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黄冈市部分普通高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历史12月联考试...

更新时间:2021-07-25 浏览次数:71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 1. 商朝前期龟甲占卜所问,巨细靡遗,包括祭典、任免、征伐等大事公事,及疾病、生育等小事私事;而后期则仅及于祭祀、田猎征伐等例行公事大事。前期由贞人选卜问内容,宣布占卜结果;后期则由商王自选卜辞内容,甚至自己判断吉凶。这一变化反映出商朝(   )
    A . 适应了王权统治的需要 B . 神权与王权共治的特点 C . 君主专制得到了强化 D . 神权与王权矛盾日益激化
  • 2. 由于汉武帝实行“独尊儒术”,《孝经》中“孝治天下”的理念被汉代的皇帝们吸收采纳,由此逐渐发展出了真正的“孝治天下”的实践,所以汉朝的制度使天下人都诵读《孝经》,选官吏也是推举孝廉。 这反映出(   )
    A . 孝成为普遍接受的伦理道德 B . 宗法观念根深蒂固 C . 《孝经》的地位超过 “ 五经 ” D . 儒家思想成为正统
  • 3. 据《东京梦华录》载,酒肆、茶坊已遍布开封城的大街小巷,饮食酒店业高度发达、生意兴隆。开封城内“正店”(大型有档次酒店)就有 72 家。这类大酒店往往“绣旌相招,掩翳天日”。显然,能出入此类酒店的绝非等闲之辈,一般有一定的经济实力。而“脚店”(中、小餐馆)不能遍数,这些中、小餐馆,一般是中下阶层老百姓的餐饮之处。从材料可知(   )
    A . 北宋社会等级层次分明 B . 北宋城市的商业功能十分完备 C . 北宋社会发展,市民阶层兴起 D . 商业发展推动了北宋社会的转型
  • 4. 明初工匠单立为匠户,世代不得脱籍。明代后期,政府改革工匠服役制度,允许部分工匠纳银代役,纳银之后由官府以银雇工。这一转变(   )
    A . 官营手工业发展走向市场化 B . 使白银成为法定货币 C . 解决了政府的财政危机 D . 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 5. 某同学以“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建立与发展”为主题整理了下面示意图。与甲、乙不相关的史实是(   )

    ①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管理体制,三分相权,彼此牵制监督加强皇权

    ②首创皇帝制度,中央官职以丞相为首,但设御史大夫、太尉相互牵制

    ③设军机处,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相继被撤销,内阁制也有名无实

    ④设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关,后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相权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6. 1858 年美国代表向直隶总督谭廷襄建议“中国应派领事赴美,以便照料中国侨民”,谭以“向不遣使国外”为由拒绝。后因履行《天津条约》“互派使节”条款,清政府考虑礼仪问题“用中国人为使,诚不免为难”,于 1868 年委任前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担任中国特使出使欧美等国。这反映当时(   )
    A . 中国外交步入世界的艰难与曲折 B . 美国政府侵犯中国外交主权 C . 崇洋媚外的外交观念遭世人唾弃 D . 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
  • 7. 下表是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胶州海关洋货直接进口情况简表(单位:百万海关两),这反映出(   )

    国别

    1921 年

    1922 年

    1931 年

    日本

    30.00

    39.07

    40.50

    美国

    2.7

    5.59

    14.55

    英国

    1.48

    2.45

    8.52

    A . 中国的对外贸易出超严重 B . 在胶州海关贸易中日本占绝对优势,英美迅速增长 C . 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列强加强对华商品倾销 D . 中国仍处于闭关锁国状态
  • 8. 梁启超的“新民说”对中国人的性格、习性、智能上的弱点做了尖锐的批评,主张“博考各国民族所以自立之道,汇择其长者以取之,以补我之所未及”,以便在激烈竞争的世界上建设自己的民族国家。其主要意图是(   )
    A . 提倡君主立宪,推动社会进步 B . 关注国家存亡,提倡思想启蒙 C . 主张全盘西化 D . 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
  • 9. 如表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类型的变化(亿元),表格信息表明当时中国(   )

