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2020-2021学年九年上学期期中语文试...

更新时间:2021-04-12 浏览次数:169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从诗歌的形式和风格上说,艾青的诗歌属于(   )
    A . 格律诗 B . 新格律诗 C . 自由诗 D . 朦胧诗
  • 2. 下面对《我爱这土地》的诵读指导,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这首诗感情基调深沉,要求朗诵时以稍慢、低沉的声音为主,部分诗句稍轻柔、上扬。 B .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作为“诗歌”的宾语出现,是排比句,朗读时应慷慨激昂,语速稍快,一气呵成。 C . “温柔”“黎明”“深沉”重音轻读的方法,造成低沉轻柔、回味无穷的效果。 D . 最后两句诗的节奏划分是:“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二、基础知识综合
  • 3.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有些新诗晦涩难懂,受人责难,新诗人也曾反诘:你真懂“山从人面起”?你真懂“断无消息石榴红”?     诗人的性格和学养形成诗的风格,风格不同,各如其面,明晰和隐晦由此而生。    有时候这也是写诗的技术问题,诗言志,当然要说明白,争取人的了解和共鸣。   ③  有时候,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不可言而又不能已于言,就要作诗。 ④   这时,诗人使用艺术语言,跟生活语言、自然语言有别,写成的诗也跟散文很不一样。“诗如醉。曲如醒”,“演戏的人不能保守秘密,他最后什么都告诉你”,诗,创造秘密,散布秘密,还反对人家解释他的秘密。诗宜醉,散文宜醒,散文如果醉了,也是诗。

    1. (1) 请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晦    

      ②责

    2. (2) 能与“山从人面起”组成一副对联的是(   )
      A . 天风海上来 B . 云傍马头生 C . 林中惊飞鸟 D . 月上重霄九
    3. (3) 如果以“断无消息石榴红”作为谜面打一个成语,它的谜底是(   )
      A . 万紫千红 B . 万籁俱寂 C . 不露声色 D . 不知所云
    4. (4) “诗是唯一允许作者喃喃自语、含糊其辞的文体。”这句话适宜放在文中(   )
      A . ①处 B . ②处 C . D .
三、句子默写
  • 4. 古诗文默写
    1. (1)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杜甫《月夜忆舍弟》)
    2. (2) 欲为圣明除弊事,。(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3. (3) 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达自己昂扬进取、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的诗句是:
    4. (4) 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借明月来宽慰自己,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四、课内阅读
  • 5. 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各题。

    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 (1) 请抄写第二段中描写洞庭湖景色的一句话。
    2. (2) 下面是对文中三、四两段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第三段以“若夫”开始,有假定意味,格调低沉。 B . 第三段描写风雨连绵、阴森萧瑟的景象,使人心生悲凉,想的都是不如意的事。 C . 第四段以“至若”开始,仍然有假定意味,但格调变得高亢。 D . 第四段描写春光和煦、烟波浩渺的景象,使人心旷神怡,忘掉了那些不如意的事。
    3. (3) “古仁人”的“忧”与“迁客骚人”的“悲”“喜”在思想境界上有什么不同?
五、课外阅读
  • 6. 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完成各题。

    游岳阳楼记(节选)

    袁中道

    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于熨,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鹅溪练上。取酒共酌,意致闲淡,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日暮,炮车云生 , 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予始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泫然不能也。昔滕子京以庆帅左迁此地,郁郁不得志,增城楼为岳阳楼。既成,宾僚请大合乐落之 , 子京曰:“直须凭栏大哭一番乃快!”范公“先忧后乐”之语,盖亦有为而发。夫定州之役 , 子京增堞籍兵 , 慰死犒生,边垂以安,而文法吏以耗国议其后。朝廷用人如此,诚不能无慨于心。

    (注释)①鹅溪连:古代一种有名的绢帛。练,白色的绢帛。②炮车云生:状如炮车的云升腾起来。③庆帅:滕子京到岳州之前任职庆州,统帅军队。④请大合乐落之:请求典礼大乐庆祝落成。⑤定州之役滕子京任职庆州前为泾州知州时,于宁夏定川寨于西夏的一战。⑥增堞(dié)籍兵:增高城墙,招募士兵。⑦文法吏:执掌刑法的官吏。

    1. (1) 《左迁蓝关示侄孙湘》和《游岳阳楼记》中都有“左迁”一词,请用《岳阳楼记》中的一个词语来解释文中“左迁”的意思。

      左迁:

    2. (2) 给文中画横线处断句。(断三处)

