电力部门解决并发现了居民用电方面的问题。
  • 5.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张磊过生日,接受朋友的礼物:“既然你这么客气,又这么真诚,那我就笑纳了。” B . 李伟同学随父亲到单位的同事家里做客,主人问他心情如何,李伟说:“光临寒舍,十分高兴!” C . 得知嘉宾的父亲刚去世,访谈节目主持人说:“对令堂过世深表哀悼。” D . 75岁高龄的前院长说:“好吧,既然诸位如此客气,那么这件事就由老朽做主了!”
  • 6. 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文笔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的经典作品之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孔乙己》都是其中的作品。 B . 《西游记》中,孙悟空从观音菩萨处学到七十二变、筋斗云等神通,又从龙宫索取如意金箍棒作为兵器。 C . 鲁迅首次知道“赫胥黎”,接触“物竞天择”,“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是在矿路学堂,这段经历在《琐记》中被提及。 D . 悟空得知“弼马温”真相,气愤之极,打伤太白星,回到花果山。玉帝派哪吒和二郎神下界擒拿,悟空打败天兵天将,直到玉帝封他做“齐天大圣”才暂时作罢。
二、语言表达
三、综合性学习
  • 8. 综合性学习

    班级正在举行以“少年正是读书时”为主题的读书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

    1. (1) 请你为此次读书活动写一条宣传语,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2. (2) 假若你的妈妈平时反对你阅读课外书籍,请你写几句话劝说妈妈。(要求:用上一句读书名言)
    3. (3) 阅读下列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儿童研究专家舒华教授公布:很多孩子的学习问题是由阅读问题引起的,青少年学生的阅读量普遍不足。很多智力正常的孩子存在不同程度的阅读困难,严重的已经发展成为阅读障碍。阅读困难不仅会使孩子的语文学习产生困难,也会影响到其他学科的学习。

      材料二:

      随着音像制品的迅速普及,“读图”已逐渐成为未成年人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有关媒体调查表明,相当一部分中学生用影视、漫画来代替名著。不少孩子对图像产生依赖心理,逐渐降低乃至失去了对文字阅读的兴趣。对图像的过分摄入,导致了语言表达能力的大幅下降,不少青少年反映:“很多时候,心里明明知道怎么说,但就是说不出来。”

      ①以上两则材料反映了一个什么现象?

      ②你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哪些?

四、句子默写
  • 9. 默写填空。
    1. (1) 乡书何处达?。(王湾《次北固山下》)
    2. (2) 夜发清溪向三峡,。(李白《峨眉山月歌》)
    3. (3) ,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十二章)
    4. (4) ,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5. (5) 晴空一鹤排云上,。(刘禹锡《秋词》)
    6. (6)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7. (7) 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点明主旨,道出天涯游子之悲和思乡恋土的寂寞情怀的诗句:
    8. (8) 古诗中,“月”常被诗人用作寄托思念亲人、思念朋友情感的载体。如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五、课内阅读
  • 10.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诫子书(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则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词。

      ①非宁静无以

      ②意与日

      ③年与时

      ④将复何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②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3. (3) 对文章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它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 B . “学须静也”的“学”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而是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也不是单纯的宁静,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 C .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D .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
    4. (4) 阅读选文和链接材料,说说同为告诫儿子的两篇短文,表达的用意有何不同。

      (链接材料)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人畏鬼,而越人信禨。可长有者,其唯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选自《吕氏春秋》)

      (注)①寝之丘:含有陵墓之意。②荆:楚国的别称。③禨(jī):迷信鬼神和灾祥。

六、现代文阅读
  • 1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最温暖的一片阳光

    李云迪

    ①母亲真的老了,有点像孩子般缠人。她每天都会打来电话。她耳朵有点背,电话里声音总是很大。其实她也没什么事,只是问我是否安好。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她就高兴地把电话挂掉。有时我忙,就会打断她的话,我能听得出那边轻轻的叹息。但母亲还是在每天上午九时左右打过来,正是太阳升在头顶的时候。

