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靖江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更新时间:2021-08-27 浏览次数:111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众猴把他围住,问道:“里面怎么样?水有多深?” B . 纵比,即以一事物的各个发展阶段作比,横比,则以此事物与彼事物相比。 C .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至爱亲情,血浓于水。 D .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播出时,引起了一场关于反腐的大讨论。
  • 2. 下面选项说法正确的是(   )
    A . 研究生毕业后,他既想去上海工作,又想留在靖江,总是见异思迁 , 很难作出决定。(这句话中成语运用正确) B .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这句话中,“自然”指“理所当然”。) C . 母亲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正是像母亲这样的劳动人民,才是中国历史的创造者。(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 D . “纯粹”“伟大”“温柔”“深浅”,这四个词的感情色彩相同。
  • 3. 下列对名著有关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西游记》中,孙悟空先后获得的名号依次为:美猴王—孙行者—齐天大圣—弼马温—孙悟空—斗战胜佛。其中“齐天大圣”是自封的。 B .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散文集,我们所学习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是其中的两篇。 C . 鲁迅在日本留学时认识了范爱农,两人一见如故,成为好朋友。后来,鲁迅还因爱农溺水身亡感到悲伤。 D . 《五猖会》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记述儿时阅读《鉴略》的感受,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二、字词书写
  • 4. 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

    四季景色千姿百态,美不胜收。春天,有淅lì的小雨 ,如yīn的芳草,美丽的自然勃发出生机与朝气;夏天,骄阳似火,热烈的自然蓄着活力和激情;秋天,果熟稻香,成熟的自然收获着自豪与荣光;冬天,玉树琼枝,纯cuì的自然孕育着希jì与梦想。

三、句子默写
  • 5. 根据提示填写课文原句或补写名句。
    1. (1)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
    2. (2) 油蛉在这里低唱,
    3. (3) ,又酸又甜。
    4. (4) ,思而不学则殆。
    5. (5)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表达出“同是天涯沦落人”感叹的句子是:
    6. (6) 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用诗句“”将关切和同情的心意托明月带给对方。
四、名著阅读
  • 6. 阅读后答题

    那呆子拉着马,有草处且不教吃草,嗒嗒嗤嗤的,赶着马,转到后门首去。只见那妇人,带了三个女子,在后门外闲立着……那妇人伫立门首道:“小长老那里去?”这呆子丢了缰绳,上前唱个喏,道声:“娘!我来放马的。”那妇人道:“你师父忒弄精细。在我家招了女婿,却不强似做挂搭僧,往西跄路?”

    这段文字出自(作者)的《西游记》 ,“呆子”是指。结合相关情节说说你对他的印象。

五、综合性学习
  • 7. 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

    人生在世,离不开朋友。为引导同学们正确交友,你所在的七(1)班将于本周五下午3:00在学校礼堂举行以“有朋自远方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认真准备并完成以下任务。

    1. (1) 仿照示例为本次活动再准备一则宣传语。

      朋友是一本书,总是在你困惑的时候揭示正确的答案。

      朋友是

    2. (2) 策划活动时,有同学提出邀请各科老师参加,假如你是班长,请你拟写一封邀请信。

六、诗歌鉴赏 <p align=left >阅读杨基的《天平山中》,回答问题.</p>
  • 8. 阅读

    细雨茸茸湿楝花,南风树树熟枇杷。

    徐行不记山深浅,一路莺啼送到家。

    (注)①楝(liàn):楝树,落叶乔木,春天开淡紫色花。

    1. (1)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歌前两句展现的画面。
    2. (2) 有人认为本诗末句最为精妙,请说说“妙”在何处。
七、课外阅读
  • 9. 阅读刘义庆的《为儿卖发》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陶公少有大志,家酷贫,与母湛氏同居。同郡范逵素知名,举孝廉,投侃宿。于时冰雪积日,侃室如悬磬 , 而逵马仆甚多。侃母湛氏语侃曰:“汝但出外留客,吾自为计。”湛头发委地,下为二髲 , 卖得数斛米。斫诸屋柱,悉割半为薪,锉诸荐以为马草。日夕,遂设精食,从者皆无所乏。逵既叹其才辩,又深愧其厚意。明旦去,侃追送不已,且百里许。逵曰:“路已远,君宜还。”侃犹不返。逵曰:“卿可去矣。至洛阳,当相为美谈。”侃乃返。逵及洛,遂称之于羊晫、顾荣诸人,大获美誉。

    (注释)①陶公:陶侃,鄱阳人,早年为寻阳县吏,鄱阳孝廉范逵曾去探望他。后升至大将军、太尉。②悬磬:比喻空无所有,很贫穷。③髲(bì):假发。④锉(cuò):铡碎。⑤追送:跟随送行。⑥羊晫(zhuó)、顾荣:羊晫是豫章国郎中令,是陶侃的同乡,顾荣是中书郎。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

    1. (1)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湛氏侃曰    ②割半为薪③明旦 ④君

    2. (2)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而逵马仆甚多

      A . 相委而去 B . 学而时习之 C . 人不知而不愠 D . 切问而近思
    3. (3)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划两处)。

