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天津市和平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更新时间:2021-02-23 浏览次数:232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请选出下列字音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   )
    A . (yān)   遒(jìn)     延(màn)    坦荡如(dì) B . 强(juè)    洗(dí)     俯(kàn)    洛不绝(yì) C . 制(è)     栗(zhàn)   临(bīn)     滋暗长(qián) D . (1óu)   秀(qí)     圈(yūn)    长途涉(bá)
  • 2. 请选出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

    ①当你_____于深山美景时,轻舟已过十六弯。

    ②我离开仙台之后,就多年没有照过相,又因为状况也无聊,说起来无非使他失望,便连信也怕敢写了,经过的年月一多,话更无从说起,所以虽然有时想写信,却又_____下笔。

    ③好风景固然可以打动人心,但若得几个情投意合的人,相与______其间,那才真有味儿;这时候风景觉得更好。

    A . 沉湎    难以    徘徊 B . 沉醉    难以    徜徉 C . 沉湎    不能    徜徉 D . 沉醉    不能    徘徊
  • 3. 下列语段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①近几个月来,我市轰轰烈烈地开展了“建文明城市”。②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人们的素质普遍得到了提高。③城市周围的环境也得到了改变,街道更加整齐了,道路更加平坦了,树木花草增多了。上级领导到我市检查后,给予了充分的肯定。④如今,我市的面貌真是改头换面了。

    A . B . C . D .
  • 4. 请选出对下列一段话中标点使用无误的一项(   )

    坚持是一种意志①;坚持是一种持之以恒②、善始善终。古人说,“滴水穿石,绳锯木断③。”也就是一种坚持的道理,坚持就会胜利,坚持就会成功。让我们做一个对什么都坚持的人吧!④

    A . ①④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②④
  • 5. 下列选项不正确的一项是(   )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A .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词的一开头便写词人梦中所见景象。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 B . “股勤问我归何处”,“问”字与下片“报”字,问答之间,语气衔接,联系紧密。天帝关心词人想要回到哪里去。 C .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词人感慨自己空有才华,正值战乱年代,诗词文章又有何用?这一句有嗟怨,有感慨。 D . “蓬舟吹取三山去”,词人以“蓬草”自喻,写出了南渡之后的孤苦无依之情,与王维《使至塞上》中“征蓬出汉塞”一句情感相通。
二、现代文阅读
  • 6. 阅读下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①汉字是当今世界上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文字,从甲骨文算起,已有3500年以上的历史了。古埃及的圣体字、巴比伦的楔形文字、中美洲的古玛雅文字等相继成为历史的陈迹,唯汉字独存。中国人用数千年的聪明才智创造出来的奇迹,在世界文字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它承载了中国五千年灿烂文明,至今仍旧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尤其是汉字计算机输入的优越性,使汉字的奇迹更令世人惊叹和信服。汉字堪称中国“第五大发明”。

    ②汉字具有超越方言和古今语言差别的功能,著名学者安子介先生说,“中国由黑龙江到云南,汉字全通。”“中华文化连绵五千年,是用汉字记载的。”“西方字母的形式,根据历史说也是由象形而来,后来变成拼音,各国文字不同,相互联结的纽带断了,结果欧洲分成大小十数个国家。如果中国早年也走这条路,早已出现江苏国、广东国了。我国方言这样多,汉字的语音无法在‘语音学’上统一,但在文字使用上自古及今都是一脉相承的。汉字对汉族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凝聚作用。”可见,汉字具有超越方言和古今语言差别的功能,这对汉民族的形成和中国的统一具有重要的作用。

    ③汉字可以引发想象和联想。由于汉字以形表意,使用汉字时观其形而得其意,其中必定有想象和联想产生。并非仅仅由象形字直接演化过来的字如此,如“日”“月”等。会意字也是如此,如“休息”的“休”字,由“人”和“木”两部分组成,就是“人”靠着“树”歇息。我们从字形的拼组关系中便可想象出这字的意义,其实,有些形声字的声旁也是表意的,如“文盲”的“盲”字,声旁“亡”既表音也表意,“盲”就是“亡”了“目”。因此,汉字引发想象和联想的强大作用值得我们重视。

    ④汉字有利于发展大脑智力。从神经心理学和神经语言学的研究成果看,拼音文字是偏向大脑左半球的“单脑文字”,而汉字是大脑左、右两半球并用的“复脑文字”;拼音文字认知中“语音编码”方式起主要作用,而汉字认知中则是利用“多重编码”方式,语音、字形和语义编码兼用。学习汉字可以开发大脑左、右半球的潜力,有利于发展大脑智力。因此,从音、形、义三者结合上去学习汉字是科学的方法。

