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西省孝义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入学摸底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17-11-16 浏览次数:906 类型:开学考试
一、<b >选择题</b>
  • 1. 公元前634年,齐国攻打鲁国,鲁国派使臣见齐君说,鲁国的祖上周公与齐国的祖上姜太公,共同协助周王安天下,有“世世子孙无相害”的盟誓,你打鲁国怎么能对得起先祖?于是,齐君下令退兵。这一结果出现的原因是(    )
    A . 盟约对春秋各诸侯的政治约束 B . 荣辱与共、利益一体的宗族观念 C . 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分封体系 D . 文化认同、天下共主的心理渊源
  • 2. 唐初进士只考时务策一门,高宗时增加贴经和杂文(文字写作)对策,开元、天宝年间又增加“诗赋取士”。安史之乱后,要看文章内容如何运用儒家理论,提出对现实问题的解决方案。这些变化说明科举制(    )
    A . 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养 B . 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 C . 促进了政治的发展历程 D . 扩大了统治阶级的基础
  • 3. 从康熙帝开始,官员将奏折密封可直接呈给皇帝,皇帝朱批后发回,这样既快又保密。康熙时只有百余官员有密奏权,雍正时扩大到1200余人。这反映了清朝(    )
    A . 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强化 B .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 C . 对官员的监察和控制加强 D . 中央到地方行政机构完善
  • 4. 老子的名言有“治大国若烹小鲜”,意思是,治国如同烹小鱼,不能急,不能用大火,不能总翻个,要用慢火适当烹饪。这反映了老子(    )
    A . 以德治民的思想 B . 向往小国寡民的生活 C . 休养生息的思想 D . 反对社会变革和战争
  • 5. 孔子提出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强调秩序,并未神化君权。董仲舒提出“道之大原出于天”,“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这一变化(    )
    A . 反映了儒学前后产生了矛盾 B . 适应了当时政治的需要 C . 结合了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 D . 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 6. 南宋有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如《劝孝文》《劝学文》《劝农文》《谕俗文》等,劝导民众遵循长幼有序、男女有别、恪守本分等生活理念。据此可知,南宋时期(    )
    A . 理学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 B . 政府注重提高民众素养 C . 理学走向世俗化、社会化 D . 理学压抑了人性的发展
  • 7. 唐玄宗时期规定,男15岁、女13岁,可以婚嫁,“刺史、县令以下官人,若能使婚姻及时,鳏寡数少,量准户口增多,以进考第”。这一规定(    )
    A . 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B . 加强了对官员的监察 C . 扩大了唐朝的统治基础 D . 强化了中央集权
  • 8. 棉纺织业在明代成为小农家庭不可或缺、仅次于农业的副业生产,而且产量大、销路广。当时的民营手工业采用雇佣劳动,甚至手工工场的经营方式。出现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 明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B . 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 C . 明政府对经济的重视 D . 明代手工业技术进步
  • 9. 下图为近代中国两个时期的工业资本统计示意图。该图反映出(    )

    A . 外商企业和民族企业相互促进 B . 国民革命推动民族企业迅速发展 C . 外商企业压制了民族企业的发展 D . 20世纪前后民族企业发展迅速
  • 10. 治外法权是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的内容之一,而在道光时代的人的目光中,不过是“以夷制夷”的一种策略罢了。形成这种认识的根源是(    )
    A . 列强意图加强控制中国 B . 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市场 C . 中西方法律观念的差异 D . 国人普遍缺乏国家主权的观念
  • 11.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总纲第四条规定: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这一规定反映出(    )
    A . 议会主权至上 B . 分权制衡的原则 C . 人民主权至上 D . 政府权力过于分散
  • 12. 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一则宣言:“……(二)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三)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其主要目的是(    )
    A . 彻底放弃了反共主张 B . 根本上消除国共矛盾 C . 改善国共两党的关系 D . 组织全民族力量抗战
  • 13. 梁启超说:“立法权如果操于一人,必立有利于一人的专制之法;立法权如果操于众人,则所立之法必然是有利于众人的民主之律……法者,天下之公器也。”这说明他(    )
    A . 主张主权在民 B . 强调依法治国 C . 赞成权力分割 D . 反对君主立宪
  • 14. 陈独秀在《青年杂志》上说:“今之教学相期者,第一当了解人生之真相,第二当了解国家之意义,第三当了解个人与社会经济之关系,第四当了解未来责任之艰巨。”在此他强调(    )
    A . 人性的解放和自由 B . 民族的独立与解放 C . 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D . 国民的社会责任感
  • 15. 下图是20世纪中期反映中苏关系的宣传画。与此相关的史实是(    )

