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天津市滨海新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更新时间:2021-02-23 浏览次数:245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huo)     职(chèng)     参不齐(cī) B . 薄(bǐ)       乳(pǔ)       人忧天(qǐ) C . 笑(nì)       戒(chěng)    畏罪逃(qián) D . (liǎn)     黄(yùn)       咄咄逼人(duō)
  • 2. 下面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 荒凉           绵延           人际罕至 B . 坍塌           诀别           骇人听闻 C . 余晖           蜷伏           惊慌失错 D . 温训           废墟           怪诞不经
  • 3. 依次填入下面文字空缺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谁不喜欢牛背上笛声的      , 谁不欣赏房前小溪的      , 谁不赞叹春柳的清柔,谁不醉心夏荷的      , 岁月的河流中有多少美好?唯有一颗鲜活善感的心能捕捉到美丽的浪花。

    A . 清香   清脆   清凉 B . 清脆   清香   清凉 C . 清凉   清香   清脆 D . 清脆   清凉   清香
  • 4. 下面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①连日来,天津市滨海新区荣获“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区”称号的喜讯在滨城大地回响。②这是一次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文明创建活动。③在创建过程中,新区深入开展“美丽和谐家园,你我共同缔造”的基层治理。④通过此次创建活动,滨海新区探索出一条文明城区高质量建设之路。

    A . 第①句 B . 第②句 C . 第③句 D . 第④句
  • 5. 下面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电影罗马假日里有一句台词:“要么旅行,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中国读书人也历来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一愿望。当我们在现代城市的钢铁森林里徘徊迷茫时,不妨置身于万卷书中,可能会寻找到真正的自我。

    A . “   ”   “   ”   、 B . 《   》   “   ”    、 C . “   ”   《   》   , D . 《   》   《   》    ,
  • 6. 下面对诗句的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A . 首联点题,诗人先写“客路”,再写“行舟”,已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B . 颔联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大景表现了出来。 C . 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蕴含着一代胜过一代的人生哲理。 D . 尾联诗人想起了“雁足传书”的故事,表达了诗人的思乡愁绪。
二、现代文阅读
  • 7. 阅读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的片段,完成下面小题。

    “我倒很想知道,他们的衣料究竟织得怎样了。”皇帝想。不过,当他想起凡是愚蠢或不称职的人就看不见这布的时候,他心里的确感到有些不大自然。他相信自己是无须害怕的。虽然如此,他仍然觉得,先派一个别的人去看看工作的进展情形比较妥当。全城的人都听说这织品有一种多么神奇的力量,所以大家也都渴望借这个机会测验一下:他们的邻人究竟有多么笨,或者有多么傻。

    “我要派我诚实的老大臣到织工那儿去,”皇帝想,“他最能看出这布料是什么样子,因为他这个人很有理智,同时就称职这点说,谁也不及他。”

    这位善良的老大臣因此就到那两个骗子的屋子里去了。他们正在空织布机上忙碌地工作。

    “愿上帝可怜我吧!”老大臣想,把眼睛睁得特别大,“我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但是他没有敢把这句话说出口来。

    那两个骗子请他走近一点儿,同时指着那两架空织布机,问他花纹是不是很美丽,色彩是不是很漂亮。可怜的老大臣眼睛越睁越大,可是他仍然看不见什么东西,因为的确没有什么东西可看。

    “我的老天爷!”他想,“难道我是愚蠢的吗?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这一点。这一点决不能让任何人知道。难道我是不称职的吗?——不成,我决不能让人知道我看不见布料。”

    “哎,您一点儿意见也没有吗?”一个正在织布的骗子说。

    “哎呀,美极了!真是美妙极了!”老大臣一边说,一边从他的眼镜里仔细地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是的,我将要呈报皇上,我对这布料非常满意。”

    “嗯,我们听了非常高兴。”两个织工齐声说。于是他们就把这些色彩和稀有的花纹描述了一番,还加上了些名词。老大臣注意地听着,以便回到皇帝那儿去的时候,可以照样背出来。事实上他也就这样做了。

