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

更新时间:2021-03-02 浏览次数:172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1912 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后开始采用民国纪年,一位老人出生于民国 23 年,请问他出生于公元多少年(    )
    A .   1933 年 B . 1934 年 C . 1935 年 D . 1936 年
  • 2. (2018九下·泰兴月考)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西方列强的侵华史,也是一部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富国强兵的探索史,以下侵略与探索史实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
    A . 鸦片战争——洋务运动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辛亥革命 C . 甲午战争——戊戌变法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新文化运动
  • 3. (2019八上·个旧期中) 《这才是晚清》中记述:“历史不因大清帝国的孤傲和拒绝改变进程,鸦片战争使中国遭遇千年未遇的大变局。”“大变局”是指(   )

    A .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C .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殖封建社会 D . 中国完全沦为大英帝国殖民地
  • 4. (2019八上·梅江月考) 法国历史学家布立赛在某书的序言中写道:“这里几乎一片废墟,与其说是公园,不如说更像一片苍凉的空地。……想到欧洲人尤其是法国人和英国人犯下如此大罪,我怒火中烧,握紧了双拳。想到法国人也是罪魁祸首之一,不禁觉得自己也不免有罪。”让作者“觉得自己也不免有罪”的历史事件是( )
    A . 割占香港岛 B . 火烧圆明园 C . 旅顺大屠杀 D . 南京大屠杀
  • 5. (2020八上·铜陵期末) 马克思在论及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原因时说道“推动了这次大爆炸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在此,马克思旨在强调(   )
    A . 两次鸦片战争激化了国内的阶级矛盾 B . 英国侵略是太平天国兴起的唯一因素 C . 英国领先于世界的军事是矛盾的根源 D . 太平天国的斗争矛头最主要指向英国
  • 6. (2020八上·北京月考) 在历史学习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历史现象”或“历史结论”的区别问题。历史结论是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 . 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虎门销烟 B . 1851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 C . 1860年前后,沙俄侵占我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D . 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
  • 7. 与1842年的《南京条约》相比,1895年的中日《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阶段列强侵华的新特点,这主要体现在(     )
    A . 割地赔款 B . 开设工厂 C . 协定关税 D . 开埠通商
  • 8. (2020八上·合山月考) “神助拳,义 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义和团运动的主要斗争对象是( )
    A . 外国侵略者 B . 清政府 C . 慈禧太后 D . 满洲贵族
  • 9. (2018八上·苏州期末) “他的伟大不只在领导中国人民使社会向一个崭新的时代跃进,还在于在消灭帝制、缔造共和后仍为建设一个独立强盛、自由平等的中国而奋斗不息。”材料评价的人物是(  )
    A . 毛泽东 B . 孙中山 C . 康有为 D . 蒋介石
  • 10. 如果以“追寻共和足迹”为主题出一期板报,请在下列内容中选取可用素材并按顺序排列( )

    ①中国同盟会成立    ②公车上书    ③中华民国成立

    ④武昌起义    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A . ①④⑤③ B . ②④③⑤ C . ①④③⑤ D . ②①④③
  • 11. (2020八上·揭阳期末) 1913年春,袁世凯指使心腹收买刺客暗杀了宋教仁,孙中山由此开始看清袁世凯的真面目,并毅然发动了(    )
    A . 二次革命 B . 护国运动 C . 护法运动 D . 北伐战争
  • 12. 与下图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 戊戌变法 B . 清末新政 C . 辛亥革命 D . 新文化运动
  • 13. “口号”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和传递着历史信息。下列不属于五四运动的口号为(    )
    A .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B . “废除二十一条” C .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D . “实业救国”
  • 14. (2017八上·邢台月考) 《百年中国》解说词中说:“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并非世纪起点的标志,却是一个全新的时代的开始。”这是因为1921年(    )
    A . 爆发了五四运动 B . 成立的中国共产党 C . 发动辛亥革命 D . 建立了中华民国
  • 15. (2018八上·苏州期末) 红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从上面歌词中可以推断出这首歌所反映的相关历史事件发生在(  )
    A . 国民大革命时期 B .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 .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时期 D . 解放战争时期
  • 16. (2019九下·南山模拟) 下图以“转”字串起中国革命的某一段历史,这段历史是指(    )

    A . 北伐战争 B .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C .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D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 17. 《我的抗战》一书写道:北平沦陷后,城门紧闭,教室里已没有了《礼记•礼运》的读书声,取而代之的是学生们刚刚学会的日本国歌。与此现象相关的背景是(   )
    A . 九一八事变 B . 淞沪会战 C . 南京大屠杀 D . 卢沟桥事变
  • 18. (2018八上·苏州期末) 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与指挥中枢是(  )
    A . 瑞金 B . 北京 C . 延安 D . 西柏坡
  • 19. 如下图为毛泽东与蒋介石在重庆谈判期间的合影,毛泽东代表中国共产党参加这次谈判主要是为了(    )