    A . “一边倒”方针的实施 B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C . 日内瓦会议的召开 D . 《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
  • 16. 1949年以后,中国出现的第一个城市化阶段是1949年到1959年的10年。这个阶段中国城市人口从5765万人增加到9949万人,增幅为72.58%。其主要原因是( )
    A .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 B . 一五计划中优先发展重工业 C .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 . 大炼钢铁运动在全国的进行
  • 17. 1990年11月20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同年12月19日正式营业。它的出现(    )
    A . 说明我国国企改革颇见成效 B . 推动了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 C . 适应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需求 D . 是亚洲金融风暴冲击的结果
  • 18. 罗马法规定:以现金或现物进行交易,须有五个证人和一名司秤在场,他们皆应是罗马公民;物件的转移必须在当事人双方在场时当面进行;在进行转让仪式时,必须经过某种正式的手势和言语的阐述;这些条件缺一不可。这反映了罗马法(    )
    A . 注重交易的形式和程序 B . 注重维护帝国的社会稳定 C . 保护自由民的私有财产 D . 调解经济纠纷并保护贸易
  • 19. 苏格拉底认为:一个人只有真正地认识了自己,才能实现自己的本性,完成自己的使命,成为一个有德性的人。这说明他(    )
    A . 强调个体的感受和自由 B . 研究的重点是社会秩序 C . 注重人的理性和价值 D . 主张人的品德高于一切
  • 20. 名画《蒙娜丽莎》突破了过去西欧的肖像画都是正画头部和胸部这个定规,画了人物的双臂和双手,一直画到腰部。使头、颈、手、臂、身浑然一体,把人体表现得栩栩如生,使得肖像显得结实健康,给人以立体的美感。它(    )
    A . 冲击了天主教会的教规 B . 把人与神进行了完美的结合 C . 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D . 否定了天主教会的统治地位
  • 21. 自19世纪中叶马克思写下自己的著作以来,事态的发展并未遵循他所预示的明确的模式。在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里,穷人没有变得更穷,相反,工人们变得愈来愈富裕,因而也就愈来愈满足于现状。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 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制度完善 B . 共产主义运动受到各国的压制 C . 工业革命推动了欧洲社会的进步 D . 工人和资本家的政治地位趋同
  • 22. 有人说,这批资产阶级,虽然其中没有一个人住在石油区,没有一个领有一个石油泉,或一块油田,却支配着石油的开掘与提炼。他们不但对消费者霸占出售的专利权,而且对生产者有规定售价权利。这种经济现象应出现在(    )
    A .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 B .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C . 第三次科技革命后 D . 信息技术革命后
  • 23. 欧洲经济共同体的目标是通过建立共同市场和采取日益相近的经济政策,促进共同体内各国经济的增长,加强彼此间的联系。它的成立(    )
    A . 解决了欧洲的历史问题 B . 使西欧摆脱了美国的控制 C . 使国际格局走向多极化 D . 推动了欧洲经济的一体化
  • 24. 到2002年.全球跨国公司目前大约有65000家,国外分支机构大约有850000家。外国分支机构目前分别占全球GDP的1/10和全球出口的1/3。这反映出(    )
    A .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B . 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扩张 C . 发展中国家经济受到冲击 D . 世界经济新秩序逐步建立
  • 25. 爱因斯坦曾说,只懂得应用科学是不够的。还应关心人的本身,以保证我们科学思想的成果会造福于人类,而不致成为祸害。他的这一认识主要源于(    )
    A . 过去的科学缺乏人文性 B . 科技为世界大战所应用 C .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D . 牛顿经典力学的影响
二、<b >非选择题</b>
  •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自由不是无限刹的自由,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自由了。然而,政治自由只有在温和的政体里存在,但是,它并不总是存在于政治上温和的国家里,只有那里的国家权力不被滥用的时候才存在。从对事物的支配来看,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每个国家都有三种权力:立法权、对有关国际事务的执行权和对民法有关事务的执行权。

    在自由的国家里,每个人都被认为精神上是自由的,不受他人的支配,应该使人民集体拥有立法权。

    ——摘编自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二:我们不应该夸大仁慈的专制君主贯彻启蒙运动的种种学说所取得的实效,但在1789年以前,在英国的十三个殖民地已爆发了一场革命,这场革命提供了将新说付诸行动的一个实验性的示范。

    一个独立的共和国在美洲的建立,在欧洲被广泛地解释为:它意味着启蒙运动的思想是切实可行的——一个民族有可能建立一个国家,有可能制定一种建立在个人权利基础上的切实可行政体。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孟德斯鸠有关自由和权力的观点。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革命如何“将新说付诸行动的一个实验性的示范”。
  •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朝建国后,即从海路展开对外贸易。北宋与海外诸国的贸易往来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由北宋和外国贡使进行官方交易。另一种方式,是大量的民间贸易来往,北宋在主要港口设市舶司管辖。北宋的输出品主要是瓷器、杂色帛以及各种矿产品;输入的多半是供贵族享用的奢侈品,如各种香料、药材、犀角、象牙、珊瑚、玳瑁、苏木等。

