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长沙雅礼教育集团2020-2021学年度九年级上学期语...

更新时间:2021-01-10 浏览次数:235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学校开展以“语文在身边”为主题的“知识闯关大赛”,下面是小华同学抽到的一组闯间关题,请你和她一起完成。

    [字词迷宫]下列词语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①④⑧⑫ B . ②⑤⑥⑨ C . ⑦⑩⑪⑫ D . ③⑥⑧⑫
  • 2. [词语擂台]下面是小华写给学弟学妹们的一段话,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

    生活就是99个回合,生活就是不断面对新的挑战。当你一帆风顺、②_的时候,切勿得意,切勿大意。几个回合的胜利并不可靠。生活还有90多场考验,当你③__、悲观丧气的时候,切勿_④ , 几个回合的碰壁又算得了什么,后边还有90多个机会。

    A . ①因为 ②势如破竹  ③一蹶不振  ④自暴自弃 B . ①也许  ②顺风顺水  ③心灰意冷  ④自吹自擂 C . ①也许  ②势如破竹 ③一蹶不振  ④自暴自弃 D . ①因为  ②势如破竹  ③难以忍受 ④自吹自擂
  • 3. [病句诊所]下面四个句子来自同学们的作文,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的作者是鲁迅写的。 B . 为了优化出行环境,交通部门加快了黄河沿岸道路改造的速度和规模。 C . 据报道,在芬兰,有18%的中学生每天花一两个小时,单纯为了享受阅读的乐趣而阅读。 D . 大家去研学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 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今天的日子很短,正在自己的脚下悄悄地流逝,                                                                       , 经营好每一个今天就等于经营好昨天和明天。

    ①今天的事应该今天完成,不能推到明天

    ②脚踏实地,全身心地经营好今天,才会有一个个实在的昨天

    ③因此,面对今天,我们不要太多地怀念过去

    ④接力棒交得好,才能走向辉煌的明天

    ⑤如果总是站在今天望明天,结果明天也会悄悄地溜走

    ⑥今天是昨天和明天的接力处

    A . ⑤①⑥②④③ B . ⑥④③②①⑤ C . ⑤⑥①④③② D . ⑥②③①④⑤
  • 5. [文化长廊]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 已经退休的恩师到小华家做客,小华说道:“今天蒙您大驾光临,顿使寒舍蓬荜生辉,不胜荣幸。” B . 古代诗歌中常出现与节气相关的句子。如“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和“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以上诗句提及到的节气分别是春分和寒露。 C . 农历正月十五夜,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常会赏灯,猜灯谜,吃元宵。 D . 小华属鼠,弟弟比她小12岁,小华在弟弟的生日给他送了一个老鼠玩偶。
  • 6. 下面四个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
    A . 抗战时期,艾青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太阳”,诗人也因此被称为“太阳与土地”的歌手。 B . 《水浒传》的开篇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对梁山好汉的赞颂。这部小说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 C . 《水浒传》中李逵想把母亲接到梁山泊,路遇李鬼打劫,因李鬼假称有老母无人奉养而放他生路,但随后又图谋作恶的李鬼还是被李逵杀了。 D . 《朝花夕拾》中作者在批判、讽刺封建旧制度、旧道德时,毫不留情。如在《父亲》中,直接正面指责与讽刺庸医的行医过程,字里行间处处蕴含着作者激愤的批判和讽刺。
二、情景默写
  • 7. [名句橱窗)比喻一直是古代文人墨客笔下诗文中常见的手法,不同的比喻在不同的诗文中营造的意境或表达的情感各有不同。依照你的理解,请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诗句。
    1. (1) 龚自珍在《已亥杂诗(其五)》中含有作者自喻,寄托了诗人要培养人才,为国家和社会竭尽余力的情怀的诗句是:
    2. (2) 人们常用《爱莲说》中“”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品性。
    3. (3) 李商隐的《无题》中现在常用来比喻教师工作,被人用来赞美无私奉献精神的句子是:
三、综合性学习
  • 8. [实践园地]班级开展以“有朋自远方来”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 (1) 材料整理:下面是同学们搜集到的体现“交友之道”的句子,这些句子中不符合主题要求的两项是(

      ①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

      ②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③匹夫不可不慎取友。友者,所以相有也。——《荀子》

      ④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⑤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