    年份

    合计

    全民和集体所有制工业

    公私合营工业

    私营工业

    个体工业

    1949

    140

    37.5

    2.2

    68.3

    32.2

    1950

    191

    64

    4.1

    72.8

    50.3

    1951

    264

    94.2

    8.0

    101.2

    60.1

    1952

    343

    153.8

    13.7

    105.2

    70.6

    A . 公有制经济逐步占据主导地位 B . 社会主义工业化开始起步 C . 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结果 D . 新民主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 10. 1982 年 8 月,邓小平说:“中国的对外政策是一贯的,有三句话:第一句话是反对霸权主义,第二句话是维护世界和平,第三句话是加强同第三世界的团结和合作。”当时中国外交基本政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 . 对时局的全面认识 B . 国际格局发生变化 C . 加入不结盟运动组织 D . 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 11. 罗马制定《十二铜表法》时,专门成立十人专家小组进行法律方面的工作,聘请五大法学家对法律进行解释并使之具有钦定法律效力;《民法大全》是查士丁尼皇帝出资并任名誉主编,以两位法学教授为首的专家团倾力而为的杰作。这表明,罗马法的发展(   )
    A . 是平民反对贵族斗争的结果 B . 法律专家垄断了法律制定 C . 得益于法学家的专业优势 D . 服务于皇帝个人专制需要
  • 12. 柏拉图在谈及雅典民主制度时说:“所有这一切总起来使得这里的公民灵魂变得非常敏感,只要有谁建议稍加约束,他们就会觉得受不了,就要大发雷霆。到最后像所知道的,他们真的不要任何人管了,连法律也不放在心上了。”这表明柏拉图(   )
    A . 认识到雅典民主制的弊端 B . 主张精英分子管理国家 C . 批判公民行为危及城邦安全 D . 抨击雅典法律形同虚设
  • 13. 下图为 17—20 世纪初西班牙、荷兰、英国和美国(自殖民时代起)的国内生产总值变化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是(   )

    A . 西班牙美国英国荷兰 B . 美国英国荷兰西班牙 C . 英国美国荷兰西班牙 D . 美国英国西班牙荷兰
  • 14. 1921 年 8 月,苏维埃著名诗人波洛克开枪自杀,在他的遗嘱中有这样两句小诗:“看,莫斯科受寒忍饥,从前整洁美丽,而现在是买卖投机。”当时在苏俄知识界出现了一股不大不小的自杀浪潮,共青团在两年之内失去了一半团员,俄共党员中也有很多人退党。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 . 实行余粮收集制 B . 采取固定的粮食税 C . 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D . 试图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
  • 15. 回顾 20 世纪的资本主义经济,20 年代末和 70 年代初的两场经济危机有深刻的教训,如何协调好两个关系是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其中“两个关系”是指(   )
    A . 分配方式和劳动者积极性 B . 生产资料所有制和使用权 C . 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规模 D . 市场和政府的角色定位
二、论述题
  • 16. 下图分别是中国战国时期和秦朝的长城分布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战国时期列国长城分布图

     秦长城示意图

    分别提取图中的长城分布信息.并据此说明其展示的时代特征。

  •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1 民国初期《对得好》

     图2 1942年《结婚登记》

     图3 1960-年《妹把红旗当嫁妆》

     图4 1978年《渔家女儿上大学》

    1. (1) 从上述宣传画中任选一幅,编写一幕对话场景。(要求:对话要紧扣时代背景;对话内容完整,语言逻辑清晰。)
    2. (2) 从以上四幅宣传画中,提炼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语言逻辑清晰。)
  •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摘编自[美]大卫·克里斯蒂安《时间地图:大历史,130 亿年前至今》

    选取一个时间,围绕其中的重大史事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叙述完整明晰。)

三、材料分析题
  •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现代历史(过去的500年)

    (郭嵩焘日记起自 1855 年,止于 1891 年郭去世前一日,中间缺三段,约 39 个月,首尾 37 年。记载当时内政外交、社会状况和学术艺文等。)

    光绪三年正月初四日(1877 年 2 月 16 日)。拜访利如洋行,“行主刊木多…… 尚达及英人多乐温手击张锡九事”当了解到“伦敦人闻之,皆为不平”时,日记中留下“此邦民风之厚矣”的感悟。民风淳朴,知礼有节,即便比照中国士大夫们坚守不移的“华夷”标准,英国人也不再是什么“夷狄”蛮人。因此,在之后的日记中,郭嵩焘经常用诸如“厚”“平”之类的褒扬词语来表达对英国社会的好感。

    光绪三年五月初十日(1877 年 6 月 20 日)。赴茶会,并进行参观,对于英国工业所取得的成就,他得出如下结论:“体察入微而探讨入神,直穷于思异矣。”甚至认为“此邦格致之学,无奇不备,可以弥天地之憾矣”。

    光绪三年十二月十八日(1878 年 1 月 20 日)。郭嵩焘等人谈论西方制度,认为西洋“君德”“相业”是中国自古及今从未所闻,而其国政开明、官吏选贤择能、议院服争无隐、政事一乘民意,是“积之久而亦 习为风谷”的结果。据此而感悟:“西洋一隅为天地之精英所聚,良有由然也。”中国制度在郭嵩焘心目中, 已无复与西洋相较,惟寄望于中国风俗或可随之而变。

    ——据《郭嵩焘日记》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中国近代历史有哪些史料价值。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