    ②这一天,母亲又来电话,除了问好外,还告诉我她去采了很多婆婆丁。母亲过去常用婆婆丁做蒸菜,婆婆丁一定要野生的,最好在打春时没有开花前去采,这时的最新鲜。小时候我很爱吃母亲做的这个菜。我有些担心地告诉母亲,您都八十多岁了,千万不要去野外采野菜了,我会不放心的。母亲答应得很痛快。

    ③第二天正午时分,有人叩门,打开门见是母亲。她脸上汗津津的,花白的头发也有些凌乱。我急忙把母亲扶进屋内,埋怨她为什么不打电话告诉我。可母亲不理我的不满,喜滋滋地取出她做的蒸菜,看不出一丝倦意。我见她的手青筋暴露,手上有结痂的血口子,一定是采野菜时留下的。她说,快吃吧,还温和着呢。我怎么也想不到,母亲为了让我吃到她做的菜,竟然沐着风雨去野外,顶着晨星点灶火,用一股爱焰把菜做熟,搭乘公共汽车,颠簸几个小时,给我送来。在世上,凡是有母亲的地方,就会有奇迹。

    ④母亲真的老了。眼前的事情她往往记不住,可过去的事情却记得很清晰。母亲也有青春,只是离今天很远。她曾把箱子里保存的一条长裙拿给我看,告诉我她就是穿了这条长裙和父亲在向日葵下相识的。那长裙还依旧如新,可裙子的主人却被时光洗老,腰弯了,头发白了,白得像天上的一片云。

    ⑤母亲生在青川江边,长在稻花乡里。母亲居住的老屋前有一条唱着歌的小溪,每当燕子呢喃着飞来的时候,桃花就开了。开着开着,桃花就落了,花瓣落在溪水里打着旋流远了,就像流远的岁月。老家的院子里种着两棵杏树,每当圆润的青杏结满枝头的时候,不等熟透,母亲就和小姐妹们采下来吃。那味道酸酸的,就像那时辛酸的日子。母亲在艰苦的岁月中学会了很多家务活,有一手好针线,成家后很是勤俭。在那艰苦的日子里,她用那根银针缝补着旧衣裳一样的破旧岁月。父母感情很深,生活得很和睦。父亲在知命之年患了重病,离开了人世,母亲开始独自生活。我担心她孤寂,执意把她接到身边来,可她不肯。她说,她能自理,也不想给我们增加麻烦。我给她请了保姆,可没几天就被她打发回去了。

    ⑥忽然想起,有两天没有接到母亲的电话了。我急忙打电话过去,多次无人接听,我有了不祥之感,乘夜车就往家里赶。赶到家里时,见母亲躺在床上,额头敷着毛巾。邻居大婶告诉我,母亲发了两天烧,烧得重时不断念叨着我的名字。我守候在母亲的床边,两手紧攥着她那像树枝一样干瘪的手。母亲问我,你知道我最希望的事是什么吗?我摇摇头。她告诉我,最希望的事是让我永远不会老,永远不得病。如果有可能,让她代替我老,代替我生病,她也乐意;就是走了,也不想扰动我,一个人悄悄去找我的父亲。我听着,心被刺痛,泪如泉涌。我把脸紧紧贴在母亲的手上,整个人似乎已经融化了。

    ⑦往后的日子里,每天上午九时左右,也就是太阳升在头顶的时候,我都先把电话打给母亲,问候她是否安好。我会幸福地眯着眼睛,虔诚地半张着嘴,侧着耳朵凝神听母亲讲着过去的故事。这个时候,我真的很温暖。

    ⑧母亲就是给我温暖的那一缕阳光……

    1. (1) 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 (2) 仔细品味语言,说说第⑦段划线句表达的妙处。

      我会幸福地眯着眼睛,虔诚地半张着嘴,侧着耳朵凝神听母亲讲着过去的故事。

    3. (3) 请结合全文,分析第⑤段的作用。
    4. (4) 文章以“最温暖的一片阳光”为题,有什么好处?
    5. (5) 请结合第③段内容,谈谈你对画线句“在世上,凡是有母亲的地方,就会有奇迹”的理解。
  • 1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纪念