    2. (2) 活动设计:围绕“交友之道”这一主题,活动策划小组设计了一个“交友成语分享会”请你按照示例写出以下成语的含义。

      例:布衣之交:指普通百姓相交。

      忘年之交:

      生死之交:

四、诗歌鉴赏
  • 9.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端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1. (1) 对本首诗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悠悠”二字,既形象地显示出远书、归梦的杳邀难期,也传神地表现出希望两皆落空时怅然若失的意态。 B . 素秋,是秋天的代称。它使人联想起洁白清冷的秋霜、胶洁凄寒的秋月、明澈寒冽的秋水,营造了一幅色彩明丽的闲居秋景图。 C . 三、四两句并不是客观地描绘,而是移情入景,使客观景物对象化,带上浓厚的主观色彩。 D . 青苔、红树,色调本来是比较明丽的,但由于是在夜间,在迷蒙雨色、朦胧夜月的笼罩下,色调便不免显得黯淡模糊。
    2. (2) 清代冯浩《玉溪生诗笺注》引杨守智说:“‘敌’字险而稳。”这里本可用一个比较平稳而浑成的“对”字。请分析此诗的“敌”字是否可以换成“对”字。
五、课外阅读
  • 1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猫说

    余家苦鼠暴,乞诸人,得一猫,形魁然大,爪牙铦且利,余私计鼠暴当不复虑矣。以其未驯,维絷以伺,候其驯焉。群鼠闻其声,窥其形,类有能者,屏不敢出穴者月余。

    既而以其驯也,解其维絷。适睹出壳鸡雏,鸣啾啾焉,遽起捕之。比家人逐得,已下咽矣。家人欲执而击之,余曰:“毋庸 , 物之有能者必有病,噬鸡雏是其病也,独无捕鼠之能乎?”遂释之。已而伈伈泯泯 , 饥哺饱嬉 , 一无所为。群鼠复潜视,以为彼将匿形致己也,犹屏伏不敢出。

    既而鼠窥之益熟,觉其无他异,遂历穴相告云:“彼无为也。”遂偕其类复出,为暴如故。余方怪甚,然复有鸡雏过堂下者,又亟往捕之而走。追则啮者过半矣。余之家人执之至前,数之曰:“天之生材不齐有能者必有病舍其病犹可用其能也。今汝无捕鼠之能,有噬鸡之病,真天下之弃材也哉!”遂笞而放之。

    (选自明薛煊《敬轩文集》)

    注:①铦:锋利。②絷维:系缚,羁绊。③毋庸:不要以为它平庸无能。④已而伈伈泯泯:已,后来。优优,小心恐惧。泯泯,茫茫然然。⑤饥哺饱嬉:饥则吃食,饱则嬉闹。⑥历穴:一个洞穴接一个洞穴。

    1. (1) 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
      A . “而”在文言文中的用法很多,“今汝无捕鼠之能,而有噬鸡之病”与“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湖心亭看雪》)的“而”字都表转折关系。 B . “彼无为也”和“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中的“为”字都是名词,但是意思不同,前者译为“作为”,后者译为“表现"。 C . “群鼠闻其声,相与窥其形”与“相与步于中庭”(《记承天寺夜游》)的“相与”都是“一起,共同”的意思。 D . “余”在文言文中常作代词,第一人称,表示“我”的意思。文中的“余家”是“我家”的意思。
    2. (2) 文中划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天之生材不齐/有能者必/有病舍其病/犹可用其能也 B . 天之生材/不齐有能者/必有病舍其病/犹可用其能也 C . 天之生材不齐/有能者必有病/舍其病/犹可用其能也 D . 天之生材/不齐有能者必有病/舍其病/犹可用其能也
    3.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遂偕其类复出,为暴如故。

    4. (4) 请分析文章和材料中的两只猫的结局为何不同。

      [链接材料]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吾之患在鼠,不在乎鸡。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

      —《郁离子·捕鼠》(有删改)

六、现代文阅读
  •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9年8月20日,人们期待已久的《保健食品原料目录与保健功能目录管理办法》正式发布了。该文件规定,原料目录纳入的原料,不仅要符合现行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还需具有足够长的食用历史,从符合规定和实际应用两方面,保证纳入目录原料的安全性确切可靠,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随即,市场监管总局也正式发布《保健食品标注警示用语指南》。该文件明确要求,从2020年1月1日起,所有保健食品都需要设置警示区,并且标注“保健食品不是药物,不能代替药物治疗疾病”的警示语:警示区的面积不应少于其所在版面的20%,警示用语使用黑体字,让消费者特别是老年人看得更加清楚。该文件明确要求保健食品在产品最小销售包装(容器)外明显位置清晰标注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该文件还要求,保健食品标签上应标注投诉服务电话、服务时段等信息。

