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百色市2021年中考历史模拟试卷(3)

更新时间:2021-01-19 浏览次数:161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 1. 成语“墨守成规”中的“墨守”源自战国时墨翟(即墨子)善于守城。有人将他比为“中国的亚里士多德”。墨子主张( )
    A . 为政以德 B . “兼爱”“非攻” C . “无为而治” D . 以法治国
  • 2. (2020·连云港) 秦朝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主要是因为推行(    )
    A . 分封制 B . 郡县制 C . 行省制 D . 刺史制度
  • 3. 如图是明朝统治者改革行政机构示意图。该图体现出明朝政治最突出的特征是( )

    A . 君权加强 B . 政权分立 C . 地方割据 D . 思想禁锢
  • 4. (2020·常德) 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政府不得不以立法的形式,将西方的工厂制度、公司制度和一系列与之配套的经济制度正式引入中国。这一变化发生在(   )
    A . 《南京条约》签订后 B . 《北京条约》签订后 C . 《马关条约》签订后 D . 《辛丑条约》签订后
  • 5. 新文化运动开始后,白话文成为时尚。白话文用民众通行的语言讲述新时代的思想,学者们还编写了很多书信,展现了国民新的伦理精神和规范。这说明白话文( )
    A . 有利于民主科学思想的传播 B . 抨击了封建传统伦理 C . 完全取代古代文言文体裁 D . 促进了中国教育近代化
  • 6. (2020·南充) 郑超麟在其回忆录中说:“中华民国八年……中国的集体意识,可以说,是在这一年觉醒的”。材料中中国的集体意识”指(    )
    A . 长征精神 B . 红船精神 C . 五四精神 D . 铁人精神
  • 7. 在一个中国共产党党史展览中,有这样一段说明:“中国近代产业工人的人数,辛亥革命前不过50—60万人,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即达到了200万人。”这揭示了( )
    A . 中国共产党诞生的阶级基础 B . 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进入黄金时期 C .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D . 中国共产党成立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 8. (2020·大庆) 近代以来,日本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中国人民团结一致,浴血奋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的历史事件是(    )
    A . 九一八事变   B . 西安事变   C . 七七事变  D . 重庆谈判
  • 9. 如图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某事件的进军路线。此事件是( )

    A . 北伐战争 B . 南昌起义 C . 秋收起义 D . 会宁会师
  • 10. (2020·凉山) 下列对三大战役的历史意义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 B . 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 C . 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D . 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 11. (2020·恩施) 1971年10月25日,美国驻联合国代表在某项决议通过后被迫承认:”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这段话所指的历史事件是(   )
    A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正式提出 B . 田中角荣访华,中日邦交正常化 C .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 . 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 12. 1776年7月4日,北美大陆会议发表了第一个以国家名义明确表述资产阶级政治要求的纲领性文献。该文献是( )
    A . 《权利法案》 B . 《独立宣言》 C .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D . 《宅地法》
  • 13. 1750年以后,人口开始稳步地增长,欧洲人口在1750年时有1.4亿,到1800年时达1.88亿,1850年达到2.66亿,几乎每半个世纪增加40%。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A .   城市化的发展 B . 开放移民政策 C . 工业革命的促进 D . 贩卖黑人奴隶
  • 14. “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此等武装攻击及因此而采取之一切措施,均应立即呈报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材料反映的是( )
    A . 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的建立 B .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C .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 D . 欧洲联盟的成立
  • 15. (2020·绥化) 冷战的结束使世界形势发展的总趋势走向缓和,这一时代的主题是(    )
    A . 压迫与抗争 B . 殖民与反抗 C . 战争与和平 D . 和平与发展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 16.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人类社会的宝贵财富,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者,中国文化之中心也,无孔子则无中国文化,自孔子以前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传;自孔子以后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开。

    ——吴通福《国学导论》

    材料二  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制裁;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引诱。结果,秦始皇失败了,汉武帝成功了。

    ——顾颉刚《秦汉的方士与儒生》

    材料三  2014年9月24日,纪念孔子诞辰2 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讲话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的启迪,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的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的启发。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是春秋时期哪个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请举出战国时期该学派的另外两个代表人物。
    2. (2) 材料二中,秦始皇“不要人民读书”和汉武帝“要人民只读一种书”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
    3. (3) 综合上述材料,作为当代中学生,你认为应该怎样对待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
  •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的这段历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时期。其间,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完成三大改造),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56年中共八大以后,中国开始了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虽然经历了曲折,但从总体上看,我国在工业、农业、科技、国防、外交、文化教育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些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都具有开创性、奠基性的意义,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物质基础、宝贵经验和理论准备。

    材料二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2018年中国经济总量突破90万亿元,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30%。高铁总里程达到2.9万千米,高速公路里程突破14万千米,居世界第一。以“复兴号”为代表的新一代高铁技术、特高压输变电技术、“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蛟龙号”载人深潜器、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国产民用大飞机C919等,都展示了中国自主研发和制造的实力,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外交方面,中国遵循和平发展理念,全方位开展对外交往,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形成面向未来、放眼全球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为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与完善贡献中国方案。国家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充分说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外历史纲要(上)》

    1. (1) 从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我国在工业、农业、科技、国防、外交、文化教育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就其中一个方面的成就任意举出1例。
    2. (2) 根据材料一,说明从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对于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何重要意义。
    3. (3) 根据材料二,概括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4. (4)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不断改革和发展生产力,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能够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7年,美国和中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战争结束后,战胜国在1919年和1921—1922年分别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与会各国缔结的一系列国际条约,在全球范围内确定了新的国际秩序。

    ——黄安年《当代世界史资料选辑》

    材料二  随着战时和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军事实力的扩张,美国追求世界霸权的野心急剧膨胀。美国把欧洲看作全球战略的重点和遏制苏联扩张的第一线,而尚未复苏的西欧各国也需要美国的援助。美国以“大救星”的面貌拯救了西欧。

    ——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

    材料三  冷战结束后,随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成为大多数国家的要求。各国致力于发展经济,力争增强经济实力,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部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签订的条约。并分别说明会议对中国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拯救”西欧的原因。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当前形势,围绕建立21世纪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简述中国、美国以及欧盟的不同态度。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