      亭 午 风 渐 劲 湖 水 汩 汩 有 声 千 帆 结 阵 而 来 亦 甚 雄 快

    3. (3) 结合下面(宋史·滕宗谅传)的两个链接,概括滕子京在调任岳州知州前的遭遇。

      (链接一)……宗谅顾城中兵少,乃集农民数千戎服乘城,又募勇敢,谍知寇远近及其形势,檄报旁郡使为备。会范仲淹自环庆引蕃汉兵来援,时天阴晦十余日,人情忧沮,宗谅乃大设牛酒迎犒士卒;又籍定州战没者于佛寺祭酹之,厚抚其孥,使各得所,于是边民稍安。

      (链接二)御史梁坚劾奏宗谅前在泾州费公钱十六万贯……

六、现代文阅读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择一事  终一生

    李鹃

    赵声良与61窟,张元林与285窟,苏伯民与85窟……《一事一生 一人一窟》七集系列视频近期播出,讲述了敦煌人与莫高窟的故事,让观众感受到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的内涵。

    一人一窟,每个研究者都有最钟情的一个洞窟,也是人生的标志性研究成果;一事一生,莫高窟的研究者择一事、终一生,而这正是敦煌研究院的传统。

    择一事、终一生,敦煌守护者们与时间赛跑,把研究保护工作当作终身事业和无悔追求。有的把敦煌当作精神上的生命,有的坚定表示如果再选择一次仍然会选择莫高窟,有的认为能够一辈子守护莫高窟无怨无悔。许多研究者从青年时代就扎根那里,条件艰苦,依然志向坚定。他们深知,敦煌文物保护和敦煌学研究博大精深,需要付出毕生精力才能见成效、出成果;他们板凳坐得十年冷,把青春和热血奉献给黄沙漫漫的敦煌、奉献给充满无穷奥秘的莫高窟。

    从过去“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国外”的局面到如今中国的敦煌学研究成果卓著,从过去文物保护几乎为零到今天文物科技保护设备、方法、理念全面更新,从敦煌研究院初建时的18人到如今上千人……新中国成立后,一代又一代敦煌人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在敦煌石窟资料整理和保护修复、敦煌文化艺术研究弘扬、文化旅游开发和遗址管理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

    执着和专注、毅力和恒心,是择一事、终一生所必需的品质,也是令人钦佩的魅力所在。63岁的阿木爷爷,仅凭一双巧手就能把寻常木头打造成各种精巧工艺品;故宫的文物修复师耗时几年甚至几十年临摹一幅画,把碎成100多片的青铜器拼接完整……他们用一辈子诠释“因为热爱所以坚持”“择一事、终一生”的深刻内涵,这种工匠精神和坚定执着值得每个人学习。把自己的事业当作长期的坚守,用一生的时间奋斗不息,就能在前进的道路上收获丰硕的果实。

    (2020年09月18日《人民日报》)

    1. (1) 从新闻体裁上看,本文属于(   )
      A . 消息 B . 通讯 C . 评论 D . 特写
    2. (2) 下面语句,属于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 . 一人一窟,每个研究者都有最钟情的一个洞窟,也是人生的标志性研究成果。 B . 有的把敦煌当作精神上的生命,有的坚定表示如果再选择一次仍然会选择莫高窟,有的认为能够一辈子守护莫高窟无怨无悔。 C . 新中国成立后,一代又一代敦煌人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在敦煌石窟资料整理和保护修复,敦煌文化艺术研究弘扬、文化旅游开发和遗址管理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 D . 把自己的事业当作长期的坚守,用一生的时间奋斗不息,就能在前进的道路上收获丰硕的果实。
    3. (3) 敦煌的研究者、阿木爷爷、故宫的文物修复师都有一种工匠精神。什么是工匠精神?请你联系文意简要概括。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为什么我又来了敦煌

    朱丽丽

    敦煌,这两个字在口腔中发声的时候,就有一种煌煌阔大的气息。对于爱好历史的人而言,再多的书籍研究,都不及文明的现场感。从公元4世纪开始,敦煌的石窟陆陆续续开凿了一千年,然后,随着陆上丝绸之路的衰落,突然沉寂,在历史中无声无息。直至20世纪初,藉由藏经洞的发现,震动中外,成为世人心中的文化圣地。