    张惠雯

    ①一个人如果曾有个非人类的朋友,如果他曾在某个瞬间真诚而平等地注视他那朋友的眼睛,他就会由这双眼窥见另一种生命那纯净的灵魂,走到另一个世界的秘密中去。这样的人是幸运的。给予我此种幸运的是点点,它是一条斑点狗,在我家生活了十四年。对于我来说,这不是平常的十四年,而是人生中最美好的十四年,我从二十二岁走到三十六岁。在这段时光里,如果每次还乡在记忆里最终剩下了一些画面,那么几乎每个画面里都留有点点的影迹。

    ②很难用“宠物”这个词来描述点点,它是条极有灵性的忠犬,理解人、信赖人,它是我的朋友,一个忠诚、温厚、沉默的朋友。它表达爱的方式是忠诚地守在你身边,离你近一点、更近一点,直至偎依着你。它和你一起散步,总是走在你旁边,即使国为什么新奇事物稍微跑到前面几步,它也会立即意识到,然后停下来回头凝望着你——它是在等着你。有时候,你到家附近的小店去买东西,出门时并没有带着它,但很快你会发现它来找你了,找到你,就欢喜地和你一起回家。

    ③前一个冬天,我有种莫名的忧虑。有一次,我和母亲打电话,我说,北方的冬天寒冷,如果点点能熬过这个冬天,它就能多活一年,那么我下次回家时也许还能见到它。母亲叫我不要担心。过后,我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回到家,家里显得格外荒凉,似乎人都出去了。于是我想到点点,我想至少它应该在家。我到它住的杂物储藏间里找它,里面铺着干草,仿佛废弃已久,我里里外外地喊它、寻找它。突然,我想到,难道它已经不在了?因为这个梦太不祥,我不愿对别人提起。两三天后,我给家里打电话,问起点点,我母亲说它正在外面卧着晒太阳呢。后来,每次打电话问起它,母亲都说它很好。

    ④就在几天前,我又梦见了点点。我梦见终于回家了,我走进往家去的那条小胡同,突然,点点迎面朝我跑过来,就像过去很多次我回家时一样,它是来迎接我的。不过,这次它显得更欢喜,看起来就像一两岁时那样年轻。我记得它的表情像是在笑。这是个温暖的梦,但醒来的我却十分悲伤,因为我觉得它太过温暖,倒像是种告别。这一次,我打电话给三姐,她告诉了我实情:点点已经在三个月前去世了,家里人一直瞒着我。现在想来,它大约在我做那个不祥的梦之后不久就去世了。

    ⑤点点似乎精心地选择了自己的死期。也许为了让我这个和它聚少离多、不在场的好朋友记住它,它是在我三十六岁生日后的第二天离去的,而这一天刚好是星期天,是全家人团聚的日期,姐姐们都带着孩子回来了,它因此能在临走前和大家告别。之前的三天它已经滴水不进,它一直待在它那间小屋里,卧在母亲冬天特地给它铺的厚毯子上。三天里,它再也没能站起来,姐姐试图喂它一些葡萄糖水,但它无法下咽。不知道是什么毅力让它撑到了那个星期天的中午,它一直等着,等所有人都到了以后。当时,大家聚在它的小屋里,它来回地看着他们中的每一个。大人都落泪了,狗也流泪了,孩子们抚摸着它,已经泣不成声。它就这样呼出最后一口气,平静地闭上了眼睛。后来,大家就在后面的小菜园里埋葬了它。它死时有众人的陪伴,而不是在某个寒冷的夜里孤独地离开,它也没有长期瘫痪而后痛苦而屈辱地离开,这对我来说是最大的安慰。

