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福建省泉州晋江市安海片区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

更新时间:2021-01-05 浏览次数:214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在抗击疫情斗争中,以“90后”为代表的青年一代挺身而出、担当奉献,充分出现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精神风貌。 B . 水利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将建立长江河道采砂管理合作机制,进一步增强对非法采运砂行为的高压严打。 C . 中国市场流动性较为充裕,并且中国决策者的行动早于其他国家,因此近期中国市场相对于海外市场波动较小。 D . 军语传输的是战时号令,是作战要求。军令如山,不仅仅针对军人,普通群众就应听从指挥,做到步调一致。
二、句子默写
  • 2.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金樽清酒斗十千,
    2. (2) 长风破浪会有时,
    3. (3) ,到乡翻似烂柯人。   
    4. (4) 沉舟侧畔千帆过,
    5. (5) ,今夕是何年。    
    6. (6) 不应有恨,?
    7. (7) ,醉翁亭也。
    8. (8)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9. (9) 《岳阳楼记》中表现作者不计个人得失的阔大胸襟的句子是:
三、基础知识综合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利用群体几代人甲  (A.继往开来   B.薪火相传),择一事终一生。他们的感人事迹宣传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广大干部群众认为,敦煌文物保护利用群体大力hóng(A.洪  B.弘)扬爱国奋斗奉献精神,几十年如一日在平凡岗位上埋头苦干、接续奋斗,充(A.fèn  B. fēn)彰显了家国情怀、敬业品格以及为文化传承发展拼搏奋斗的执着追求,以实际行动乙  (A.诠释 B.注释)了“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许多文物保护工作者表示,                      ,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新的智慧和力量。

    1. (1) 根据①处拼音选择正确的汉字,为文中②处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只填序号。

      ①处:    ②处:

    2. (2) 为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

      甲:    乙:  

    3. (3) 依次填入文中划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_____)

      ①以几代敦煌莫高窟守护人为榜样

      ②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系列重要论述

      ③扎根基层、矢志奋斗

      ④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A . ④③①② B . ④②①③ C . ①②④③ D . ②①③④
四、诗歌鉴赏
  • 4.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乙)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1. (1)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甲诗“断人行”写战事频繁、激烈,道路为之阻隔。“一雁声”显得更加冷落沉寂。 B . 乙诗“客行悲故乡”中“悲”字,给全诗奠定了悲伤凄凉的氛围,引起读者情感共鸣。 C . 乙诗尾联虚实相映,梦中故乡的生机勃勃与旅途景色形成鲜明对照,丰富了诗歌的意蕴。 D . 两首诗都从视觉、听觉和嗅觉等角度描写景物,使人如临其境。
    2. (2) 这两首诗都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但所描写的景色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五、课外阅读
  •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也。然中秋多无月,城郭宫室,安得皆临水?盖有之矣若夫远去人迹则必空旷幽绝之地。诚有好奇之士,亦安能独行以夜而之空旷幽绝,蕲顷刻之玩也哉?今余之游金沙堆 , 其具是四美者欤?

    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余系船其下,尽却童隶而登焉。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

    (选自《于湖居士文集》)

    (注)①蕲(qí):祈求。②金沙堆:洞庭湖中的小岛,由黄色湖沙淤积而成。③青草:指青草湖,唐宋时在洞庭湖东南。④阆风、瑶台、广寒之宫:均为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1.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中秋之月

      此则岳阳楼之大(《岳阳楼记》)

      为备

      金陵人(《湖心亭看雪》)

    2. (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盖有之矣若夫/远去人迹则必空旷/幽绝之地 B . 盖有之矣若夫/远去人迹/则必空旷幽绝之地 C . 盖有之矣/若夫远去人迹/则必空旷幽绝之地 D . 盖有之矣/若夫远去人迹则必空旷/幽绝之地
    3. (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余系船其下,尽却童隶而登焉。

      ②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

    4. (4) 选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六、现代文阅读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与你的名字相遇

    李舫

    ①此时此刻,我们用笔、用心写下你的名字,猜测口罩、护目镜、防护服背后的你的模样。很多年前,究竟是什么吸引着你走进医学院的大门?是什么让你选择了一个与灵与肉打交道的职业?从一个怀揣无数问号的学生,成长为一名守护神圣生命的战士,这之间曾经发生过什么?

