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

更新时间:2021-02-23 浏览次数:118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下列画线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zhǎi)     斜(qī)      芽(nèn)      抖(shǒu) B . 落(zhuó)    开(zhàn)    应(hè)       倜(tǎng) C . (tuì)      蔽(yìn)     酝(liàng)     憔(cuì) D . (niǎn)    萏(hàn)     粗(kuàng)    蓄(chù)
  • 2. 下列语句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决别。 B . 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篷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 C .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缭亮地响。 D . 她想让我懂得“杯”是“杯”,“水”是“水”,而我却把两者混为一谈。
  • 3. 下列句子中画线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领悟了志士仁人面对山河破碎而壮志难酬的忧愤,我的爱国之情油然而生 B . 一想到要到现场参加阅兵,我老爸就无比兴奋,阅兵前一天晚上,他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非常兴奋、激动。 C . 史铁生双腿瘫痪后,脾气开始变得喜怒无常 , 他的母亲十分担忧。 D . 职业本没有高低贵贱,每个人养家糊口都不容易,就算有理也不必咄咄逼人
  • 4.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学校宣布将开展食品安全常识教育活动,用以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B . 为优化育人环境,提高办学质量,学校加快了校园环境改造速度和规模。 C . 随着新媒体发展和信息化提速,使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D . 各级医院先后采用了互联网挂号、电话预约等办法,改善医疗服务水平。
二、句子默写
  • 5. 古诗文背诵。
    1. (1) 《论语》十二章中谈学习和思考关系的两句是:“ 。”
    2. (2) 孔子面对滔滔江水,慨叹时光飞逝:“ 。”
    3. (3)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常被用来表达久别重逢,幸会难得的心情的两句是:
    4. (4)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以乐景衬哀情的诗句
    5. (5)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三、填空题
  • 6. 名著阅读

    ①鲁迅借动物比喻人,表达出对资产阶级反动文人的辛辣讽刺的文章是

    ②斥责封建孝道不顾人命,教坏后人的文章是

    ③表现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压制的文章是

    ④宋代把《论语》《孟子》《大学》和 。合称为“四书”。

    ⑤《西游记》的作者是 。说出作品中的两个典型情节

四、诗歌鉴赏
  • 7.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

    1. (1) 说一说“影入平羌江水流”中“入”“流”的妙处。
    2. (2) 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五、对比阅读
  • 8.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论语》十二章(节选)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⑤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⑥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 (1) 下列语句中画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陈太丘与友行 期:约定 B . 学而习之 时:按时 C . 元方入门不  顾:回头看 D . 好之者不如之者 乐:快乐
    2. (2) 下列与例句中“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学而不思则罔

      A . .温故而知新 B . 曲肱而枕之 C . 人不知而不愠 D . 择其善者而从之
    3. (3) 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学而时习之,不亦乎/自圆其 B . 与朋友交而不乎/半半疑 C . 而知新/无缘无 D . 太丘去/生取义
    4. (4) 下列对文中句子的节奏划分或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B .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C .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译文:(你父亲)不是人啊!和别人约好一起走,(却)委托我留下。 D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译文: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
    5. (5) 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甲)文中写了陈太丘、友人和陈元方三个的活动,重点写的是陈太丘和友人两人的活动。这两人的性格特点是:陈太丘不卑不亢,倔强任性;友人误时无礼,错而能改。 B .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东汉列为“七经”之一。 C . (乙)文第⑦章讲述正确的学习方法。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学习别人的短处,要虚心求教。 D . 《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尊君”和“家君”,前者是谦辞,是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后者是敬辞,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六、课外阅读
  • 9.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 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岂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1. (1) 下列画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王生不   说:通“悦”,愉快、高兴 B . 而君变色以     去:离开 C . 莫逾自    厌:厌恶 D . 王生惊觉,曰   谢:道歉
    2. (2) 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 何以谓之善学也?

      ②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

    3. (3) 本文和《论语十二章》都讲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学习方法。那么孔子和李生都认为什么样的人才是“善学者”?(用文中的词语回答)这对我们又有怎样的启发?
七、现代文阅读
  • 10.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1. (1) 第一段中的“似乎”与“确凿”连用是否矛盾?为什么?
    2. (2)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一句有什么表达效果?
    3. (3)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在文段中起什么作用?
  • 11.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外婆的世界

    李娟

    ①外婆大部分时候跟着我生活,有时也送到乡下由我妈照顾。我妈家大业大,又是鸡又是狗又是牛,整天忙得团团转。能专心照顾外婆的,只有我。

    ②我在阿尔泰,外婆便跟着我。我白天上班,她一个人在家。每天下班回家,一进小区,远远就看见外婆趴在阳台上眼巴巴地朝小区大门方向张望。她一看到我,赶紧高高挥手。

    ③每到周六周日,只要不加班我都带她出去闲逛。逛公园的绿化带,逛超市,逛商场。每到那时,她被我收拾得浑身干干净净,头发梳得一丝不苟。一手牵着我,一手拄杖,在人群中慢吞吞地走啊走啊,四面张望。