    ⑤与中华文明共存共荣的古老汉字,具有独特的形式和经久不息的生命力。我们要重新认识汉字的价值,充分发掘汉字的奥秘,以迎接汉字“发挥威力”的新时代。

    1. (1) 下列关于“汉字”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汉字具有计算机输入的优越性,堪称中国“第五大发明”。 B . 汉字的在文字使用上从古至今都是一脉相承,虽然它的语音在‘语音学’上无法统一。 C . 汉字可以引发我们的想象和联想,这强大的作用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D . 学习汉字有利于发展大脑智力。因此,我们应用科学的方法,即从音、形、义三者结合上去学习汉字。
    2. (2) 下面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①段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中国的汉字历史悠久,承载了中国的灿烂文明。 B . 第②段运用引用的说明方法,说明汉字具有超越方言和古今语言差别的功能,对汉民族的形成和中国的统一具有重要作用。 C . 第③段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举“休”字的例子说明只有会意字,能让我们想象出字的意义。 D . 第④段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学习汉字具有开发大脑左、右半球潜力的功能,有利于发展大脑智力。
    3. (3) 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是一篇事物说明文,极富知识性,为读者普及了汉字的相关知识及价值。 B . 第③段中加点词“仅仅”、“ 有些”,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C . 根据历史说,西方字母的形式,是由象形而来,后变成拼音,各国文字不同,联结的纽带就断了。 D . 本文按照时间顺序,条理清晰地说明汉字是与中华文明共存共荣的古老汉字,具有经久不息的生命力。
  • 7.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白发上津城

    梅洁

    ①小时候,就隐约听父亲说过湖北郧西有个“朝秦暮楚”的地方,可少小离家,光阴荏苒,岁月沧桑,再没问津。长大后才知人们已经把这个“古成语”作为对爱情不专一的贬损词。

    ②接郧西邹龙权电话时,我就问,郧西是不是有个“朝秦暮楚”的地方?邹龙权说:有呀,上津就是。

    ③我说,我去上津看看好吗?邹龙权说当然可以,我老家就是上津的。

    ④没去上津时,只知“朝秦暮楚”是个成语,去了上津,才发现这是一个秦楚千年相依的古地!这不,我们去上津的车子停在了秦人聚集的陕南古漫川,漫川镇的执政者们把我们领到一片开阔场地,那里并排矗立着二百多年前秦楚两地人各建的古戏楼。秦人的戏楼简约、雄浑,楚人的戏楼精巧、华丽。真有点像一对秦楚相好,在这里牵手百年。

    ⑤苍莽秦岭,不仅是中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也是秦楚两种不同文化的揖别地。

    ⑥我们在漫川古镇穿街走巷。我问郧西朋友,为什么在陕西地界停下?朋友说,这里离上津只有十几分钟的路程。来上津参观的人,必领到漫川,去漫川参观的人必领来上津,这已成惯例。啊,秦楚不再战争!啊,鄂陕息息相依!

    ⑦走进上津,才知上津这个有着1800岁的古城是多么的老,老得白发千丈!老得只想让人跪地揖手仰凝。走进上津,才知道蜗居在秦岭深处的楚塞秦关在中国历史上是怎样地举足轻重!如果从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曹丕在这里建平阳县算起,1800年里,上津曾14次设县、6次设郡、2次设州,历史太垂顾汉江边这块弹丸之地了!

    ⑧上津北枕秦岭,南临汉水,金钱河穿城飘逸而过。这里自古就是兵来将去、战马鸣嘶的军事重镇,也同时是一个舟楫穿梭、商贾云集的商贸荣城。三国时,曹操部将就在此扼守中原关口,南宋年间,岳飞和金兀术部将在这里杀声震天,元初忽必烈把这里设为囤粮基地。六千里迢迢的金元蒙古人,居然占领上津前后达80年之久!以至于后来的李自成、王聪儿、新四军……上津饱经战争创伤。

    ⑨唐代牧有诗:“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上津人知道,当年给杨贵妃送荔枝的船就是在他们那里起岸,然后由骑士打马飞奔,送入长安宫的。也由此,唐玄宗派八品令官把守上津驿站。

    ⑩上津人还说,长安是13朝古都,历朝历代从江南选送美女进皇宫的船队,经长江、汉水数月的水上劳顿到达上津之后,已人困马乏,纷纷上岸休息,之后转陆路穿秦岭到长安。而无数江南女子上岸后乘机进入上津、郧西民间,千年的美女逃遁,使郧西一代一代女子都天生丽质。鄂西北自古至今都流传着一句谚语:“要吃米到竹溪,要娶媳妇到郧西。”应该是对这一历史事象的注释。