    ②很多很多时候,我们猜测,你究竟在实验室度过了多少枯燥的时光,在解剖室受过了多少惊吓,在标本室看到了多少被肢解又被浸泡在福尔马林里的器官,在显微镜下观察了多久才知道了细胞与细胞的不同,在自习室默诵了多少遍药物的分子式以及它们的英文、法文、德文、拉丁文名字,你究竟是怀着怎样的勇毅和顽强完成了四年五年乃至八年十年的学业,才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白衣战士。

    当你拿起手术刀走向你的第一个病人,当你拿起注射器走向你的下一个病人,你在想什么?当你完成消毒走到无影灯下,当你完成例行的查房写下长长的病志,你在想什么?当你做完一台手术完成一场抢救,当你看着病人恢复健康走出医院大门,甚至忘记了向你道谢、与你告别,你在想什么?

    ④成长为医者的过程,是漫长的苦行僧的过程,是与遗忘、与懒惰、与颓废、与寂寞,甚至与自己搏斗的过程。你首先要忘记自己,才能完成病人交付的一切。你还要习惯于生活里没有自己,才能习惯在每一个静谧的夜晚被急救的电话惊醒,在每一个需要你的时刻放下一切决然返航。

    ⑤成长为医者的过程,是漫长的远航者的过程,是与暗礁、与风暴、与雷电、与枯寂,甚至与大自然搏斗的过程,你首先要放眼辽阔的远方,才能完成既定的航程。普利策的那句话说的何尝不是你——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那么你就是船头的瞭望者,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报。

    ⑥在医治病患之前,你要学会医治自己。成长为医者的过程,是你不断丰富自己、改造自己、完成自己的过程。你需要学会多少、经历多少,才能够让素不相识的病人在第一时间就会信任你;你需要怎样的尊严和骄傲,才能够让自己抵挡无处不在的诱惑;你需要怎样的理想和信念,才能够在见过成千上万的病痛之后,免于可能出现的职业化的倦怠与冷漠,保持着曾经的赤子初心。

    ⑦每一刻,每一天,我们在电视里、在微信中,在亲人的信笺上、在远方的思念里,寻找你的名字,默念你的名字。这些日子以来,我们也在懂得你,并学习记住你的名字。

    ⑧可是,很多很多时候的你,没有名字。

    ⑨脱下白色战袍,你是我们的父兄、姊妹、妻儿,我们的远亲、近邻,我们的同学、同事。可是,穿上了白色战袍,你又立刻变身,成为一个又一个被封缄在防护服里的“钢铁侠”,一个又一个化身拯救人类无所不能的“奥特曼”。

    ⑩一袭白衣,到底有什么样的魔力,能让一个人不惧生死?

    ⑪你还记得那个“神农尝百草”的典籍吗?老百姓的疾苦,神农氏瞧在眼里,疼在心头,于是,尝百草,兴医道。你还记得那个“悬壶济世”的传说吗?你还记得那个“妙手回春”的故事吗?

    ⑫一袭白衣,竟然有这如此魔力,能让一个人不惧生死。

    ⑬有谁见过穿“尿不湿”工作的医生?

    ⑭抗疫初期,医疗物资短缺,医护人员超负荷运转,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救治病人,不敢摘下口罩脱下防护服,不敢吃一点饭喝一口水。甚至为了尽可能不去卫生间,你随身准备了“尿不湿”。

    ⑮有谁见过满脸都是压痕的护士?

    ⑯值完一个班次,从隔离区走出来,你摘下护目镜和口罩,额头、脸颊满满都是深深的压痕,这样的痕迹甚至几个小时都清晰不散,不少人脸部的皮肤开始过敏红肿。

    有谁见过这样绵延不绝的白色长城?