    (选自《保健食品不是药物,不能代替药物治疗疾病》,有删改)

    [材料二]

    保健食品是介于普通食品和药品之间的一类特殊食品。首先,它是食品。其次,它不同于一般食品,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 (即功能声称),这是该产品的核心属性。最后,尽管它具有保健功能,但不具备治疗疾病的功效,又有别于药品。据了解,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对于食品和保健食品类似产品的功能声称的设立和定位,主要围绕增进健康和降低风险因素:对保健功能的分类管理,一般包括营养成分功能声称、一般功能声称和降低疾病风险声称三类。

    其中,营养成分功能声称是指营养素在人体生长、发育以及正常机能中所发挥的生理活性作用:一般功能声称是指在上述营养素功能之外,产品对于人体正常机能或生物活性所具有的特定功效,如对人体健康有益,增强身体机能,维持或改善整体健康状态等;降低疾病风险声称是指某种食物成分、食品(食品补充剂)可以降低发生某种疾病的风险或减少健康问题程度的健康声称,但不能等同于药品疫苗预防和阻断疾病发生的作用。

    ——(选自《保健食品的功能》,有删改)

    [材料三]

    近年来,我国保健食品行业发展较快,产值超3000亿元。在行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问题也逐步显露。2017年以来,国务院食品安全办联合多部门开展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专项整治,查处违法违规案件近6万件,货值30多亿元。国家反复格控制保健食品市场,但为何保健品还是如此泛滥?

    养生保健这个观念自古以来就受到国民的追捧,所以催生了保健品行业和产业。

    时至今日,这个产业之所以如此泛滥,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们对保健品缺乏一个明确的定义,无法明确什么样的物品才能被称为保健品。

    再加上很多媒体对于保健品的“脱离实际式”宣传。促使很多的中老年人被广告中的夸张效果冲昏头脑。经销商花式营销,广告铺天盖地,老人们疯狂购买各种保健品成为都市一景,扰得家庭不得安宁,其中最大的吸引力便是保健品可以“延年益寿”“包治百病”。在很多药店,药品与保健品并排展示,人们还可以用医保卡购买保健品,这些都让人们产生了“保健品等同于药品”的错误的“惯性认知”。

    此外,审批部门对于保健品的审批要比药品更加宽松一些,所以商家从这里看到了更多的利润空间。这些因素造成了保健品泛滥的局面。

     (选自《保健食品声称的功能有多靠谱》,有删改)

    1. (1) 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合的一项是( )
      A . 从材料一可知,从2020年1月1日起,所有保健食品都需要设置面积在其所在版面的20%以上的警示区。 B . 保健食品不同于一般食品,具有非常明显的保健功能(即功能声称),这是该产品的核心属性。 C . 降低疾病风险声称其有等同于药品疫苗预防和阻断疾病发生的作用。 D . 老人们疯狂购买保健品最大的吸引力是保健品可以“延年益寿”“包治百病”。
    2. (2)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该文件明确要求,从2020年1月1日起,所有保健食品都需要设置警示区”中的“从2020年1月1日起”,可以去掉,不影响文意。 B . 材料二运用作诠释、分类别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保健食品的特点和保健功能的分类管理。 C . 材料三中“查处违法违规案件近6万件,货值30多亿元”说明了国家对打击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的力度不大。 D . 综合三则材料,说明保健食品行业在我国发展很好,将来还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3. (3) 国家反复严格控制保健食品市场,但保健品依然如此泛滥。请你根据材料三的内容,梳理出保健食品泛滥的因素。
  • 1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规则意识的培养

    ①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1名受访者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69.0%的受访者感觉人们的规则意识比过去增强了。62.4%的受访者建议人们从生活细节入手,从小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61.0%的受访者建议学校给予正确引导。从近年社会的反响来看,培养规则意识要从娃娃抓起。

    ②规则意识,是指发自内心的、以规则为自己行为准绳的意识。规则是现代社会每个公民都必备的一种意识,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小至一个家庭,大至一个国家,概莫能外。一个社会的正常运转,离不开每个公民对各种规则的尊重和遵守。