    ⑥我不相信人或动物死后仍有灵魂,但我相信它们活着时有灵魂,这灵魂就是一颗心灵能走进另一颗心灵的桥,就是我从它那双眼睛里看到的令我感动的东西。尽管如此,我想当我再回到家,我还是会去埋葬它的地方陪伴它一会儿,就像它过去无数个时候曾静静地陪伴我。那时,我们两个顺着门前那条南北大街来回地走着,常常是在夏日的晚风中,或是冬日上午温暖的阳光里。有时,我骑着自行车,它跟在旁边。最初,年轻健壮的它四蹄飞奔;再后来,它跑得慢了;终于,它老得几乎跑不动了,我得骑得很慢,还要不时停下来等它。两年前最后一次回家,点点的两条后腿骨质老化,它有时高兴地站起来想朝我走来,却会突然摔一跤。我最喜欢带它去父母在房后开辟的那个小菜园里,站在石榴树或柿子树下,吹着风,就那么安静地站一会儿,我感到我们同样在体会着世间的某种美好,那种温暖的欣欣的生意,感受着极其祥和的相伴的快乐……

    ⑦我们的亲戚、朋友都说点点是有福气的狗,这无非是指我们给了它足够的食物和一个栖身之所。可是,和它给予我们的信任、爱,和它带给我们的快乐相比,我们给它的多么微不足道!作为它的朋友,我的心此时充满悲伤和愧疚。在来美国以后的这几年里,我难得陪陪它。即使在短暂的回国假期里,我也要抽空去旅游,待在家里的时间并不多,加之在家时亲友应酬频繁,我每天匆匆忙忙、来来往往,竟忽略了这位老去的、忠诚的朋友。如今,一切补偿都已不可能。它的死令我意识到我已经太久没有回家了,它也提醒我,当一个人还能够给予爱的时候就尽力给予爱,不要寄望于不可知的未来。

    ⑧点点是一条被我们人类视为卑微的狗,但它却让我体会到仁慈、悲悯的更博大的意义。人的大部分生命都浪费在那些自认为重要的事务中了,但最后发现真正赋予这生命温度的却是那些短暂的美好、瞬间的感动,在记忆里,这瞬间成为了永恒。

    ⑨人生就像一个旅途,失去了这位挚爱的朋友,我擦干眼泪后仍得继续前行。而除了更加尊重、善待其他生命,我想不出更好的、纪念它的方式。

    1. (1) 阅读全文,根据提示梳理文章的情节。

      描述点点→①→又梦点点→②→回忆点点→③

    2. (2) 第⑤段“大人都落泪了,狗也流泪了,孩子们抚摸着它,已经泣不成声。”中“落泪”、“流泪”、“泣不成声”能否互换?为什么?
    3. (3) 文章第④和第⑤段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4. (4) 文章第①段“这样的人是幸运的”“给予我此种幸运的是点点……”。为什么说我是幸运的?请结合全文说说理由。
    5. (5) 下面这段文字是《2015年散文随笔选粹》给本文的推荐语。请结合全文,谈谈有哪些“更多的隐秘情感”。(答出两点即可)

      (链接材料)“这条陪伴她(作者)十多年的狗,既是她的朋友,也是她的镜子。也是在对它的回忆中,作者品味到更多的隐秘情感。”

七、作文
  • 13. 根据要求作文。

    我们总抱怨生活的平淡,平淡让我们失去了激情,没有了感觉,不知道感动。其实,只要我们善于观察,悉心体会,就会发现生活中有许多人许多事,都会令我们心潮澎湃、感动不已。

    请你以“爱,就在我身边”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不少于500字;③凡涉及考生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④不得抄袭(也不能借用试卷中的材料)。

  • 14. 根据要求作文。

    在人生漫长的旅途中,我们总在不断的出发,伴随我们的,有亲情、友谊、理想、知识、叮咛等,而这一切激励鞭策着我们勇往前行。

    请以“带着…………出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不限。(2)在空格处填上合适的词或短语,将题目补充完整。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不少于500字;凡涉及考生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不得抄袭(也不能借用试卷中的材料)。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