    ⑪上津古城长宽仅二三百米,周长也仅1.2千余米,不足诞生我的郧阳古城的三分之一,但它东西南北四边城门上的鎏金大字“连郧”“ 通汉”“ 达楚”“ 接秦”,已足以显示它通连四海的属性。

    ⑫走在似乎有些固若金汤的城墙上面,凝望城下黑瓦土墙、飞檐斗角的老街,心中倏忽一颤:这是鄂西北最后一座古城了,也是中国最后四座保留完好的古城之一了!千年的郧阳府城、铁打的均州古城都已在南水北调工程中沉没了。保护好上津古城吧,权当是为中国千年的文化留下一瞥最后的回眸。

    ⑬前些时,收到上津26岁的镇长陈林的电子信件,他在信中写道:“……还记得我吗?郧西县上津镇的那个小陈镇长,在你眼里或许我还是一个‘伢’。你们是我所见到的最好的作家,温文尔雅、学识广博,敬意油然而生。我必须得感谢你们来上津,这是上津人民的荣幸,更是我的荣幸……”他告诉我他又有了作家梦,说这梦是见到我们之后才有的。

    ⑭我立即给“伢”回信:“……我和我们一行真的不能忘记上津,不能忘记很年轻的小陈镇长——请恕我不称呼你‘陈镇长’,我怕把你叫老了!我很惊讶古老得如白须仙翁般的上津,有你这样一位童颜稚子坐镇!也许正是这一老一小,才真正是上津的生命所在。”

    1. (1) 请简要分析:题目明明写的是上津,作者为什么在文中还要写漫川古镇?
    2. (2) 请赏析第④段划线句子“我很惊讶古老得如白须仙翁般的上津,有你这样一位童颜稚子坐镇!也许正是这一老一小,才真正是上津的生命所在。”并结合文本内容理解句子含义。
    3. (3) 第⑫段作者走在上津城的城墙上,凝望城下时“心中倏忽一颤”。这“一颤”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内心世界?作者又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种内心世界的?
    4. (4)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 作者对比描写了去上津车停古漫川见到的秦楚两地人各建的古戏楼,借此突出秦楚两种不同的文化,并表明秦楚两地是千年相依、百年牵手的古地。 B . 作者引用杜牧诗句并讲述鄂西北谚语来由,既欲揭露封建统治者生活的腐朽荒淫,又表明上津这座古城在连接秦楚交通地位上的重要作用。 C . 文章开头巧妙地用成语引出要写的上津古城,意在让人们在对上津古城的了解中消除对这个词作为“对爱情不专一的贬损”意思的误解。 D . 作者无意具体描写上津古城的景物,却展示了它东西南北四边城门的“连郧”“通汉”“达楚”“ 接秦”四组鎏金大字,显示它通连四海的作用,与杜牧诗句和鄂西民谚的表现作用构成了呼应之势。 E . 作者用“老得白发千丈”形容有一千八百年历史的上津古城,既显现了这座历史古城的沧桑和衰老,也表达了作者对这座历史古城的无比景仰之情。
三、课内阅读
  • 8. 阅读《富贵不能淫》,完成下列小题。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仅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两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妄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 (1)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 往之家(同“汝”,她的。) B . 入则无法家士(同“蔽”,辅佐。) C . 断焉(同“垄”阻断。) D . 困于心,于虑(同“横”,梗塞。)
    2. (2) 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一定要恭敬,一定要告诚自己,不要违背丈夫。) B .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把顺从作为原则的,是妇女遵守的规则。) C .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 D . 此之谓大丈夫。(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大丈夫。)
    3. (3) 下列选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景春用设问句提出自己的观点,还用了一个加重肯定语气的“诚”。 B . 孟子用 “妾妇之道”作类比,指出公孙衍、张仪只不过是顺从君主的意志,就如同出嫁的女子完全顺从丈夫的意志一样。 C . 孟子先“破”后“立”,从正面提出自己心目中的大丈夫的标准。 D . 孟子的观点为人们广泛认同,后代无数仁人志士,如文天祥、岳飞等,都可视为孟子这一观点的践行者。
四、句子默写
  • 9. 默写
    1. (1) ,而无车马喧。(《饮酒(其五)》)
    2. (2) ,自将磨洗认前朝。(《赤壁》)
    3. (3) 争渡,争渡,。(《采桑子》)
    4. (4) ,浑欲不胜簪。(《春望》)
    5. (5)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浣溪沙》)
    6. (6)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7. (7) 《雁门太守行》中,运用秾艳色彩的词语写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的句子是:
五、课外阅读
  • 10.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孝文且崩时,诫太子曰:“即有缓急,周亚夫真可任将兵。”文帝崩,拜亚夫为车骑将军。