    ③树立良好的规则意识,是每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美国幼儿教育专家艾米·莫林如此总结“从小培养孩子规则意识”的意义:一切按照规矩行事,一切都有章可循,极大减少了不确定性,降低了不可预料的风险,能给人们带来安全感。孟德斯鸠也曾说,“自由是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任意行事的权利”。

    ④从小学会守规则,长大了才能成为社会秩序的守护者。因此,从小培养规则意识,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规则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不断涵养。在孩子的成长阶段,需要家庭和学校去着力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⑤从小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可以先从家庭做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幼儿时期,绘本是幼儿学习和认识世界的最好方式之一,父母可以通过这些绘本引导孩子学习规则。随着孩子的渐渐长大,父母也可以让孩子在真实场景中感受规则。日常带孩子外出时,父母可以有意识地多带孩子去需要遵守规则的地方。如图书馆,电影院等,在这些遵守规则的环境中,逐渐培养孩子规则意识。同时,在家庭中制定规则并严格执行。如和孩子一起制定生活常规作息制度并严格遵守,可以有助于幼儿从小建立规则意识,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事实证明,只有在一个注重规则的家庭,孩子的规则意识才能培养起来。

    ⑥同样,学校教育是每一位孩子成长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例如在幼儿园,老师要教会孩子在集体生活中如何遵守规则有序生活,如排队、分享等;到了小学和中学可以通过校规和班规,通过以规则进行约束并让孩子遵守来培养其集体中的相处,让其懂得约束、自律和团队意识等。多次被邀请至白宫做客的美国电影《热血教师》原型罗恩·克拉克,以其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创造力而广为人知,并获得优秀“美国教师”,但使其真正誉满全球的却是给学生定下的55条班规,并出版著作《55条基本班规》。因此对每一位孩子的成长而言,学校中的规则意识的培养和教导也至关重要。

    ⑦如果家长以身作则,学校规则约束,相信良好的规则意识就会根植于孩子的内心。

    1. (1) 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③段运用了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让明了树立良好的规则意识,是每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B . 第⑤段画线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作用是强调注重规则的家庭对培养孩子规则意识的重要性。 C .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学校教育是每一位孩子成长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 D . 围绕文章中心论点,作者主要从规则意识的内涵、从小培养孩子规则意识的重要性、从小培养孩子规则意识的途径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2. (2) 下面四个论据,不适合放在第②段作为论据的项是( )
      A .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 B .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C . 有一次,周恩来总理去北戴河,需要借阅世界地图。工作人员给北戴河文化馆打电话,工作人员按图书不外借的规定拒绝了。周恩来便冒雨前往图书馆借阅,并表扬工作人员做得对。 D .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列宁工作十分繁忙。有次他去理发,他主动排队等候,同志们体谅他工作繁忙便纷纷礼让,列宁以每个人都应该遵守公共秩序为由,礼貌拒绝。
    3. (3) 请简要概括第⑥段的论证思路。
  • 13.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灯如红豆

    ①有句诗说“灯如红豆最相思”。

    ②夏日炎炎的夜晚,我经常会在夜深人静后走向阳台,看城市迷人的夜光。那夜光是由无数盏灯组成的。望着望着,有时会掉下眼泪来。

    ③我总会想到童年、少年时陪伴我的那盏小煤油灯。

    ④那是一盏自制的、简单的煤油灯。一进腊月,母亲就要夜夜坐在小油灯前,赶做新衣或者浆洗旧衣。白天辛苦一天,晚上还要干活到下半夜。有一天,我睡醒一觉,发现母亲还在灯前纳鞋底 做新鞋,腿上盖着被子,身上披着棉衣。一手拿着鞋底,一手交替拿锥子和针线。先用锥子扎,再用针穿线,再在膝盖上使劲地勒紧。我看着看着,忽然看见她浑身一抖,把手里的东西一扔,然后用左手紧紧地攥住右手的食指,斜倚在了窗台上。过了五六分钟吧,她又坐了起来,拿起没做完的活儿。我想过去搂住她看看扎伤的手,想劝她去睡觉,但我一张口,说出的却是“妈,我要尿尿”。妈没有抬头,只是说“灯亮着呢,去吧”。尿完尿,我回转身,站在那儿,盯着母亲,希望她看我一眼,等来的却是“冷,快去睡,感冒了过不好年”。她仍没有抬头。“那你怎么还不睡?”“快完了,一会儿睡。”在母亲的心里,赶制孩子过年的新衣新鞋,这些活儿不但是定了量的,而且也是限了时的。年年如此。