    A . 推迟内战爆发 B . 争取和平民主 C . 争取更大利益 D . 争取舆论支持
  • 20. (2020·南模拟) 毛泽东曾在一篇文章中说:“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全国性反攻”开始的主要标志是(   )
    A . 发动辽沈战役 B . 发动渡江战役 C .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D . 解放南京
  • 21. (2015·苏州)

    历史图示是对客观历史进程直观而简明的反映。下面的示意图更有助于我们了解(    )

    A . 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历程 B . 国民大革命的主要进程 C . 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历程 D . 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进程
  • 22. “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出自下列哪一文件(   )
    A . 《天朝田亩制度》 B . 《资政新篇》 C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 . 《中国土地法大纲》
  • 23. (2019八下·深圳开学考) 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学好历史。下列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的阶段特征的对应不准确的是(    )
    A . 1919—1927年——开天辟地,实现共和 B . 1927—1937年——星火燎原,北上抗日 C . 1937—1945年——统一战线,团结抗战 D . 1945—1949年——国共对峙,战略决战
  • 24.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短暂的春天”出现在(    )
    A . 抗日战争胜利后 B . 大革命期间 C .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D . 洋务运动期间
  • 25. (2015八上·邹平期末) 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唱的歌曲,反映的是一个时代的心声。20世纪三、四十年代《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广为传唱,它们反映的时代心声是(  )

    A . 自强求富 B . 民主科学 C . 和平建国 D . 抗日救亡
二、综合题
  • 26. 阅读大事年表回答问题。

    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

    1840—1842年鸦片战争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

    1851—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

    1856—1864年第二次鸦片战争

    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

    1900年义和团运动高潮八国联军侵华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

    1. (1) 请为以上历史事件拟一个单元主题
    2. (2) 从上述大事年表中,找出有直接因果关系的两个事件,并加以说明
    3. (3) 以“中国近代史上的三大不平等条约”为题制作表格,内容包括条约名称、签订时间、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
  • 27. 近代化的过程就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变迁过程,主要表现为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思想上的科学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与近代经济思想家不同,洋务派官员可能尚未意识到工业化的重要性,但是他们的实际行动却促使中国逐步走上工业化的道路。

    ——朱博康、施正康《中国经济史》

    材料二  1894年农历甲午年,……年逾不惑、踌躇满志的张謇成为全国惊羡的新科状元,被授予翰林院修撰。然而他却走上了与传统士大夫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出于对国家权利丧失的愤慨,1896年他毅然弃官返乡兴办实业。

    ——《古老中国的发展传奇》

    材料三 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国人首先是学习西方的技术,结果甲午一战证明光学技术不好使,……所以就开始学制度,学制度问题就更大了,君主立宪也好,民主共和也好,这么好的制度怎么拿到中国来就变样……后来中国人就开始琢磨,最该彻底改变的是中国人的思想,于是开始学习西方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1. (1) 19世纪60-70年代洋务派的“实际行动”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2. (2) 张骞“走上了与传统士大夫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是指什么?与材料一中“实际行动”比,这一实业的性质是什么?
    3. (3) 材料三中“开始学制度”、“ 开始学习西方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分别是指哪些运动?
    4. (4) 阅读本题题干,请你对题干中“中国近代化的探索的过程”进行排序?
  • 28. 纪念日一般是指某个国家为了纪念重大事件、伟人、先烈等特定的节日,十四年抗战,留给我们太多值得纪念的日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70号《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中发布的有关抗日的纪念日有“七七”抗战纪念日、“九三”抗战胜利纪念日、“九一八”纪念日。这是中国政府以法规的形式确定的抗日战争纪念日。

    材料二  2017年国家公祭仪式现场

    1. (1) 请介绍材料一中三个纪念日各自纪念的历史事件及其影响或作用。
    2. (2) 结合图中信息,国家公祭日是为纪念哪一历史事件而设立的?你能从图片中获取哪些与该历史事件的有效信息?
    3. (3)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设立以上纪念日的认识?
  • 29.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十九大报告对许多历史问题进行了阐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百年前,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材料二  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进行了二十八年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材料三  统一战线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必须长期坚持。要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1. (1) 结合材料可知,中国共产党是在什么理论指导下建立的?第一个介绍这种理论的“中国先进分子”是谁?
    2. (2) 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这条道路的核心人物是谁?他在这条道路上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什么?
    3. (3) 在第二个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国共两党在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相互配合,请各举一例正面战场、敌后战场取得胜利的著名战役。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