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辽宁省大连市2021届高三历史1月(八省联考)双基测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1-03-04 浏览次数:203 类型:高考模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
  • 1. 有学者认为秦汉之际存在必待解决的四个问题:一种大一统的学说;一个极自然的尊君理论;一种均富安民的政策;对有才之士予以正当的出路。秦汉之际这些问题的解决(    )
    A . 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的初步确立 B . 有利于加强相权以抗衡皇权 C . 奠定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基础 D . 强化了贵族政治的社会局面
  • 2. 晋怀帝、晋愍帝时期,中原地区战争不断,内迁的少数民族相继建立政权,并威胁西晋统治,最终酿成永嘉之祸。晋建武年间,晋元帝率中原汉族臣民从洛阳南渡,这是中原汉人第一次大规模南迁。这次南迁最深远的影响是(    )
    A . 形成了特殊的士族阶层 B . 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C . 加强了民族间交流交融 D . 充实了南方劳动力资源
  • 3. 程朱理学在南宋后期逐步确立统治地位,控制教育与科举,并通过授徒、书院讲学等方式在社会上广泛传播,甚至深入族规、家训之中。王阳明学说的传人、明朝著名学者钱德洪、陈时芳等集会开讲,听众动辄上千,樵夫、陶匠、农工商贾无不听讲。材料表明,宋明时期的儒学具有(    )
    A . 神学性 B . 批判性 C . 思辨性 D . 世俗性
  • 4. 梁启超认为,女子教育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家庭后代,而且关系到种族、国家的兴衰。倾向维新变革的民族资本家经元善也指出:“我中国欲图自强,莫亟于广兴学校,而学校中本原之本原,尤莫亟于创兴女学。”材料旨在说明,兴女学(    )
    A . 开启了教育近代化进程 B . 具有鲜明的救亡色彩 C . 可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 D . 成为社会变革的主流
  • 5. 新文化运动开始后,白话文成为时尚,部分教科书改用白话文和新式标点。白话文用民众通行的语言讲述新时代的思想。学者们还编写了很多白话书信,展现了国民新的伦理精神和规范。这表明(    )
    A . 文学革命促进了思想启蒙 B . 新思想已经成为社会共识 C . 新文化运动群众基础广泛 D . 封建思想地位被彻底动摇
  • 6. 1941年皖南事变发生后,中共采取有理、有利、有节的方针,政治上全面揭露蒋介石的反共阴谋,军事上发布重建新四军军部的命令。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决斗争和国内外舆论的强大压力下,蒋介石不得不表示“以后决无剿共的军事”。由此可见,中共这一方针的提出(    )
    A .   揭开了全民族共同抗日的序幕 B . 消除了两党间的政治分歧 C . 阻止了日军对根据地的大扫荡 D . 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7. 克里斯提尼用十个地域部落取代了原有的四个血缘部落,每个部落下设数量不等的村社,每个人都要在所在村社登记户口。曾经的外邦人成了雅典公民,享有同等的政治权利。这样一来,参政人数倍增,人们参政的热情空前高涨。这表明,克里斯提尼改革(    )
    A . 使原城邦公民的社会地位降低 B . 推动了雅典民主政治发展 C . 为雅典政治民主化开辟了道路 D . 消除了贵族和平民的矛盾
  • 8. 按照加尔文的设想,日内瓦教会设立四种职务,其中长老和执事都由世俗信徒选出。教会的权威机构是长老会,由长老12人和牧师5人组成……每星期四举行一次例会。可见,加尔文的宗教改革(    )
    A . 借鉴了启蒙运动的理念 B . 以严格的道德标准约束信众 C . 顺应资本主义发展趋势 D . 促使人们迅速摆脱宗教束缚
  • 9. 历史学家马克垚在其著作《世界文明史》中写道:“王权又被进一步架空,化成一种主要由内阁大臣组成的内阁会议的集体领导权,其负责对象也由原来的国王转变为议会。”材料表明,这一时期的英国(    )
    A . 内阁成为权力中心 B . 议会制度初步形成 C . 民主政治不断完善 D . 党派政治纷争结束
  • 10.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其著作《全球通史》中写道:“这些哲人受被牛顿证实的万有引力定律影响很大。他们相信不仅存在着控制物质世界的自然法则,也存在着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按照这一设想,他们开始将理性应用于所有领域。”材料旨在说明,牛顿力学体系(    )
    A . 完成对自然界认识的理论概括 B . 奠定了国家制度的理论基础 C . 推动了工业生产中的技术革新 D . 启发人们对社会的理性思考
  • 11. 一战前夕,德国资产阶级竭力向民众灌输这样一种意识:“资本家的财富就是整个民族的财富,资本家的事业就是全民族的事业。”这表明,此时的德国极力(    )
    A . 煽动极端民主主义情绪 B . 维护下层民众利益 C . 保证欧洲的稳定和发展 D . 宣传和平主义思想
  • 12. 《国际联盟盟约》第22条规定:“在现代世界的紧张形势下,还不能自己站立的民族……这些民族的监护应该委托给那些先进的民族,即因其资源、经历或地理位置而最能承担这一责任的民族。”国际联盟的这一规定(    )
    A . 体现了国联“全体一致”原则 B . 实质是一种变相的殖民统治 C . 尊重了被监护民族的自决权力 D . 表明国联摆脱了大国的控制
  • 13. 下表为1941—1945年苏联和德国各种武器门类产量方面的对比表
    武器门类 苏联 德国
    飞机 102600架 76200架
    机枪 1437900挺 1048500挺
    步枪 11820500支 7845700支
    坦克 92600辆 41500辆
    迫击炮 350300门 68900门

