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哈尔滨156中2019-2020学年九...

更新时间:2021-01-28 浏览次数:120 类型:开学考试
一、单选题
  • 1. 哈尔滨初冬出现的雾霾天气,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下列措施中,不利于提高空气质量的是( )

    A . 控制PM2. 5的排放以减少雾霾天气 B . 减少燃煤区,采取小区集中供热 C . 大量使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 D . 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 2. 下列过程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 塑料降解 B . 食品包装时充氮以防腐 C . 粮食酿酒 D . 钢铁生锈
  • 3. (2020九上·盐池月考) 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 . 加热液体物质 B . 读取液体体积 C . 加入固体粉末 D . 倾倒液体物质
  • 4. 下图所示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 .  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B .  氮气用于化工 C . 稀有气体充霓虹灯 D .  烧煤取暖
  • 5. 下列物质的用途与相应的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闪光灯 B . 氧气有可燃性可用来切割金属 C . 木炭能燃烧,可用木炭做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D . 液氮的沸点低,可用于磁悬浮列车
  • 6.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热 B . 加热通入足量二氧化碳后的石蕊溶液: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 C .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白色火焰,生成大量白烟五氧化二磷 D . 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
  • 7. 下列应用和相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及基本反应类型都正确的是( )
    A . 酒精燃烧.                氧化反应 B . 工业制生石灰                   分解反应 C . 拉瓦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化合反应 D . 实验室电解水制氧气                分解反应
  • 8. 葡萄糖(C6H12O6) 存在于葡萄糖汁和其他带甜味的水果里,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物质,是人类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重要来源之一。下列关于葡萄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葡萄糖分子中C,H,O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 2: 1 B . 一个葡萄糖分子中含有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 C . 葡萄糖是多原子构成的有机化合物 D . 葡萄糖溶液中,如果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是8%,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28%
  • 9. 下列相关事实用微观粒子的知识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

    一个一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二氧化碳分子少一个氧原子

    B

    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碳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4,不易得电子,也不易失电子,是相对稳定结构

    C

    走过花圃会闻到花香

    分子不断运动

    D

    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A . A   B . B   C . C   D . D
  • 10. 下列有关空气叙述错误的是( )
    A . 空气中稀有气体的体积分数约为0. 03% B .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二氧化碳 C . 空气中的氮气和二氧化碳都可以用来生产化肥 D . 空气作为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广泛用于运输、电光源灯领域
  • 11. (2020九上·武功月考) 用量筒量取溶液,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5mL,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9mL,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溶液体积(    )
    A . 小于6mL B . 大于6mL C . 等于6mL D . 无法确定
  • 12. 某同学对下列四个实验都设计了两种区别方案,其中两种方案都合理的是( )

    A

    B

    C

    D

    实验要求

    区分木炭和四氧化三铁

    区分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区分氧气和二氧化碳

    区分氯酸钾和氯化钾

    第一方案

    分别点燃

    分别加入硫酸铜

    分别用带火星的木条

    观察颜色

    第二方案

    分别观察颜色

    观察颜色

    分别加入澄清的石灰水

    分别加热,并用带火星木条检验

    A . A   B . B   C . C   D . D
  • 13. 甲、乙两固体物质(甲、乙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t1℃时, 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一定相等,都等于30g B . 甲中含有少量的乙时,可以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甲 C . 将t2℃时等质量的甲、乙两种溶液降温至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一定大于乙 D . 把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甲溶液从t2℃降温到t1℃其质量分数仍为20%
  • 14.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试剂及操作方法

    A

    氮气

    氧气

    通过足量的铜网

    B

    氯化钾

    二氧化锰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C

    臭味

    加活性炭

    D

    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

    通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A . A   B . B   C . C   D . D
  • 15. (2018九上·南岗期中) 现有一根质量为33.6g表面被氧化的的铜丝,完全浸没在烧杯中的l00g稀硫酸里,恰好完全反应后将铜丝取出(不考虑实验中的损失),称量,烧杯中物质的质量为108g,则原铜丝中未被氧化的铜占原铜丝质量的(     )
    A . 20%    B . 50%    C . 80%    D . 90%
二、填空题
  • 16. 我们每天都要食用一定量的蔬菜、水果。
    1. (1) 这些食物为人体提供的主要营养素是,其作用是

    2. (2) 蔬菜大棚所用的聚乙烯薄膜属于(填字母)。

      A合成材料    B金属材料    C复合材料

    3. (3) 在蔬菜生长的过程中,为防止出现叶片发黄的现象,需要施用一种在土壤中不会残留有害物质的化肥(填化学式),其作用是
  • 17. 近期,哈尔滨的地铁建设已全面进行。

    1. (1) 地铁工程中用来铺设轨道的材料可以是(填序号)。

      A强度高、密度小的铝合金

      B韧性好,硬度大的锰钢

      C抗腐蚀性能好的不锈钢

    2. (2) 地铁列车的能量来源是电能,列车运行时的能量转化是
    3. (3) 钢轨焊接的方法通常是用铝和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熔融状态下的铁单质,对钢轨中的缝隙进行焊接。请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前、后铝元素的化合价分别是
  • 18. 下图是在一定条件下,某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请在B图中补充相关粒子图形,使其表示正确
    2. (2) 此变化前后没有发生改变的微观粒子有
    3. (3) 从微观角度解释此反应为分解反应的原因
    4. (4) 画出和构成反应物的一个分子质子数相同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 19. 分类和类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1. (1) 请根据数字“3”的含义对下列符号进行分类: ①3O3、②NH3、③3Fe3+、 ④SO3、⑤3H、⑥PO43-。分类依据是,选出的符号是
    2. (2) 相比较于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更能体现出反应的实质,例如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可以表示为 ,在此反应中,铁元素化合价升高,做还原剂,相反,硫酸铜中铜元素化合价降低,做氧化剂。则铜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可以表示为;该反应过程中的氧化剂是(填化学式)。
三、实验题
  • 20. 如图是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加热固体纯净物制取氧气的装置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中仪器A一般情况下的作用是
    2. (2) 上述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试管中应放入的实验用品是,其作用是
    4. (4) 实验过程中你能观察到仪器A中的现象有::请用理化知识解释其原因:上述反应生成氧气,使试管内气体,气压,在压强差作用下出现上述现象。
四、推断题
  • 21. A—E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这六种物质间存在下图所示的关系(“→”表示转化关系,“—”表示反应关系)。其中A、B两溶液发生中和反应可得到厨房内常用的一种调味品;C在农业上可用来配制波尔多液,且C和D反应可制得B。

    1. (1) E的化学式为,D物质的俗名是
    2. (2) C与A之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E转化成C的现象是
五、计算题
  • 22. 为测定氯化钠和碳酸钠混合物的组成情况,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求解混合物中发生反应物质的质量(x)的比例式为
    3. (3) 混合物中氯化钠和碳酸钠质量的最简整数比为
    4. (4) 在滴加氯化钡溶液的过程中,烧杯中各溶质质量的变化情况为
    5. (5) 所用氯化钡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