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天津市六校2020届高三下学期历史期初检测试卷

更新时间:2021-04-13 浏览次数:96 类型:开学考试
一、单选题
  • 1. (2016高三上·扬州期末) 陈旭麓说“自从有了民主政治的理想之后,官僚政治就一直成为人们憎恶的抨击的对象。这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在历史地看,官僚政治的出现也有过它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下列历史现象符合以上观点的是(    )

    A . 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B . 九品中正制代替察举制 C . 内阁制代替丞相制 D . 土地私有制代替井田制
  • 2. 据北宋欧阳修等史学家编撰的《新唐书·百官志》记载:“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而散。”而唐代诗人王建有诗《夜看扬州市》写道:“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对这两段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
    A . 前者是正史,后者是文学体裁,应以前者为准 B . 前者是后世人编撰的,后者写于唐代,应以后者为准 C . 两者所载内容均需经过进一步考证才能确定史料价值 D . 两者记载的史实相违背,必有其一是伪史
  • 3. 如图为明代苏杭地区居民身份结构示意图,该图反映了(    )

    A . 工场手工业占重要地位 B . 租佃关系开始确立 C . 商人群体社会地位较低 D .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 4. (2016高三上·扬州期末) 学界认为:罗马法包含了习惯、平民会议决议、元老院决议、国王谕令、裁判官告示、法学家的学说、法律条文。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 . 罗马法突出反映了贵族意志 B . 罗马法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与灵活性 C . 罗马法很好维护了平民利益 D . 罗马法具有良好的传承性与发展性
  • 5. “这位奠定经典物理学大厦的绝世天才,这位冷酷无情的理性主义者,这位最后的炼金术士,不管他行为有多么怪僻,是他让我们明了宇宙的运行轨迹,带给人类前所未有的光明……”材料中所述的这个“绝世天才”(    )
    A . 童年时期正值英国伟大的“不流血革命”发生,代议制逐渐确立 B . 在光学、力学、天文学和微观高速运动粒子领域都有突破性理论贡献 C . 设计制作了世界上第一架反射望远镜,并据此预言地球不是正球体 D . 一反当时流行的“归纳——演绎”法研究方法,倡导并实践观察法验证科学概念
  • 6. 美国长期以来没有统一的高等学校招生考试。1926年,美国大学入学考试委员会推出了学业性向测验(SAT),测试学生的潜在学习能力。1950年,林奎斯特教授创立了美国高校测验(ACT),考查学生接受中学教育后所达到的水平。当今,SAT和ACT是美国最重要的两种高等学校入学考试。美国没有统一的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的主要原因是(    )
    A . 地广人稀,组织难度大 B . 自由民主的启蒙思想的影响 C . 联邦制,各州有一定的自治权 D . 奉行开国总统制定的原则
  • 7. 毛泽东在纪念巴黎公社五十五周年时指出,只有国内阶级战争,才能解放人类。俄国的十月革命和巴黎公社,是工人阶级以自己的力量,来求人类真正的平等自由,它们的意义是相同的,不过成功与失败不同而已。所以我们可以说:巴黎公社是开的光明的花,俄国革命是结的幸福的果——俄国革命是巴黎公社的继承者。毛泽东这段话旨在(    )
    A . 发动民众一起进行大革命 B . 为中国革命争取国家援助 C . 将马克思主义作为革命指导思想 D . 指引中国走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
  • 8. 地图是历史研究一项非常重要的资料,自古就有“左图右史”之说。右图反映的历史事件(    )

    图片_x0020_692591807

    A . 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企图 B . 对维持中国持久抗战的局面创造了有利条件 C . 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D . 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 9. 1953年下半年,上海市报社、出版社和剧团纷纷通过宣传画、故事书、越剧、话剧、相声等形式,大力宣传人民当家作主的主题。这是为了(    )
    A .   为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营造舆论氛围 B . 大力宣传一五计划的重大成就 C . 庆祝朝鲜战争胜利提高了国际地位 D . 动员选民参与人大代表的选举
  • 10. 1987年日本那霸开辟为自贸区,1989年泰国谢布省进行自由经济区建设。这些开放从时间、规模上都与我国层次相同,意味着我国在吸收外资、转移产业上面临激烈竞争。为应对这一情况,我国(    )
    A .   设立大连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B . 做出开放开发上海浦东地区的决定 C . 开辟长江三角洲为经济开放区 D . 开放宁波等14个沿海开放城市
  • 11. 廉租房是指政府以租金补贴或实物配租的方式,向符合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住房困难的家庭提供社会保障性质的住房。英国是最早建立廉租房制度的国家,其廉租房制度至今已有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历史了。结合所学,判断英国的廉租房制度发展最快的时期是(    )
    A . 19世纪初 B . 19世纪中期 C . 19世纪末20世纪初 D . 20世纪40-70年代
  • 12. 下表为1998年数据,该表说明(    )

    表:

    国家

    面积(万平方公里)

    人口(万)

    国民生产总值(亿关元)