    不是第一次来,车过戈壁,远方的山崖上陆陆续续出现一排排石窟的小黑洞时,还是屏息沉默了。已经是八月底,依然是逼人眼目的艳阳天。空气澄澈,透明度极高,可以放眼看见很远的地方。那种开阔,令人想唱歌。天蓝得仿佛蓝琉璃一样,洞窟山崖是砂砾岩的黄色。清劲挺拔的新疆杨,树身雪白,枝叶一簇簇直指天空。圆圆的馒头柳,以前竟未注意过,原来古人折柳相送,折的不是一样的柳,得是这种到处都能生存的植物,才能随手攀折。莫高窟前的沙河一如既往,只有河底断断续续一点细流,还在枯水期。在这样的风沙偏远之地,穷尽心力、智慧与财富,为佛兴建一千年的洞窟,真是人类近乎于疯狂的行为。但也正是这样的疯狂,使得蚍蜉一样的微末生命建构出了伟大的文明遗迹。

    上次来敦煌,就听说要逐步实现数字化观看。果然,这次数字观看已经是很重要的一环。即使如此,还能够实地再看10个窟。这种机缘真是来一次少一次的福分,应该敛容珍惜。讲解员修养良好,仪态挺拔,带着一队队游客穿梭在洞窟上下。观看的洞窟看来是随机的,因为需要轮流休养。壁画最畏惧的是光照,所以洞窟常年处于自然黑暗中。推开石窟的门,游客按照要求分列两边,会有自然光打在主座的菩萨脸上。这个小细节让我有点出神。千百年来,跟我们一样有幸造访的人们,光线缓缓照亮佛陀面容的那一刻,心中刹那升腾的应该是无与伦比的敬畏与惊叹。敦煌,已经是甘肃的最西部。再往西,就是新疆。唐、萨珊、吐蕃、西夏、回鹘、匈奴、乌孙、突厥、粟特,许多种文明交织成不朽的莫高窟艺术。菩萨低眉金刚怒目,漫天漫地的经变故事,都化身为超然美妙的恢弘画卷。经历千年岁月风沙,壁画雕塑早已经斑驳褪色,然而光照处依然摄人心魂,令人心醉,不知身在何处。不知自己的来处,何以明了自己的现在与存在?人类文明的庄严璀璨向我们打开的应该就是这种神游古今、与古人劈面相逢的快感。

    敦煌研究院第一任院长常书鸿的故居和办公室,就在莫高窟最负盛名的九层楼对面。这位上世纪40年代挈妇将雏从法国来到敦煌的画家,一生中最好的年华都给了敦煌。他的办公室和故居都是意想不到的清寒。床和书架都是土坯的,几张木质桌椅,一个灶台,一直到1982年他离开敦煌,都是这样。只有窗边的野花和墙上的油画展示出他艺术家的身份。故居窗外有低矮的梨树,当年常书鸿经常以树上结的梨子招待朋友学生。敦煌研究院办公室的院落里,是两棵百年榆树,树干刀劈斧削一样布满沟壑,枝叶繁茂,像历史一样充满故事。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在我心中引发深沉的叹息——许多代学人和艺术家就是在这里默默无闻度过大半生。被称为“敦煌的女儿”的樊锦诗也是如此,60年代北大毕业后即来到敦煌,先生远在万里之外的武大工作,孩子也是在武汉长大。分居数十年,最终还是先生追随她,在敦煌会合。晚年,有人说,她在上海的双胞胎姐姐与她看起来简直不像姐妹。一个保养得当,仪态年轻;一个朴素沉静,面带风霜。她却说,自己一辈子只做了一件事情,是敦煌成就了她。

    常书鸿的儿子常嘉煌多年旅居日本,最后也是回到父亲魂牵梦系一生的敦煌。为了保护莫高窟并让更多人领略莫高窟的艺术之美,他与一些艺术家一起在敦煌重新寻觅新洞窟作画,复制莫高窟的美与辉煌。数年前曾经去参观过新窟,与莫高窟非常接近的地貌,巨大的山崖,洞中蜿蜒上下,曲径通幽,极费体力。他的母亲李承仙将近八十岁高龄的时候,还在陡峭的梯子上爬上爬下作画。犹记得当我们参观完离开的时候,常嘉煌先生独自一人站在戈壁上向我们挥手告别。那里没有电话没有手机信号,只能等城里的司机来接他回城。这些人这些事,仿佛是古人一样。他们本可以留在大城市研究作画,过优渥的生活,而不用在这偏远之地经历几十年风霜。然而,我确信,有些人的内心确实需要精神生活过于物质享受,对他们而言,是敦煌,成就了他们人生的意义。

    历史与文化,如果没有与人的心灵产生巨大的呼应,就是死寂的。反过来说,正是这些人对宗教的虔诚、对艺术的爱和对历史的尊重,使得他们创造了敦煌,又守护了敦煌。感念这些千百年来无数的画匠、僧人、民工、信众、官吏、文人、学者、艺术家们,感念他们层累的热忱与心力,我们才得以遇见敦煌——无与伦比的文明艺术。

