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锦绣育才教育科技集团2020-2021学年...

更新时间:2021-01-26 浏览次数:197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 1. 西湖文学社打算编一本诗文集《浮沉人生一古诗文经典作品赏析》,用来激励逆境中的人们,你认为下列作品可以入选的是(   )。

    ①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②范仲淹《岳阳楼记》 ③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④王维《竹里馆》 ⑤刘桢《赠从弟》(其二) ⑥崔颢《黄鹤楼》

    A . ①④⑥ B . ②③⑤ C . ②③⑥ D . ①④⑤
  • 2. 根据你对艾青诗歌的了解,从下列选项中选出对艾青诗歌恰当的评价(   )。
    A . 诗人卧轨自杀后的短短几年内,就已经给予了世人心底最猛烈的撞击。他诗歌中沁人心脾的原始气息,像是闪着煜煜金光的束束麦芒,每一次阅读都会刺痛我们干涸已久的瞳孔。 B . 他的诗把我们从怀疑贪婪的、罪恶的世界,带到秀嫩天真的儿童的新月之国里去……它能使我们在心里重温着在海滨以贝壳为餐具,以落叶为舟,以绿草上的露点为圆珠的儿童的梦。 C . 在国难当头的年代,诗人歌唱“土地”具有格外动人的力量,而诗人那种不断转折和强化的抒情方式当然也是和充满险阻坎坷的时代相吻合的。 D . 那是一个植根于印度哲学思潮,成长在印度文学的海洋又排徊在印度艺术的月华之中,深受西方文化影响的诗人的肺腑之言。
二、基础知识综合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青年朝气蓬勃,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青春富有梦想,在拼搏奋斗中绽放光芒。广大青年要心无旁(wù)地学习,做到开卷有益;要(kè)________尽职守,敬业乐业;要不懈奋斗,砥砺前行,争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梁。几千年来,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_________①______________,以青春之我,创青春之国。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1. (1) 根据拼音选、写相应的汉字。

      心无旁(wù)( A.鹜   B.骛)     (kè)尽职守

    2. (2) 加点字“脊”的正确读音是(   )。
      A . B .
    3. (3) 给文中①处选择合适的词语。(   )
      A . 前仆后继 B . 接踵而至
三、情景默写
  • 4. 阅读下面的文字,运用所积累的古诗文填空。

    中华诗词里,写不完的责任担当,道不尽的家国情怀。登咸阳城楼,山雨将至,风声满楼,许浑忽生历史沧桑之感慨:“鸟下绿芜秦苑夕,①。”(《咸阳城东楼》)被赐金放还的李白,仍不减出世之志,唱出期望的命运强音:“长风破浪会有时,②。”(《行路难》其一) 岳阳楼上,范仲淹无论在庙堂,还是江湖,始终心怀天下:“③,④。”(《岳阳楼记》) 被贬巴楚,刘禹锡廿三载归来,面对仕宦沉浮,尽显豁达襟怀:“⑤,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朝奏夕贬的韩愈,面对困顿前路,发出不惜残生之慨叹:“⑦,⑧!”(《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谪守滁州的欧阳修,苍颜白发,忘怀身世,携美酒,赏美景,与民同乐:“⑨,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

四、名著阅读
  • 5. 课堂上,我们经常可一看到人物的各种“号”,别号、谥号、庙……但最让我们感到亲切的还是“绰号”。《水浒传》一百零八位好汉都有一个形象的绰号,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从他们中任选两位,说出他的绰号及其由来,并结合具体情节分析绰号背后的人物性格。
五、现代文阅读
  • 6. 阅读

    酸汤牛肉与看海的男孩

    小熊洛拉

    京屿与柚木开车出去时,在码头上遇见了那个孩子。他躲在舱底被人发现了,健壮的男人拎着他的领口把他给扔出来。很多人在围观——“都好多次啦!”

    “他躲在舱底想干什么?”

    “是混进去玩的小孩吧。”可是……并不太像,那孩子有股大人气,京屿想。

    隔几天再经过码头时,京屿又遇见了那个男孩。这次他背着一个脏兮兮的书包,额前半湿的头发被推得几乎竖起来。

    “嗨。”她走过去跟他打了一声招呼,“这么晚不回家父母会担心的。”

    “我才没有家。”小男孩腮帮鼓鼓地说。

    “那你要去哪儿?”

    “就在这儿。”

    “海风很冷的。”

    “我不怕。”一脸凛然的小男孩的肚子却不合时宜地叫了起来。

    京屿忍俊不禁:“你想不想吃点东西?”

    “这些你都会做吗?我可以点菜?”坐在小餐厅椅子上的男孩端正了身子问京屿,“你会不会做酸汤牛肉?”