    1. (1) 对选文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选自《皇帝的新装》,这是19世纪美国的童话大师安徒生最著名的童话之一。 B . 选文重点写了“诚实的老大臣”查看织布进度,他没有看到所谓的布料却不住口地夸赞“美极了”,揭露了他虚伪和自欺欺人的本性。 C . 选文中老大臣看不见织布机上的布料,可见它的确具有神奇的功能,证明老大臣是愚蠢的,不称职的。 D . 从情节发展的角度看,选文内容是这篇童话的开端,引出后文几位大臣查看织布进度的内容。
    2. (2) 对选文的写法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选文中画线段落紧承上文而来,继续表现皇帝的轻信与愚蠢,以及他的些许疑虑。同时,他对老大臣“理智”“称职”的评价,更为后文的情节埋下伏笔。 B . 选文中先是写老大臣“把眼睛睁得特别大”,却什么没看见,后面又写他“从他的眼镜里仔细地看”,这两处描写把老大臣虚伪、愚蠢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 C . 选文中作者通过环境、语言、动作等描写,刻画了人物的丑态,揭露了他们的丑陋灵魂。 D . 选文也体现了童话的基本特点,如运用丰富的想象、离奇的情节等来反映社会问题,鞭挞丑恶现象。
  • 8. 阅读《好人》,完成下面小题。

    好人

    爱玛胡

    ①要过春节了,门诊的病人却一点不见少。大多是想趁年前看病开点儿药,迷信的说法是过年上医院晦气。

    ②我屁股不挪窝地一直看到下班时间,眼看门口没有病人了,隔壁诊室传来锁门的声音。我站起身,伸伸腰和脖子,准备洗手下班。

    ③刚关了电脑,门口一个人影一闪,又晃了回来,是个60多岁的男子,貌不惊人,穿着旧棉服,手里还拎个大行李包,看去沉甸甸的。

    ④他拿着挂号单问我:“看病在这里吗?”我说,“下班了,去急诊吧。”看他脸色不好,我想:要不就做个好事吧。接过挂号单,我把电脑重新开启,说:“算了,我给你看完病再走吧。”他有点儿局促地跟我道歉:“耽误您时间了。”坐下,把包放在双腿间,夹得紧紧的。

    ⑤原来,他刚刚在开车时突然感到心慌,心跳得很快,当时人就快要晕过去,眼前一片模糊,出了很多汗。亏他还晓得把车开到路边停下。

    ⑥他坐着歇了会儿,感觉好些了,抬头发现正巧在医院旁边,就挂了个号。我一听大概就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于是检查了血压、心跳,开检查单:“你应该是心律失常了,做心电图。我估计你要住院。”

    他一听就急了,双手直挥:“医生,我不住院,不能住院!你给我开点儿药吃就行。”

    ⑧怕住院的病人不止他一个,我说:“不管住不住院,检查你总要做,那样我才知道该开什么药给你呀。”

    ⑨他觉得有理,接了单子,拎包要走。

    ⑩我说:“心脏不好还拎着重物满楼跑,出事我可负不起责任。包就搁这,没人拿你东西,我帮你看着。”那包四角都磨得起毛了,能装什么好东西?老人就是这样,啥都当宝。

    ⑪他略作犹豫,把包放下,走了。

    ⑫我起身把他的包踢到桌子下面,别说,还挺沉。我上了个厕所,刚晃回来,他就进门了,手里拿着报告:果然是心律失常,还好没有缺血。

    ⑬我劝他最好留院观察,但他还是坚持只开药不住院,他说他有事,已经打电话叫人来接他了,路上不会出事。

    ⑭强求不得,我开好药方签好字,递给他时问:“什么事比命金贵呢?我搞不懂你。”他说:“医生你不晓得,我带了一二十号人做工程,年底好不容易才结清账,一百多万在包里,我要赶回去给大家发工钱好过年。”

    ⑮一百多万?一百多万什么?我傻了,指指桌下的包,他点点头。我脑海中闪现出各种拖欠工钱、被跳楼索酬的黑心老板的报道新闻,脱口而出:“你真是个好人呀!那你可千万注意,一忙完就要看病,好人要活长一些。”

    ⑯这时,接他的人来了,弯腰从桌底把包拽出来。

    ⑰我说:“你心也真大,一百多万就交给不认识的人管。”

    ⑱他冲我笑道:“我知道你是好人。”

    1. (1) 请概括文章中的情节,注意前后格式统一。

      “我”:关闭电脑,准备下班 →→建议住院,得知真相→互称“好人”  

      病人:→拒绝住院,去做检查→

    2. (2) 试分析第⑦段画线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他一听就急了,双手直挥:“医生,我不住院,不能住院!你给我开点儿药吃就行。”