    ④看到人行道边的花,喜笑颜开:“长得极好!我今天晚上要来偷……。”看到有人蹲路边算命,就用以为只有我听得到的大嗓门说:“这是骗钱的!你莫要开腔,我们悄悄密密在一边看他怎么骗钱……。”在水族橱馆窗前,举起拐棍指指点点:“这里有个红的鱼,这里有个白的鱼,这里有个黑的鱼……”水族馆老板非常担心:“老奶奶,可别给我砸了。”进入超市,更是高兴。走在商品的海洋里,一样一样地细细地看,还悄声叮嘱我:“好生点,打烂了要赔。”

    ⑤除此之外,大部分时间地总是糊里糊涂的,总是不知身处何地。常常每天早上一起床,收拾行李,说要回家。还老是向邻居打听火车站怎么走。但她不知道阿尔泰还没通火车。她只知道火车是她唯一的希望,火车意味着最坚定的离开。在过去漫长的一生里,只有火车带她走过的路最长,去的地方最远。只有火车能令她摆脱一切困境,火车是她最后的依靠。

    ⑥她总是趁我上班时,自己拉着行李悄悄跑下楼。有一次我回家,发现门把手上系了根布条,以为是邻居小孩子恶作剧,就解开扔了。第二天回家,发现又给系了一根。后来又发现单元门上也有。原来,每次她偷偷出门回家,都认不出我们的单元门,不记得我家的楼层。对她来说,小区的房子统统一模一样,这个城市犹如迷宫。于是她便做上记号。这几根布条,是她有适应异乡生活所付出的最大努力。

    ⑦我很恼火。我对她说:“外婆你别再乱跑了,走丢了怎么办?摔跤了怎么办?”她之前身体强健,自从前两年摔了一跤后,便一天不如一天。我当着她的面。把门上的布条拆掉,没收了她的钥匙。她破口大骂。又哭喊着要回四川,深更半夜地拖着行李就走,我筋疲力尽,灰心丧气。第二天我上班时就把她反锁在家里。她开不了门,在门内绝望地号陶大哭。我抹着眼泪下楼。心想,我一定要赚很多钱,有一天一定要带外婆离开这里。

    ⑧我和她生活在一起,却终日在她的世界边缘徘徊。一一奇异的,难以想象的孤独的世界,如蚕茧般的世界。

    ⑨每天我下班回家,走上三楼,她拄着棍准时出现在楼梯口。那是我今生今世所能有的最隆重的迎接。每天一到那个时刻,她艰难地从她的世界中抽身而出,我向她百般承诺,带她回四川,坐火车回,坐汽车回,坐飞机回。想尽一切办法回。回去吃甘蔗,吃凉粉,吃一切她思念的食物,见一切她思念的旧人……但是我做不到。

    ⑩我妈把外婆接走那一天,我送她们去客运站。再回到空旷安静的出租屋,看到门把手上又被系了一根布条。终于痛哭出声……

    选自《文汇报》2017年4月19日,有删改)

    1. (1) 文章写了“我”与外婆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2. (2) 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①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句中加点的词。

      每天下班回家,一进小区,远运就看见外婆在阳台上眼巴巴地朝小区大门方向张望。

      ②将句子画线的内容改成“这里有各种颜色的鱼……”,好不好?为什么?

      在水族馆窗前,举起拐棍指指点点;“这里有个红的鱼,这里有个白的鱼,这里有个黑的鱼……

    3. (3) 外婆在“我”家生活期间和离开时都在门把上系了布,目的有什么不同?
    4. (4) 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外婆的世界”是怎样的世界。
    5. (5) 发挥想象,在文章结尾加上一段“我”对外婆的真情告自。(不少于40字)
八、综合性学习
  • 12. 请参加以“有朋自远方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 (1) (明“友”义)请观察“友”字的篆书(下图),说说我们祖先认为真正的“友”是怎样的。请结合观察有观点有依据地分析。

    2. (2) (论真“友”)阅读以下关于交友的材料,选择合适的成语或名句填空。

      材料一  负荆请罪、伯牙绝弦、管鲍之交、刎颈之交

      材料二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材料三  门内有君子,门外君子至。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材料四  泛泛之交、狐朋狗友、情同手足、割席断交

      新的人生阶段,新的生活与学习,我们都希望能收获真正的友谊。真正的朋友是“① ”,彼此了解,相互信任,荐之以贤;故而,我们要选择与自己内心频率相同的人为友,正所谓“②” ;择友也须修己,择大海为友,你须胸怀宽广,正如③“”表达的意思一样;要获得真正的友谊,我们还需要有④ 的勇气和决心,向朋友说“我的错”。诚如此,我们能收获真正的友谊。千金易得,挚友难寻,愿大家都能拥有真正的朋友。

    3. (3) (助“友”力)互联网丰富和改变了现代人的交友方式,多种多样的网络交友方式有利也有弊,讨论之中,请就以QQ和微信为代表的互联网交友,谈谈自己的看法。
九、作文
  • 13. 作文

    同学们,两个多月前,你迈进了中学的大门,从此你有了一个新的身份:中学生。在这段中学时光中,也许你遇见了一位影响了你的老师,一个引为知己的朋友,一件触动心灵的事,一本充满魅力的书,一处经常流连的风景……

    请以“遇见”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诗歌除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