    “当然会。”

    京屿把蒜拍碎,又切了青椒和红椒,顺便将金针菇放进开水锅里烫熟……香味飘出去时,京屿看到窗口外的小男孩轻轻地吸了一口气。

    “你该放辣椒酱了。”他对京屿说。

    “你很懂嘛。”

    “我看过我爸爸……”扬起的声音忽地又低下去,他抿唇没有说下去。

    辣椒酱翻炒后要倒入清水和料酒,然后放入牛肉片。牛肉片很快就被烫熟了,在锅里翻滚着。京屿把火关了,将牛肉连同汤汁一起倒进铺了金针菇的汤碗里。

    “你放白醋了吗?”在京屿把菜和撒了碎海苔的白饭端给小男孩时,他忽闪着眼睛问。

    “你尝尝看。”小男孩格外认真地夹了一片牛肉放到嘴边,之后就没再抬眼看京嶼,只是默不作声地吞下饭和菜。

    又隔了几天,京屿正在餐厅里打扫卫生,看到一个小小的人儿站在铃铛底下犹豫了好一会儿也没进来。直到京屿过去推开门,他才像被吓了一跳似的仰头看着她。

    “这个……送给你。”他把手里拎着的鱼递到京屿面前,“虽然你说了不用付钱,但我爸爸说过不能白白欠别人的。”

    “两条鱼太多啦。”京屿微笑着蹲下身来,“那这样,你还想不想吃酸汤牛肉?”

    “啊,可以吗?”小男孩脸上闪过一抹只属于孩子的惊喜的神色。果然,所有小朋友佯装的冷漠都只是一层外壳而已。

    “你爱吃的话可以经常让你爸爸做给你吃呀。”店里没什么客人,京屿趴在小吧台前看着他吃饭时说。

    小男孩扒着饭,突然停下来,头也没抬,只是沉默着,然后轻轻呼出一口气,才终于开口:“我爸爸,他不在了。去年……岛上有场宣传活动,意外起了火,爸爸去救火……”他说不下去了,但仍竭力令自己看上去不那么难过。

    爸爸去世后,他暂时被表姑姑一家收养了。不过他知道,表姑姑收留他是为了拿到他爸爸的那笔抚恤金。明白这点之后,他想离开表姑姑家回到自己和爸爸的房子里,却发现自己的钥匙根本就打不开门。原来连房子也已经被表姑姑给卖掉了,而房子里属于他和爸爸的画册早已不知被丢到了何处。

    爸爸的梦想是做一名船长,可后来却成了岛上的消防员。如果不放弃梦想的话,说不定总有一天会实现。所以爸爸收集了很多航海地图,还有许多关于大海的书。他之所以会躲在舱底,是想趁他们不注意随着他们一同出海。

    爸爸在的时候,常常带着他在码头看海,看一艘艘船靠岸再离开。然后他们一起畅想,如果未来有一天离开这个岛,他们会坐在什么样的船上。

    “我不想要一个英雄爸爸,我只想要一个陪我看海的爸爸。”

    可是再也没有那样的机会了。

    1. (1) 初次见到那个小男孩时,京屿觉得“那孩子有股大人气”,孩子的大人气在文中具表现在哪些情节上?请简要概括。(任答三点即可)
    2. (2) 品味下面语句,分析其表达效果。

      又隔了几天,京屿正在餐厅里打扫卫生,看到一个小小的人儿站在铃铛底下犹豫了好一会儿也没进来。直到京屿过去推开门,他才像被吓了一跳似的仰头看着她。

    3. (3) 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所反映的人物心理。

      我不想要一个英雄爸爸,我只想要一个陪我看海的爸爸。

    4. (4) 关于小说的主题,有以下三种说法。你同意哪一种?请简述理由。

      第一种:表现小男孩的勇敢、独立和늘事;

      第二种:表现小男孩和父亲之间浓浓的亲情;

      第三种:表现陌人之间的善良和关爱。

  • 7.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焕发自省的力量

    何聪

    ①自古以来,我们的先贤在修身养性、练达自身等方面,都十分重视自省的力量。唯有自省,人才会变得克己谨慎,不断反思审视自身的过失,真正去纠正错误、解决问题,避免小过失发展成大错误。很多人回首自己来路、盘点人生得失时感慨,正是自省精神让自己从歧途走向正路,从缺陷走向完善。在相当意义上说,自省精神是人生最大的财富,是让自己减少失误、错误,实现自我净化提高的有力武器。

    ②“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危急时刻,人们往往会警醒自己,反省自己的不足,补齐自身的短板。而在平常时候,人们则容易失去警觉,习惯于从自身利益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判断是非,而不是检视自己有无不足、缺点和失误。当自省机制失去效力,凡事责人而不自省,只找别人毛病,而不找自己原因,往往会使小纠纷酿成大事故,正所谓:“各自责,天清地宁;各相责,天翻地覆。”

    ③自省的力量,首先在于可以“立已”。古人云“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极言自省是修身养性、提升境界的重要方法。《世说新语》载,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与蛟、虎并称为“三害”。乡人怂恿他打虎擒蛟,巴望两败俱伤,同归于尽。周处射虎杀蛟三日,回来后得知人们以为他已死而皆相庆贺,始悟乡人患己之甚,乃“有自改意”,由此弃恶从善,终为忠臣孝子。今天,我们讲自省,对思想、工作、生活点滴及细节予以检视,客观地看待自我,清醒地查找不足,其意义并非止于忏悔,而在于超越自我,促进自我认知、自我完善,不断唤醒善意良知,不断升华人格。