    3. (3) 下面对文本的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 . 第⑩段中“我”生硬、冷冰冰的一番话,暴露了对病人的鄙视心态和医德方面的问题。 B . 文中多次提到病人的包,比如第④段“把包放在双腿间,夹得紧紧的”写出了病人对这个包的看重,突显了他吝啬的性格。 C . “我脑海中闪现出各种拖欠工钱、被跳楼索酬的黑心老板的报道新闻”,这句话反映了当下社会存在的一种现象,与文中病人的做法形成鲜明的对比。 D . 文中通过叙述发生在医院里的一个故事,小中见大,突出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彼此理解与关爱的重要性。
    4. (4) 文中最后“我”和“他”互相认为对方是“好人”,为什么?请结合原文回答。
三、课内阅读
  • 9. 阅读诸葛亮的《诫子书》,完成下面小题。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 以修身                  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B . 非淡泊无以            明:明确、坚定 C . 非学无以广才              广:增长 D . 躁则不能治性            险:危险
    2.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 夫:①学须静也          ②逝者如斯 B . 之:①夫君子行          ②宋丁氏 C . 以:①俭养德            ②刀劈狼首 D . 及:①将复何           ②其家穿井
    3. (3) 下面对本文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本文是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书,全篇以抒情的笔法谈古论今,殷殷教诲中蕴含着对儿子深深的爱。 B . 诸葛亮开篇即以“君子之行”这种高标准的道德规范要求其子,并以此告诫,人生在世首先要修身养德,这是为人的根本、做事的基础。 C . “静以修身”强调内心宁静对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作用,“俭以养德”则强调物质生活的低要求对个人品德修炼的关键性作用。 D . 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志向的培养又必须砥砺品德。
四、句子默写
  • 10. 请将下面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1. (1) 水何澹澹,。(曹操《观沧海》)
    2. (2) ,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3. (3) ,山入潼关不解平。(谭嗣同《潼关》)
    4. (4) 我寄愁心与明月,。(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5. (5) 遥怜故园菊,。(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6. (6) 夕阳西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7. (7) 《<论语>十二章》中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五、课外阅读
  • 1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尝主编《资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其幼时患记忆不若人 , 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能讽诵乃已。自言:“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曰:“书不可不成诵。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注释)①患:担心。②俟能讽诵乃已:俟,等到;讽诵,背诵;已,停止。③博闻强志:形容见闻广博,记忆力强。强志,记得牢。

    1. (1)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一时之名臣     为:

      终身不忘也     乃:

    2. (2)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其幼时患记忆不若人。

    3. (3) 从短文中你学到了司马光的哪些读书经验?
六、综合性学习
  • 12. 在2020年“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学校准备组织“好读书,读好书”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 (1) (宣传读书活动)下面是本次活动的宣传标语,请补充完整,注意句式整齐。

      好读书,让生活变得充实;读好书,

    2. (2) (调查读书现状)

      初中生读书现状调查表

      年级

      调查项目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每日可供自由阅读的时间

      1.5小时

      1.2小时

      0.5小时

      经典书籍在阅读中所占比例

      27.8%

      35.8%

      45.6%

      分析上面表格,你的结论是:

    3. (3) (思考读书收获)

      当前“全民阅读”渐成共识,各种与阅读相关的活动层出不穷,诸如图书漂流、阅读接力、名人讲座、作者签售……不一而足。但阅读活动毕竟不是阅读本身,阅读活动就如同食物散发出来的香味,足够诱人,但不能饱腹。阅读活动的数量、形式、参与者等都不是评价阅读的指标,评价阅读的指标只能是读者自己感受到的、切切实实的收获。

      你认为推进“全民阅读”,重点应该落在哪里?

七、名著阅读
  • 13. 《朝花夕拾》中的人物你都熟悉吗?下面的话语分别是谁说的?请在后面填写人物的名字。

    ①母亲的钱,你拿来用就是了,还不就是你的么?

    ②老迅,我们今天不喝酒了。我要去看看光复的绍兴。我们同去。

    ③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④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 14. 下面是《西游记》反映“一调芭蕉扇”情节的四幅画面,请你分别为四幅画面配写简洁的说明性文字。

    图片_x0020_100007 图片_x0020_100008 图片_x0020_100009 图片_x0020_100010

         ①                  ②                 ③                ④

八、作文
  • 15. 写作

    生活中,我们有许许多多机会接受美的熏陶,感受美的意蕴,传递美的芬芳……于是,我们倾心于读书,感受文字的魅力;倾心于景色,体验自然的情趣;倾心于色彩,发现艺术的美丽;倾心于生活,让每一次点滴的温暖和感动都因此而充满诗意……

    请以“倾心于………..”为题目写一篇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要求:①内容具体充实;②有真情实感;③字数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