    明代的对外贸易原有“朝贡贸易”和私人经管的私商贸易两种形式。郑和出使海外诸国,实际上是这种朝贡贸易的扩大。私人的对外贸易活动,虽然受到海禁政策的限制,事实上则在继续发展。南洋所产的香料,是进口商品的大宗货物;其次,进口外国的商品中,手工业原料和织纺品为数最多。综观这时从海外输入的商品,并非只是专供皇室贵族赏玩的珍禽异兽、珍珠宝石之类,其中大部分都与国计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

    清王朝在对外贸易的管理上,也体现了禁海闭关政策中的限制原则。在中外商人相互关系的规定上,外国商人只能和中国官方指定的商人进行贸易。然而,这二百年中,不但贸易量在不断扩大,而且和贸易发生联系的金融活动,包括汇兑和放款,也有所发展。通过贸易和金融的势力,西方国家逐渐取得贸易的支配权。这个时期中外贸易上的主要商品,在中国出口方面,以丝、茶、棉布为主。进口商品以毛织品和棉花为大宗。

    ——摘编自范文澜、蔡美彪等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在品种繁多的进口货中,以鸦片和棉纺织品为最大宗。同治九年到十三年(1870~1874)的五年平均数,鸦片占进口货总值的39.2%,棉纺织品占进口货总值的32.2%,鸦片居于首位。经过20年的发展,到光绪二十年(1894),棉纺织品上升为首位,鸦片下降为第二位。这一时期,中国对外出口主要还是农产品,以茶叶和生丝为最大宗。在中国的出口贸易中,几乎全被外国洋行所控制,农产品和原料受到外国商人的压价掠夺。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到清前期中国对外贸易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前后期进出口货物发生的变化,并说明变化的原因。
  • 2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到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之时,自由中国抵抗日本已经近四年半了。这在1937年时,不但外国观察家.也许连中国人自己也认为是不可能的事。华盛顿政府坚决拒绝承认日本的东亚新秩序,并在一定程度上见之于行动。1941年3月,租借法通过后不久,罗斯福总统决定中国将成为这种援助的受益者之一。接着制定了一项用于中国的紧急租借计划,这项计划主要是旨在增加滇腼公路上的运输,美国派了一个技术组去帮助中国人改进这条公路,也就促进了这项计划的实施。结果,每月通过这条路线到达中国的物资增加为原来的四倍光景,即从1941年5月的四千吨增加到同年11月的一万五千吨。1941年5月,总统宣布,保卫中国对保卫美国是至关重要的。接着就派出了一个美国空军代表团去帮助恢复中国空军,并提供方使,使中国飞行员在美国受训练。此外,1941年春夏之际,在政府的秘密支持下,由克莱尔·李·陈纳德将军指挥的飞行员组成了美国志愿队。

    ——摘编自阿诺德·托因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大全》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美国援助中国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援助中国的作用。
  • 2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刘敬,原名娄敬,齐人,以建议徙都关中有功,被刘邦赐姓刘,拜为郎中。后又封为二千户,为关内侯,号建信侯。匈奴冒顿单于恃其兵强马壮,不断南下侵扰。刘邦无力征讨,深感忧虑,问刘敬有何良策。刘敬献策说:冒顿既不可以武服,又不可以仁义说服,只有从长远着眼,使其子孙为臣。办法是和亲,以长公主妻冒顿单于,并厚送珍宝。冒顿羡慕汉女、汉财物,必以公主为阙氏,而生子为单于。冒顿在,固为子婿,死则外孙为单于。外孙岂敢与外祖抗礼?这样,“兵可无战以渐臣也”。刘邦说:“善。”遣刘敬出使匈奴,结和亲之约。

    刘敬从句奴回来后,以句奴所占之地距长安最近的仅七百里,骑兵一日夜即至,关中地肥人少,北靠匈奴,东有六国强宗,故建议:“迁徙齐、楚、燕、赵、韩、魏后,及豪杰名家居关中。无事,可以备胡;诸侯有变.亦足率以东伐。此强本弱末之术也。”刘邦称“善”。乃使刘敬迁徙所言关中十余万口。

    ——摘编自自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刘敬处理汉匈关系的举措,并分析其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刘敬处理汉匈关系举措的作用。
  • 3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金太宗生前,在女真政治家宗幹的主持下,欲废除女真旧俗,整顿朝廷的勃极烈制度,削弱由宗翰(粘罕)等把持的元帅府权力,在全国实行汉官制改革,未及行而死。熙宗即位后,继承了太宗改革的遗志,废除朝廷的国相勃极烈制,置三师(太师、太傅、太保)、尚书省,由尚书有左、右丞相兼领中书、门下二省,由三师并领三省事。颁行新官制和“换官格”,实行新的法制《皇统制》,创建猛安谋克屯田军,实行“计口授地”,基本上完成了金政权封建改革,废除了多种制度并存,而把州县制和女真猛安谋克制统一在封建政权之下。海陵王于天德二年(1150)下令废除行台尚书省,政今统一于朝廷。正隆元年(l156)又废除中书、门下二省及领三省事,只置尚书省,尚书省直属皇帝。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 (1)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金代汉官制改革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金代汉官制改革的作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