    表中的数据对比反映了(    )

    A . 国际环境有利于苏联的工业化建设 B . 苏联具有绝对的军事优势 C . 斯大林模式下苏联重工业发展突出 D . 德国军事体系有严重缺陷
  • 14. 1941年7月,日本入侵法属印度支那南部(橡胶和石油资源较丰富的地区)。日本的这一行为严重触碰了美国在西太平洋的利益,美国立即宣布对日本实施石油禁运并冻结了日本在美国的一切资产。美国的这一做法(    )
    A .   加速了日本偷袭珍珠港 B . 使日本在战略上转攻为守 C . 有效阻止了日军的南进 D . 标志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 15.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全球性的经济萧条和各国间激烈的贸易战,促使各国努力建立比较稳定的国际经济秩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贸总协定先后成立。它们在保持国际汇率的稳定、实现货币的可兑换性以及多边贸易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上述组织的成立(    )
    A . 导致世界被划分为两大阵营 B . 消除了国际间贸易保护主义 C . 推动了战后欧洲的经济复兴 D . 加强国际经济的协调和治理
  • 16. 现代主义文学集中笔墨反映了西方现代社会四种基本关系上的扭曲与变异。即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自我关系上的颠倒、错位、扭曲和脱节。这表明,现代主义文学本质上是对(    )
    A . 现代文明的深刻反思 B . 新奇文学形式的追求 C . 未来世界的美好憧憬 D . 生活场景的真实再现
二、非选择题:
  •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对《天工开物》的各种解读是一个非常引人入胜、非常重要的题目。那些奉19世纪欧洲科学革命为圭臬(事物的准则和法度)的学者,力图在中国历史中找到可堪与欧洲对等的个案,找到欧洲的镜像。因此,在一些学者眼里,这本著作之存在,是中国人有志于工艺知识、技术和实用手段的一个有力证明。另外一些学者则认为,宋应星之后没有学者沿着他的路数、用他开创的包罗万象的方法来了解工艺知识,这恰好足以说明中国人在思想层面上对实用事物和技术缺少兴趣;或者,他们将这本书看作一个文明的标志,而这文明中的发明和创造能力都正在趋于衰落。

    我在这里所做的,便是将《天工开物》重新归置到它原本所处的各种关联之中。(在我看来)宋应星对于“天工”和“开物”这两个语汇的使用,意在将自己的文字纳入更大的关联当中,而非简单地记录工艺过程。他相信,通过描写这十八个遴选出来的工艺领域,人们可以从中学到重要的宇宙规制(“天理”),了解这些规制能让世界进入“治”的状态中。

    ——摘自【德】薛凤《工开万物——17世纪中国的知识与技术》

    根据材料,围绕学者对《天工开物》的认识提取其中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进行说明。

    (要求:观点明确,逻辑严谨,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 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图反映了近代中国某一时期的工业成就。

    根据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时期的工业成就进行历史解释。

  • 1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特征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这体现在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致力于维护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政治立场、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和共产主义的崇高社会理想。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不是终极真理,而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科学体系。……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坚持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摘自徐光春主编《马克思主义大辞典》

    1. (1) 根据材料,概括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涵。
    2. (2) 根据材料,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含义。并结合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史实,谈谈你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解。
  • 2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下面是1950年10月2日毛泽东就中国向朝鲜派出志愿军的问题给斯大林的两份电报的节选。其中,电报一收录在1987年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出版的《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一册(第539—540页)中(这份电报保存在中国档案馆中);电报二出自俄国学者公布的俄罗斯联邦总统档案馆的收藏。

    电报一我们决定用志愿军名义派一部分军队至朝鲜境内和美国及其走狗李承晚的军队作战,援助朝鲜同志。我们认为这样做是必要的。因为如果让整个朝鲜被美国人占去了,朝鲜革命力量受到根本的失败,则美国侵略者将更为猖獗,于整个东方都是不利的……

    电报二……中共中央的许多同志认为对此表示谨慎是必要的。当然,不派军队援助对于正处在如此困难之中的朝鲜同志是很不利的,我们自己也强烈地感觉到这一点;但是如果我们派去几个师,敌人又迫使我们后退,同时还导致美国与中国的公开冲突,那么我们的整个和平恢复计划就会遭到彻底毁灭,这会引起国内很多人的不满……因此,目前最好还是耐心一些,不派出军队,同时积极准备我们的力量,这样做在把握与敌作战的时机上会更为有利……

    1. (1) 概括指出这两封电报在研究中国出兵朝鲜问题上的史料价值并说出你的理由。
    2. (2) 结合所学知识,对电报二中中国出兵朝鲜的态度进行说明。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