      又深愧其厚意

    4. (4) 翻译下列句子。

      ①侃追送不已,且百里许。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5. (5) 请结合本文内容,分析陶母这一人物形象。
八、现代文阅读
  • 10. 阅读《艾叶香中寻玉佩》,完成12—15题

    ①催春的雨,引得山茶流红,麦苗铺绿,湖色空蒙。湖岸被雨水浇出一片嫩绿,艾叶散发着清雅的香气。在这氤氲的艾香中,我又想起了儿时的情景。

    ②年幼的我跟在奶奶身后,走过村头的木桥:春花一片片,新生芦苇一丛丛。雨水打湿高高晾起的渔网,细细地流进湖里。我学着奶奶的样子,摘下一片嫩芽,仿佛闻到了那贴在锅里的艾饼的香甜。雨后积在艾叶上的水滴从指缝滑落,“滴答”声勾动着我的心弦

    ③沿着当年的田间小路,我又回到了老屋。老屋还是熟悉的模样,泥垒的墙、泥烧的瓦、泥砌的灶,连大门正面的照壁也是泥做的。老屋南墙上,树枝支起的窗棂与木板拼成的门楣上方,挂着菖蒲与艾条。窗棂下摆着老旧的石磨,这磨由上下两块尺寸相同的短圆形石块做成,磨拐是用门前大楝树的枝做成的,一端连接在上磨,一端用绳索系挂在灶房的横梁上。我仿佛又听到石磨“吱吱”转动的响声,看到奶奶教我磨面的身影。奶奶推动磨拐,石磨每转动一周,我就往磨眼里添加一小瓢碎米粒。随着石磨一圈圈转动,细面就落在了磨盘里。奶奶在面粉里加入晾过的艾叶,拌匀,做成小饼,贴在锅灶上。生起红红的灶火,慢慢地煎。随着木制锅盖下滴进铁锅的水溅声,热气带着那艾的香、面的甜,飘满村落。

    ④推开奶奶的房门,那个老旧的木箱子静静地守在屋角。触摸脱去桐油的边框。那些往事愈加清晰。

    ⑤那年新年,奶奶打开木箱子,从箱底下摸出崭新的一角纸币。又从门楣上撕下一片红喜纸,包裹好,放在我贴身衣袋里,是给我的压岁钱。就在打开木箱那一刻,我看到了一支黄亮亮的竹笛,红线系着颗玉心佩。听父亲说,竹笛是爷爷生前留下的,玉心佩是奶奶的奶奶传下来的。

    ⑥再见玉心佩是在那个灾荒年,在遭遇连续的自然灾害后,村里人食不果腹,野菜不够充饥,我再没闻见艾饼的香气。清明节前几天,我看见奶奶戴起那多年未戴的玉心佩,去了一趟老镇。回来后,变戏法似的做出了艾叶饼。我跟随奶奶去上坟,祭祀仪式毕,奶奶给了我一块小艾饼,将剩下的全部分给了跟来的孩子们。

    ⑦奶奶上了年纪后,眼睛已看不见,她常坐在门槛上静静地听雨。有一段日子,奶奶倚在床上,连门槛也少坐。雨细细地下,风轻轻地吹,门楣上枯艾和菖蒲鸣鸣作响,好似远处隐约传来的竹笛声,我瞧见奶奶脸上浮现出少有的红晕,伸出小手抚摸奶奶的脸。静静地,听见奶奶自言自语小声说:“好你个外人,又来到我面前吹那好听的竹笛。”

    ⑧那之后,奶奶再没下过床。母亲打开奶奶的旧木箱,我看到了那黄亮的竹笛,却不见了系在竹笛上的玉心佩。祖辈以农耕为生,奶奶一世清贫,养育子女多人已属不易。家里原本就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唯有玉心佩。母亲翻遍了木箱的底,也未找到玉心佩,赶紧走到床前,贴在奶奶耳边问:“娘,那玉心佩呢?”奶奶不言语。母亲说:“是要给您老人家带走的。”奶奶用微弱的声音说:“要走了,还带那东西做啥?”奶奶走了,终究没说玉心佩在哪里。

    ⑨走出房门,雨停了,我又闻到空气中飘来的艾叶的清香。

    1. (1) 作者由眼前的“物”引发对奶奶的回忆。请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

      看到湖岸边被雨水滋润的艾叶

      看到老屋窗下老旧的石磨

      想起奶奶教“我”磨面做饼

      想起奶奶珍藏竹笛和玉心佩

    2. (2) 联系语境,回答问题。

      ①分析第②段划线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雨后积在艾叶上的水滴从指缝滑落,“滴答”声勾动着我的心弦。

      ②赏析第③段中划线句子。

      奶奶推动磨拐,石磨每转动一周,我就往磨眼里添加一小瓢碎米粒。随着石磨一圈圈转动,细面就落在了磨盘里。奶奶在面粉里加入晾过的艾叶,拌匀,做成小饼,贴在锅灶上。

    3. (3) 第⑨段在全文有什么作用?请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加以分析。
九、作文
  • 11. 作文

    “良言一句三春暖”,温暖的语言往往让我们的心里充满了感动、欣喜。难过时,朋友的一句安慰带给我们温暖;受挫时,师长的一声鼓励给予我们信心和力量;成功时,他人的一声赞许让我们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请以“语言也是有温度的”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书写工整规范。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