    直到今天,在我心中,那盏小小的灯从没有熄灭。它渺小像母亲,它柔弱像母亲,但它明亮也像母亲。母亲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照亮了我们艰难生活的一天。

    ⑥后来,我们家又有了另一盏油灯。那是一盏玻璃底座,玻璃肚子,带了玻璃灯罩的油灯。自从有了这盏灯,我们总希望父亲天天计工分,天天整理账,天天点亮这盏灯。那样不但整个家里会明亮很多,而且我们可以蹭亮光看书写作业。有一年的年底,父亲又点亮那盏灯,开始给人们算账,我又蹭光写起作业,写完我就去睡了。但我睡醒一觉,发现父亲仍然在翻本子打算盘。冬天天冷,他一会儿哈手,一会儿跺脚,眉头紧锁,仿佛遇到了什么大事,看着父亲着急不安的样子,我便从窝里伸出头问“爹,咋了?”“没咋。”他没有看我。“没咋,那咋不睡?”我又问。这时他转过脸,看着我说:“有两毛钱,对不上账。”“多了还是少了?”我接着问。“多了。”他说。“多了,那好呀!”我说。他又转过头并拧小灯火,走过来坐在炕沿边摸着我的脸:“不知道给谁少算了。 两毛,一个壮劳力两天才能挣到。”

    ⑦在我心中,那盏小小的油灯也从来没有和父亲分开过。它教给我认真、公道,善良地面对人对事。遇到疑难,面对选择时推己及人。

    ⑧后来,我上了高中。为了在教室关灯后能多学习一会儿,很多同学都备了一盏小油灯。多少次,当冬天的寒冷冻得我手不能拿笔想放弃的时候,是这盏小小的灯给了我些许的温暖。尤其难忘的是,有一个冬天的早晨,我带了灯去教室背书,可是只过了一会儿就油尽灯灭,正在我不知如何是好时,一个与我坐得不远的女同学将她的灯推到了我的面前,自己站起来走出了教室。这一举动是我万万没想到的,因为在那个年代,男女同学是连话都不说的。何况这个女同学是我们男生认为最丑且经常被嘲讽的,而且她也应该是意识到了的。那一刻,我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美。

    ⑨几十年来,陪伴我长大的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油灯,都已难得见到了。但它照耀我前行的路却是那样的明亮宽展,给我以启迪又是那样的深刻受用。

    ⑩“灯如红豆最相思”的前面还有一句,是“书似青山常乱叠”。把灯和相思联系起来的这位诗人,忽然升华了我对灯相思的境界和品位。

    1. (1) 仔细阅读文章,根据故事情节,填写下表。

      “小油灯”

      相关人物

      给了“我”的启迪

      第一盏(自制简单的煤油灯)

      母亲

      第二盏(②

      父亲

      第三盏(女同学推过来的煤油灯)

      女同学

    2. (2) 结合上下文,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⑤段中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直到今天,在我心中,那盏小小的灯从没有熄灭。它渺小像母亲,它柔弱像母亲,但它明亮也像母亲。

    3. (3) 请简述“灯如红豆”这个标题的妙处。请结合全文和链接材料,说说文章和材料分别借“灯”回忆了哪些事,寄托了哪些感情?

      [链接材料]自从远离乡井,为了生活在外面孤单地挣扎之后,像这样慈母口中吩咐的话也很久听不到了。每每想起小时候在村里上灯学,要挑了灯笼走去挑了灯笼走回的事,便深深感到怅惘。母亲给留着的消夜食品便都是在亲手接过了灯笼去后递给自己的。为自已特别预备的那支小的纱灯,样子也还清清楚楚记在心里。虽然人已经是站在青春尾梢上的人,母亲的头发也全白了。

      (节选自吴伯箫《灯笼》)

七、名著阅读
八、作文
  • 15.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班长竞选在即,妈妈鼓励我一定要争:“不争不搏怎么能进步?别的同学力争上游,你的原地踏步就等于退步……爸爸则认为我应该不争:“随意安然更自在,同学间争争抢抢多伤和气啊!开心就好!”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感触或思考?请自选角度,自主立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议论;②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不得抄袭,不要套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和地名;④字数不少于6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