    ⑱截至2月23日,全国29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军队系统已调派医疗队330多支、医护人员41600多名驰援湖北、驰援武汉。

    ⑲国有难,召必至。

    ⑳我们见过冲锋陷阵的战士,见过慷慨赴死的斗士,可是,有谁曾见过天使的模样?

    ㉑如果有谁见过穿着“尿不湿”的医生,见过满脸都是压痕的护士,见过防护服后背上写着“精忠报国”的“岳飞”,见过北协和、南湘雅、东齐鲁、西华西的硬核“王炸”,那他一定就会知道天使的模样。那就是——你,你也许愤怒于一次不公平的伤医暴力,却从未输过一次民族大义。

    ㉒“我的心裂成了两半——一半为你担忧,一半为你骄傲。

    ㉓这是写给远行者的牵挂,也是写给逆行者的礼赞。

    (摘编自2020年2月28日《光明日报》)

    1. (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医学院的求学时光大多与实验室、解剖室、标本室、自习室和显微镜联系在一起。 B . 文章修辞手法运用自如,用排比、设问、夸张精彩地塑造了一个个没有名字的“你”。 C . 穿上战袍的医护人员变身为“钢铁侠”“奥特曼”,幽默地赞颂他们救死扶伤的品质。 D . 文章把医生称作白衣战士,从这一称呼可以读出作者对医务工作者怀有深沉的情感。
    2. (2) 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当你拿起手术刀走向你的第一个病人,当你拿起注射器走向你的下一个病人,你在想什么?(赏析加点的词语)

      ②有谁见过这样绵延不绝的白色长城?(赏析句子)

    3. (3) 成长为医者的过程需要怎样的磨炼?请简要回答。
    4. (4) ⑪段作者写了三个传说故事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清华起诉“清华”折射傍名牌乱象

    ①昨日,一起诉讼“亮”了。其原告是清华,被告也是“清华”——清华幼儿园。据报道,清华大学向多个清华幼儿园提起民事诉讼,告其侵害商标权,“扰乱了市场秩序,构成不正当竞争”。

    ②消息一出,网友七嘴八舌。而“画风”大都是这样的:“我老家还有剑桥幼儿园”“不好意思,给我逗乐了”“北大幼儿园很慌,剑桥、哈佛瑟瑟发抖”……网友纷纷吐槽身边的“名校”,把该话题送上了热搜。

    ③ 所以,清华起诉“清华”,应该怎么看?是否侵权,自有法院判决。但其背后的问题,还是值得深思。确如网友所言,当前从城市到乡村,傍名牌的幼儿园、培训机构等,比比皆是。有的可以肉眼识破,有的则颇具欺骗性,它们不澄清、不解释、不置可否,甚至故意混淆视听、想方设法与名校“沾亲带故”,让人信以为真。此类乱象,让公众眼花缭乱,甚至让很多人上当受骗、交了不少“学费”。

    ④傍名牌为何存在?无非是图名图利而已。其实古往今来,傍名牌、搭便车的现象为数不少。从文艺作品里的李逵与李鬼,到当前遍布大街小巷的协和、同济医院,傍名牌已堪称公害,既误导消费,又有侵权之嫌,对正常的市场秩序造成不良影响。

    ⑤怎么办?公众要擦亮眼睛,用脚投票。名牌本身也要“斤斤计较”,主动收集证据,积极亮剑。尤其应当强调的是,此类维权绝非“小肚鸡肠”,更非小题大做,而是大有意义——治理傍名牌乱象,不能“心胸开阔”,就是应该有“眼里容不得沙子”的态度,以积极维权让侵权行为有痛感,让有相似情况的商家有所忌惮。

    ⑥当然,根治傍名牌乱象,不能仅靠维权。从当前情况来看,傍名牌已堪称一种“歪风”,似乎被放任、被默许,不少商家也有法不责众的心理。对此,如何细化规则、强化监管,如何在注册登记时严格把关,值得思考。

