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东营市六校联考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

更新时间:2021-02-22 浏览次数:108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A . 植物油 B . 氯化钠 C . 大理石 D . 面粉
  • 2. 下列物质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因为发生化学变化而质量增加的是(   )
    A . 浓硫酸 B . 浓盐酸 C . 氢氧化钠溶液 D . 过氧化氢溶液
  • 3. 正确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和人身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测定溶液pH B . 给液体试剂加热 C . 称量固体 D . 稀释浓硫酸
  • 4. 化学课上,化学老师为同学们表演了小魔术,他将一张白纸展示给大家,然后用喷壶向纸上喷了一些无色液体,“化学真奇妙”的红色大字立刻显现于纸上。他所用的试剂可能是下列哪一组(   )
    A . 酚酞——石灰水溶液 B . 酚酞——盐酸溶液 C . 石蕊——石灰水溶液 D . 石蕊——盐酸溶液
  • 5. (2018·宜昌) 用pH计测得一些物质的pH值如下:

    物质

    苹果汁

    西瓜汁

    牛奶

    鸡蛋清

    炉具清洁剂

    pH

    2.9

    5.8

    6.4

    7.6

    12.5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鸡蛋清和牛奶显碱性   B . 牛奶比西瓜汁的酸性强 C . 炉具清洁剂可除水垢   D . 胃酸过多的人应少饮苹果汁
  • 6. (2018·孝感) 如图是甲、乙、两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和丙的溶解度相等 B . 在t2℃时,将28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78g C . 将t2℃时,甲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有晶体析出 D . 将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不考虑水的蒸发),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乙>丙
  • 7. 要使右图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   )

    ①硝酸铵和水;  ②铁和稀硫酸;  ③固体氢氧化钠和水;

    ④生石灰和水;  ⑤石灰石和稀盐酸

    A . ①②③④⑤ B . ②③④⑤ C . ②③⑤ D . ②④⑤
  • 8. 归纳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归纳推理正确的是(   )
    A . 碱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那么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B . 复分解反应只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则复分解反应一定没有化合价的改变 C . 氢氧化铜和氢氧化钠都含有氢氧根离子,故它们都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D .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CO与NaOH溶液反应也能生成盐和水
  • 9. (2018九上·郓城期末) 实验室为了收集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让制取的气体先后经过甲、乙两装置。下列关于甲、乙两装置导管的连接方式正确的是( )
    A . a接c B . a接d C . b接c D . b接d
  • 10. 向稀硫酸溶液中慢慢滴加氢氧化钡溶液直至过量,下列图象中能正确表示其变化的是(   )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②④
  • 11. (2018九上·河口期中) 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的杂质,所用的试剂和方法错误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所用试剂和方法

    A

    CO2

    水蒸气

    通过浓硫酸

    B

    CuO

    Cu

    在空气中加热

    C

    KCl

    MnO2

    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D

    CaCl2溶液

    盐酸

    加入适量的Na2CO3溶液

    A . A                          B . B                           C . C                           D . D
  • 12. (2015九上·李沧期中) 下列洗涤或除污过程利用乳化原理的是(   )
    A . 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B . 用刷子刷去杯子上的污垢 C . 用酒精除去衣服上的碘 D . 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二、填空题
  • 13. 请用正确的化学用语填空。
    1. (1) 稀盐酸中,溶质是,溶剂是
    2. (2) 铁和过量稀硫酸反应后的溶液里溶质是,溶剂是
    3. (3) 不同的酸溶液中共同含有的离子是
    4. (4) 不同的碱溶液中共同含有的离子是
    5. (5) 酸和碱的组成中共同含有的元素是
  • 14. 化学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1. (1) 我们在炎热的夏天喝可乐(含有CO2气体的饮料)后,常出现“打嗝”现象,是因为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填“增大”或“减少”)。
    2. (2) 快热食品包装袋内部有一层夹层,夹层内分开放置生石灰和水,使用时将两种物质接触发生化学反应而放出热量,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利用这一反应,在保存食品时,生石灰可作(填“干燥剂”、“补钙剂”)。
    3. (3) 家用烧水壶(铁制)使用不当内壁会有一层铁锈[主要成分是Fe2O3],用盐酸可以除去铁锈,操作时一定要注意盐酸的用量和操作方法,否则水壶会穿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除锈的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穿孔的原因
  • 15. 某实验小组开展了如图有关碱的化学性质探究活动:

    1. (1) 实验1的目的是
    2. (2) 实验2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 (3) 实验3中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后,小萍想知道反应后溶液中除NaCl外,是否还含有其他溶质(不考虑酚酞),于是她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一种试剂,从而得出了结论。小萍加入的试剂可能是
三、综合题
  • 16. 硝酸钾、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

    1. (1) P点的含义是
    2. (2) 当温度时,氯化钾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的溶解度。
    3. (3) t2℃时,分别将30g硝酸钾和氯化钾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一定形成饱和溶液的是,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结果精确到0.1%)。
    4. (4) 图2是有关硝酸钾溶液的实验操作及变化情况。若保持溶液的质量不变,操作Ⅰ为
    5. (5)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①与②的溶质质量可能相等

      B②与③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C等温度、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饱和溶液,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的晶体质量:硝酸钾>氯化钾

      D等温度、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饱和溶液,降低相同的温度,析出的晶体质量:硝酸钾>氯化钾

  • 17. 如图是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有关操作示意图:

    1. (1) 图示操作错误的是(填序号),应改正为。改正后,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为
    2. (2) 量水时选用的量筒的量程最合适的是(填序号),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保持水平。

      A 10mL B 25mL C 50mL D 100mL

    3. (3) 若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指针向右偏转,则应直到天平平衡。

      A 增加适量氢氧化钠固体

      B 减少适量氢氧化钠固体

      C 调节平衡螺母

    4. (4) 图①中盛放氢氧化钠固体的仪器名称是,此实验需称取氢氧化钠的质量是g。
    5. (5) 取上述溶液10g加水稀释到g,可得到5%的NaOH溶液。
    6. (6) 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需贴标签,请你填写在空白处:

    7. (7) 经检测,该同学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可能的原因是(填序号)。

      A 氢氧化钠固体不纯

      B 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C 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D 溶解时烧杯内壁有水珠

  • 18. 工业烟气脱硫是将烟气中含有的二氧化硫除去。采用“双碱法”脱硫的工业流程如图。

    查阅资料:亚硫酸钠与碳酸钠具有某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1. (1) 吸收塔中,用NaOH溶液吸收SO2生成亚硫酸钠(Na2SO3)和水,NaOH溶液喷成雾状能充分吸收SO2的原因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沉淀室中发生的是复分解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上述流程中,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有(用元素符号表示)。
四、计算题
  • 19. 欲测定一瓶标签破损的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现取20g稀硫酸样品于烧杯中,将10%的NaOH溶液逐滴加入烧杯中,边加边搅拌,随着NaOH溶液的不断加入,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 (1) a点溶液中的溶质是(填化学式)。
    2. (2) 该反应的实质是
    3. (3) 计算该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