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同区大庆三十三中2020-2021学年八年级...

更新时间:2021-02-19 浏览次数:141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二、填空题
  • 21. (2019九上·黑龙江期末) 从氮气、氧气、氖气、二氧化碳中,选择符合下列题意的气体填空:
    1. (1) 太空飞行人员需要携带的气体是
    2. (2) 白炽灯泡内含有的气体是
    3. (3) 电工“测电笔”内充有的气体是
    4. (4) 植物光合作用需要的气体是
  • 22. 下面是对水相关知识的介绍:①水通常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②水被加热可以变成水蒸气③没有水,人和动物就无法生存④水是常用的灭火剂 ⑤在通电条件下,水能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⑥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 ⑦电石仓库着火,不能用水灭火,因为水可与电石反应生成乙炔气体(具有可燃性)和氢氧化钙

    请用序号回答以下问题

    1. (1) 水的物理性质:
    2. (2) 水的化学性质:
    3. (3) 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4. (4) 水的用途:
  • 23. 经过初中化学学习,我们认识了许多化学实验仪器,也知道了不少实验操作的要求。

    1. (1) 如图中,甲是一个燃着的(填仪器名称),用它来进行加热操作时,应使用火焰的焰,当实验结束需停止加热时,应用盖灭。
    2. (2) 图中,乙的仪器名称是。在量取液体体积时,若俯视,则读数将
  • 24. 请指出下列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1. (1) 向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
    2. (2) 蒸发溶剂时,没有用玻璃棒搅拌
    3. (3) 加热固体时,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
    4. (4) 品尝实验药品
三、实验题
  • 25. 某同学设计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该同学的实验步骤如下。请回答实验中有关问题:

    ①将图中的集气瓶分为5等份,并作好标记。

    ②在带橡皮塞和导管的燃烧匙内装入足量的红磷,将导管上的止水夹夹紧,在酒精灯上点燃红磷,并立即伸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

    ③充分反应后,待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

    1. (1) 该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目的是
    2. (2) 步骤②集气瓶中的现象是,其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步骤③中打开止水夹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由此可得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3. (3) 该实验可推论出氮气(填“易”或“难”)溶于水和其化学性质(填“活泼”或“不活泼”)的结论。
  • 26. 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来制取氧气:

    1. (1) 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b
    2. (2)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发生装置(填字母序号),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若用装置D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
    3. (3)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若选用C做发生装置,你认为选用C的优点是
    4. (4) 欲使用装置E用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则气体应从(填“a”或“b”)端通入;欲使用装置E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先将瓶中装满水,再将气体从(填“a”或“b”)端通入。
    5. (5) 已知一氧化氮气体难溶于水,在空气中容易与氧气发生反应,则收集一氧化氮气体时应选用图中装置(填字母序号)。
    6. (6) 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常温下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若制取并收集氨气,应该从上图中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分别是
    7. (7) 某学生学习了双氧水制氧气的实验后,想起自己家里也有一瓶消毒用双氧水,由于标签已部分受损无法判断其是否变质,所以他将该瓶溶液带到学校,进行了如图所示的研究。试回答:

      ①放入二氧化锰的作用是

      ②如果该溶液未变质,应该观察到的现象是

      ③将未过期的这种双氧水滴在伤口上,迅速出现大量气泡,你认为该气体是

  • 27. 下图为已收集满的一瓶无色无毒气体。请你用学过的知识进行探究,确定该气体可能是什么气体。

    假设(猜想)

    验证方法及操作

    可能看到的现象

    结论

  • 28. 人体通过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吸入空气中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但人体排出的二氧化碳究竟是空气中原有的,还是人体代谢的最终产物?为了证实这个问题,有人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1. (1) 人吸气时应将活塞A(填“打开”或“关闭”),活塞B(同上).
    2. (2) 人呼气时应将活塞A(填“打开”或“关闭”),活塞B(同上),此时可观察到Ⅱ瓶内的现象是
    3. (3) Ⅰ瓶所装试剂的作用是;Ⅱ瓶所装试剂的作用是;将上述操作反复进行,能证明人所呼出的气体中所含的二氧化碳不是来自空气,而是人体的代谢产物.
四、推断题
  • 29. 有A B C D四种物质:A是无色无气味的气体,B在A中可以剧烈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将燃烧的木条伸入无色无味的D中,木条熄灭,且D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可以推断:
    1. (1) A是;B是;C是;D是
    2. (2) B与A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
五、科学探究题
  • 30. (2019九上·博兴期中) 科学探究是奇妙的过程,请你一起参与实验探究,并填写下列空白:

    (提出问题)小松同学用“双氧水” 过氧化氢溶液 清洗伤口时,不小心将过氧化氢溶液滴到水泥地面上,发现有大量气泡产生小松联想到自己曾经用二氧化锰做过氧化氢溶液的催化剂,他想:水泥块能否也可做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呢?于是他到附近建筑工地取回一些小水泥块,并用蒸馏水浸泡、冲洗、干燥,进行以下探究:

    (猜想)水泥块能做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1. (1) (实验验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一

      木条不复燃

      常温下过氧化氢不分解或分解速率非常缓慢

      实验二

      在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加入水泥块,然后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

      木条复燃

      (结论)水泥块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故水泥块能做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讨论与反思)小芳认为:仅凭上述两个实验还不能证明水泥块为过氧化氢反应的催化剂,她觉得还需要增加一个探究实验,探究

    2. (2) (实验步骤)

      ①准确称量水泥块的质量;

      ②完成实验二;

      ③待反应结束,将实验二试管里的物质进行过滤、洗涤、

      ④对比反应前后水泥块的质量.

      (分析)如果水泥块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则说明水泥块可以做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但小华认为,要证明小松的猜想,小芳的补充实验还是不足,还需要补充一个探究实验,探究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