    1. (1)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文题——清华起诉“清华”,吸人眼球,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 . 第二段写网友七嘴八舌的调侃,说明网友都不支持“傍名牌”的做法。 C . 傍名牌堪称公害,会误导消费,也会对正常的市场秩序造成不良影响。 D . 古往今来,傍名牌、搭便车的现象为数不少,没有不是图名图利的。
    2. (2) 文章第④段能否与第⑤段调换位置,请简要分析。
    3. (3) 文章指出应怎样根治傍名牌乱象?请简要概括。
七、综合性学习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虽然粮食主产区分布广泛,但中国只有占全球7%的可耕地,要养活占全球20%的人口,因建设占用、自然灾害、生态退耕等,耕地面积持续减少。为此,中国政府划出18亿亩耕地红线,依照法律,非法占用耕地罪最高可判处5年徒刑。中国在粮食生产方面科技投入巨大。2018年,由于科技进步,农业增长率从1978年的27%提高到58.3%,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是1949年的5倍。另据估计,全中国海鲜消费量6500万吨,占全球消费量的45%,只有1500万吨来自野外!在几乎所有非热带水果生产中,中国都位居全球榜首,远远超过第二位。

    (摘编自新华网 《养活14亿人,中国为什么能?》2019-09-16)

    (材料二)

    全球最大的粮食产区比较

    全球最大的粮食产区比较

    中国

    印度

    欧盟

    美国

    可耕地(千平方公里)

    1086

    1579

    1091

    1631

    大米(百万吨)

    208.1

    169.5

    3.1

    9.2

    小麦(百万吨)

    134.3

    98.5

    150.2

    47.3

    玉米 (百万吨)

    257.3

    26

    60.9

    366.2

    (摘编自中国好人网《近14亿人口腹之欲怎么满足?》2020-01-24)

    (材料三)

    9月23日,秋分日,也是我国第二届农民丰收节,各地举办了一系列独具特色、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给农民一个专属的节日,通过举办一系列的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农耕文化、民俗文化活动,可以丰富广大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展示新时代新农民的精神风貌,这顺应了亿万农民的期待,满足了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该节日成为继教师节、医师节、护士节、记者节之后我国第五个社会行业性节日,提高了农民积极性。

    (摘编自搜狐网《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丰富国家文化内涵》2019-09-24)

    1. (1)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由于自然灾害和人类自身的活动,我国的耕地面积连续不断减少。 B . 近年来,我国农业增长率包括单位面积粮食产量获得大幅度提升。 C . 我国非热带水果的生产量在世界排名第一,远远地超过了第二位。 D . 我国设立的“中国农民丰收节”顺应了农民期待、满足农民需求。
    2. (2) 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相比,我国粮食产量具有什么特点?请根据(材料二)简要分析。
    3. (3) 我国政府施行哪些举措养活了14亿人? 请根据材料一、三简要概括。
八、名著阅读
  • 9. 《水浒传》名著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1. (1) 请根据提示填空:

      ①目录:第八回  林教头①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②人物:②征讨方腊之后,在杭州坐化。

      ③情节:“两个正在江心里面,清波碧浪中间,一个显浑身黑肉,一个露遍体霜肤。两个打做一团,绞做一块。江岸上那三五百人贪看,没一个不喝彩。”描写的是《水浒传》中“③”的情节。

    2. (2)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宋江也不回话,一径奔上楼来。那婆娘听得是宋江回来,匆忙把鸾带、刀子、招文袋,一发卷做一块,藏在被里,紧紧地靠了床里壁,只做齁齁假睡着。宋江撞到房里,径去床头栏干上取时,却不见了,宋江心内自慌。

      为什么宋江会“心内自慌”?请简述。

九、作文
  •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暂停,意思是停止一段时间。在武汉按下暂停键日子里,我们看到了爱和希望;在困难面前按下暂停键,我们学会重新反思;在规则面前按下暂停键,我们懂得敬畏生命;在繁忙的生活中按下暂停键,我们会发现有更多的时间触及内心的“诗和远方”……

    在按下暂停键的日子里,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或者引发你什么样的思考。请以“按下暂停键的日子”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在主题班会上与同学交流分享。

    要求:自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