    ④自省的力量,还在于能够“达人”。“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桐城六尺巷这一古今佳话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凡事首先反省自己的不足并付诸改正的行动,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一事当前,我们首先反省自己的错误,对方多半就会有正向的反应,即便一时没有也报之以宽容,很多问题就会在无形中化解了。对于一个社会来说,每个人都能唤醒自省意识,焕发自省力量,就会形成向上向善的良性循环,重品行、讲道德、守规矩就会蔚然成风。

    ⑤善于自省的人富有人格魅力,善于自省的民族受到世人敬重。处身现代社会,以“吾日三省吾身”的精神,反躬自省自身的规则意识、道德品行、言行举止,在自省中知敬畏、受警醒、明方向,我们就将在不断自我约束中实现自我完善,进而共同提升社会文明的水位。

    (选自2018年12月11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 (1) 选文告诉我们的一个道理是。(限30个字以内)
    2. (2) 阅读全文,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选文先提出观点,再分别论述观点,最后进行总结:这是总分总式结构。 B . 第②段论述的重点是:人们危机时刻应反省自己的不足,补齐自身的短板。 C . 选文引用周处自省改过的事例,论证自省可以修身养性、提升境界的道理。 D . 第⑤段总结焕发自省力量的意义:实现自我完善,进而共同提升社会文明水位。
    3. (3) 选文第②段和③④段调换位置是否影响文意的表达?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4. (4) 第③段除举例论证外,还采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六、对比阅读
  • 8. 阅读

        (甲)白乐天守杭州,政平讼简。贫民有犯法者,于西湖种树几株;富民有赎罪者,令于西湖开葑田数亩。历任多年,湖葑拓,树木成荫。居民设像祀之。亭临湖岸,多种青莲,以象公之洁白。右折而 , 为缆舟亭,楼船鳞集,高柳长堤。游人至此买舫入湖者,喧阗如市。东去为玉凫园,湖水一角,僻处城阿,舟楫罕到。寓西湖者欲避嚣杂莫于此地为宜。园中有楼,倚窗南望,沙际水明,常见浴凫数百出没波心,此景绝。

    (选自张岱《西湖梦寻》)

    (乙)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 , 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未下夕舂,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可为俗士道哉。

    (选自袁宏道《西湖游记》)

    1. (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 湖葑拓(都、全) B . 右折而(北方) C . 绿烟红雾(红花) D . 可为俗士道哉(怎么,哪里)
    2. (2) 请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寓 西 湖 者 欲 避 嚣 杂 莫 于 此 地 为 宜

    3. (3) 参考字典解释,选择“幽”在文中的意思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幽”在字典的意思有:①潜藏。②囚禁。③幽静。④深邃。

    4. (4) 甲、乙两文都写到了游人之盛,其共同作用是什么?
七、诗歌鉴赏
  • 9. 阅读

    杭州春望

    [唐]白居易

    望海楼明服曙霞,护江堤白踏暗沙。

    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

    红袖织绫夸柿蒂 , 青旗沽酒趁梨花

    谁开湖寺西南路 , 草绿裙腰一道斜。

    [注]①伍员:字子胥,春秋时楚国人,伍员庙现为伍公庙,在吴山景区。②苏小:南齐时钱塘名妓苏小小。③柿蒂:丝织品上的花纹。④梨花:梨花春,酒名。⑤湖寺:指孤山寺。西南路:指由断桥向西南通往湖中到孤山的长堤,即白沙堤(简称白堤)。

    1. (1)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项是(   )
      A . 全诗紧扣题目中的“望”字,遥望海天瑰丽的景色,近观城内风物人情,远近结合,错落有致。 B . 颔联用典故写春景,上句气象雄浑,下句旖旎动人,不但呈现了眼前景象,而且引人展开联想。 C . 颈联色彩词语的运用,描绘了当时社会的繁荣景象,也暗含对统治者追求奢侈浮华生活的批判。 D . 这首诗和《钱塘湖春行》一样,表现了作者对杭州风景的欣赏、赞美以及任职于此的悠然自得。
    2. (2) 这首诗尾联写得极为巧妙,请你试着做简要赏析。
八、语言表达
  • 10. 同学们在日常交流中,常常脱口而出“奥利给”、“柠檬精”、“雨女无瓜”等一系列网络语言,有的同学甚至在写作中也会运用到网络热词,你对这个现象有什么看法,请写一段文字,表达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100字左右)
九、作文
  • 11.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

    秋游爬山时,同学们就“如果在半山腰,突然遇到大雨,应该怎么办”展开了一场讨论。

    有同学说:“应该往山下跑, 因为山顶风雨更大。”

    有同学说:“要往山顶走,固然风雨可能更大,却不足以威胁你的生命。至于向山下跑,看来风雨小些,似乎比较安全,但却可能遇到暴发的山洪而被活活淹死。”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也常常会遭遇风雨,请以“面对风雨”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围绕材料的内容及含意,自选角度,明确文体,可议论,可叙事,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字数600—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