    如果有些人,可以为了永生与轮回,在荒凉之地的断崖上,用整整一千年的热情,创造伟大的莫高窟;如果有些人,明知莫高窟最终会消失于时间之中,却穷尽一生的心血去守护它;······有什么理由不响应内心的召唤,万里而来,一亲芳泽?这些人类文明的宝贵遗迹,此生此世,也许只有这一次机遇相见。除了珍惜,还是珍惜。

    一个人,只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也许,那些魂牵梦系的远方,就是我们的某一世。

    一切人为,只是为了不负此生。

    (《文汇报》2019年10月17日 有删节)

    1. (1) 第一段文字中蕴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 (2) 请分析作者在第二段的描写中突出了莫高窟自然景色的哪些特点?
    3. (3) 下面句子中“升腾”一词有什么表达作用?

      千百年来,跟我们一样有幸造访的人们,光线缓缓照亮佛陀面容的那一刻,心中刹那升腾的应该是无与伦比的敬畏与惊叹。

    4. (4) 请你任选角度对下面选文做两处批注。

      敦煌研究院第一任院长常书鸿的故居和办公室,就在莫高窟最负盛名的九层楼对面。这位上世纪40年代挈妇将雏从法国来到敦煌的画家,一生中最好的年华都给了敦煌。他的办公室和故居都是意想不到的清寒。床和书架都是土坯的,几张木质桌椅,一个灶台,一直到1982年他离开敦煌,都是这样。只有窗边的野花和墙上的油画展示出他艺术家的身份。故居窗外有低矮的梨树,当年常书鸿经常以树上结的梨子招待朋友学生。

      批注1:

      批注2:

    5. (5) 请你通读全文后概括,作者为什么“又来了敦煌”?
七、诗歌鉴赏
  • 9.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太阳的话

    艾青

    打开你们的窗子吧,

    打开你们的门吧,

    让我进去,让我进去。

    进到你们的小屋里。

    我带着金黄的花束,

    我带着林间的香气,

    我带着晨曦和温暖,

    我带着满身的露水。

    快起来,快起来,

    快从枕头上抬起头来,

    睁开你的被睫毛盖住的眼,

    让你的眼看见我的到来。

    让你们的心像小小的木板房,

    打开它们关闭了很久的窗子,

    让我把花束、把香气,

    把晨曦、温暖和露水,

    撒满你们心的空间。

    1. (1) 这首诗通篇采用了的修辞方法,作者借之口,表达了热爱光明,追求新生活的心声
    2. (2) 请写出你对第二节诗的朗诵建议。
八、语言表达
  • 10. 学完利哈乔夫《论教养》一文后,相信你会对教养有一定认识,请你完成下面的问题。(答题不可重复)

    ①上课时有教养的表现是:

    ②吃饭时有教养的表现是:

    ③乘车时有教养的表现是:

  • 11. 请从有教养的角度为下面的故事写一段议论性的话。(100字左右)

    中国著名作家夏衍,在临终前,感到十分难受。秘书说:“我去叫大夫。”正在秘书开门欲出时,夏衍突然睁开眼睛,艰难地纠正秘书:“不是叫大夫,是去请大夫。”随后昏迷过去,再也没有醒来。

九、作文
  • 12. 作文(1):我的小世界

    作文要求:

    1)表达真情实感;

    2)文体不限,除诗歌外;

    3)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

    4)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5)不少于600字。

  • 13. 作文(2):阅读下面材料,自拟题目,按照要求写一篇文章。

    央广网北京8月1日消息 今年高考,湖南耒阳留守女孩钟芳蓉考出文科676分的好成绩,校长带着50多位老师连夜进村报喜,钟芳蓉成了真正的“全村的骄傲”。

    喜悦的不仅是钟芳蓉的家乡,还有一直低调甚至冷门的“考古圈”。受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先生的影响,加上对未来的规划,钟芳蓉选择了北京大学考古专业,希望未来做考古研究。钟芳蓉报考“考古”专业的消息一经发布,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沈阳博物院、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各地科研所相继向她送出文物图录、文创产品等“开学大礼包”,称要让钟芳蓉在开学报到的时候成为行李最多的那个“崽”,一时间,钟芳蓉成为考古圈名副其实的“团宠”。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崔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这个即将进入考古专业学习的女孩送上了四点期待:好奇是动力,坚持靠耐力,求真要定力,成功比毅力。

    作文要求:

    1)表达真情实感;

    2)文体不限,除诗歌外;

    3)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

    4)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5)不少于6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