    孝景三年,吴楚反。亚夫以中尉为太尉,东击吴楚。因自请上曰:“楚兵剽轻,难与争锋。愿以梁委之,绝其粮道,乃可制。”上许之。

    太尉既会兵荥阳,吴方攻梁,梁急,请救。太尉引兵东北走昌邑,深壁而守。梁日使使请太尉,太尉守便宜 , 不肯往。梁上书言景帝,景帝使使诏救梁。太尉不奉诏,坚壁不出,而使轻骑兵弓高侯等绝吴楚兵后食道吴。吴兵乏粮,饥,数欲挑战,终不出。吴兵既饿,乃引而去。太尉出精兵追击,大破之。于是诸将乃以太尉计谋为是

    注释:①孝文:孝文帝,即汉文帝。②孝景:孝景帝,即汉景帝。③便宜(biàn yí):指有利地势。

    1. (1) 解释下列加点字。

      ①孝文崩时

      ②景帝使使诏救梁

    2. (2) 翻译画横线的句子。

      于是诸将乃以太尉计谋为是。

    3. (3) 周亚夫采用什么策略取得战争胜利?(用自己的话回答)
六、综合性学习
  • 11. 阅读下面有关“天津园林”的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历史上,天津城市拥有足以令世人赞叹的造园成就。津城的造园以水色为本,渐进吸纳江南造园技艺;天津始于军事卫城,不事张扬的功能定位和城市品格由来已久,造园格调与京城皇家园林和王公府邸园林截然有别,但不乏柳墅行宫、天津行宫等皇家园林诞生。天津是擅吸纳的,兼收并蓄,巧于因借,几经积淀,融入民风,融入城市魂脉,历数百载,酿就了颇具特色的“津味儿园林”。

    (材料二)

    天津的传统造园宅园合一,可赏,可游,可居。造园手法讲究:师法自然,小中见大:虽由人做,宛若天开。造园布局强调曲折有法,错落有致;起承转合,前后呼应。造园意境崇尚诗情画意,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寓于哲理匾额楹联,寓意深邃。这些造园理无不融汇当时江南、北方、岭南三大园林之精粹。

    (材料三)

    发生在津城历史名园中的很多事变和轶事,都与中国近代百年变革紧密相关。诸如发生于天津行宫、逋园、庆王府内的变故,透视了清王朝行将走向灭亡;末代废帝溥仪蛰居的张园和静园,真实记录了清王朝妄图复辟的垂死挣扎;黎元洪别墅、唐绍仪公馆等近代政坛风云人物的花园别墅,则是天津成为近代中国政治、外交的前沿的真实写照;近代天津的公共园林——劝业会场(今中山公园),浓缩了天津人民捍卫独立,追求自由,迎来解放的历史进程。

    1. (1) 材料一、材料二中都对“天津园林”的特色加以阐述,两则材料均提到“天津园林”的一个重要特色是
    2. (2) 请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三的主要内容
七、填空题
  • 12. 《昆虫记》堪称科学与文学的完美结合的典范,无愧于“”之美誉。是法国昆虫学家花了足足三十年时间写就的十卷本(体裁)巨著。
八、名著阅读
  • 13. 周作人评价说,《昆虫记》中所讲的是昆虫的生活,但我们读了却觉得比看那些无聊的小说戏剧更有趣味,更有意义。

    谁想观看蟋蟀产卵都用不着做什么准备工作,只要有点耐心就行。耐心是一种天赋,我却谦虚地称之为观察者的优秀品质。

    小蟋蟀一脱掉身上的那件精细外套,浑身发灰,几近白色,立刻便与上面压着的土搏斗开来。二十四个小时,它体色变化,成了一个漂亮的小黑蟋蟀,鸟黑的颜色可与成年蟋蟀一争高下。原先的灰白色只剩下一条白带围着胸前,宛如牵着婴孩学步的背带。

    它十分敏捷,用它那颤动着的长触须在探查周围空间;它奔跑,蹦跳,开心得很,以后体态发胖就没这么欢蹦乱跳的了。它年幼胃嫩,该给它吃些什么呢?我全然不知。我像喂成年蟋蟀一样,拿嫩莴苣叶喂它。它不屑吃它,或者也许是吃了点而我没看出来,因为它咬的印迹不明显。

    ……

    啊,我可爱的小家伙们,我将给予你们充分的自由,我将把你们托付给大自然这个至高无上的教育者。

    请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周作人评价的理解。

九、作文
  • 14. 请以“有种幸福在心间”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可能泄漏考生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