    在联合国投票权

    俄罗斯

    1707.5

    14700

    3379

    1

    中国

    960.0

    123900

    9289

    1

    美国

    936.4

    27000

    79213

    1

    挪威

    32.4

    400

    1521

    1

    汤加

    0.08

    9.9

    1.7

    1

    ——据《全球化时代的国际关系》

    A . 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 B . 国际关系法制化加强 C . 一超多强局面形成 D . 多极化趋势加强
  • 13. 有学者认为:“片面强调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必然会把人类的全部历史当代化或当成当代的历史。以这种历史观指导历史写作,往往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沦为历史的伪造者,尽管自认为是合理地构建过去。”由此可见,该学者强调(    )
    A . 回到特定时代去认识历史 B . 历史研究材料的选择性 C . 努力发掘历史的现实意义 D . 历史叙述逻辑的严密性
  • 14. (2016高二上·淄博月考) 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韩非子说:“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从以上儒家、道家、法家言论来推断,三家都( )

    A . 针对先秦的社会现状提出了共同的政治主张 B . 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 . 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 D . 认为自然是可以认识的
二、多选题
  • 15. 下表为法国土地占有情况。能够反映出当时的法国 (    )

    年份

    情况

    1862

    全国780万个土地占有者,占地1公顷以上的320万农户中。占地1~10公顷的小农户有244万个

    1882

    占有土地在10公顷以下的小农户达总农户的80%以上,其中土地不到1公顷的最小农户约占40%

    1893

    占地不足5公顷的小农户有400万个,占农户总数的71%

    A . 小农经济的大量存在 B . 自由劳动力的数量受到限制 C . 国内市场狭小 D . 自然经济力量强大
三、材料分析题
  • 16. 人类社会的文明与发展都是以不断学习、交流与创新为动力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末清初,以西方传教士为媒介,还进行了具有深远意义的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天主教耶稣会士的来华传教,是以西方资本主义的殖民扩张为背景的。……来华较早并影响较大的是意大利人利玛窦(1552—1610年)、德意志人汤若望(1591—1666年)、比利时人南怀仁(1623—1688年)等。……耶稣会士在传教的同时,除了向中国朝廷和士大夫进献一些新奇工艺品外,也介绍了某些科学知识。利玛窦带来的《万国舆图》,第一次向中国人展示了世界五大洲的面目。

     ——《世界史•近代史》(上卷)

    材料二 欧美的物质文明,我们可以完全仿效,可以盲从,搬进中国来也可以行得通。如果不管中国自己的风土人情是怎么样,便象学外国机器一样,把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硬搬进来,那便是大错。

    ——孙中山《三民主义•民权主义,第五讲》

    材料三 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

                               -----福泽谕吉《文明论概略》

    材料四 “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凡属我们今天用得着的东西,都应该吸收。”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先进中国人开始了“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的漫长历程,中国人对西方事物的态度也由最初的排拒,到逐渐接受西学甚至要求“全盘西化”。他们的探索活动对中国的学术、思想、政治和社会经济都产生过重大影响。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1. (1) 据材料一,概括回答明末清初东西方交流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背景。
    2. (2) 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对西方文明的态度,结合孙中山的实践活动加以说明。
    3. (3) 材料三中福泽谕吉在向西方学习的问题上提出了怎样的观点?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遵循了这一主张吗?说明理由。
    4. (4) 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先进中国人“吸收外国进步文化”的特点。
  •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国际间货币结算日益频繁和复杂。1816年英国制定法案,实行金本位制。此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都先后采用,形成了以英镑为中心、以金币或黄金在国际间流通为主的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在这一制度下,各国的金币具有法定的含金量,金币可以自由流通,而且不易贬值。

    --姜春明、佟家栋《世界经济概论》

    材料二:1929年经济大危机爆发后,金本位制崩溃。二战后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取得了在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中的霸权地位。进入70年代以后,美国经济实力地位进一步下降,美元购买力也日益下降。一些西方国家要求美元贬值并向美国兑换黄金,美国不予理睬,于是德、意、比、荷等国先后实行浮动汇率制。在此情况下,美国政府于1971年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此后,固定汇率制被浮动汇率制取代。

    --姜春明、佟家栋《世界经济概论》

    材料三:“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它倚仗自己的实力与地位,要建立一个由美国领导的、以西方价值观念为准绳、以北约军事力量为后盾的单极世界。……因此,“多极”与“一极”之争将持续一个相当长的时期,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多极格局形成尚需待以时日,多极化作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将在曲折中取得发展。

    --《时政评说》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际金本位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及解体的背景。并总结归纳影响世界货币制度变化的主要因素。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四、论述题
  •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大一统思想滥觞于先秦时期,《讲经》中就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说法,后来逐渐发展为一个包含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系统的,内涵丰富的思想体系。如表是不同时期思想家或政治家对此认识的摘要。

    孔子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孟子

    “天下定于一”

    董仲舒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唐太宗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明太祖

    “朕即为天下主,华夷无问,姓氏虽异,抚之如一”

    清世宗

    “中国之一统,始于泰;塞外之一统,始于元,而极盛于我朝,自古中外家”

    孙中山

    “五族共和”

    毛泽东

    “中华各民族共同建立统一的人民共和国”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